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五讲_第1页
文学欣赏第五讲_第2页
文学欣赏第五讲_第3页
文学欣赏第五讲_第4页
文学欣赏第五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O/G/O第五讲 月亮意象赏析月亮的别称A、直称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晖、玄烛、素晖、晖素、素影、霄晖、皓彩、圆光、圆景、圆影、圆缺、清晖、月魄B、喻称飞镜、天镜、金镜、金鉴、玉镜、玉鉴、冰镜、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玉轮、琼轮、白轮、银轮、冰轮、孤轮、圆轮、轮辉,玉盘、银盘、晶盘,清规,金丸、素丸,玉环,玉弓、明弓,玉钩、琼钩、银钩、玉帘钩C、来源于神话“玉兔捣药”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月亮的别称“吴刚伐桂”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丛、桂影、桂晖、桂魄“嫦娥奔月”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蟾

2、蜍成精”蟾蜍、玉蟾、明蟾、清蟾、凉蟾、寒蟾、冰蟾、金蟾、银蟾、灵蟾、彩蟾、素蟾、孤蟾、新蟾、蟾窟、蟾宫、蟾阙、蟾光、蟾彩D、阴阳学说太阴、月阴、月灵、阴婆、阴兔、阴精“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重月轻日”现象的主要表现:首先,月亮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次数远远多于日意象。其次,就“象”的形态而言,月亮在诗词中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而日意象不仅形式变化少,且抽象笼统,可感性不强。就“意”而言,月亮意象能够轻松唤醒、激活读者心灵中相应的体验和情思。并且月亮意象上还镌刻着浓重的远古神话传说的印记,而日意象相对来说非常单调。最后,月亮是中国人尤其是古代文人不可或缺、亲密无间的朋友。“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

3、因文学意象中“重月轻日”现象的原因:一、文明形态原因:日出而作与日入而息农业社会最大的威胁是“天灾”:水灾与旱灾; 都与日有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尧典)“汤之时,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烂石。”(说苑)“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无我所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诗经大雅云汉)。“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月亮,不仅不会带来灾害,它的清辉与太阳的酷热还形成鲜明对比: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白石滩)“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农

4、业社会是生亦太阳,死亦太阳。 “天降丧乱,饥谨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诗经大雅云汉)另外,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描绘的并不全是通常所理解的“ 泛然不系 ,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 ”( 抱朴子诘鲍30%) 的所谓田园牧歌的式快乐生活, 而是切实地反映了劳动的艰难与苦辛。“好诗多在月明中” ( 黄宗羲 花朝宿石井)篇“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二、神话传说缘由: 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淮南子天文训 记载:尧之时, 十日并出, 焦禾稼, 杀草木, 而民无所食。猰窳、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 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杀九婴于凶水之上, 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5、, 上射十日而下杀猰窳, 断修蛇于动庭, 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另一则与日有关的神话是“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 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 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嫦娥奔月”: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 “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后羿射日”、“夸父逐日”与“嫦娥奔月”反映出的是一种完全相对、相反的价值取向。李之仪水龙吟中秋中曾无限神往地想象: “闻道水精宫殿,蕙

6、炉薰、珠帘高挂。琼枝半倚,瑶觞更劝,莺娇燕咤。目断魂飞,翠萦红绕, 空吟小砑。想归来醉里,鸾篦凤朵,倩何人卸。日、月神话必然对诗词中日、月意象的形象、意义、象征、情感等有着潜在规约与限制。在屈原的少数诗篇中可以找到对日神的赞颂, 如 九歌 中“东君”是太阳神,他青云衣兮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后世的诗歌中即便出现了日或太阳,也只是以实在的物象的形式出现,根本找不到神话的痕迹。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 杜牧 金谷园)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 张祜 集灵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另外,体现了英勇、豪情、胸怀的“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的英雄传奇故事很少

7、成为诗歌题材。“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相反,中国古代诗人在月亮意象的运用上却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仅对“嫦娥奔月”这一神话就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嫦娥)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李商隐 无题)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李白 把酒问月)“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三、社会伦理探因: 日为人君与月印万川“天之神,日为尊”,太阳是天上的君主, 君主是人间的太阳。日、父、君同构互释的现象在古代很常见:周易说卦传: “乾,天也,故称乎父。”诗经邶风 “日居月诸, 照临下土”,郑笺:“日,君象也。”左哀六

8、年传 “有云如赤鸟,夹日而飞。”杜注:“日为人君。”春秋感精符:“三纲之义,日为君,月为臣。”“日 父 君”的三位一体, 在天人合一, 家国同构的思想体系中, 其社会表现形式必然为“神权 父权 君权的三位一体。“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伴君如伴虎”加上历朝残酷的“文字狱”, 大家对与君主等同的太阳意象 “敬”而“远之”。 所以中国不仅缺乏歌颂太阳的诗,也缺乏赞美父亲的诗,少数赞美君主的,也多是阿谀之词。中国人在阴阳并提时, 阴在前而阳在后, 这一习惯背后, 隐藏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阴性思维”。户晓辉在对中国人审美心理作发生学研究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女性

9、偏向。”时至今日仍盛行于中国的农历 ,“推历者视月行而定晦朔。” (吕氏春秋贵因篇)Year“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吕氏春秋精通 云: “月,群阴之本。” 淮南子天文训 云: “月者,阴之精,地之理也。” 说文 释月:阙也,太阴之精。”“月喻佳人”、“睹月思人”等抒情范式是“阴性思维”在古典诗词中的直接表现。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首开先河; 宋玉紧随其后,在神女赋中也用明月喻神女之美: “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 徐悱妻刘令娴 答外诗二首之二)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 菩萨蛮)离人无语月无声,

10、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李冶 明月夜留别).necessity“重月轻日”现象的文化成因其次, 睹月思人诗、思乡诗文化上的根源其实都是“女性偏向”, 亦即月亮的母亲象征、女性象征的间接表现。“望月 思乡 恋母”的文化原型说到底仍然是中国文化中寻求归属感、安全感、温馨感的体现。晓随残月行, 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 千里远相逐。 ( 白居易客中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一、人类生命的美好象征月亮女神常羲“嫦娥奔月”神话月开始与人类的活动有了关联。八月十五拜月,是中华民族沿袭已久的习俗。陆启宏北京岁华记云:“中秋之夕,人家各置月宫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

11、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云:“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没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女归宁,是曰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清嘉录卷八云:“瓶花香蜡,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对生的崇拜,对死的抗拒,便是月亮与人类之间最初的一种默契与共识。月是一种永恒、苍凉阔大的意象。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月的意象还可以化作一种生命驰骋自由的潇洒。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人类情思的象征楚辞天问曰:“夜光何德,死则又

12、育?”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拜新月 李端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新月 卢仝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清光无所赠,相忆凤凰楼。月亮圆而又缺的规律,月光清冷的色彩,月亮孤悬中天的寂寞形象,经过世世代代的文化积淀,又使月亮成了离人情感的呼应,是离情别绪的象征物。如乐府诗读曲歌:“桃花落已尽,愁思犹未央。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怨别孟郊飒飒秋

13、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三、人类故乡的象征在世界各民族中,也许中华民族最注重“团圆” 。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北场云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十五望月王建中庭地白夜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14、不知秋思落谁家?夜月似秋霜(萧纲玄圃纳凉)空里流霜不觉飞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对团圆的向往和难以抑制的激情,蕴含着一种本能深沉的力量,从而构成中华民族独特的心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心态的产生,与“月”的崇拜及“月”这种自然之力给予人类的心理暗示力有着密切关系。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古人曾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圆”不仅被看作是“天道”,而且被认为是“运而无穷”的神力。基于这样的宇宙观和心态,对一般民众来说,“圆”便是万事如意的同义语,久而久之,人们对“圆”的理解,对“月圆”的自然现象,逐步形成了心灵上的共振,迸发出一种难以抑止的文化认同感,在思维方式上便热切地向往追

15、求完美无缺。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四、人生哲理的象征“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 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青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 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五、美魂的象征月,它不仅是高洁人生志趣的象征,还是人类心目中的美魂。“赏月”,便是人们对月这一

16、美好灵物发自内心深处钟爱的外化。月亮的美是纯净的美,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美。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月”给人的美感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的形是具体的,它所包含的各种意蕴是抽象的。自古以来,诗人们依月亮这一独特的美感特征,去创造自己的“月景”。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