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触摸标点寻觅精彩_第1页
语文(心得)之触摸标点寻觅精彩_第2页
语文(心得)之触摸标点寻觅精彩_第3页
语文(心得)之触摸标点寻觅精彩_第4页
语文(心得)之触摸标点寻觅精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论文之触摸标点,寻觅精彩 温岭市岙环中学 罗映雪【摘要】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文字迷宫中的指路标,为文学作品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细读文本,通过捕捉标点、破译标点、妙用标点等方法,充分利用这一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倾听文本声音的同时,加深阅读体验,提升思维品质,让语文课堂真正走向有效、高效。【关键词】文本细读 标点符号 有效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语文教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获取言语感悟,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现今,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精彩处、疑难处、重点处等作了精细的阅读,解读方法更可谓层出不穷。在洞察文本与文本深度

2、对话,沉入词语的同时,对标点符号这种书写符号却缺乏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将它们遗忘。标点符号是现代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往往不止表示停顿和语气,更是传情达意的生命符号。每一个标点都是尾随在句子里的精灵,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有温度,有生命。因此语文教师在潜入文本的同时,更要细细咀嚼作者着意和用力的标点,发掘独特和亮点,体会蕴含的潜在意味,引领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倾听标点发出的细微声响,有效地利用这一细小资源深入文本呢?一、捕捉标点,悟其中情朱自清先生一再强调:“我做到的一件事,就是不放松文字。我的情感和想象虽然贫弱,却总尽力教文字将它们尽量表达,不留遗憾。”

3、这就是说,每一个文字里都流动着作者的血液,承载着作者的深情厚意。那么,穿行在文字中的标点符号也是富有独特意味,流淌着作者的情感。(一)、于精彩处寻味捕捉精彩标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思想感情,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脉搏和思想的跳动。比如: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端午的鸭蛋此段文字中有三处使用了感叹号。感叹号总让我觉得是最富有活力的,蕴藉着无穷的情感,而在这段文字里却是那么淡而有味。

4、这一段文字疏疏淡淡的写来,笔调的抑扬,行文的婉转,被这三个感叹号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教学中,此处着重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第一步,学生自由朗读,揣摩感叹号中蕴含的情感。大部分学生都能读出那种自豪感、那种得意、那种嗔怪,感受到汪曾祺先生的爱乡之情。第二步,引导结合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再读再品。采用个别读,齐读方式。于爽净质朴的口语、淡淡幽默中,学生不难读出乡情轻妙的书写,童心童趣真挚的流露。汪曾祺先生在谈小说创作技巧时曾说:“譬如一弯流水,曲折流去,不断向前,又时时回顾,才能生动多姿。”现在,从那一个个感叹号中,同样读出了生动多姿的情感,读出了蕴藏着的美丽世界。(二)、于平淡处玩味逗号是标

5、点符号中最平凡的,是所有停顿中最有用最好用的。它平凡普通,易被忽略。但平凡处却暗香浮动,值得玩味。且看: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散步读到这一句时,发现“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之间没有使用顿号,而是用了逗号,不觉心生疑问。细细思考,发现此处词语的排列也富有深意。人物依次按顺序出场,用停顿较长的逗号,都充分表露了“我”对家人的充分尊重和重视,以及显示出我身上的责任重担。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引导:教师:生活当中,如果向别人讲“一家人散步”这样的事,一般会怎样介绍?学生:我们全家一起去散步教师:如果需要向别人强调散步的人员,会怎么说?学生:我和妈妈,妻子,儿子一

6、起去散步。教师:作者怎么写?学生: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教师:此处的停顿通常用顿号,为什么这里要用逗号呢?学生:人物一个一个的出场,作者把对每一个人的感情强调出来了。教师:这样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学生:庄重,严肃。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家人的重视和用心。然后,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个句子。通过步步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来获得内在亲历的感悟、体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实”、“有效”。二、破译标点,明其中意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阅读不光是为了文字,也是为了读懂作者和人物的生命,他们内在的精神和情感。这一切都是在非常具体、非常灵活的语言中。那

7、些局部的、关键的标点符号,富有作者临时的、在特殊语境中赋予的意义,隐藏着作者的心灵密码。破译标点,得作者之用心,就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更深更透的解读文本。(一)、于对比中体味读文章就要读出它的好处来,用比较的方法,辨别其异同、高下,以获得深刻理解。文本细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加深对话语意义的理解,读懂人物的心灵。如: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 -孤独之旅在细读此句时,我出示了另一个句子: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读感悟不同的标点带来的不同心理。老师:细细读一读,揣摩不同的语气,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感叹号表现的语气非常强烈,突显的感情也非常强。句

8、号给人平静的感觉。老师:那你认为,此处的“。”能否用“!”替换?请说明理由。学生:此处的杜小康虽幼稚但是在逐渐成长中。句号更能表现他当时的平静、从容和坚决果断。老师:通过比较,一个小小的句号让我们感受到杜小康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的成熟勇敢起来。标点符号是固定的,甚至可以说是僵化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它却是富有生命力的,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作者和人物的精神密码和感情。(二)、于空白处想象文学作品,意在抒发作者性情,但又不能太为直露,很多地方需婉转含蓄,甚至有意留下一些艺术“空白”。省略号一个重要的用法就是语意未尽,它往往戛然而止却又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故乡中的省略号无一处不蕴

9、含深意,无一处不深入人物灵魂。且看:“阿!闰土哥-你来了?”“老爷!”只两句对话,两个感叹号两个省略号,就将“我”见到闰土时的喜悦兴奋而又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复杂感情,以及闰土见到“我”时欢喜而凄凉、恭敬而隔膜的复杂心理刻画得十分真切。一个寻找儿时旧梦的知识分子形象和一个穷困木讷、等级观念深入脑髓的旧中国农民形象便跃然纸上。再看:“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又只能料掉”闰土语言中的四个省略号又将一个饱经忧患、迟钝麻木,只知苦而不知所以苦的人物形象推到读者面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省略号细读细悟,一步一步的领会空白处所承载的复杂情感。细读

10、省略号,挖掘文本所蕴含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仅赋予了文本更鲜活的生命力,更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把握其作品的深刻内涵。三、妙用标点,解其中味文本细读时,我们不仅要与学生一起亲历标点的细读体验,更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文本的精神生命空白处,添加属于自己的精神理解,创造标点的生命,从而提升文本价值。(一)、于空缺处创造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既极具情感性,又具自我感悟的延伸性。在看似简单却又充满张力的题目中,我们可以化平淡为神奇,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添加在其中,让学生对自己添加的各种标点进行理由的阐述,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度感悟。如在上那树一课时,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文章题目“那树

11、”前面或后面加一个语气词(“啊”“呀”“哦”“唉”“哟”等),同时在适当位置加一标点符号(“!”“”“-”“。”“,”等),通过这些语气词或标点符号,读出你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加上感叹号“那树!”,表达了对树的精神的赞叹和赞美之情。有的学生加上问号“那树?”,表达了对树的悲惨命运的思考。有的学生加上省略号“那树”,表达了对树命运的无奈,对人类对精神家园漠视的深思。那不是简单标点符号的变化,而是学生读文前与读文后不同情感和审美的体验和升华,学生在不同情感的体验中,把题目读深、读透,让课题、内容和情感一起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这样不仅使文题更鲜活,人物形象更鲜明,文章的思想内涵也更清晰了。(二)、

12、于动情处升华一节好课有时犹如一曲流水,跌宕起伏、千回百转。学生的情感也随之摇曳生姿。如杨修之死一文的教学,当探讨完杨修之死的原因之后,学生情绪高涨。于是,我趁机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用标点(“!”“”“?”“。”)来评点杨修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或冥思苦想、或热烈讨论,兴致颇高。而后,学生畅所欲言。学生1:我用句号评点杨修,理由是:杨修的恃才放旷为他的人生画上了句号。学生2:我用感叹号评点杨修,理由是:我赞叹他的才华才智,又为他的放旷而哀叹,为他的短暂人生而感叹,我的情感是复杂的。学生3:我用省略号评点杨修,理由是:杨修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学生4:我用问号评点杨修,理由是:杨修这个人让我觉得有点费解,他的死是个迷。于是,顺势利导出示历史上关于杨修的死因。再抛出问题:杨修之死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和人物的理解体验,激活了创造性思维,获得思想启迪,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