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篇) 2025 年高考备考高中政治个性化分层教辅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_第1页
(尖子生篇) 2025 年高考备考高中政治个性化分层教辅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_第2页
(尖子生篇) 2025 年高考备考高中政治个性化分层教辅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_第3页
(尖子生篇) 2025 年高考备考高中政治个性化分层教辅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_第4页
(尖子生篇) 2025 年高考备考高中政治个性化分层教辅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尖子生篇)2025年高考备考高中政治个性化分层教辅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选择题(共23小题)1.(2024•保定二模)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①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改变③最终确立并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④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广东模拟)国际在线载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与探索避不开一个重要命题: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一个方式,是采用资本主义还是采用社会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建党前后就有了明确的选择: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④实践证明,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必然走不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春•东坡区期末)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爆发开启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百年屈辱的历程。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A.当时各阶级、各阶层的革命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的进步和发展 B.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C.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D.缺乏指导思想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存在着历史局限性,无法完成历史使命4.(2023秋•南平期末)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①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使中国人民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代③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浙江模拟)战国时,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而欧洲尚处于奴隶社会;17世纪,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世界各地生产关系的内容有差异 B.同一时期世界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差异 C.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多样性 D.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统一性6.(2024春•深圳期中)在晚清纷纷纭纭的经世风潮中,其大流者之一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改良派,他们引《公羊传》义理言变法,为维新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维新改良派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①近代中国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②具有软弱性特点,未认清革命对象③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④他们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冀州区校级模拟)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85年前,在山河破碎、烽火硝烟的年代,有这样的一群有识之士,他们不畏枪林弹雨,不惧条件艰苦,凭着一身风骨,守护国家文脉,成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大学,它就是“西南联大”!对那个“年代”所属中国革命时期的认识错误的是()A.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B.就革命性质来说是属于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C.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其革命任务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8.(2024•邵阳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全球范围内存在着激烈的政治斗争。新中国的成立使得社会主义阵营获得了一个新的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材料表明,新中国的诞生()①使得世界政治格局更加多元化和平衡②对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③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冲破了帝国主义东西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3秋•重庆期末)如表反映的是我国1952﹣1957年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的变化,由此推断()项目/年份1952年1957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比21.30%92.30%国内生产总值679.1亿元1071.4亿元①社会主义改造顺利推进②过渡时期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彻底改造③我国生产力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④我国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金安区校级一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有人据此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已经终结。如果你对此观点加以驳斥,下列选项中最有力的论据是()①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必然实现②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方向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鹤城区校级一模)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3秋•麒麟区期末)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请分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八大时期、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④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13.(2024春•赣州期中)7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①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成为决定当代中国人民命运的关键一招③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制度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重庆模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春•福州期中)如图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国报纸上,曾经刊登的1905年日本侵略者在满洲地区对我国军民进行报复的图片。这张图片()①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②说明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③记录了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行径④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春•慈溪市期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教材提出了“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①拨开历史烟云,看清私有观念是天然合理的②探究历史奥秘,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③梳理发展脉络,引领当前世界各国发展进程④坚定发展信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春•和平区月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深刻阐明每个时期的历史意义。以下对应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的社会条件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奋进新时代——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2024春•深圳期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①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2024•信阳二模)2023年9月28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74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2024春•武侯区校级期末)如果请你参与以“新中国的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你应该重点描述的历史事件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②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⑥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A.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⑥ C.①﹣⑥﹣④﹣⑤ D.③﹣①﹣②﹣⑥21.(2023秋•南平期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国家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基本完成后,我国()①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路②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完成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转变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2024•宜丰县校级开学)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下列能阐释这一评价观点的有()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2024•浏阳市校级模拟)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所有国家都必须实现现代化,否则就会失去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立地位,脱离发展轨道。纵观当今世界,西方现代化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同时,造成了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奴役和控制。反观中国式现代化,却成功走出了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材料表明()①人类社会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②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大势所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题(共1小题)24.(2023秋•鸠江区校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6年,以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同时也开启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其间,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工业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研制等许多工作布局,包括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都始于那个年代。(1)运用所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有关知识评价这一时期我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尝试。(2)请列举两个这一时期我国所取得的成就。

(尖子生篇)2025年高考备考高中政治个性化分层教辅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3小题)1.(2024•保定二模)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①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改变③最终确立并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④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1)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2)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3)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解答】①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不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从新中国成立就已经确立;④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2.(2024•广东模拟)国际在线载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与探索避不开一个重要命题: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一个方式,是采用资本主义还是采用社会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建党前后就有了明确的选择: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④实践证明,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必然走不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2)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强大。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他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2)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封建势力有两千多年的统治经验,并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力量异常强大,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担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4)归根结底,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解答】①错误,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②错误,中国共产党并不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1921年;③④符合题意,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准备,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必然走不通,所以必须以社会主义发展实业。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3.(2024春•东坡区期末)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爆发开启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百年屈辱的历程。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A.当时各阶级、各阶层的革命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的进步和发展 B.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C.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D.缺乏指导思想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存在着历史局限性,无法完成历史使命【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2)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解答】A错误,各阶级、各阶层的革命都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的进步和发展,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表明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D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4.(2023秋•南平期末)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①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使中国人民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代③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解答】①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④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使中国人民迎来了当家作主的时代;③错误,改革开放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5.(2024•浙江模拟)战国时,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而欧洲尚处于奴隶社会;17世纪,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世界各地生产关系的内容有差异 B.同一时期世界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差异 C.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多样性 D.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统一性【分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解答】AC不合题意,战国时,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而欧洲尚处于奴隶社会;17世纪,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体现了各地生产关系不同,发展进程具有多样性,但没有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B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信息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为同一时期世界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差异,所以生产关系不同;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具有多样性,没有强调统一性。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6.(2024春•深圳期中)在晚清纷纷纭纭的经世风潮中,其大流者之一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改良派,他们引《公羊传》义理言变法,为维新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维新改良派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①近代中国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②具有软弱性特点,未认清革命对象③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④他们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2)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解答】①错误,近代中国并不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②④正确,维新改良派变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具有软弱性特点,未认清革命对象;③错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教材基础知识,结合题干做出选择即可。7.(2024•冀州区校级模拟)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85年前,在山河破碎、烽火硝烟的年代,有这样的一群有识之士,他们不畏枪林弹雨,不惧条件艰苦,凭着一身风骨,守护国家文脉,成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大学,它就是“西南联大”!对那个“年代”所属中国革命时期的认识错误的是()A.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B.就革命性质来说是属于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C.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其革命任务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1)马列主义传入中国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新民主主义革命①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②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3)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解答】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认识错误的选项。ACD不合题意,材料所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其革命任务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B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革命性质来说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反向型选择题,题干中一般有“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具有”等提示语,要求从选项中把符合这种要求的选出来。由于考试中大多数题目要求选正确的选项,很多考生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容易选错,故宜多加小心。8.(2024•邵阳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全球范围内存在着激烈的政治斗争。新中国的成立使得社会主义阵营获得了一个新的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材料表明,新中国的诞生()①使得世界政治格局更加多元化和平衡②对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③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冲破了帝国主义东西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解答】①②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世界政治格局更加多元化和平衡;③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错误,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9.(2023秋•重庆期末)如表反映的是我国1952﹣1957年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的变化,由此推断()项目/年份1952年1957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比21.30%92.30%国内生产总值679.1亿元1071.4亿元①社会主义改造顺利推进②过渡时期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彻底改造③我国生产力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④我国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以“一化三改”为主体的总路线。(2)“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答】①③符合题意,由图表可知,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比已经提高到9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表明了社会主义改造顺利推进,我国生产力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②错误,过渡时期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初步改造;④错误,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故选:B。【点评】本题是图表类选择题,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考核同学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是高考选择题常见题型之一。解题的关键是,一方面要把图表信息准确地转化为文字信息,另一方面要对题肢是否符合试题意图作出判断。10.(2024•金安区校级一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有人据此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已经终结。如果你对此观点加以驳斥,下列选项中最有力的论据是()①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必然实现②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方向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解答】①符合题意,从理论上看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必然实现,这证明了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②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符合题意,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11.(2024•鹤城区校级一模)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解答】①④正确,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错误,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错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12.(2023秋•麒麟区期末)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请分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八大时期、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④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1)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①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①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解答】④排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27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①排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956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③排第三,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排第四,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推导类试题,在传导过程中需要注意,前后必须要有因果关系或时间先后的逻辑关系,该类试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13.(2024春•赣州期中)7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①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成为决定当代中国人民命运的关键一招③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制度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解答】①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错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人民命运的关键一招,而不是新中国成立;③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④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制度基础,而不是新中国成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4.(2024•重庆模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2)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解答】①②正确,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旨在建立联合专政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我国还没有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错误,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15.(2024春•福州期中)如图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国报纸上,曾经刊登的1905年日本侵略者在满洲地区对我国军民进行报复的图片。这张图片()①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②说明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③记录了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行径④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2)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解答】①③正确,材料中指出该图片刊登的1905年日本侵略者在满洲地区对我国军民进行报复的场景,这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之一,记录了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行径;②错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完全的“殖民地”;④错误,正确地阐明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未涉及“半封建”,因而不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反映。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把握题干关键字眼,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16.(2024春•慈溪市期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教材提出了“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①拨开历史烟云,看清私有观念是天然合理的②探究历史奥秘,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③梳理发展脉络,引领当前世界各国发展进程④坚定发展信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解答】①说法错误,题干中这些问题主要是探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并且私有制观念是历史范畴,只存在一定历史条件下;②④符合题意,探究“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等问题,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发展信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说法错误,我国对世界发展做出建设性贡献,但不是引领当前世界各国发展进程。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7.(2024春•和平区月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深刻阐明每个时期的历史意义。以下对应正确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的社会条件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奋进新时代——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和连年战乱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3)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5)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2、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1)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答】①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错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错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18.(2024春•深圳期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①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解答】①③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②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9.(2024•信阳二模)2023年9月28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74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解答】①错误,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②错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④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0.(2024春•武侯区校级期末)如果请你参与以“新中国的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你应该重点描述的历史事件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②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⑥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A.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⑥ C.①﹣⑥﹣④﹣⑤ D.③﹣①﹣②﹣⑥【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2)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解答】③排在第一位,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1919年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①排在第二位,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②排在第三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⑥排在第四位,经过28年的努力,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④不符合题意,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不属于“新中国成立”这一主题;⑤不符合题意,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属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属于“新中国成立”这一主题。故排序为:③﹣①﹣②﹣⑥。故选:D。【点评】本题为传导类客观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首先要注意起点是否正确,题干设问的材料指向的第一步结果。其次,学生要注意推理过程的严谨性。此类题中的推理过程的论证是关键,切记跳跃性思维。21.(2023秋•南平期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国家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基本完成后,我国()①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路②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完成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先进的工业国转变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①1956年,我国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②我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崭新的历史课题。【解答】①不合题意,“一化三改”基本完成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当红的理论和实践的全部主题;②④符合题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过渡时期,国家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基本完成后,我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说法错误,党的八大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22.(2024•宜丰县校级开学)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下列能阐释这一评价观点的有()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解答】①②正确,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