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应用题教学中的点滴体会_第1页
数学(心得)之应用题教学中的点滴体会_第2页
数学(心得)之应用题教学中的点滴体会_第3页
数学(心得)之应用题教学中的点滴体会_第4页
数学(心得)之应用题教学中的点滴体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论文之应用题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应用题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更好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粗浅的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认真读题,细致审题,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把题做错了,当你问他:“这么简单的题怎么都做错了呢?”他会说:“我没把题读清楚”。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已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并用

2、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例如: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2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4倍,有科技书多少册? 图书室有故事书2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4倍,有科技书多少册? 图书室有科技书书2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4倍,有故事书多少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二、引导学生掌握应用题分析方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就是分析已知量与已知量之间、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除了运用运算意义、基本数量关系和关键语句等

3、方法之外,综合法、分析法和作图法等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两、三步应用题的基本而又有效的方法。所谓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两个必要条件,然后看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对这个未知条件,再去找能解决它的两个条件,直到这些条件都从题目中已知的条件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

4、0+350=650)?所谓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要解决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一般来说,综合法适合于低学段,分析法适合于高学段,但实际运用中往往灵活地结合起来的,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三、训练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即一题多解。这种训练的目的,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

5、系的理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如例题: 张华和李明买同样的练习本,张华买5本用去1.5元,李明用去2.7元。李明比张华多买了几本练习本?解法一思路分析,先求出一本练习本的价钱,再求出李明买了几本,就可求出他们买练习本的差。解: 2.7(1.55)-52.70.3-59-54(本)答:李明比张华多买了4本练习本。解法二思路分析:李明比张华买练习本多花的钱数里包含有几个一本练习本的价钱,就是李明比张华多买练习本的本数。解:(2.7-1.5)(1.55)1.20.34(本)解法三思路分析:李明买练习本所花的钱数是张华的几倍,即李明买练习本的本数也应是张华的同数倍,从而求出李明买练习本的本数,进而可求出他们买练习本的差。解: 5(2.71.5)-551.8-59-54(本)解法四思路分析:把张华买练习本的本数看做1倍,先求出李明买练习本所花的钱数比李明多的倍数,即李明买练习本的本数比张华多同数倍。用多的倍数去乘1倍数的实际数量,即可求出李明比张华多买练习本的本数。解:5(2.71.5-1)50.84(本)这是一道整、小数应用题,虽然四种解法都是三步,但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