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课件_第1页
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课件_第2页
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课件_第3页
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课件_第4页
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法定:40种,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分类: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主要有:甲类:鼠疫;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麻疹、肺炭疽、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非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但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普通感冒、水痘、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军团菌病?上述疾病在某种条件下均可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传播特点1、传染源:经呼吸道系统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复杂、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而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和细菌均有重要位置。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主要传染源,尤其是那些不存在病原携带状态的传染病,如百日咳、麻疹、水痘等,病人是其唯一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或健康带毒〔菌〕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同时一些动物也可以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播特点2、传播途径: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空气传播,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传播方式。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也可经间接接触传播,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食具、公共玩具、床、被子等〕被传染源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后,手-鼻-口等途径可以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者。呼吸道传播方式,决定了呼吸道传染病的调查和控制中需要重视作为传染源的人的控制管理。除做好呼吸道隔离外,病人或者易感者的手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传播特点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婴幼儿、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者。人体产生的免疫力不持久,病原体型别较多或发生变异,都可造成类似病原体的再次流行。由于人群累计感染率或免疫水平不同,可表现为不同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的罹患率不同。主要传播特点4、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在秋冬或冬春季,这与冬春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居住密集,以及气候寒冷或气温骤变使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但不同地区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不尽相同,流感在我国的北方高发季节在冬季,而南方那么在春夏季。主要临床特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几乎都有发热发疹: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呼吸道病症: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鼠疫、肺结核、百日咳、白喉.其他:消瘦、腮腺肿大等防控要点隔离治疗病人观察密切接触者保护易感人群环境清洁与消毒健康教育疫苗接种一、部队冬春季常见传染病

〔1〕水痘 〔2〕麻疹〔3〕风疹〔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5〕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 〔6〕肺炎/非典型肺炎〔7〕活动性肺结核 〔8〕流行性腮腺炎

特点:传染源为病人及病毒携带者飞沫传播,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发病急感染可发生在呼吸道任何水平病后免疫力不牢固同一病毒的反复感染,不同病毒引起同一疾病表现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简称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包括甲、乙、丙3个型。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

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直径80-120nm,新别离株丝状多于球形。流感病毒的结构核心分节段的(-)SSRNA核蛋白(NP)

RNA多聚酶刺突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包膜内层—基质蛋白(MP)也具型特异性外层—脂质双层(源于宿主细胞膜)被胰蛋白酶消化成二个多肽:HA1、HA2HA的主要功能凝聚红细胞—血凝现象,鉴定病毒〔定性〕吸附宿主细胞—与受体结合具有抗原性—相应抗体中和病毒抑制血凝〔定型〕H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能水解红细胞外表的神经氨分子。是弱中和抗原功能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具有抗原性—非中和抗体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流感病毒的分型与抗原变异分型据RNP和M蛋白抗原性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区分为假设干亚型〔H1~H15、N1~N9〕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抗原漂移〔antigenic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转换〔antigenicshift〕因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爆发流行。流行年代病毒亚型病毒株名H抗原N抗原1934~19461946~19571957~19681968年以后1977原甲型亚甲型亚洲甲型香港甲型亚甲型A/PR/8/34A/FM/1/47A/Singapore/1/57A/HongKong/1/68A/USSR/90/77H0H1H2H3H1N1N1N2N2N1甲型流感病毒在不同年代的表现抗原变化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机理在呼吸道柱状上皮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NA可降低细胞外表粘度,使细胞外表受体暴露,便于病毒侵袭致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流感病毒在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与呼吸道粘膜柱状纤毛上皮细胞膜唾液酸受体结合;粘膜上皮细胞破坏、变性、脱落,粘膜充血、水肿;发病:鼻塞、咳嗽、流涕、咽痛;2~3天传染性最强;代谢产物入血: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飞沫1~2天潜伏期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

--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继发细胞性肺炎临床表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乏力、全身酸痛。。。。病后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抗HA抗体:中和抗体,能阻止病毒侵入易感细胞抗NA抗体:能限制病毒释放和扩散。CTL:可杀伤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在促进受染机体的康复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免疫性防治原那么1.防:空气流通;每100m3空间用2~4ml乳酸10倍稀释加热熏蒸〔食醋〕,消毒空气;灭活或减毒〔流行株〕活疫苗→皮下注射或鼻腔喷雾2.治:第二节冠状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普通感冒SARS冠状病毒—SARScoronavirus

二、SARS冠状病毒

SARSCORONAVIRUS

(SARS-CoV,SCV,SARSVirus)

SARSCORONAVIRUS(SARS-CoV,SCV,SARSVirus)SARS病原学确实立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市第一例原因不明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病例03年2月11日,卫生部向WHO通报

4月8日,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4月16日WHO根据CarloUrbani博士的建议,将这种原因不明的新疾病命名为SARS3月17日WHO以全球流感监测网为根底组建了“全球虚拟实验室〞〔Stohr’snetworklabs,avirtuallab〕3月28日,中国CDC和CDC正式参加研究网络Dr.CarloUrbani抵抗力1.在24℃条件下,在痰中和粪便中存活约5天,在尿液中存活约10天,血液中可存活15天。2.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按照卫生部推荐的浓度,在几分钟内,完全可以杀死粪便和尿液中的病毒。3.病毒对温度敏感,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能够灭活。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SARS患者传播途径:飞沫呼吸道〔不排除病人分泌物、粪便传播〕所致疾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也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潜伏期:2-10天发病期:初期:发热、头痛、关节痛、干咳、气短、X片肺部阴影极期: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渗出、多器官衰竭、死亡、死亡率10%左右〔有根底病40-50%〕恢复期:抗体产生,病症减轻、消失抗体中和作用细胞免疫同时有免疫病理损伤,引起T、B死亡,造成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免疫性

实验室诊断检测病毒及抗原:IFA检测病毒核酸:PCR检测抗体:ELISA防治原那么第三节副粘病毒

Paramyxovirus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发病多以小儿为主,近年来大年龄组儿童发病有增多趋势。孕妇患麻疹后可引起早产及自发性流产并可增加胎儿的危险性。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常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等,人类是麻疹病毒的储存宿主,麻疹病毒只能自然感染人和一些类人猿。麻疹的临床〔1〕潜伏期10-12天前驱期2-4天高热咳嗽,鼻炎,结膜炎柯氏斑〔Koplik氏斑,口腔粘膜斑〕初起时在第一臼齿对面的两侧颊粘膜上,该处粘膜充血,有0.1~1.0mm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所引起的红晕,形态小,数目少,在日光或日光灯下才容易查见,以后迅速增多,有时彼此融合,使斑点增大,弥散整个颊粘膜似鹅口疮。多数病人在出疹后1~2d内即完全消失口腔粘膜及粘膜下炎症引起的局部充血、渗出、细胞浸润、坏死及角化。麻疹的临床〔2〕皮疹前驱期2-4天开始出现。出疹顺序:首先在耳后发际出现,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自上而下地逐渐散布全身,2~5d达顶峰。初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随即增多,呈鲜红色,以后融合成暗红色、不规那么或呈小片状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出齐达顶峰时,全身毒血症病症加重,体温升高可至40℃(故麻疹为热疹)。持续5-6天。消退次序与出疹次序相同,一般在退热后2~3d内全部退去,遗留浅褐色斑痕,再经1~2周开始完全消失。退疹时原皮疹部位有糠麸状细小脱屑。无并发症的麻疹病程,一般10天左右。预防控制传染源。如果发现自身或家人病症可疑,应当尽早到附近医院检查。如果发现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配合卫生防疫人员控制病情扩散和流行。如果家中有患儿,应该隔离到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的患儿隔离到出疹后10天〕不要外出,以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预防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并不太困难。麻疹病毒畏惧阳光和空气,病人的用具、衣物等在室外阳光下或流动的空气中保持30分钟以上即可使其失去活力,切断传播可能。用紫外线或一般消毒剂如84消毒液也能有效地杀灭麻疹病毒。易感人群的保护主要是增强免疫力。孩子8个月时就应该按照方案免疫的要求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18月龄~2周岁加强免疫,最好接种麻腮风疫苗,免疫持久性15~20年或终身免疫。风疹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全身病症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合并症少见。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致各种先天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流行病学传染源: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人是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流行特征:多在冬、春季节发病,l~5岁儿童多见,男女发病率均等。母亲的抗体可保护6个月内婴儿不发病。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提高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前驱期:较短,大多只有l~3天。有低热和卡他病症,多数较轻,常因病症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出疹期

: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是多形性,大局部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普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诊后脱皮极少。预防隔离期为出疹后5日采用风疹、麻腮风疫苗预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后,98%易感者可获终身免疫。一般用于15个月至青春发育期之间的女性,未孕妇女证实抗体阴性而且能在接种后3个月内不怀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妇女不慎应用。亦很少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但如易感孕妇接触风疹后不愿或不能作治疗性流产,那么应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能从唾液中别离出病毒。有脑膜炎的可以从脑脊液中别离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流行情况:世界性疾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也可发病。感染后免疫力较持久。腮肿期:1.腮腺肿痛〔双侧腮腺肿大约占75%〕。边缘不清,压痛明显。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受累肿痛。体温上升可达40℃。2.颧骨弓后〔腮腺所在部位〕酸痛或胀痛,进食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3.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但无脓性分泌物。4.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预防措施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目前国内外应用麻腮风减毒活疫苗。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开展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流行病学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出现皮疹前1-2日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都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因为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等具有传染性,随意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可以造成水痘的传播。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发病。以前未患过水痘的,特别是儿童容易感染,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患水痘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既不会第二次得水痘。潜伏期:14-16天。临床病症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开始为粉红色针头大的红色斑疹,数小时内变为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疱,从斑疹、丘疹、疱疹到开始结痂短者仅需要6-8小时。疱疹呈椭圆形,2-5mm大小,初期呈清澈水珠状,以后稍混浊,疱疹壁较薄易破。水疱底部有红晕,当水疱枯燥时红晕亦消退。数日后从水疱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经1-2周脱落。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另外口腔、咽喉、眼结膜、外阴等黏膜也可以出现水痘。水痘图片治疗

对病人必须进行隔离,直到疱疹结痂为止。抗病毒治疗早期可以给予干扰素或无环鸟苷等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如果有发热,可给于容易消化的食物和充足水分;使用新洁尔灭进行皮肤消毒和护理,对于儿童一定要注意修剪指甲,以免抓破水疱,造成感染或以后留下斑痕,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勤换洗内衣。预防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对易感者进行疫苗接种,有效率到达68%-100%,可以持续10年以上。对接触病人的容易感染的人〔以前未得过,未注射疫苗或免疫力低下者〕应观察3周;预防被病人污染的空气、被子、用具等通过通风、紫外线照射、太阳照射、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被动免疫对于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者或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孕妇接触了水痘,而且是在接触后12小时内,可以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肌肉注射进行被动免疫,可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病症。肺结核病原体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是引起牛发生结核病的分枝杆菌,也可以感染人发生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主要病症: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病症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流行特征临床表现〔一〕全身病症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病症。

2、发热常是肺结核的早期病症之一,体温的变化可以有以下几种:

〔1〕体温不稳定,轻微的体力劳动即引起发热,经过30分钟休息,也往往不能恢复正常。

〔2〕长期微热,多见于下午和黄昏,次晨降到正常,伴随倦怠不适感〔3〕病灶急剧进展和扩散时,发热更显著,可出现恶寒,发热到达39-40摄氏度。

〔4〕女性病人在月经前体温升高,延长至月经后体温亦不恢复正常。

3、盗汗。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严重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感。〔二〕局部病症1、咳嗽、咳痰。2、咯血。3、胸痛。预防结核病的传播1、控制传染源,即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2、保护易感人群,为所有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密切接触者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给结核菌感染者中的高危人群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减少传播的可能,如不随地吐痰、注意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学校和集体生活环境中发现肺结核病人处理学校和集体生活环境是人群密集区,人们接触密切,而肺结核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在此环境中出现肺结核病人极易造成蔓延,严重时还能造成爆发流行。因此,当学校和集体生活环境中出现肺结核病人,特别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时,首先要让肺结核病人离开集体环境并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其次对接触人群进行必要的检查已发现有无其他人患病,如发现异常,可及时治疗,如无异常,3个月后最好再进行1次检查。

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建议全校开展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保证健康教育课的落实,让教职工和学生了解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基识。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师应注意教室、宿舍多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催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