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九中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1.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线上学习生活,班级拟将开展“少年当自强”云端微班会。活动准备过程中,老师邀请你组建审核组,对各小组上交的内容进行初步检查和修改。【话“自强不息”,晓班会主题】开场白(初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钢健有力,而君子处世,也应该尊循天道,。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正是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奋进的征程中充满希望,也充满了挑战。面对困难自强不息,将是我们实现价值成就未来的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主题班会——“少年当自强”。(1)阅读主持人交上来的开场白(初稿),大家对文稿中的字形和主持人标注的读音产生了争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表达的是“坚强有力”的意思,所以“钢健”应当写作“刚健”。B.因为表达的是“依照、按照”的意思,所以“尊循”应当写作“遵循”。C.“精髓”说明自强不息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但“髓”的读音应该是suǐ。D.“万国衣冠会长安”意思是各个国家的使臣都来朝拜,所以“冠”应读作guàn。(2)主持人希望大家帮助她在开场白第一段的横线处补充一句话,来点明“自强不息”的含义。查《现代汉语词典》,“强”的主要义项有:①力量大;坚强。②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③使用强力;强迫。④使强大或强壮。根据词典释义及开场白内容,下列补写在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勇猛强壮,不畏挫折B.奋发进取,持之以恒C.力量强大,充满希望(3)阅读开场白,大家发现第二段中画线句子在语境中表达欠妥。请你作出修改。修改:二、选择题(★)2.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自强不息的故事。东晋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夜半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闻鸡起舞”。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年少求学时,他每天把凝固的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伴以腌菜下饭。虽然生活如此艰苦,但他一意孤行,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孜孜不倦,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故事组的同学为大家搜集了古代先贤的故事。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B.鲜为人知C.一意孤行D.孜孜不倦三、综合性学习(★★★)3.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同学们会互赠“少年当自强”主题卡片勉励对方。请按照创意设计组的要求,参照下面的卡片示例,完成以下任务。(1)请你用正楷或行楷字书写“少年当自强”五个字作为卡片主题,表达你对友人的鼓励。(2)请你写出能体现“自强”之意的两句连续的古诗文。(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3)请用上任意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向友人说明你选择这两句诗文的理由。四、选择题(★★★)4.【诵总结对联,抒自强之志】结束语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同学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这段云端学习征程。最后,结束今天的班会!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遒,听传华夏。正心,立志,;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扬神州!班会总结发言阶段,主持人希望在结束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提出倡议,总结收获()
A.伟大先贤梦想B.先贤故事逐梦C.伟大先贤逐梦D.先贤故事梦想五、名句名篇默写(★)5.经典诗文默写。(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4)余立侍左右,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古诗文中有很多名句常能启迪后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告诉我们,即使前路迷茫,也要相信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写世人悲喜,借古仁人之口,道出自己的旷达胸襟:_________,_________。六、综合性学习(★★★)6.某班开展“智慧语文”活动,请你就下面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尝试开启智慧之门。(1)【对联里的语文】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学校团委拟挑选内容适合的三副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社,以示祝贺。送给文学社的对联是:“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请你替团委从下面的四副对联挑选出两联合适的分别送给戏剧社和摄影社。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③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戏剧社:_____________摄影社:__________(只填序号)(2)【谜语里的“智慧”】猜谜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根据下列谜面猜成语,任选两幅图案,将序号和成语写在横线上。①②③A.序号:______成语:_________B.序号: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3)【诗词中的“智慧”】中国古典诗词,不但具有文字之美,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包含着丰厚的生命情感。捧读这些诗词,一股股正能量,从心底升腾。人生的境界,也豁亮了许多。请你从以下诗词名句中引用其一,写一段思想积极、主题明确、文字流畅的话。(不少于50字)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七、现代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ㅤㅤ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⑥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温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⑧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头晕目眩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⑨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⑩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惝恍、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只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的人仿佛是卸下了精神的镣铐,尽情张扬欲望,追求自由,而对哀愁却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B.人们如果没有了哀愁,就会丧失梦想,就难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盲目奔走,失去方向,从而把日子过得枯燥而无味。C.哀愁的生长是需要特殊环境的,如东北的那片冻土、俄罗斯的森林草原等等,而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是不能培育出哀愁的。D.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或是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①本文语言极具特色,富有表现力,尤其是运用了大量生动新奇的比喻句,请试举一例具体分析。②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作用?(3)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概括。(4)作者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她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阅读《从岳阳楼记看做人》,回答问题。从《岳阳楼记》看做人梁衡①人们都熟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常忽略了文中的另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前者是讲政治,怎样为政、为官,后者是讲人格,怎样做人。正因为讲出了这两个社会、人生的最基本道理,这篇文章才达到了不朽。其实,一个政治家政治行为的背后都有人格精神在支撑,而且其人格的力量会更长久地作用于后人,存在于历史。②从岳阳楼记看做人,结合范仲淹的人生实践,我们学习他独立、牺牲、理性的人格之美。③一是独立精神。④范仲淹有一种卓然独立的精神。家虽不幸,决不会因寄人篱下而自矮三分,就是对皇帝也不搞盲目的个人崇拜。这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做到的。⑤大中祥符四年(1011),23岁的范仲淹开始外出游学,来到当时一所大书院应天书院(位于今河南商丘),昼夜苦读。一次真宗皇帝巡幸这里,同学们都争着出去观瞻圣容,他却仍闭门读书,别人怪之,他说“日后再见,也不晚”。可知其志之大,其心之静。有富家子弟送他美食,他竟一口不吃,任其发霉。人家怪罪,他谢曰:“我已安于喝粥的清苦,一旦吃了美味怕日后再吃不得苦。”真是天降大任于是人,自觉自愿苦其心志,劳其筋骨。⑥在人性中,独立和奴气,是基本的两大分野。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卓然独立的精神。正是这一点,促成了他在政治上能经得起风浪。a.做人就应该“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⑦二是牺牲精神。⑧怎样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判断一个人的道德高尚的最基本标准。范仲淹一生为官不懒,为人不奸。他的道德标准是只要为国家、为百姓、为正义,都可牺牲自己。⑨范仲淹虽是一介书生,但文韬武略,胆识过人。当时,宋夏战事不断,52岁的范仲淹,面对危急形势,挺身而出,自请兼知延州,夺回战略要地大顺城。此城与附近的寨堡相呼应,西夏再也撼不动宋界。西夏见无机可乘,随即开始议和。范仲淹以一书生领兵获胜,除其智慧之外,最主要的是有这种为国牺牲的精神。⑩三是理性精神。⑪范仲淹是晏殊推荐入朝为官的,他一入朝就上奏章给朝廷提意见。这吓坏了推荐人晏殊,说:你刚入朝就这样轻狂,就不怕连累到我这个举荐人吗?范听后半晌没有反应过来,后来难受地说:“我一入朝就总想着奉公直言,千万不敢辜负您的举荐,没想到尽忠尽职反而会得罪于您。”范仲淹一生为官,无论在朝、在野、打仗、理政,从不人云亦云,就是对上级,对皇帝,他也实事求是,敢于坚持,这是他的为人标准。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人能超然物外,克服私心,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就是一个如松柏般挺立的君子。这种对独立、牺牲、理性的人格追求,仍然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结合全文,请简要回答范仲淹有哪些人格之美?(2)结合选文⑩段,说说范仲淹“理性精神”的内涵是什么?(3)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论证方法。a.做人就应该“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b.人能超然物外,克服私心,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就是一个如松柏般挺立的君子。(4)下面链接材料体现范仲淹哪种精神,并说明理由。【链接材料】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去世,母亲贫无所依,抱着襁褓中的他改嫁朱家,他也改姓朱。他少年时在附近的庙里借宿读书,每晚煮粥一小锅,次日用刀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一点咸菜为食。这就是成语“断齑划粥”的来历。这样苦读三年,直到附近的书已都被他搜读得再无可读。但他的两个异父兄长却不好好读书,花钱如流水。一次他稍劝几句,对方反唇相讥:“连你花的钱都是我们朱家的,有什么资格说话?”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心灵大受刺激。他发誓期以十年,恢复范姓,自立门户。八、诗歌鉴赏(★★★)9.阅读《水调歌头》和《渡荆门送别》,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是一首咏月词。作者将美好的月色、丰富的情感以及人生哲理融入其中。上片“欲”“恐”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是否“归去”的_______心情,下片将人世的“_________”和月的“阴晴圆缺”进行比照,悟出__________的人生哲理。(2)“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与这首词都写到了“月”。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两位诗人分别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九、文言文阅读(★★★)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众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出自《墨子•贵义》)【注释】①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下面与“何不用也”中“何”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白雪纷纷何所似B.水何澹澹C.何不为也D.何故(2)请找出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_____”同“_____”释义: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此之谓失其本心。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瘫诊疗知识理论考核试题
- 加强文化修养搞好廉洁自律
- 合作合同管理流程
- 专项法律顾问合同书参考样本
- 2025出口合同范本
- 上海企业股权转让合同2025
- 市场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商业办公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室内设计项目服务合同
- 2025市场经理聘请合同样本
- 急性肺栓塞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 普惠养老项目规划方案
- 2024年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 中医特色贴敷疗法和处方
- 临时文件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调研报告3000字】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 国开2023年秋《分析化学(本)》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教学课件
- 周林频谱保健治疗仪产品技术要求周林频谱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散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