毕业论文 (7)_第1页
毕业论文 (7)_第2页
毕业论文 (7)_第3页
毕业论文 (7)_第4页
毕业论文 (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年论文题 目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论史记侠客精神学 生 许真燊指导教师 刘斌 讲师年 级 2010级专 业 汉语言文学系 别 中文系学 院 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5月“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论史记中的侠客精神摘要: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侠文化,侠客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是侠客精神的载体。太史公史记中刻画的众多侠客形象在中国侠的传承与演变中至关重要。侠客重信守诺的行事风格和快意恩仇的性格特征,与先秦两汉时期任侠成风有关,同时也是太史公自身性格和境遇的体现。史记对群侠的重新定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及国人的人格理想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关键词:史记 侠客 精神

2、影响“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论史记中的侠客精神许真燊摘要: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侠文化,侠客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是侠客精神的载体。太史公史记中刻画的众多侠客形象在中国侠的传承与演变中至关重要。侠客重信守诺的行事风格和快意恩仇的性格特征,与先秦两汉时期任侠成风有关,同时也是太史公自身性格和境遇的体现。史记对群侠的重新定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及国人的人格理想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关键词:史记 侠客 精神 影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1李白的一首侠客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客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侠客作为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重义轻利、济危解难、不顾其身的文化形象

3、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侠”的理解,最早见于韩非子的五蠹“侠以武犯禁”。说文曰:“侠,俜也,从人夹声”,“俜,使也。”侠客在五蠹看来是封建秩序的破坏者,他们挑战权威,不管禁律,快意恩仇、追求自由,作为当时的“德之贼”,侠客们历来受到朝廷的厌恶以及扼杀,在官史中不见身影。但随着历史的进步,一度侠名不显的侠客们逐渐演变成为嫉恶如仇、见义勇为、锄强扶弱的代表,因而侠客及其所体现的精神成为我国文人笔下丰富的创作财富。而为侠客第一个立传的是司马迁,他以“就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规定了“侠”的涵义。他认为侠客“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即言,不倍信,义者有取焉”,“行虽不轨于正义,然

4、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减;不爱其躯,赴士之危困,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修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2在太史公看来,侠客们潇洒磊落、一诺千金、扶危济贫、知恩图报,具有崇仁尚义的精神,故在史记中通过塑造一系列侠胆义肝的侠士形象,从而为其鸣不平以正名。此举第一次使侠客们以一个正面形象出现在文学的长廊,开创了后世侠文化之先河。一、史记中的侠客特征:一诺千金、快意恩仇史记中的众多侠客,主要集中在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这些侠客们各具特色,虽人数众多,但因其行侠的环境条件、情节和程度不同,而不曾给人以累赘拖沓之感。在司马迁的精心安排下,他们共同体现了一个精神特征:一诺千金、恩仇必报。(一)恩仇必报、

5、重信守诺“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3为报知遇之恩,可为知己者死。这是侠客精神中最为显著的一面。史记中的侠客生活在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上层贵族时逢“履至尊而至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4,又“皆因王者亲属,介于有士卿相之富厚”5,对那些身怀绝技却英雄用武之地的侠客施贤下礼,“以显诸侯”。这样足够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契合过程造就了贵族与侠客知己之交的缘起。如晋国人豫让为报智伯“国士遇我”的恩德,在智伯被赵襄子杀死后,为了替其报仇,不惜“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自毁形状,行乞于市”6,让人叹为观止;专诸得遇公子光“光之身,子之身也”7的善客之道,毅然行刺吴王僚;聂政

6、家境贫寒,降志屈身于市井。后被严仲子寻访,得其百金以为母寿。聂母死后,严仲子又亲执子礼助其葬母,得此知遇之恩,政曰:“政乃市井小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然士者徒知政也政将为知己用。”8刺杀韩相侠累成功后,又考虑到姐姐“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故“皮目绝眼,自屠出肠”8,“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9此种为报恩而肝脑涂地之举无不震撼人心。这些曾经侠名不显的侠客在太史公的笔下时时用生命实践着“谁知我,我死谁!”的人生信条。侠客对于知遇之恩加倍报还,在快意恩仇之间尤其讲究信义。他们往往急人之困,一诺千金。游侠列传中,朱家专门趋人之急,所以自关以东

7、的人没有不愿与他结成生死之交的;季布栾布列传中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10,此等讲信诺之精神可见一斑;而荆轲初至燕,常与高渐离于闹市间和而歌,二人“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11而荆轲在旁若无人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重诺守信之心。这样半生追求放浪形骸之人,为守住对太子丹的承诺,明知金殿刺秦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1,还要决然而行,甚至不悔杀身。这般重信守诺之举无不反映出堂堂侠客们“贱者虽自贱,诺之重千金”的侠义精神。(二)淡泊名利、匡扶正义春秋战国混乱的时代,西周时建立下来的“礼”和“义”之制轰然倒塌。社会之风日趋腐化,人与人交往的关系更多的是以金钱名利来衡量。但是,史

8、记中的这些侠之大者,因胸中的一股气节,总是不计名利、不计生死、嫉恶如仇、锄强扶弱。战国侠相虞卿为救朋友魏齐于范雎的追杀,不惜舍弃高官厚禄;鲁仲连助邯郸解围辞赏后远走他乡;魏国公子信陵君在强秦面前誓与赵国共存亡。他们为朋友两肋插刀,舍利取义。作为行事有所依据之人,他们对名利的淡泊还表现在行事光明磊落、慷慨大方。如秦汉大侠朱家予季布恩惠,待其尊贵后却终身不见;汉代剧孟乐善好施,死后家中余财不足十金;郭解及徙茂陵,家贫,不中赀。但其厚施薄望、以德报怨、折节为简,常常助人而不矜其功,所以当时人“多解之义”,少年“多慕之行”,甚至当郭解潜逃之时,有人愿意为他自杀绝口;更有甚者,在关键时刻“捐躯赴国难,视

9、死忽如归”12,如魏侯赢受信陵君厚待,却对信陵君不以常礼,后在国家危难之际,以一己之谋助信陵君窃符救赵最终杀身成仁,保全了赵国和魏国不再受强秦的威胁。这些都是悬念国家、以身许国的侠之大者。由此可知,史记所记侠客大都视金钱如粪土,他们从心中之义出发,合于义,则为之,不计报偿。不合义,则不为,千金难动其心。他们虽然性格各异、行侠的方式也不同,但恩怨必报、功见言信、重义轻利、“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13却是他们的共同特征,这些都一一成为司马迁史记笔下侠客精神的内涵。二、史记侠客精神特征的形成原因先秦两汉时期的侠客形象对司马迁史记中塑造的侠客形象与表现的精神特征起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在历史传记中第一次

10、展现这样的侠客形象。他们的形成一方面既与先秦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司马迁自身的因素有关。(一)社会环境因素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任侠成风。社会的各个阶层出现了许多侠客,其风盛行无不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紧密相关。1、 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从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看来,几乎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社会环境之动乱程度堪比春秋时期了。正如司马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记:“初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可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14春秋初期周朝建立下来的礼乐制度开始分崩瓦解,此时周室既衰,诸侯恣行。对各个诸侯国来说,周王室早已名存实亡。各国之间为了争霸求存常年征战,大国吞并小国,小国又在强国争

11、霸的缝隙中艰难求存。与此同时,诸侯国本国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君与臣之间、臣与臣之间,权力和利益矛盾益发深重,彼此相互夺权残杀层出不穷。动乱的社会环境和连年的征战,使得劳苦大众苦不堪言。战乱使黎民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让民怨在水深火热当中暗意滋长。在这样严酷的社会环境下,许多胸怀热血之士奋起反抗,维护公平正义。他们除暴安良、济危救困、主持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人民于水火。可以说,侠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登上社会历史的大舞台。2、养士之风盛行因素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侠客的出现在战国时期达到了一定的高峰。除去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战国时期盛行的养士之风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与春

12、秋时期不同的是,战国时期,诸侯恣行,人们对于养士之举不再固定于大逆不道的初印象,而是随着各诸侯国之间兼并及竞争的白热化,上层贵族“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士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5那些苦于有鸿鹄之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下层人士藉此纷纷投靠,以求实现兼济天下之志。就此,士受到推崇成为了战国时代的一种社会风尚,君主及封建贵族开始礼贤下士,网罗天下英俊,施恩义,以达到巩固个人政治地位和辅弼国家的目的。于是,各显贵号称门下食客三千,他们往往广交游、重辞让、明取与、信然诺。如战国初期的赵襄子、魏文侯和赵惠文王、燕昭王,以及后来著名的战国四公子、秦相吕不韦、燕太子丹等等,他们以自身为凝聚力,促使以

13、个人行为活动的游侠集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了游侠高潮的到来。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造就了侠客的诞生。其应时而生的文化环境促进了侠客的发展和壮大,复杂的时代条件形成了侠客们独特的人格和侠义精神。这对于整个历史长河乃至华夏气质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二) 作者自身因素 1、尚侠的性格太史公正式写史记之前,曾亲身历经过几次大范围的漫游。其“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嶧;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14在此期间,他不仅深入民间,体会到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还做了许多切实的调查和探访,以及考察了各地历史遗

14、迹,了解到许多的英雄事迹,这其中自然不乏侠客的身影。后来他承接父志,做了太史令后又得以阅读了大量的史实资料,这期间了解到的侠客事迹就更为真实和丰富了。在民间传说和先秦典籍的浸染下,司马迁同时也被这些侠客们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对这些侠客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另一方面,自秦苛政以来,民间的反抗之声此起彼伏。不少热血之士毅然投入到抗秦暴政的队伍中,这直接推动了秦末游侠之风的兴起。甚至到了汉朝推行“无为之治”之时,各地藩王早已养士成风。侠客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已经融入到人民大众的思想骨血之中。在这股任侠成风的思潮下,司马迁当然也不例外的带有一股游侠的英气。这都体现在后来他仗义挺身为李陵辩护的事件中。2

15、、作者自身的不幸遭遇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写道:“若主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纵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灾祸者,不可胜数。”15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现实黑暗、社会不公正的愤懑和对道义的一种渴求。司马迁恰逢生活汉武帝高度专制集权时期,不辨忠奸颠倒是非的事情随处可见。如飞将军李广之子李敢在众目之下被霍去病活活射死;忠正的魏其侯被权贵奸诈的田蚡害死;甚至作者本人,出于正义替李陵辩护而惨遭宫刑。这一切对司马迁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对于现实的道义沦丧的大失所望,让作者把目光转向了侠客这一群体,作者时刻渴望有一位侠客能出来扶危济世、主持正义,因而,史记中对

16、侠客的描写无形中就成了作者精神上的需求。三、史记中的侠客精神的影响司马迁在这部史家之绝唱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群侠形象,他们杀身成仁,言必信,其行必果,匡扶正义、快意恩仇式的侠义精神影响了中华几千载。无论是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上,还是在文学的创作上都是影响巨大的。(一)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先秦哲学“百家争鸣”的学派思想相互撞击和融汇下,原先侠名不显抑或是消失于正史之后的侠,最终仍是逐渐和儒家思想相融合。而将散播于诸家学说的侠客精神之玉屑收集起来的正是司马迁。其笔下的侠义精神不仅吸收了儒家思想中刚健执着、惠及他人的精华,而且还超越了儒家思想里中庸文化所带来的消极部分。相较于儒家思想对中国统治阶级产生

17、的巨大作用,太史公笔下的侠客所代表的侠义精神对天下普通劳苦大众的影响则更为深远。特别是一向追求崇高人格,信奉“出仕济天下”这一理想的文人墨客,他们通常抱有一颗侠义之心,但又因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往往活在现实礼教的束缚下。他们可以理解侠,并渴望成为侠,尽管对民间流传的侠客口诛笔伐,他们仍然是对儒、侠结合下新生的侠义精神满怀期盼的。侠客意识中勇者不惧、匹夫不可夺志、临财勿苟得,临难无苟免、穷达以人等精神气质也恰恰是侠者意识与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完美融合。尤其是失意于正统的文人骚客,每每内心不平却又无处申述,他们始终幻想得到一种侠义力量的解救。如此这般,侠客精神便在整个社会文化中以一种独特的形态

18、发展着,他们是广大弱势群体精神压抑上的伸张、心灵的慰安及虚幻中的平衡。他们真正成为了世人为之奋斗的理想追求。 (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历经唐宋诗词、明清话本小说、民国武侠文学乃至到今天的武侠小说、武侠电影,文人与侠客的精神追求是一脉相通的。文人不乏用笔代剑为侠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精神大放赞歌。而史记作为为侠客立传正名的开端之作,第一次比较自觉和完整地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各种典型性形象。其“能从具体复杂的实际出发,努力揭示出各种人物外部活动的差异性,使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特征”16,为后世关于“侠”这一形象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自司马迁史记后,唐朝出

19、现了文人写侠的一个高峰期。初唐郭震的古剑歌写道:“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盛唐大文豪李白也是喜纵横术、击剑,好任侠。他的咏侠诗中出现了许多史记中塑造的侠客形象,如荆轲、剧孟、专诸、高渐离、鲁仲连等,他借由“侠”这一人物表现自己放荡不羁、自由自在的个性,以及渴望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17、“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3、“事了拂身去,深藏身与名”1无不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也写出了:“一箫一剑平生意,尽负狂名十五年”的来表达自己剑箫在手,不负自己英明之志。甚至到了近代,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更是将武侠小说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金庸

20、小说更是中国文学上的一大奇迹。“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18,金庸凭借其小说的独特性将中国武侠小说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在他的十四部武侠著作中,“义”成为了其武侠小说之魂。如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为救素不相识的一仪琳,明知自己武技不如田伯光的情况下,全无个人打算,舍命与之死缠;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夫妇觉得有负于师兄俞岱岩,二人双双自尽,壮烈至极。而这类金庸式的“正义”其后还发展成为了后来的“儒之侠”,即将自身的江湖和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侠之成大者。例如郭靖、萧峰,他们为大王、为帮主,时时刻刻都是极为有担当、有肝胆、以死相报义薄云天的。尤其是萧峰,他一生为国为民,但在灵魂的深处又存在着自

21、己尴尬的身世,为了心中的“国”,他维护了曾经对自己不仁不义的大宋,同时又以死来尽忠于自己的国家大辽,这一丰富、有力的形象无不令人震撼扼腕,陷入侠义的荡气回肠中。甚至,到后来神雕侠侣中“正邪交融”的杨过,其身上深情狂放、至情至性的特质更是给“侠”这一角色的人性罪恶增添了辩证思考。可以说,金庸武侠小说的出现真正使得曾经不入流的“俗文学”上升到了经典层面,侠客所代表的的精神与价值给近现代的留下了更多的体味和思考。四、 总结侠客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所代表的侠义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尽管太史公史记中的侠客们距离当下已经太久远,但“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他们身上传承下来一诺千金、快意恩仇等侠客精神特征将继续丰富发展下去,并且深深镌刻在每一代文人“书剑飘零”的梦想中。注释:1唐李白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9卷一百二十六.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3唐李白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