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考生考号: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命题人:辽师附中谭晓天审校:命题工作专家组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曾国是周王室分封至江汉地区的重要诸侯国,肩负着为周经营南方的重要使命。曾侯乙是战国早期曾国的国君,在其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编钟,其中有一件是楚王送给曾侯乙的铸钟,从音乐角度来讲,这个镈摆放在了“宫商角羽徵”中的宫调上,宫为王位。这个考古发现说明A.曾国文化深受楚国影响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D.宗族体系彻底瓦解2.表1为商至秦汉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由表推知表1朝代瘟疫发生地区商河南2次周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提高D.古代政府不重视疫情防控高三历史(二模)——13.唐中期安史之乱后,统治者面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此后历代统治者为应对这一问题,可能遵循的原则有①画野分州,任土作贡②犬牙交错,以北制南③山川形便,因俗而治④事为之防,曲为之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4.欧阳修曾针对青苗法上书奏折:“朝廷虽指挥州县不得抑逼百姓请钱,而提举等官又却催促尽数散俵。故提举等官以不能催促尽数散俵为失职,州县之吏亦以俵钱不尽为弛慢不才。上下不得不递相督责者,势使之然,各不获已也。”由此可知,欧阳修认为青苗法A.便利了官员贪污腐化B.打击了民间高利贷行为C.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5.康熙三年,某区域被冠以“天下第一出米之区”,粮食外运之船络绎不绝,出现了“仓库栉比,米袋塞途”、“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的景象。该区域最有可能是图1中的A.①B.②C.③D.④6.清末上海租界的中国商人为了在营销过程中与洋人打交道,必须掌握一些英语知识,但不少人出身贫寒,缺乏就读英语的条件,于是一种语法不准,带有中国口音的洋泾浜英语流行开来,甚至出现了《洋泾浜英语实用手册》之类的书籍。洋泾浜英语的流行说明A.洋务运动推动英语普及B.贸易需求影响语言发展C.外来文化已被广泛接受D.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7.1935年6月,红军总部发布了《渡过大渡河后适用的标语口号》,其中包括了对彝、藏、番、回、苗等少数民族的宣传标语,如“明月照天空,灯光遍地生,回汉一家人,打倒鬼子们。”、“彝、番、藏人一律平等!”。这些口号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B.赋予了少数民族平等权利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高三历史(二模)——28.伪满洲国国务院在1932年3月25日发布院令,要求各学校用四书五经授课,崇尚礼教,禁用一切与三民主义有关的具有进步思想内容的文章,不能挂中国地图,把“中华”、“三民主义”、“民国”作为禁语。与此相应,伪满洲国境内初高级小学入学、授课费用均由政府承担,儿童满7岁必须上学。伪政权这一行径A.推行奴化教育荼毒青少年B.试图调整主要侵华方式C.意在削弱国统区民族意识D.体现了“以华制华”政策9.表2为中国乒乓球队1966-1973年中国乒乓球队访问及被来访情况,数据在1971年后呈现出高峰,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表2年份访问国家和地区数量访问人数来访我国国家和地区数量来访人数19666472151967001619705343401971124798819723316710125197313776168①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发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③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建立外交关系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0.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力量由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两弹一星”到六代机首飞,装备现代化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彰显出强大的国家实力与坚定的责任担当。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根本上得益于A.科学技术的进步B.改革开放的推动C.社会制度的优越D.国际环境的改善11.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伽门农的儿子奥瑞斯忒斯为父报仇,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结果受到了法庭审判。在法庭上雅典娜作为法官对奥瑞斯忒斯进行质询,并允许阿波罗作为证人为奥瑞斯忒斯辩护,最后通过旁听审判过程的阿提卡全体民众投票决定奥瑞斯忒斯该接受怎样的处罚。该神话体现了古希腊A.重视司法审判的程序性B.陪审团是最高权力机关C.直接民主不能维护正义D.宗教势力左右社会公正高三历史(二模)——312.16世纪末壬辰之战期间,入朝作战的明军将士将关羽信仰带入朝鲜。朝鲜王朝一开始对关羽信仰是陌生和排斥的,但到了17世纪末,朝鲜全国关羽庙宇多达27处,朝鲜国王英祖先后祭祀33次,是对关王庙祭祀次数最多的国王。由朝鲜王朝对关羽信仰的变化可知A.中华文化圈已经形成B.朝鲜全盘吸收中华文化C.中朝文化交流的频繁D.中华文化对朝鲜的辐射13.拿破仑战争期间,整个意大利半岛处于拿破仑一人统治之下。对此,梁启超评论道:“其时意大利已支离灭裂,分为十五小国。拿破仑铁鞭一击,合而为三……拿破仑废其小朝廷,锄其家族,将封建积弊,一廓而扫之。以法国民法之自由精神,施行于其地。于是意人心目中,始知有所谓自由、有所谓统一。”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拿破仑战争A.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B.推广了欧洲一体化思想C.增强了欧洲地区法治意识D.侵犯了意大利国家主权14.图2漫画出自1896年德国的《青年报》,漫画中原本非洲自由快乐的动物们在德国殖民者到来后被迫执行军事化的生活方式。作者意在A.赞扬德国给非洲带来了秩序B.揭露德国对动物资源的掠夺C.讽刺德国对非洲大陆的奴役D.批判大陆会议对非洲的破坏15.1968年匈牙利开始进行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匈牙利的国有经济保持着主导地位,其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辅助经济成分也发展迅速,还实行了引进外资政策。同时改进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将中央直接向企业下达指标的做法改为运用利润、价格等经济杠杆来保证国家计划的完成。这一改革A.使其摆脱了苏联模式束缚B.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C.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D.有利于增强经济体制的活力高三历史(二模)——416.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正在引起劳动力市场的重大变革,一方面,大量依赖重复性劳动的低技能岗位正在逐渐被智能系统取代,释放出的劳动力正面临重新培训和转型的挑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迅速扩张也在创造前所未有的高技能工作机会,如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工程和人工智能系统维护等,这些新兴职业需要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据此可知,人工智能的发展A.导致传统行业走向衰落B.推动了就业结构调整C.违背了工业化发展潮流D.将取代人类生产活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农业,古时候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春节源自何处很难考证,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年”的名称是从周代开始的,至于岁首的时间先秦时期并不固定,汉武帝时期,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春节节期至此固定。汉代朝廷通常会举行傩礼、朝会等隆重的庆贺仪式,文武百官要在最为盛大的“正朝”仪式上向天子行贺年礼,以此强调礼法、彰显国威。魏晋以后,春节民俗日渐丰富。唐开元《假宁令》规定:“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民间则阖家守岁,设宴欢庆,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回礼表关爱之情。宋元时期,年节出游寺庙宫观的风气很甚,“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杂耍百戏“奇巧百端,日新耳目”。明清时期,新年习俗的礼仪性、应酬性逐渐加强,人们在新年之际相互拜年、馈赠礼品。———摘编自洪敏《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习俗》、童彦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研究》等材料二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即将到来。这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的首个农历新年。春节申遗成功,将激发我们对春节文化的保护传承,从过去的“自为”进一步转向现今的“自觉”,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为其赋予新的情感与精神观照。春节申遗成功让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价值观被全世界“看见”、为全人类共享,也让春节更好地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平包容的窗口。——摘编自路斐斐《春节,是文化力量的最好诠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春节的特点及演变趋势。(11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4分)高三历史(二模)——5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西南联大在课程设置上贯彻通识教育思想,采用学分学年制、必修、选修三者合一的方式。大一不分院系,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目的在使学生勿囿于一途,而得旁涉他门”。国民政府教育部曾试图以“部订”的意志统一各公私立大学的课程设置,西南联大提出了相反主张,认为“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联大所开课程涵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三大门类,注重学科交叉,强调“文理渗透”。课程设置强制性与合理性统一,既有面向全校的共同必修课,也有大量的选修课。只要符合规定,化学系学生选修《杂剧与传奇》,物理系学生选修《元曲选》等,在当时都不算稀奇;加之宽松的旁听制,学生对课程选习尤为充裕。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课程效果非常显著,为莘莘学子贯通宏观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有方,联大还建立了强大的师资队伍,汇聚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课程具有很大的竞争性和吸引力。——摘编自朱俊《简析西南联大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品质及其现代意义》材料二(2020年1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南联大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原则,并分析西南联大课程设置改革的历史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高校办学使命的理解。(4分)高三历史(二模)——6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对“全球南方”的兴趣和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南方”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或经济概念,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全球南方”热潮的涌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变迁中的整体性觉醒。“全球南方”的崛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必然结果。———整理自江时学《如何认识“全球南方”》等材料二目前,全球南方占世界经济比重已提升到40%以上,正在深刻改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版图。它已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面对世界政治格局“阵营化”趋势,全球南方国家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加速崛起,给扑朔迷离的世界走势带来了新的转机和希望: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促进全球力量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实现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包容的方向发展;加快全球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为灵活和可行的发展选择;增强全球治理的包容性和有效性,推动国际规则的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国际秩序更好地反映各国的利益和关切。———摘编自《全球南方在崛起》(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球南方”的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全球南方”崛起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全球南方”崛起的影响。(5分)高三历史(二模)——7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历经“两个一百年”,其演进的历史进程如下:资本主义现代化探索阶段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被迫开启了现代化探索。早期的探索者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要集中在器物层面的学习。随后,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军事和工业技术来强化国家实力,但仍局限于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进一步提出制度改革,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最终未能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中国仍以失败告终。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阶段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社会主义成为新的探索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准备不足,这一阶段的探索也经历了曲折,如“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探索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强调立足中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此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的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摘编自周前程《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史与逻辑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蕴含着一系列规律性线索,根据材料选择某一规律性线索,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确定某一线索,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高三历史(二模)——8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2345678BACDCBDA910111213141516BCADACDB1.答案:B解析:曾侯乙墓的王位上摆放着楚王送的铸钟,体现了战国时期周王衰微,分封制遭破坏。材料中楚王送的铺钟无法体现曾国深受楚国文化影响这一结论,排除A。C诸侯征伐和D宗族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答案:A解析:表格中显示据文献记载周代扩散至陕西、山东等地,秦汉进一步蔓延至南方及边疆省份。这反映了在国家疆域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逐渐形成,故选A。B瘟疫由中原向南方扩散无法从材料中获得信息支持;C项频率提高无数据支持;D项政府态度与材料主旨不符。3.答案:C解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应削弱地方权力。②“犬牙交错”指行政区划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如宋代的路制),④“事为之防”体现分化事权(如枢密院分割兵权),二者均加强中央集权。①指中国古代根据地理和自然资源划分行政区划,并要求各地根据其特产向中央政府进贡,主要是关于行政区划和贡赋制度,不能有效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③“山川形便”易形成割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4.答案:D解析:欧阳修指出青苗法执行中官员为完成任务强制摊派,导致农民被迫借贷,实际加重负担。材料未提贪污(A)、打击高利贷(B)或制度缺陷(C),故选D。5.答案:C解析:康熙三年,粮食生产中心应为湖广地区,与③位置吻合。图中①位于东北地区,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④位于四川地区,均不符合。6.答案:B解析:洋泾浜英语是贸易需求催生的特殊语言现象,关键在“与洋人打交道”的商业动机。反映中外交往增多而非文化接受(C)、洋务运动推动(A)或被迫卷入市场(D)。7.答案:D解析: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发布民族平等标语,旨在争取少数民族支持以完成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后尚未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A)已结束,赋予平等权利(B)非直接目的,抗日统一战线(C)1937年正式建立。8.答案:A高三历史—1解析:伪满洲国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四书五经、禁用进步思想),目的是消除民族意识,培养顺民。B/C/D均指向外部侵华策略,而题干针对伪满洲国境内教育控制,故选A。9.答案:B解析:1971年后访问数据激增源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和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①中美建交公报是1979年,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提出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此处时间不符合,故选B。10.答案:C解析:国防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如“两弹一星”工程)。科技(A)、改革(B)、环境(D)是条件而非根源。11.答案:A解析:奥瑞斯忒斯审判中雅典娜主持、阿波罗辩护、民众投票,体现司法程序的公开性与民主性。B错误(陪审团非最高权力机关),C/D与材料主旨无关。12.答案:D解析:关羽信仰从明朝入朝到清朝普及,体现中华文化对朝鲜的辐射作用。A项“已形成”不严谨,B项“全盘吸收”夸大,C项“频繁交流”缺乏依据。13.答案:A解析:梁启超肯定拿破仑战争扫除封建积弊、传播自由精神,本质是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扩散。B/C/D均偏离材料核心。14.答案:C解析:漫画中动物被军事化管理,讽刺德国殖民非洲的残暴统治。A/B/D均曲解漫画批判意图。15.答案:D解析:匈牙利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利润、价格杠杆)但未放弃国有经济主导,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自我完善,增强了经济活力。A/B表述绝对,C表述不符合史实。16.答案:B解析:人工智能促使就业结构变化(低技能岗位减少、高技能岗位增加),属结构性调整。A/C/D表述片面或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17.(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农耕色彩明显;民俗内容丰富;随时代变迁呈现阶段性。(一点2分,任意三点可得6分)趋势:从以官方为主到民间参与增多;从浓厚政治色彩到明显娱乐倾向(考生如作答“从强调君臣政治伦理到强调家庭伦理”亦可);从神秘化到世俗化、生活化;礼仪性、应酬性逐渐加强。(一点2分,任意三点可得5分)(2)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推进全球文化多样性。(一点2分,任意两点可得4分)【解析】(1)据“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可知春节起源早,历史悠久;据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来源于农业、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等信息可知春节与农耕活动密切相关,农耕色彩明显;据魏晋以后到明清以来各种春节民俗活动可知春节民俗活动内容丰富;由材料整体可知,春节活动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走向正式化和丰富多彩,带有阶段性特征。据“秦朝皇帝率文武百官⋯⋯汉代朝廷”等信息可知早期春节活动以官方为主导,据“魏晋高三历史—2以后民俗日渐丰富”可知春节的民间参与在魏晋以后逐渐增多;据秦汉时期春节活动“强调礼法、彰显国威”和魏晋以后“民间则阖家守岁,设宴欢庆”等信息可知春节活动从强调君臣政治伦理到娱乐倾向增强;据春节“起源于早期人类岁首祈年祭祀”和各地区“不同形式庆祝春节”等信息可知春节活动从神秘的祭祀活动到民间人民生活的仪式感,走向了世俗化生活化;据明清时期“新年习俗的礼仪性、应酬性逐渐加强”可以得出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信息。(2)春节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申遗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推动春节申遗推动了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坚定了民族文化自信;据所学可知春节申遗和各地人民共同庆祝春节有利于提升春节活动在世界的影响,有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18.(1)原则:贯彻通识教育,培育综合全面的人才;坚持学术自由,排除外界干扰;强制性与合理性统一,设置灵活。(一点2分,任意两点可得4分)影响:在艰苦环境下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为抗战胜利和战后社会重建准备了重要条件;其成功经验对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一点2分,任意两点可得4分)(2)理解:高校办学应该服务于时代需求,肩负国家、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带动国民文化素质提升。(一点2分,任意两点可得4分)【解析】(1)据材料“在课程设置上,西南联大贯彻通识教育思想”可知贯彻通识教育,培育综合全面的人才;据材料“国民政府教育部曾试图以‘部订’的意志统一各公私立大学的课程设置,西南联大提出了相反主张”可知坚持学术自由,排除外界干扰;据材料“课程设置强制性与合理性统一”可知强制性与合理性统一,设置灵活。据材料“为莘莘学子贯通宏观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可知在艰苦环境下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与为抗战胜利和战后社会重建准备了重要条件;据材料“通识教育也称通才教育,不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而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旨归”可知其成功经验对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2)结合材料从高校办学与时代和国家、与经济与社会发展、与国民文化素质提升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作答。具体来说,从时代与国家角度看,高校办学应该服务于时代需求,肩负国家、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角度看,高校办学要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从提高国民素质角度看,高校办学还承担着带动国民文化素质提升的历史使命。19.(1)内涵:相似的身份认同,整体性(群体性)崛起。(2分)背景:冷战后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加强合作的现实需求。(一点2分,任意三点可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同等给分)(2)影响: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点2分,任意3点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IEEE 80005-1:2019 EN-FR Utility connections in port - Part 1: High voltage shore connection (HVSC) systems - General requirements
- 2025至2030中国病床电梯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男式化纤上衣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甲基羟乙基纤维素(MHEC)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现场标记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营销直播培训课件
- 教育技术与职业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新机遇与挑战
- 生姜艾灸培训课件
- 麻辣特色早餐培训课件
- 保育常规消毒培训
- 氯苯唑酸葡胺软胶囊-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初三英语中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安阳文峰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超声科临床操作中的伦理与法规
- TCTBA 001-2019 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
- 非甾体抗炎药围术期镇痛专家共识(2024 版)解读
- GB/T 44828-2024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
- 2024年三级直播销售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Unit 1 A new start 词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
- 异位妊娠的课件
- 上海2024年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招聘笔试上岸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