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5章共5章复习学案汇编_第1页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5章共5章复习学案汇编_第2页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5章共5章复习学案汇编_第3页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5章共5章复习学案汇编_第4页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5章共5章复习学案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5章共5章复习学案汇编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复习学案

第一节走进神奇

1、神奇的自然现象:在自然中,从茫茫星空到辽阔大地,从高耸山峰到澎湃江

河,神奇无处不在。如浩瀚星空、电闪雷鸣、火山爆发或雪崩、龙卷风等。

满天星斗与哈雷慧星交相辉映(1986年拍摄)

电闪雷鸣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2、神奇的生活现象:在生活中,从衣食住行到各种活动,都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如到饮料的诀窍、拉链的开启和闭合、冲浪运动、撑杆跳、圆珠笔等。

倒饮料的诀窍,为什么只有一个小孔时,饮料罐里面的饮料不易倒出?

解析:这是大气压强的作用。当只有一个小孔时,倒出的饮料填满了饮料罐出口,

阻碍了空气进入罐内,从而使得饮料罐孔内外形成压力差,也就是罐外压力大于

罐内压力,饮料就不易倒出了。

筷子放入水中,似乎被水“折”断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却改变了传播

方向,发生折射,由于人的视觉作用,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插在水中

的筷子看起来被水“折”断了。

拉链美观、使用。你仔细观察过吗?为何上下拉动,拉链便可开启或闭合?

解析:拉链的原理是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

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

拉链只是一个小小的发明,但是整个世界都离不开它。被美国《科学世界》杂志

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1893年前后,美国工程师惠特科姆、贾德森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设计出一种

可快速滑动的关启系统,并申请了专利,这就是早期的拉链。

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

解析: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当笔尖朝下写字时,笔管内的圆珠笔油在重力作

用下能向下流出,当笔尖朝上时,则不能从笔尖流出。

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能在惊涛骇浪中“滑翔”?

解析:冲浪者弓着腰是为了降低其重心,分开腿是为了增大其支撑面积,从而使

其稳度提高,冲浪者再注意随时调整冲浪板和水流之间的夹角,就能把握身体的

平衡并获得向前的动力。

为什么运动员借助一跟小小的撑竿,便能克服自身所受的重力,跨越高高的横

竿?

解析:撑竿跳高时,可以更多地把运动员助跑的动能先转化为竿的弹性势能,竿

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运动员也就有更多的重力势能,因此能跨越

高高的横竿。

【针对训练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一个“喷嚏”不可能导致高耸巍峨、静静的雪山发生雪崩现象

B.我们喝饮料时,只需要在饮料罐的一端开一个小口,饮料就可以顺利地倒出

C.当我们把一双筷子放入盛满水的碗中,会发现水中的筷子跟折了一样发生弯

D.哥白尼说:“人类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

【答案】CD

【针对训练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电闪雷鸣B.“嫦娥”二号升空

C.雨后彩虹D.大雁南飞

【答案】B

【针对训练3】在下列各现象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日食和月食

B.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

C.水中的筷子会被“弯折”

D.夏天人们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感到舒服

【答案】A

【针对训练4】下列现象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山洪爆发,冲垮河堤,摧毁粮田

B.在高山上用高压锅煮饭,饭容易煮熟

C.夏天室内开空调可以降低室温

D.用平面镜反射阳光可以照亮井底

【答案】A

【针对训练5]拉链的开启与闭合、用圆珠笔写字、撑竿跳高、冲浪运动都是

()

A.力现象B.光现象C.声现象D.热现象

【答案】A

【针对训练6】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的是,属于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是.(填序号)

(1)夕阳西下⑶湖光山色(4)火山喷发

(5)拉链的开启和闭合(6)被水“折”断的筷子

【答案】(1)(2)(3)(4)(5)(6)

第二节探索之路

1、第一阶段,著名天文学家、自然先驱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

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

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2、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

3、第三阶段,近代物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突破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

克、玻尔等人的量子论。

•哥白尼的简介: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

语:MikolajKopernik,1473年

2月19日T543年5月24日,

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

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

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

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

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可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

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

的一部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

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伽利略的简介:

伽利略•伽利雷

(GalileoGalilei,1564年2

月15日一1642年1月8日),

意大利物理学家、经典力学和实

验物理学先驱,科学革命中的重

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

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

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做实

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

是呈匀速运动,而是呈加速度运动;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

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

基础。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

来的望远镜。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

•牛顿的简介:

艾萨克•牛顿(1643年

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

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

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

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

《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

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

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

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

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爱因斯坦的简介: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H

-1955年4月18H),举世闻

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

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

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

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

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

题。

【针对训练1】请连接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

A.哥白尼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

B.伽利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C.牛顿日心说

D.爱因斯坦驳斥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

【答案】哥白尼一日心说;伽利略一驳斥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牛顿一万有引

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爱因斯坦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针对训练21提出相对论,冲击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动摇了人们所感知的时间与

空间概念的物理学家是()

A.牛顿B.伽利略C.爱因斯坦D.玻尔

【答案】C

【针对训练3]如图是我国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从

雕刻玉版可以推知我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是

()

A.地球是圆的

B.天圆地方

C.宇宙是方的

D.宇宙是无限的

【答案】B

【针对训练4】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

B.宇宙是以太阳为中心的

C.宇宙只有太阳系和银河系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答案】D

【针对训练5】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

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下列关于

物理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提出了相对论学说资源拓展

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C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1、物理学研究的对象:物理学是研

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

规律的

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应包括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交流与合作。

・从下面事例中找出各环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

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

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

体下落不一定慢。因此,伽利

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

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

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

塔顶。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

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

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

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

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

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

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1)提出问题: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2)猜想与假设: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

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5)分析论证:

(6)评估: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7)交流合作: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

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针对训练1]在“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敏认为长钢尺发

声低沉是因为声源振动频率低,而短钢尺发声清脆是因为声源振动频率高,所

以声源振动的频率会影响声源发声的高低,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分析与论证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答案】A

【针对训练2】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探究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

②得出结论;③设计和进行实验;④作出假设。下面四组探究过程中顺序合理的

是()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答案】A

【针对训练31小红在旅游景点买了一个金属钥匙挂件,她问同学:“这是什

么金属做的?”小丽说:“可能是铁的。”小娟接着说:“拿一块磁铁(俗称吸铁

石)吸一下就知道了。”小娟的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分析与论证

B.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评估

【答案】B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学案

第一节动与静

1、机械运动的定义

定义: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叫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及参照物的选择

(1)定义: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作标准、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就是参照

物。

(2)参照物的理解: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为标准,

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它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

(3)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

可以选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尽可能简单,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地

面静止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

3、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3)看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研究

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客

运动得“真快”,而司机

却说乘客“没动”,乘客

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

图2—3乘客是静止,还是运动?

研究的物体标准物体位置是否改变动或静

乘客地面、树改变动

乘客司机、汽车没改变静

I题型体系|——题型一机械运动的判定

【针对训练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树长高B.流星划破夜空

C.火车减速进站D.浩浩同学骑车上学

【答案】A

【针对训练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

C.流星似剑D.海水奔腾

【答案】B

【针对训练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电子绕原子核的旋转B.雪花飞舞

C.树木生长D.电流流经导体

【答案】B

【针对训练4】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

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

【答案】D

【针对训练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鱼翔浅底,鹰击长空B.蜗牛在慢慢爬行

C.月亮升起来了D.水凝固成冰

【答案】D

I题型体系|——题型二参照物的判定

【针对训练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

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河岸B.山C.船D.岸边的树木

【答案】C

【针对训练2】如图1所示,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女排队

员和教练员代表站在花车上经过天安门广场,这一过程中,若说郎平教练是静止

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4郎平教练

图1

A.天安门城楼B.女排队员和教练员代表乘坐的花车

C.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D.天安门广场上站立的士兵

【答案】B

【针对训练3】共享单车为市民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

共享经济。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如图所示,在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静

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道路两旁的房屋B.他骑的自行车C.道路两旁的树木D.对面驶来的车

【答案】B

【针对训练4】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

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

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答案】D

【针对训练5】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

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

C.向河对岸D.从对岸吹来

【答案】A

【针对训练6】《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

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

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

【答案】D

I题型体系|一一题型三运动状态的判定

【针对训练11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2所示),在马里亚纳海沟刷

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

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其上浮过程,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图2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答案】B

【针对训练2】如图3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图3

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答案】C

【针对训练3】仙海湖风景区是依托沉抗水库建立起来的国家4A级景区,因优

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关于游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以岸边栏杆为参照物,游船是静止的

B.以游船倒影为参照物,游船是静止的

C.以游船上的旗杆为参照物,游船是运动的

D.以游船座位上游客的行李为参照物,游船是运动的

【答案】B

【针对训练4】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

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平稳飞过,则()

:&:

;83r8:

I也处道;

;甲乙;

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答案】C

I题型体系I一一题型四运动方向的判定

【针对训练11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

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自己的列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列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的列车运动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运动较慢

【答案】D

【针对训练2】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

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A.甲上升,乙下降B.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下降,乙上升

【答案】B

【针对训练3】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

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则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

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下,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乙、丙都向上,但甲、乙比丙慢

【答案】C

【针对训练4】如图4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

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乙船的运动状态可

能是o

图4

【答案】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

【针对训练5】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

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答案】A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口口

),纳米(nm)

(3)单位换算:1千米(km)=1000米(m)=10。米(m)

1分米(dm)=0.1米(m)=10"米(m)

1厘米(cm)=0.01米(m)=102(m)

1毫米(mm)=0.001米(m)=103X(m)

1微米(um)=0.000001米(m)=10°米(m)

1纳米(nm)=0.000000001米(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1)测量工具:基本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常见测量工具有:钢尺、皮尺、卷

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hlidiiiih瑞川hiiiiildiiil川而||||』小||川。||漓11加1储||油

①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右图所小量程为10cmo

②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如上图所示的分度值为1mm。

③测量前准备:估测待测物体的长度;根据测量要求确定测量的精度。

④测量步骤: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是否磨损。

b会选:根据测量结果及精度要求选取ug、分度值合适

的测量仪器。

C会放:刻度尺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的一边紧

贴被测物体。

X

X

薄刻度尺可以V

d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o

e会读:读数时,除正确读出准确值之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下一位。

f会记: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计值(末尾一位)+单位”三部分

组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⑤注意:若有刻度线磨损,则取一处整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最后读数减去对齐

一端的整刻度值。

⑥长度测量的特殊测量方法:

a累积法:若干个微小量“积累起来”,直接测量,除以积累的个数;

b平移法:借助辅助器材把不可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

C化曲为直法:借助辅助器材(如不易拉伸的细线)把不能直接测量的曲线化为

直线,进行测量。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区别测量误差测量错误

产生原因(1)测量工具不精密(1)不遵守测量仪器使用规

(2)测量方法不科学(2)读数、记录数据时粗心

(3)与测量者读数时估计值不

能否避免不可避免,只可减小可避免

减小或避(1)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1)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免的方法具(2)正确读数,认真记录结果

(2)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时间的单位

常用的时间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

1小时(h)=60分钟(min)=3600秒(s);1分钟(min)=60秒(s)

5、时间的测量工具

(1)基本测量工具:停表、秒表;常用测量工具:电子表、石英表等。

(2)停表结构:

(3)停表的使用三步曲:

一按一-按表:实验开始,需要计时时,用大拇指迅速按下按钮,指针开始转动,

开始计时。

二停一-停表:当需要停止计时时,再迅速按一下同一按钮,指针停止走动,停

止计时。

三读一-读时:停表后,先读出小盘指针指示的“分”,再读出大盘指针指示的

“秒”,最后将两个时间相加,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之和才是所测的时间间隔。

小表盘的读数,单位为分钟读整数;再根据小表盘指针在每分钟的前半分钟还是

后半分钟读大表盘数值,若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是后半分钟则读30-60s。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检查停表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若不对齐,应记下此时指针读数,

并对最终读数进行修正。

2.不同的停表表盘示数可能不同,需要注意分度值。

I题型体系|一一题型一单位的换算

【针对训练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500mm=m;1.7m=m;2X105um=m

(2)20m/s=km/h;5m/s=km/h

(3)360s=min;5.5min=s

【答案】(1)1.5、170、0.2;(2)72、18;(3)6、330

【针对训练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54m=cm=um;3.OX10Knm=m;

(2)15m/s=km/h;72km/h=m/s

(3)2h24min二h

【答案】(1)254、2.54X106;0.3(2)54、20;(3)2.4

【针对训练3】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0.96nm=0・96X10-3um=9.6X10-4um

B.9.6cm=9.64-100=0.096m

C.9.6cm=9.6cmX10mm=96nlm

D.96cm=9.6cmX10=96mm

【答案】A

【针对训练4】关于长度的单位换算,下列四个算式中正确的是()

A.16cm=16X0.01m=0.16m

B.16cm=16cmX0.01m=0.16m

C.16cm=16cmX0.01m=0.16m

D.16cm=16X0.01=0.16m

【答案】A

I题型体系I——题型二长度时间单位填空

【针对训练1】一名粗心的学生测量记录中忘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一节一号干电池高约0.6;

(2)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4;

(3)万里长城的长约是6.7X10";

(4)教室黑板的长度约是3.5o

【答案】(1)dm;(2)km/h;(3)mm;(4)m

【针对训练2】在数字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初二同学平均身高约

160,步行的速度约1.2,一个篮球的质量约

0.6o

【答案】cm;m/s;kg

I题型体系|——题型三刻度尺的使用

【针对训练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答案]B

【4对训练2】下列关于刻度尺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应该更换

B.读数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C.刻度尺带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答案】A

【X对训练3】如图所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B

【针对训练4】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

读数都正确的是()

2341

||||||||||||1||||||||||+||+||十十加|||)

A.3.81cmB.3.68cm

O^nH2347

will山Iniihwl山ih山Iwih甲I。

C.3.80cmD.3.8cm

【答案】C

【针对训练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

误有:

(2);

⑶,

【答案】(1)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2)刻度尺的刻度面没有紧

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

题型体系I一一题型四平均值的测定

【针对训练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

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B.2.357cmC.2.35cmD.2.4cm

【答案】A

【针对训练2】某同学测一物体长度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7.82cm、17.79cm、

17.81cm,17.28cm,17.81cm,其中一次错误的结果是,物体的实

际长度是o

【答案】17.28cm

【针对训练3】若五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48cm,

12.35cm,12.37cm则这本书宽度最接近的是()

A.12.38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

【答案】D

【针对训练4】李磊同学先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为25.79cm、

25.78cm、25.81cm,25.09cm、25.79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最接近于()

A.25.793cmB.25.65cmC.25.79cmD.25.81cm

【答案】C

I题型体系I一一题型五误差

【针对训练1】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误差可以避免。

B.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实验方法的错误。

C.只要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D.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答案】D

【针对训练2】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

做的目的是

A.避免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避免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避免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答案】C

【针对训练3】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误差偏大,表示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D.测量误差不能绝对避免,但可尽量减小

【答案】D

【针对训练4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是

A.刻度尺放得不正

B.刻度尺的刻线没有贴近被测的长度

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D.测量者的估计能力有所不同

【答案】D

I题型体系I一一题型六测量

【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cm。

【答案】3.00

【针对训练2](1)图8甲中木块的长度为cm。

(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为So

0cm123

【答案】2.13(2.12~2.14均可)(2)337.5

【针对训练4](1)如图1,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

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的长度是emo

(2)如图2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该表的分度值是,所测时间

是o

图1

【答案】(1)B;0.1cm;2.44-2.47cm(2)0.5s;5minl0s

【针对训练5】小芳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测量,记录结果为15.84cm,根

据记录结果判定她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准确值是cm,估读

值是cmo

【答案】0.1;15.8;0.04

第三节快与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1)时间相同: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2)路程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3)当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较路程和时间之比,比值越大,运动越快

2、速度

(1)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单位:米/秒(m/s)Im/s=3.6km/h

路程______二

(4)公式:速度=时间rv=T

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4、求平均速度

2vlv2

(1)以不同的速度通过相同的距离:v=Z而

vl+v2

(2)以不同的速度运动相同的时间:(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I题型体系|一一题型一速度大小的比较

【针对训练1】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

A.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m/s

B.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km/h

C.飞行的海燕1分钟能前进5km

D.百米赛跑某一著名运动员的成绩是9.96s

【答案】C

【针对训练2】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

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C

【针对训练3】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

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

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答案】D

【针对训练4】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

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如图是两

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处下

落到b处时,则()

I▼I乙

A.甲球用时较短,乙球速度不变B.乙球用时较短,甲球速度增大

C.乙球用时较长,甲球速度不变D.甲球用时较长,乙球速度不变

[答案]A

"I题型体系|——题型二公式法速度的简单计算

【针对训练1】2014年6月18日武石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它是武汉城市圈内一

条连接武汉市与鄂州市、黄石市的快速城际铁路,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走廊。铁

路线全长95km,动车直达运行时间仅为30min,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km/h.

【答案】190

【针对训练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Om/s,10

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答案】C

【针对训练3】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比为3:4,所用时间比

为2:3,则甲、乙所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1:2B.2:1C.8:9D.9:8

【答案】A

【针对训练4】重庆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

遏制。如图所示,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乘客发现测速提示牌往后退,他

是以为参照物。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在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

270s,其平均速度为km/h。根据该路段限速100km/h的规定,该车驾驶

员受到了相应处罚。

【答案】汽车;126

I题型体系|——题型三匀速直线运动

【针对训练1】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答案】C

【针对训练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

秒内的速度是()

A.2.5米/秒B.20米/秒C.5米/秒D.8米/秒

【答案】A

【针对训练3】如图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答案】C

【针对训练4】由公式呻士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t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路程与时间成反比

【答案】C

I题型体系|——题型四计算平均速度

【针对训练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

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答案】C

【针对训练21张先生驾车从甲地到丙地旅游,汽车以6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

0.5h到达途中的乙地,休息0.5h后,再以7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lh到达丙地。

请求:

⑴从甲地到乙地,汽车行驶的路程si是多少km?

⑵从甲地到丙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1)30km(2)50km/h

【针对训练31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通过的路程

是5米,第3秒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答案】B

【针对训练4】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的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后一半

时间的速度为v”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f+V2v,

【答案】A

【针对训练5】高速公路上,一辆小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

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6s开始刹车,又经过4.4s滑行了52m,轿车才

停止.求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这个过程中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14m/s

I题型体系I——题型五“时刻表”型计算问题

【针对训练1]从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动车组运行时刻表如表I所示.

表1:D412次动车组

项目上海苏州常州南兄

到站时间09:5110:3211:45

发车时间09:1509:5310:34

里程/km084165300

求:

(1)在苏州的停车时间有多长?

(2)动车由上海到南京全程的时间有多长?

(3)D412次动车组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2min;(2)2.5h;(3)120km/ho

【针对训练2】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

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苏州常州南京

到站时间09:3910:2811:30

发车时间09:0009:4310:33

里程/km084165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速度?

【答案】(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km/h;(2)列车从苏

州驶往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08km/ho

I题型体系|—题型七“火车过桥”型计算问题

【针对训练1】一列长400m的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4km的

隧道,求:

(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秒;

(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秒?

【答案】(1)110s;(2)90s

【针对训练2】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通过长为1800m的隧道,求:

(1)火车最前端刚进入隧道口到最前端刚穿过隧道口的时间;

(2)这列火车需多少时间才能完全通过隧道?

【答案】180s,200s

【针对训练31一列长为360m火车匀速驶过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全部在

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48s.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答案】(1)火车运行的速度是30m/s.(2)火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72so

I题型体系I一一题型八“反应问题”型计算问题

【针对训练11在施工中经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6cm长的

导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燃

导火线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至少500m

以外的安全地区?

【答案】解:方法一:导火线燃烧完所用时间tl=s/v=96cm/0.8cm/s=120s;人

跑到安全地区需用的时间t2=s/v=500m/5m/s=100st2<tl,能跑到。

【针对训练2]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

止。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

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

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

若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喝了一瓶啤酒半

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答案】6m;8m

【针对训练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

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

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刹车后汽车由于惯

性还要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以

15m/s沿马路直线行驶,在图中的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1.5s,在图中的B点才作出踩刹车动作,再经过1s车头到达图中C点才将车刹

住,若刹车距离为2.5m。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求这辆汽车从A点发现情况到刹住车后的C点的平均速度?

(3)请你为驾驶人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答案】(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22.5m;(2)这辆汽车从A点发现情况

到刹住车后的C点的平均速度为10m/s:(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

驾车。

I题型体系I一一题型九“超速问题”型计算问题

【针对训练11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两节相连“黄金周”共计8天,张华的爸爸

带着全家自驾到川西游玩,行驶在回重庆的渝--遂高速公路途中

(1)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35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

行,这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