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山南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模拟题带答案2023年一、常识判断(共20题)1.西藏山南是藏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以下哪个景点位于山南?A.布达拉宫B.纳木错C.桑耶寺D.珠穆朗玛峰答案:C。桑耶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布达拉宫在拉萨;纳木错在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市班戈县境内;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2.下列关于西藏的地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西藏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级行政区B.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C.西藏的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高原山地气候D.西藏的主要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答案:D。西藏的主要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是青海省主要农业区。A选项,西藏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级行政区;B选项,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C选项,西藏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气候类型相对单一。3.以下哪种宗教在西藏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A.道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佛教答案:D。佛教传入西藏后,与当地的苯教等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对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西藏的影响相对较小。4.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答案:C。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5.以下关于西藏传统节日“雪顿节”的描述,错误的是()A.“雪顿”意为“酸奶宴”B.雪顿节期间有藏戏表演C.雪顿节一般在冬季举行D.雪顿节是西藏的重要节日之一答案:C。雪顿节一般在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举行,也就是夏季。“雪顿”意为“酸奶宴”,节日期间有藏戏表演等活动,是西藏重要节日之一。6.西藏地区丰富的清洁能源不包括()A.太阳能B.风能C.地热能D.煤炭答案:D。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风能资源也较为可观;地热能方面,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汽热田。而煤炭资源相对不丰富,且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7.下列属于西藏特色美食的是()A.热干面B.手抓羊肉C.酥油茶D.过桥米线答案:C。酥油茶是西藏的特色饮品,也是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干面是武汉特色美食;手抓羊肉是西北部分地区特色美食;过桥米线是云南特色美食。8.西藏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回族B.蒙古族C.藏族D.维吾尔族答案:C。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等地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等地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9.下列关于西藏的交通,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没有铁路B.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C.西藏的公路交通不发达D.西藏没有航空运输答案:B。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交通状况。西藏有铁路,除了青藏铁路还有拉日铁路等;西藏的公路交通不断发展,有川藏、青藏等多条公路干线;西藏有多个机场,航空运输也较为便利。10.以下哪座山脉位于西藏?A.太行山B.昆仑山C.长白山D.武夷山答案:B。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太行山位于山西与河北等省交界处;长白山位于吉林等省;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交界处。11.西藏的首府是()A.日喀则B.昌都C.林芝D.拉萨答案:D。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日喀则、昌都、林芝都是西藏的地级市。12.下列关于西藏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没有世界文化遗产B.布达拉宫是西藏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C.西藏的文化遗产都与宗教无关D.罗布林卡是西藏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答案:D。罗布林卡是西藏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与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一同展现了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西藏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西藏的文化遗产大多与宗教有密切关系。13.西藏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不包括()A.独特的自然风光B.丰富的文化遗产C.便捷的交通网络D.多样的民族风情答案:C。虽然西藏交通在不断改善,但相较于内地一些地区,交通网络仍不够便捷。而西藏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如雪山、湖泊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寺庙等,多样的民族风情,这些都是发展旅游业的优势。14.以下哪个艺术形式是西藏特有的?A.京剧B.越剧C.藏戏D.黄梅戏答案:C。藏戏是西藏特有的戏剧艺术形式。京剧是北京的代表剧种;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15.西藏的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B.小麦C.青稞D.玉米答案:C。青稞是西藏的主要农作物,适应高原气候。水稻一般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小麦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玉米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在西藏不是主要农作物。16.下列关于西藏生态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藏生态环境脆弱,需要加强保护B.西藏的生态环境不受人类活动影响C.西藏可以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不用考虑生态问题D.西藏的生态环境很好,不需要保护答案:A。西藏生态环境脆弱,如高原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所以需要加强保护。人类活动会对西藏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西藏不能大规模无序开发自然资源,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虽然西藏有一些原生态的区域,但仍需要进行保护。17.以下哪个城市是西藏重要的边境城市?A.那曲B.阿里C.山南D.亚东答案:D。亚东是西藏重要的边境城市,与印度、不丹接壤。那曲主要位于西藏北部内陆;阿里地区虽然也在边境,但亚东作为边境城市更为典型;山南有部分边境区域,但亚东在边境贸易等方面更为突出。18.西藏的藏历新年与农历春节()A.时间完全相同B.时间一定不同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D.没有任何关联答案:C。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的时间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取决于藏历和农历的历法计算。二者在传统习俗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19.下列关于西藏的水资源,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水资源匮乏B.西藏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地下水C.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D.西藏没有大江大河答案:C。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是西藏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水资源丰富,除了雅鲁藏布江,还有众多湖泊等;西藏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冰雪融水等,而非主要来自地下水;西藏有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大江大河。20.以下哪种动物是西藏高原特有的?A.大熊猫B.藏羚羊C.东北虎D.金丝猴答案:B。藏羚羊是西藏高原特有的动物,生活在青藏高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金丝猴有多个种类,分布在不同地区,但不在西藏高原。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20题)21.西藏的自然风光宛如一幅()的画卷,每一处景色都让人陶醉其中。A.波澜壮阔B.精美绝伦C.美轮美奂D.鬼斧神工答案:B。“精美绝伦”指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用来形容西藏自然风光的画卷非常合适。“波澜壮阔”多形容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一般用于形容景象或气势;“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常用来形容大自然的杰作,但此处强调画卷,“精美绝伦”更贴切。22.尽管西藏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当地人民始终(),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A.不屈不挠B.勇往直前C.坚持不懈D.坚定不移答案:A。“不屈不挠”意思是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符合当地人民面对诸多困难仍努力生活的语境。“勇往直前”强调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坚持不懈”侧重于坚持做某件事不放弃;“坚定不移”主要指立场、观点、主张等稳定坚强,毫不动摇。23.西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精神。A.丰富多彩B.博大精深C.源远流长D.浩如烟海答案:A。“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可用于形容西藏文化遗产的种类多样。“博大精深”侧重于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源远流长”强调历史悠久;“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典籍。24.游客们来到西藏,无不被这里的()所吸引,纷纷拿起相机记录这美丽的瞬间。A.湖光山色B.山清水秀C.风景如画D.江山如画答案:C。“风景如画”指风景像画一样优美,形象地表达出西藏景色的美丽,能吸引游客拍照。“湖光山色”只是侧重于湖水和山峦的景色;“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江山如画”多用来形容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景色壮丽,此处用“风景如画”更符合语境。25.西藏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的影响。A.潜移默化B.耳濡目染C.根深蒂固D.积重难返答案:A。“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宗教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一般用于形容观念等;“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含贬义。26.随着时代的发展,西藏的传统手工艺也在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A.传承B.创新C.发扬D.延续答案:B。“创新”强调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东西,与“焕发出新的活力”相呼应,说明西藏传统手工艺在时代发展中不断有新的变化。“传承”侧重于继承和传递;“发扬”一般指发展和提倡;“延续”只是表示持续下去。27.西藏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出耀眼的光芒,宛如仙境一般。A.散发B.闪耀C.发射D.放射答案:B。“闪耀”指光彩耀眼,常用来形容光芒闪烁,与“耀眼的光芒”搭配恰当。“散发”一般指发出气味、热量等;“发射”通常用于发射物体,如发射火箭等;“放射”一般指由一点向四外射出,如放射光线,但“闪耀”更能体现雪山光芒的闪烁之美。28.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西藏的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A.保护B.维护C.保持D.保障答案:A。“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对于生态环境,采取措施使其不受破坏,用“保护”最合适。“维护”侧重于维持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保持”强调维持某种状态使不消失或减弱;“保障”主要指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29.西藏的民俗文化(),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A.别具一格B.独树一帜C.标新立异D.与众不同答案:B。“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强调西藏民俗文化具有独特性,自成体系。“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含贬义;“与众不同”只是说跟大家不一样,但没有“独树一帜”那种自成一派的意思。30.当我们走进西藏的村庄,()的是那质朴的民风和热情的村民。A.映入眼帘B.一目了然C.尽收眼底D.触目皆是答案:A。“映入眼帘”指某物进入视线之内,也就是眼睛视线所及之处,符合走进村庄看到质朴民风和热情村民的语境。“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尽收眼底”指可以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触目皆是”意思是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31.西藏的历史就像一部()的史诗,等待着人们去解读。A.波澜壮阔B.气势磅礴C.浩浩荡荡D.汹涌澎湃答案:A。“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用来形容西藏历史这部史诗很合适,强调其历史过程的宏大和丰富。“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32.为了更好地()西藏的文化,许多学者深入当地进行研究。A.了解B.掌握C.认识D.探究答案:D。“探究”指探索研究,更强调深入地去探索和了解西藏文化,比“了解”“掌握”“认识”更具有深入性和研究性。“了解”侧重于知道、明白;“掌握”强调对知识、技能等的熟练运用;“认识”指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33.西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A.相得益彰B.相辅相成C.珠联璧合D.交相辉映答案:A。“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这里指西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互配合,让吸引力更大。“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34.西藏的传统建筑()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智慧的结晶。A.包含B.蕴含C.包涵D.涵盖答案:B。“蕴含”指包含在内,强调内在地包含着某种东西,传统建筑内在地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用“蕴含”合适。“包含”指里边含有;“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涵盖”指包容、覆盖。35.在西藏的旅途中,我们()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A.体会B.体验C.感受D.领悟答案:C。“感受”侧重于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强调亲身受到,这里说在旅途中亲身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用“感受”恰当。“体会”着重指领会、理解,对象多是文件、方针、政策等的思想内容、精神实质,也常是别人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领悟”指领会、理解,侧重于对道理等的理解。36.西藏的天空总是那么(),让人感觉仿佛可以触摸到云朵。A.湛蓝B.蔚蓝C.瓦蓝D.碧蓝答案:A。“湛蓝”指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大海等,更能体现西藏天空那种纯净、深邃的蓝色。“蔚蓝”也指深蓝色,但相对“湛蓝”来说,色彩感稍弱;“瓦蓝”强调像瓦一样的蓝色,比较口语化;“碧蓝”通常形容清澈的蓝色,更常用于形容海水等。37.西藏的文化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A.参与B.加入C.介入D.投入答案:A。“参与”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等),强调在文化传承这件事情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参与”合适。“加入”一般指参加某个组织或团体;“介入”指插进其中进行干预;“投入”侧重于把精力、时间等放到某件事情中。38.西藏的歌舞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A.别具匠心B.独具匠心C.独出心裁D.匠心独运答案:B。“独具匠心”指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用来形容西藏歌舞艺术的独特魅力很合适。“别具匠心”也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匠心独运”侧重于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39.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西藏那神秘的土地。A.踏上B.涉足C.登临D.莅临答案:A。“踏上”指用脚踩上,“踏上土地”是常用搭配,符合语境。“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登临”指登山临水,一般用于登上高处等;“莅临”指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40.西藏的历史文化犹如一座()的宝库,等待着人们去挖掘。A.取之不尽B.用之不竭C.丰富多彩D.琳琅满目答案:A。“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这里把西藏历史文化比作宝库,说明其内容丰富,取不完,用“取之不尽”合适。“用之不竭”侧重于使用不会用尽;“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三、判断推理(共20题)41.所有在西藏旅游过的人都知道布达拉宫。张三知道布达拉宫,所以张三在西藏旅游过。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形式最为相似?A.所有的大学生都有学生证。李四有学生证,所以李四是大学生。B.所有的医生都会做手术。王五会做手术,所以王五是医生。C.所有的教师都懂教育心理学。赵六懂教育心理学,所以赵六是教师。D.以上三项都相似。答案:D。题干的推理形式是:A(在西藏旅游过的人)→B(知道布达拉宫),C(张三)有B(知道布达拉宫),所以C(张三)是A(在西藏旅游过)。A选项:A(大学生)→B(有学生证),C(李四)有B(有学生证),所以C(李四)是A(大学生);B选项:A(医生)→B(会做手术),C(王五)有B(会做手术),所以C(王五)是A(医生);C选项:A(教师)→B(懂教育心理学),C(赵六)有B(懂教育心理学),所以C(赵六)是A(教师)。这三项的推理形式都与题干一致。42.西藏的一些寺庙有悠久的历史。有的有悠久历史的寺庙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所以,有的著名旅游景点是西藏的寺庙。这个推理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C.无法判断答案:B。这是一个关于集合推理的问题。由“西藏的一些寺庙有悠久的历史”换位可得“有的有悠久历史的是西藏的寺庙”,再结合“有的有悠久历史的寺庙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能必然得出“有的著名旅游景点是西藏的寺庙”,因为两个“有的”之间无法直接进行递推。43.以下是关于西藏旅游景点的一些陈述:(1)如果去了纳木错,就不去羊卓雍错;(2)去了羊卓雍错或者去了雅鲁藏布大峡谷;(3)如果不去纳木错,就去了冈仁波齐;(4)没有去冈仁波齐。根据以上陈述,可以推出去了以下哪个景点?A.纳木错B.羊卓雍错C.雅鲁藏布大峡谷D.以上都对答案:C。由(4)“没有去冈仁波齐”,结合(3)“¬纳木错→冈仁波齐”,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去了纳木错;去了纳木错,结合(1)“纳木错→¬羊卓雍错”,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没有去羊卓雍错;没有去羊卓雍错,结合(2)“羊卓雍错或雅鲁藏布大峡谷”,根据“否定肯定式”,可以推出去了雅鲁藏布大峡谷。44.某旅游团中,所有喜欢藏族文化的人都喜欢品尝酥油茶。有些喜欢品尝酥油茶的人喜欢骑马。所有喜欢骑马的人都不喜欢看藏戏。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有些喜欢藏族文化的人喜欢看藏戏B.有些喜欢品尝酥油茶的人不喜欢看藏戏C.有些喜欢藏族文化的人不喜欢骑马D.所有喜欢品尝酥油茶的人都喜欢藏族文化答案:B。由“有些喜欢品尝酥油茶的人喜欢骑马”和“所有喜欢骑马的人都不喜欢看藏戏”,可以递推出“有些喜欢品尝酥油茶的人不喜欢看藏戏”。A选项,由“喜欢藏族文化→喜欢品尝酥油茶”和“有些喜欢品尝酥油茶的人喜欢骑马”以及“喜欢骑马→¬喜欢看藏戏”,无法必然推出有些喜欢藏族文化的人喜欢看藏戏;C选项,由“喜欢藏族文化→喜欢品尝酥油茶”和“有些喜欢品尝酥油茶的人喜欢骑马”,无法必然推出有些喜欢藏族文化的人不喜欢骑马;D选项,“喜欢藏族文化→喜欢品尝酥油茶”不能换位推出“所有喜欢品尝酥油茶的人都喜欢藏族文化”。45.对于西藏的旅游资源,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一:如果开发过多的旅游项目,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观点二:如果不开发旅游项目,当地的经济就无法发展。以下哪项最能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综合考虑?A.只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旅游项目B.停止开发所有旅游项目C.大规模开发旅游项目D.不考虑生态环境,全力发展旅游项目答案:A。A选项既考虑到了开发旅游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项目,又能满足发展当地经济的需求,对两种观点进行了综合考虑。B选项停止开发所有旅游项目,只考虑了生态环境,没有考虑经济发展;C选项大规模开发旅游项目,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没有综合考虑两种观点;D选项不考虑生态环境全力发展旅游项目,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46.以下关于西藏的四个描述:(1)西藏有美丽的雪山;(2)西藏有清澈的湖泊;(3)西藏有独特的文化;(4)西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上描述中,能直接体现西藏旅游资源优势的是()A.(1)(2)(3)B.(1)(2)(4)C.(1)(3)(4)D.(2)(3)(4)答案:A。美丽的雪山、清澈的湖泊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这些都能直接体现西藏旅游资源的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与经济开发相关,不能直接体现旅游资源优势。47.有甲、乙、丙、丁四位游客,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已知:(1)甲不是来自北京;(2)乙不是来自上海;(3)丙来自广州;(4)丁不是来自成都。那么,甲来自()A.上海B.广州C.成都D.无法确定答案:C。已知丙来自广州,由(1)可知甲不来自北京,由(2)可知乙不来自上海,由(4)可知丁不来自成都。因为丙来自广州,所以甲、乙、丁只能来自北京、上海、成都。又因为甲不来自北京,假设甲来自上海,那么乙和丁就只能来自北京和成都,这样就会出现矛盾(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合理分配),所以甲只能来自成都。48.西藏的旅游旺季通常在夏季。一些旅行社认为,提高夏季旅游价格可以增加利润。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旅行社的观点?A.夏季来西藏旅游的游客主要是价格敏感型的B.夏季西藏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C.其他季节西藏的旅游价格较低D.提高价格可以筛选出更有消费能力的游客答案:A。如果夏季来西藏旅游的游客主要是价格敏感型的,那么提高旅游价格会使很多游客放弃来西藏旅游,从而导致游客数量减少,利润不一定会增加,削弱了旅行社提高价格可以增加利润的观点。B选项夏季旅游资源丰富与提高价格能否增加利润无关;C选项其他季节旅游价格低与夏季提高价格的情况无关;D选项筛选出更有消费能力的游客不代表利润一定会增加。49.某旅游公司计划推出一条新的西藏旅游线路。在决定是否推出该线路前,公司进行了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受访者表示对该线路感兴趣。因此,公司认为该线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公司的结论?A.调查的样本数量较少,可能不具有代表性B.对该线路感兴趣的受访者不一定会实际报名参加C.其他旅游公司也可能推出类似的线路D.推出新线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答案:A。如果调查的样本数量较少,可能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基于这个调查得出的有60%的受访者表示对该线路感兴趣就不能可靠地说明该线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直接削弱了公司的结论。B选项对线路感兴趣不一定实际报名参加,有一定削弱作用,但不如A选项直接针对调查样本的可靠性进行削弱;C选项其他旅游公司推出类似线路与该线路本身的市场潜力无关;D选项推出新线路的投入与市场潜力无关。50.以下关于西藏旅游安全的陈述:(1)在高海拔地区旅游要注意预防高原反应;(2)在西藏的一些偏远地区旅游要注意交通安全;(3)在参观寺庙时要遵守当地的宗教习俗。以上陈述都是()A.正确的B.错误的C.部分正确答案:A。在高海拔地区旅游,由于海拔高、氧气稀薄,容易引发高原反应,所以要注意预防;西藏一些偏远地区路况可能较为复杂,交通设施相对不完善,所以要注意交通安全;参观寺庙时遵守当地宗教习俗是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也是保障旅游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以上陈述都是正确的。51.有三个旅游团,分别去了西藏的不同地方。已知:(1)A团没有去拉萨;(2)B团去了日喀则;(3)C团去的地方不是那曲就是阿里。如果A团去的地方和C团去的地方不同,那么A团去了()A.日喀则B.那曲C.阿里D.无法确定答案:D。仅根据现有条件,只能知道B团去了日喀则,C团去那曲或阿里,A团不去拉萨且与C团去的地方不同,但无法确定A团具体去了哪里,因为除了拉萨、日喀则、那曲、阿里,西藏还有其他地方。52.西藏的旅游宣传口号“天上西藏,梦幻之旅”体现了()A.西藏旅游的神秘性和吸引力B.西藏旅游的高消费性C.西藏旅游的危险性D.西藏旅游的季节性答案:A。“天上西藏,梦幻之旅”这个宣传口号营造出一种神秘、梦幻的氛围,体现了西藏旅游的神秘性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并没有体现出高消费性、危险性和季节性。53.对于西藏旅游的发展,有人认为应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有人认为应该大力开发旅游项目。以下哪项是对这两种观点的折中方案?A.先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再进行生态环境修复B.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旅游项目C.只保护生态环境,不开发旅游项目D.不考虑生态环境,全力开发旅游项目答案:B。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旅游项目,既考虑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是对两种观点的折中方案。A选项先开发再修复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C选项只保护不开发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D选项不考虑生态环境全力开发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54.某旅行社推出了西藏旅游套餐,其中包括住宿、交通和景点门票。已知住宿费用占套餐总费用的30%,交通费用占40%,景点门票费用占30%。如果住宿费用为1500元,那么套餐总费用是()A.3000元B.4000元C.5000元D.6000元答案:C。设套餐总费用为x元,已知住宿费用占套餐总费用的30%,且住宿费用为1500元,则可列出方程0.3x=1500,解得x=5000元。55.以下关于西藏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旅游只能在夏季进行B.去西藏旅游不需要办理任何证件C.西藏的所有景点都适合所有游客参观D.了解西藏的文化习俗有助于更好地旅游答案:D。了解西藏的文化习俗可以避免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不尊重当地文化的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当地,享受旅游过程。A选项西藏旅游并非只能在夏季进行,其他季节也有独特的风景;B选项去西藏的一些边境地区旅游需要办理边境通行证等证件;C选项西藏有些景点由于海拔高、路况复杂等原因,并不适合所有游客参观。56.有两位游客在讨论西藏旅游。甲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5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 西藏拉萨市那曲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5月第一次阶段达标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花园城小学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延边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摸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市心远中学2025年初三3月统一练习(一)英语试题含答案
- 重庆二手房交易合同示范文本
-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5届初三下学期模拟卷(四)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周考英语试题(重点)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第一单元第二课《美术家族成员多》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美术上册
- 碎石外包合同协议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001-1536题)
- 2025科技辅导员培训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 本科一批次投档情况 (理工)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纸浆模塑餐饮具行业市场规模及主要企业市占率分析报告
- 2025年CCAA《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中西融合餐厅的经营管理与团队建设
- 2025年智慧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规范
- 2025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32-T 4281-2022 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配备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