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103-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麦粒灸_第1页
T∕CACM 1103-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麦粒灸_第2页
T∕CACM 1103-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麦粒灸_第3页
T∕CACM 1103-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麦粒灸_第4页
T∕CACM 1103-2018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麦粒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echnicaloperationspecificationfor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inChinesemedicine一Moxibustionwithseed-siz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I 1 1 1 2 2 2 3 3 3 4 5 6 7 9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省中医院、宁波市中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宋鸿权、周建扬、张宏、吕静、蔡本标准专家指导组:郭义、陈泽林、赵雪、李桂兰、翟伟、王金贵、郭永明、王红、孟向文、潘刘堂义、方剑乔、杨骏、高树中、齐瑞、吴强、石现、孙建华、倪光夏、何丽云、王频、车戬、陈以灸法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用火,久远于针法及其他医术,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朵奇葩。在众多灸法中,直接灸为最原始的灸法,具有“一炷着服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的神奇效果。中华民族的先贤发现了运用艾柱灼烧体表所引起的灼痛和化脓,蕴藏着巨大防治疾病的潜力。但是近代人们因为恐惧直接灸法在灸治过程中所带来的疼痛和皮肤瘢痕,渐渐淡忘了这种真正的灸法,直接灸濒临失传。为了延续传承和改良直接灸法,一种原始性创新麦粒灸属于艾灸疗法中直接灸范畴,是使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烧灼,借灸火及药物对机体穴位的刺激作用,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麦粒灸大幅度减小了艾柱的大小,形如麦粒,既保留了直接灸的形式和作用,又很大程度地减少了在灸治过程中所带来的疼痛感和瘢痕现象,迎合了现代所需,这种疗法改良是古法今用的优秀典范。麦粒灸具有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补中并能双向调节血小板数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和修复能力,可适用于防治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4]31号“关于印发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立项开展了中医开展麦粒灸技术标准化建设,通过项目实施,研究制定针对不同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治疗干预方案,技术操作规范标准,为“治未病”服务提供机构、技术指导和支持,规范服务行为和流程,确保疗法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麦粒灸疗法干预效果和水平,继承和创新中医传统疗法,更好地满足人1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本标准规定了麦粒灸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及医疗保健机构规范管理和指导有关医师和从事养生保健人员正确使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GB/T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GB/T20348-2006、GB/T16751.3-1997、GB/T21709.1-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属于艾灸疗法中直接灸范畴,是使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烧灼,借灸火及药物对机体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重者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大汗、四肢厥逆,脉灸量的不同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形成无菌性化脓现24操作步骤与要求4.1施灸前准备4.1.1麦粒灸艾炷制备选用精细柔软纯净的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体艾炷,约重3mg,高3mm,腹径2mm~3mm。具体4.1.2穴位选择与定位4.1.3体位选择当治疗时所取穴位在身体正面、侧面、背面时,分别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当治疗时所取4.1.4其他辅助用品消毒弯盘、消毒棉签、消毒棉球、消毒镊子、凡士林、蒜泥液、酒精灯、消毒纱布、打火机、线缓解紧张情绪,适当饮水,饭后半小时,排空大、小便。实施麦粒灸前应全面了解受术者情况,加强与受术者的交流,消除其对疗法的恐惧感,若要采取4.1.6环境卫生要求环境卫生要求应符合GB15982-20124.1.7消毒施灸前应对施术者双手和受术者施灸部位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应符合GB15982-2012的规4.2施灸4.2.1施灸原则施灸顺序应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施灸手法有补有泻,应根据辨证而定,虚者宜补,实者宜泻。补泻手法见附录a)可用消毒棉签蘸取龙胆紫在皮肤穴位上3b)安放麦粒灸艾炷:安放时可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泥、凡士林或清水,以增加黏附作用和刺激作c)用线香从麦粒灸艾炷尖部点燃艾炷,根据补泻情况,任其自燃,或者微微吹气助至艾炷剩余2/5~1/5,受术者烧灼感明显时,施术者须用镊子以减轻痛苦,当疼痛难以忍受时,即再次用镊子将未燃尽的麦粒灸移去或压灭。对于已经粒灸治疗经历,尤其穴位上已有灸疮疤痕的受术者,可让麦粒灸燃烧得更透,若受术者不f)灸后穴位局部常可能变黑、变硬、结痂,第二天应在结痂处继续施灸,不出数日,a)可用消毒棉签蘸取龙胆紫在皮肤穴位上b)安放麦粒灸艾炷:安放时可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泥、凡士林或清水,以增加黏附作用和刺激作至受术者感到灼痛时,施术者立刻用镊子或手将未燃尽的麦粒灸移去或压灭,更换麦4.3灸后处理可运用抗菌消炎药物。假如脓液过多,为防止继发感染,污染衣物,每天可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疮口,并用消毒纱布轻轻擦拭伤口,不可擦伤流血。一般灸疮面不大,可任其自愈,20天左右后结痂即可。若疮口比较大,应注意脓水的清洗,每日不可间断。理,如果水疱较大用消毒针刺破后消毒,防止感染,数日4.4麦粒灸治未病临床推荐穴位45.2注意晕灸的发生,若发生晕灸现象应及时处理。应立即停止施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5.3受术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宜进行麦粒灸治疗。5.4对儿童受术者进行操作治疗时,应着5.5灸疮愈合之后1个月内忌吃发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海鲜、韭菜、羊肉等,以免灸疮复发6.1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肉6.2孕妇下腹部与腰骶部,囟门未闭合之小儿前头6.5外感风热,各种感染性发热,高热,脉象数急6.7极度疲劳,情绪不稳,大汗淋漓,昏迷,温度感觉障碍5麦粒灸艾炷所用艾绒应为陈年精绒。将艾绒少许置于左手示、中指之间,用拇、食、中三指将艾绒揉匀,形成适当大小的艾团,然后将艾团置于拇、示二指之间,大拇指向前,用力将艾团搓紧,艾团即成细条状,直径约为3mm。左手捏住艾条,露出麦粒大小长度;右手用无齿镊尖端紧紧夹住艾条露出部分根部,横向用力扯下,即形成圆锥形麦精艾绒,是指用3年~5年陈艾叶经过反复的粉碎、筛选,最终而得到的没有杂质、叶柄、秸杆的纯度达到25:1~50:1以上的艾绒,其颜色6 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用口吹艾火助燃,可在短时内达到足够的刺激强度,补法时,不用吹其火,让艾火慢慢燃烧以待自灭,然后按住其穴位稍后离开。用艾火泻邪之时,可迅速吹旺艾火,吹火的同时还可用手护拥施灸7施灸顺序应先上后下,先灸百会穴,取坐位,具体操作方法请见正文。每穴灸3到5壮,每日或隔施灸时重点关注百会穴,灸治3到5壮,头顶部要有温热感,肾俞穴益多灸,可灸治5到7壮。具体操作方法请见正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施灸时重点灸治百会穴,使头顶部有温热感,大椎穴可做化脓麦粒灸,每穴灸治3到5壮,具体操8施灸时火力应足,使患者有灼热或灼痛感,并忍耐一呼吸后再换下一艾炷,每日1次,10次为1疗施灸,每穴轻度麦粒灸5到7壮,具体操作方法施灸,每穴灸3到5壮,隔日1次,20次为1疗程。也可进行三伏灸法,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进行化脓灸法,每年进行1次,连续施灸3年。具体操作9[18]石学慧,叶海敏,张鹏等。麦粒灸对躯体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华人消化杂志,2013,(23):235[24]王晓明,王钦鹏,臧知明.灸疗养生研究志,2010,(11):827.学,2010,22(13):16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