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书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书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书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课题)书愤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标、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课标分析:语言建构与运用:运用“空白省略、句式倒装、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诗家语理清本诗大意。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知人论世,更好地鉴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艺术手法,深入探究“愤”的内涵和根源。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陆游心怀的崇高爱国情怀。教材分析:本诗为选择性必修中的古诗词背诵篇目,要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方面理解并背诵本诗。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大量的文言实虚词,可以结合课下注释大致理解诗意,但因未系统复习过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所以在古诗词表情达意方面存在最近发展区。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运用“诗家语”领会本诗大意。2.分析作者所“书”何事,为何而“愤”,如何抒“愤”,“愤”的含义。3.体会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分析“愤”的内涵。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诗中的形象,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难点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及传达的壮志难酬的悲愤爱国之情。教学设备(教具)使用多媒体。第1课时备注教与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一、导入新课爱国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将自己爱国情怀熔铸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而有那么一个朝代,因为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涌现出了许多心怀国家的文人,这个朝代就是南宋。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我们接触过很多南宋爱国的文人以及他们的作品。比如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而我们今天要接触的,同样是一位心系国家,怀有满腔报国热情的爱国诗人。梁启超评价他是“亘古男儿一放翁”。他就是陆游。甚至于他在临死之前在给自己儿子留了一首《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山河收复之日,一定不要忘了告诉我,由此,他直冲天际的报国热情可见一斑。而要更好地理解他崇高的爱国品质,就需要联系他的生平。二、新授课(一)任务一: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划分节奏,初步把握情感。2.教师范读,明确朗读重点。(1)节奏(2)重读(3)情感朗读指导“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二)任务二:品读诗歌,完成如下表格。1.诗歌题目为《书愤》,所“书”何事?因何而“愤”?如何抒“愤”?请结合全诗完成表格。第1课时备注教与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书”事因何而“愤”如何抒“愤”恢复中原之志世事艰报国无门直抒胸臆比喻抗金胜利之役壮志难酬白描列锦对比年事已高之叹空自许壮志难酬鬓先斑年华空老比喻典故虚实结合敬仰诸葛之情谁堪伯仲间无人领军收服无望壮志难酬典故借古讽今悲愤但不绝望任务三思考分析1.作者为谁而“愤”?(1)国家(义愤):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2)朝廷(忧愤):偏安求和、奸臣当道、无人领军。(3)自身(悲愤):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难酬。2.分析“愤”的根源在于什么?“愤”的根源,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时代的悲剧,英雄的悲愤。三、小结浩气存天地,丹心思报国。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批评了南宋王朝苟且偷安,不图恢复大业的激愤。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四、板书设计义愤首联恢复中原之志报国无门直抒胸臆、比喻义愤颔联抗金胜利之役壮志难酬白描、列锦、对比颈联年事已高之叹年华空老比喻、用典、虚实结合悲愤尾联敬仰诸葛之情无人领军自比、典故、借古讽今悲怆中抱有期待第1课时备注教与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五、应用迁移蜀相①丞相祠堂何处寻②?锦官城外柏森森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⑤。【注】①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②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③锦官城:成都的别名。④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军中。《书愤》和《蜀相》两首诗的尾联都使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请问所表达的对于诸葛亮的情感有何不同?①《书愤》陆游通过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典故,赞美追慕先贤的业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