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一期)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
2、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百姓轨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中国#&教育出版*网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曹操比于袁绍/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B. 利尽南海/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C. 信义著于四海/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D.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而乡邻之生日蹙6.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然操遂能克绍/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B. 贤能为之用/梅花为寒所勒C.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 犹鱼之有水也/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8. 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孟子两章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答案】5. D 6. D 7. 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 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解析】【5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一次多义。A:相比/挨着。B:物资/利益。C:信用/守信,诚实,说真话。D:一天天/一天天。故选D。【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
4、词的含义。A:都是“竟然”。B:都是“被”。C:都是表转折的连词。D:主谓之间/定语后置。故选D。【7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句中“孰”意思是“谁”,“箪食壶浆”意思是“用篮子盛饭,用壶盛酒”,“以”意思是“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8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迁移理解。从文中“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等句子看出,诸葛亮很看重人
5、和这一要素,这与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是一致的。据此作答。中国教育出*&版网#(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行发于身,不可掩也。10. 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答案】9. 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10. 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解析】【9题详解
6、】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行发于身,不可掩也”句中“发”意思是“表现”,“于”意思是“从”。语序正常,据此翻译。【10题详解】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的观点“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众多的少数,能够聚成多数;积累细 小,便可成为巨大。指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据此理解作答。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
7、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
8、两公之未易测也。”(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燔:焚烧。睽:背离,不合。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解舟:退居江湖。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16.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离家乡B. 谋官不顺C. 财物受损D. 身体不适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18.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19.
9、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20. 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答案】16. D 17.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 “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19. (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0. 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
10、在心上。【解析】【1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D.【17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18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写
11、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19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2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
12、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译文:(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 有一句诗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
13、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 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
14、试语文试卷【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染:熏陶,沾染。与:赞许。狎:亲昵,亲近。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_(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15、:_(3)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_ (4)不私于物 私:_(5)今则不然 然:_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15. 【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用原文语句填空)16. 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答案】13. (1)这里表示原因 (2)感到痛心、遗憾 (3)希望 (4)用私情 (5)这样 14. (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15.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
16、16. 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解析】【13题详解】考查文言词汇的解释。结合句子的含义理解词语即可。【14题详解】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悉:全。(2)亲爱:亲近重用。【15题详解】考查文本内容理解。甲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文,陛下贞观之初,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轻亵小人,礼重君子。直接影
17、响立身成败。【16题详解】考查词语的含义。“唯善是与”出自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善就是美德。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符合“善”的标准。【参考译文】中国*教#育出&版网【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乙】:君子立身为人,成败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陛下在贞观初期,励精图治,注重名节,不
18、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疏远贬斥小人。现在却恰恰相反,亲近小人,疏远君子,疏远君子是敬而远之;亲近小人,是轻信重用。太近就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太远就不知道别人的正确。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古文阅读(12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
19、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 忠之属也 属引凄异C. 战则请从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 故逐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肉食者谋之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可以一战 以君之力C. 战于长勺 所患有甚于死
20、者D. 登轼而望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B.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C. 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D. 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15. 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1、鲁国取胜的原因。【答案】11. D 12. B 13. (1)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2)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14. B 15. 鲁国取胜的原因有: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A.参与/夹杂;B. 种类/连接;C.请(允许我)/请教;D.所以/所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2、;B.凭借/凭借;C.在/比;D.表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 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2)鼓,击鼓;再,第二次;竭,尽。【14题详解】B.有误。“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是错误的。曹刿知道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战争中准确把握
23、进军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15题详解】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首先结合当时背景来看: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其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鲁庄公的取信于民,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写出了曹刿在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这也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2019年连云港市语文中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www.z&zs#tep.c*om9. 解释下面加点词。
25、(1)躬耕于南阳_(2)先主器之_(3)先主遂诣亮_(4)孤不度德量力_10.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此 人 可 就 见 不 可 屈 致 也 将 军 宜 枉 驾 顾 之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2.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答案】9.(1)亲身、亲自 (2)器重、看重 (3)往、到、拜访、访问 (4)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10.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 (1)先帝没有因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
26、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12. 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躬”是“亲自”;“度”是古今异义词,“估计、推测”的意思。【10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
27、,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的意思是: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
28、句中的“以(因为)、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顾(探望)”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犹(尚且,还)、谓(认为)、计(计策)、安(怎么)”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2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揣摩人物的心理。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出山,主要原因是没有遇到明主。之所以诸葛亮在刘备“三顾”“三往”后才相见,是因为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所感动,认为刘备是一个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有道明君,自己可以施展才华实现自己人生抱负了。这可从文章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29、帝以驱驰”“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可以看出来。据此理解作答。【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甲】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乙】诸葛亮亲
30、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
31、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南京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梦赏心亭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注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千门:众多宫门。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
32、。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注】几希:很少。未央:未尽。春草:指离愁。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金瓯:指国土完固。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4. 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
33、正确的。A. 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B. 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C. 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D. 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5. 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6. 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_”的“
34、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你:(2)属于_,因为_。【答案】4. A 5. 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6. (1).用实心办实功 (2).骚人赏 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解析】【4题详解】考查理解词语意义。“玉树音”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暗含统治者昏庸误国。所以选A。【5题详解】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
35、、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重点词语:游:游历。真赏以心:真正用心欣赏。【6题详解】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赏”有表层欣赏和深层欣赏。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而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作者怀古伤今,感叹昏君误国,朝代更迭乃深层欣赏。【参考译文】:赏心亭,是江南美丽可以欣赏的地方。古往今来游览的有很多。人们眼里欣赏,嘴里吟诵,但是,真心欣赏的人很少。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千百年的信息,四十年
36、朝代的兴衰,客人心中的悲伤之情未尽。伤心离愁,油然而生,迁客骚人共赏。自然太高如同虚幻,不如以实胜出。不如像王谢,在新亭宴饮,是欣赏。共同效力朝廷,光复神州是事实。在丘壑放飞心情,是欣赏,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是事实。用实在的心办实功,是两位高明的欣赏。政治清明,为时和赏,来补全国土完固的缺陷,为国家增寿,这是大赏,高明呀。赏心亭前有张丽华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诫存在。江苏省宿迁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
37、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注】假:临时的,代理的。委质:归顺,归附。 葭萌:指葭萌关之战。推锋:手持兵器冲锋。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
38、在外。7.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8.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益州既定/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B. 素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C. 遂与羽等齐位/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D. 明年卒/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9.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B. “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C. “金鼓振天”中
39、“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D. “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11. 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 7. 是 岁/ 先 主 为 汉 中 王/ 欲 用 忠 为 后 将 军 8. B 9. A 10. 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11. 黄忠是一名忠
40、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的意思是: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改封黄忠为后将军。据此,正确的句读是: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8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既”分别为“已经”和“已经”;B.选项中的“素”的意思分别为“平常”和“白色”;C.选项中
41、的“遂”分别是“于是,就”和“于是,就”;D.选项中的“明”都是“第二年”的意思。故选B。【9题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迁”在古代,即可以指升官,也指贬谪。“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指的是“贬谪之人”,不是升官之人。故答案为A。【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常(经常)、冠(位于第一)、三军(全军)”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闻(听说)、悦(高兴)得无(莫非,该
42、不是)”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1题详解】中国教育&%出版网*#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中具体的描写和事件分析作答。本题从“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可以看出黄忠是一位对人忠诚、作战英勇、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据此理解作答。【参考译文】:黄忠,字汉升,是南阳人。荆州牧刘表用他作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了刘磐驻军长沙攸县。等到曹操故克了荆州的时候,临时行赏一些将军,黄忠仍就任中郎将,归长沙太守韩玄统领。先主刘备征讨荆南四郡时,黄忠遂(
43、随长沙太守韩玄)投靠刘备,并随刘备军队入川。黄忠自葭萌关接受任务攻打刘璋后,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黄忠在汉中定军山战役中对阵夏侯渊的部队。夏侯渊部是曹军的精英部队,黄忠仍带领士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更是斩杀夏侯渊,自此声名大震,被升为征西大将军。这一年(同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欲改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说道:“黄忠的名望一向不能跟关羽、马超并列,现在让黄忠与张飞、马超、关羽等人同位,马超、张飞因为离得近,亲眼看见黄忠在益州的战功,因此还能理解,但关羽却是远在荆州,可能会对此不满,您这样做恐怕不妥吧?”刘备坚持说:“我自会加
44、以解劝的。”因此黄忠最后得以与关羽等人齐位并列,赐爵为关内侯。死后被追封为刚侯。江西省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季布来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
45、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嫚(mn):侮辱。瘳(chu):(伤、病)痊愈。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是( )(2)贤( )(3)恐
46、( )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11. 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答案】8. C 9. (1). 这 (2). 品德高尚,贤能 (3). 担心,害怕 10. (1)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2)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便召见我,(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便让我回去。11. 事情:劝阻吕后讨伐匈奴;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解析】【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
47、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C:“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默然惭。故选C。【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是时殿上皆恐”翻译为“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是”意思是“这”。“ 人有言其贤者”翻译为“有人说他很有才能”,“贤”意思是“品德高尚”。“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翻译为“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恐”意思是“担心”。【10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
48、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句中“面”意思是“当面”,“谀”意思是“谄谀逢迎”。(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句中“以”是“因为”,“誉”意思是“夸奖”,“毁”意思是“诋毁”。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中国教育出#版&网【1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选段一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选段二写了季布劝说文帝。两件事中“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和“上默然惭”都体现了他的正直,不畏权贵。据此理解作答。译文:汉惠帝的时候,季布
49、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
50、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山东省青岛市2019年初中学
51、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
52、,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金:金属。砺(l):磨砺。便:安适。封事:指密封的奏章。违:过失、错误。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B. 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C.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彰:揭示D. 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 弼:辅佐11.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A.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 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12. 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
53、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中国&教育出#*版网A. 何陋之有(陋室铭)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C.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1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B. 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C. 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D. 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1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冶
54、锻而为器,人乃宝之。(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答案】10. B 11. A 12. B 13. D 14. (1)(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2)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解析】【10题详解】B. 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立木以示纳谏,称“谤木”。【11题详解】A项和例句“以”的用法一致,解释为“按照”。B.因为。C.拿、把。D. 连词,表修饰。【12题详解】例句“封事,谤木之遗也”是判断句。B句也是判断句。A. 宾语前置。C. 介宾短语后置。D.省略句。【13题详解】由原文内容:岑文本说:“诸葛亮兼有
55、将相之才,魏征不能和他相比。”可知D项错误。【14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锻:锻造。宝:把当做宝贝。尝:曾经。中国*教育出&版网【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辞官呢?”当时上书言事者多,有的不切实际,太宗厌烦,想予以驳斥,魏徵说:“古时设立谤木,想了解自己的过错。密封的上书,就是谤木制度的遗意吧!陛下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河南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专业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阻生牙拔除术护理技术
- 颈椎病护理小讲课
- 高等数学同济课件
- 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 《顶板灾害预防、应急处置知识及方法》
- 2025至2030年清水/热水离心泵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数据运维时的安全保障
- 管理领导力与激励
- 2025至2030年气体流量检测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运动健身app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 2024年北京版小学英语必背单词表
-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多过程问题
- (高清版)JTGT 3365-05-2022 公路装配式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
-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李丰黄金K线理论详解
- MOOC 家庭与社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癌症的一病一品
- 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 合作商务方案
- 档案数字化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