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5-4《超重与失重》精品课件2 沪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物理 5-4《超重与失重》精品课件2 沪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物理 5-4《超重与失重》精品课件2 沪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物理 5-4《超重与失重》精品课件2 沪科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物理 5-4《超重与失重》精品课件2 沪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超 重 与 失 重,一、教材分析 二、教具准备 三、教学方法 四、学情分析 五、学法指导 六、教学过程构思与设计 七、作业与开放练习 八、教学评价与反思,【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超重与失重,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还是当今宇宙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教材中安排这一节,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超重、什么是失重; 、知道什么是完全失重; 、理解产生超重、失重及完全失重的

2、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演示实验、学生体验等手段认识超重、失重及完全失重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与体验,享受科学认识与发展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教学难点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超重、失重现象。,目标制定依据 1、通过三条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超重和失重现象及其条件的探究和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牛顿三大定律的理解。 3、本节课复习了关于重

3、力的知识,提高本节课的探究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区分清楚“重力”和“重量”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从而进一步理解“重力”的本质。,【教具准备】 弹簧秤及钩码25套、体重计25个;超重与失重演示仪、重物及细线、下面扎孔的塑料瓶、图片资料;多媒体辅助。,设计意图 本节课设置了较多的情景,准备了一定量小实验和真实事件的图片,希望使物理课堂更贴近生活,使物理知识真正走近学生,据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情分析】,1、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的疑惑:一是产生超重和失

4、重现象时,重力是否改变?二是究竟产生超重和失重是取决于速度方向还是加速度方向?,【学法指导】,观察、体验、科学探究、归纳总结。,【教学方法】 本章节为高一物理必修1第6章的加深部分,整堂课由问题开始,从“新课导入(提出问题)-猜测和思考问题-引导解决问题学生体验知识延伸知识应用”为课堂主线,运用实验法、类比法、讲练法,多媒体进行简单辅助。,猜测和思考问题,引导解决问题,知识延伸,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设计意图,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的要求是: 1、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5、 2、导在点子上,即要明确学的目的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构思与设计】,1、新课导入(提出问题) 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并记录所观察的现象,教学意图:引入了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以趣味吸引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引入问题,学生容易进入角色,会自觉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境界;,图片欣赏,电梯里的怪现象,学生观察现象,增大,增大,减小,减小,无变化,2、猜测和思考问题 5分钟,思考一:观察图表,同学们会发现体重计变化有什么规律? 猜想一:体重计在变化过程中,猜想一下人的质量是否改变?人的重力是否改变? 思考二: 体重计的读数应该与哪个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试设想究

6、竟是什么力在这一录象过程中发生改了?,学生活动:思考体重计变化的规律猜测引起体重计变化的力,教学意图:课堂上教师不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达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曝露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必要点拔、穿针引线,让存在于学生中的问题靠学生自身努力加以解决,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它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亲身体验 5分钟,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弹簧秤和钩码来观察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展示超重和失重现象,并回答产生弹簧秤读数瞬时变大和变小的原因。,实验工具:,教学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把学习的主动权

7、交给了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总结出物理概念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这样,让学生懂得,依靠自己的能力是能够探索并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树立持久的学习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观察、总结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从进期来看,可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长远发展来看,可以培养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逐步地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1、弹簧秤挂一重物G保持静止时,弹簧秤示数 F=G,2、弹簧秤和物体一起加速上升,弹簧秤示数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 G,3、弹簧秤和物体一起加速下降,弹簧秤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即: F G,由牛

8、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F = F G,总结: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理论分析,(二)失重现象,设重物的质量为m,弹簧秤和重物有向下的加速度时,重物受力如图:,总结: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当重物向下的加速度a=时,F合=m-F, F=0,该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这就是“完全失重”现象。,完全失重,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所有和重力有关的仪器都无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无法测量物体的重力,但仍能测量拉力或压力的大小。,无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减速上升NG 超重,加速下降

9、NG 超重,总结:物体具有向上(或 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运动的方向无关。,小结,例题1 5分钟,升降机地板上放一个弹簧秤,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 (如图示),当升降机: (1)以4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台秤读数是多少N? (2)以1m/s2的加速度竖直上升时,台秤读数是多少N?,(3)以1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时,台秤读数又是多少N?,教学意图:本例题是在学生对真实情景的定性分析、加深对超重、失重现象本质的理解、在学生的理解层次达到要求后进行的定量计算问题;,例2、一个人站在医用体重计的测盘上,不动时读数为G,此人在下蹲过程中,磅秤的读数( ) A、先

10、大于G,后小于G B、先小于G,后大于G C、大于G D、小于G,过程分析:人下蹲是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速度增加,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失重);蹲下后最终速度变为零,故还有一个向下减速的过程,加速度向上(超重)。,B,人在站起过程,情况又是怎样 ?,思考,学生体验后回答 5分钟,信 息 窗,教学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学习的栏目和内容,如 “信息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而且还要求在课外利用图书馆和网站等教学资源,进行开放式的自主学习 。,5分钟,利用完全失重条件的科学研究,液体呈绝对球形,制造理想的滚珠,制造泡沫金属,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在进行交接班。从图中可以看到上班者仅1根手指即可将下班者“举”离工作岗位。,1、超重和失重是一种物理现象。,2、物体是超重还是失重是由的方向来判定的,与v方向无关。不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重力不变。,规律, 向上 视重 重力 超重状态, 向下 视重 重力 失重状态,本节内容总结 3分钟,作业与开放练习 2分钟,1、课本, 2、课外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知识,写一篇关于超重与失重 小短文,或者以谈谈自己的“太空实验想象” 为题材写 一篇科技小论文。 3、研究性课题: 人在太空中的失重情况下如何处理饮食、理发和 洗澡等问题?,【教学评价与反思】,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