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通读.ppt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通读.ppt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通读.ppt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通读.ppt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通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远离校园欺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讲人:陈柏余(心理老师),安全警钟,长鸣,思考题,1、你曾经遇到过或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吗?2、为什么每个案例中的主人公会做出如此恐怖的事情呢?3、当你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少相关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我们要学习安全防卫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问:回顾你以前的经历,是否曾经受到校园欺凌?你觉得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

2、人格发展。,校园欺凌也是校园暴力的一种!,一、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具体表现,1、身体上的冒犯:比如,打人、打耳光、推搡别人、挑事打架等。2、语言上的冒犯:比如,取笑、威胁、骚扰、散布谎言、嘲弄、恐吓等。3、心理上、感情上的冒犯:比如冷暴力、孤立排挤、冷眼旁观。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二、校园欺凌案例,案例一:以多欺少、以大欺小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小丽误以为舍友小雪冤枉自己偷衣服,她和五名女生一起殴打小雪超过1个小时,强迫其脱下裤子暴露下身,并用手机拍下施暴与受辱的照片和视频。,案例二:勒索财物,不给就拳打脚踢、威逼利诱一位五年级男生在扫地时,同学跟

3、他借钱;他不肯,结果受到殴打。,案例三:因小事大打出手,恶意伤害他人身体,三、引起校园欺凌的原因,欺凌者的性格及心理分析,内在心理特点:1、内心深处自卑,当其他渠道无法证明自我时,通过侵犯他人而获得成就感。2、缺少同情心和羞耻感,喜欢控制别人,让别人害怕自己,觉得周围世界欠他们的。3、缺乏安全感,通过欺凌他人弥补自身的安全感。4、虚荣,喜欢当众耍威风,希望获得他人的追捧。,(一)学生自身的原因,1、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一个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和心理也会逐渐发展。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控辩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辨别是非和自控的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处理问题

4、时极易冲动。,2、压力学生的压力有各种各样,而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学习的压力。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然后找到好工作。而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学校,更大一个原因还来自家长。从小家长就强迫小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特长班,孩子根本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活动往往枯燥而无味,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3、不良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开始选择和同龄人交往并融入群体里面,家长和老师不再是学生的模仿对象,为了在群体里面占有一席之地,学生往往会选择被同化。而未成年人的思想往往很不成熟,如果受到不良团体的挑拨和唆使,很容易就会实施犯罪造成危害后果,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具

5、有罪恶感。,4、法律意识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实施暴力行为的学生大多法律意识是十分淡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实施这种行为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和责任。5、受害者忍气吞声或以暴制暴受到暴力侵害的学生,会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忍气吞声,而恰恰是这种忍气吞声,更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以暴制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种则会造成新的校园暴力。两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都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前者会产生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学习兴趣锐减,甚至神经失常;后者不但不能远离暴力,反而会使自己深陷其中动弹不得。,(二)家庭的原因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极好的影响;而一个冷漠残缺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极易产生

6、不良影响。很多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自私、惟我独尊、占有欲强的性格,为所欲为。当自己的需要在家庭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转向学校及社会,这就极易产生暴力;还有一种就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任意打骂或放任不管前者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其健康成长,后者家长很难及时发现孩子的各种错误,更不必说去纠正他们了。,(三)学校原因1、校纪校风问题一些学校管理不善,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学校对学生管理不严,导致学校秩序混乱、学生纪律涣散、早恋、抽烟喝酒、黄色书籍泛滥等等,学生易感染恶习,滋生校园暴力。,2、应试教育有些学校往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美德和品德。优等生在学校里受捧,而差生则往往被忽略掉

7、。每个人都渴望被关爱、被接纳,为了得到关注,他们往往会采取某些暴力手段如打架斗殴来引起老师的关注。但是学校处理这些问题时太过简单化,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不好的学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处分、记过、开除,把这些学生毫不留情地推向社会。,(四)社会的原因我们处于一个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时代,各种社会变化和社会问题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变得混乱。,1、暴力文化很多影视、电视、书籍当中都含有暴力场面,很多武侠、暴力手段被包装和美化,很多时候一些影视作品中描写的所谓“正义”在孩子眼中不见得能够被理解,相反他们可能欣赏的只是其中的暴力行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种种的暴力场面只是让孩子知道

8、暴力、欣赏暴力,乃至使用暴力。而且现在网络技术相当发达,很多暴力、血腥的游戏在网上泛滥,其画面精美逼真,学生上网就经常沉溺其中,并往往会把网络中的暴力带到现实当中。,2、现实的社会环境当你处于一个满是暴力、混乱不堪的生长环境,充斥着各种各样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当大人们对于抢劫、打架斗殴等暴力场面熟视无睹的时候,在青少年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非常危险的。道德品质不是靠灌输的,它是靠大人们身体力行传授给孩子的。在校的学生还没有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很容易就被身边这种不良的环境同化掉。,四、如何防止校园欺凌,(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与同学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

9、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2)调整心理,临危不乱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方式: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一、找机会逃跑。二、大声呼救。三、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四、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

10、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冷漠的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分类,协同欺负者:事先并不知情,但事发后协助施暴者捉弄、折磨受害者。,煽风点火者:通过一定的煽动性语言、姿势或行为而鼓动施暴者。,置身事外者:保持中立,不介入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保护者:安慰、帮助受害者,并努力制止暴力行为。,为什么大多数旁观者会冷漠?,Why,救不救?,大部分学生都曾旁观过校园欺凌事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讲师宋慧雁,2012年对山东、河南、江西、广西、内蒙5个省份的2434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81

11、.4%的中学生曾经做过校园欺凌事件的旁观者,而且34.7%的学生多次旁观过校园欺凌事件。,旁观过81.4%,多次34.7%,被忽视的旁观者对校园欺凌事件有重要影响,有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只要旁观者积极干预,在57%的情况下是能够有效制止和结束校园暴力与欺负行为。,制止和终结欺负行为57%,未能终结欺负行为43%,旁观者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的作用,2011年,芬兰学者克里斯提娜萨尔米瓦利(ChristinaSalmivalli)的调查研究发现:旁观者的存在对校园暴力行为来说并非一堵无意义的背景墙。她对比了不同班级之间的欺负频率与班级成员的旁观者态度类型,结果发现:旁观者的态度类型与班级欺负频率之间有

12、着强相关,1、持协同欺负或沉默态度的旁观者越多,班级的欺负行为就越多(正强化);2、持反对欺负态度的旁观者越多,班级中的欺负就越少(负强化)。,(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