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德化二中2025年春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2025.4一、单选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国民经济的恢复C.工业化的实现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直接展现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国防实力,极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地位,D项正确;土地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主要针对的是国内的经济,与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工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2.如图中的会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A.标志新中国的成立B.顺利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C.顺利完成三大改造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会议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所学知识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项正确;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排除A项;顺利产生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排除B项;顺利完成三大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3.1972年,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A.新中国开始登上了国际舞台B.新中国迎来首次建交高潮C.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项正确;新中国开始登上了国际舞台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排除A项;新中国迎来首次建交高潮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在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排除C项。故选D项。4.出现下图中我国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1956-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示意图A.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D.1961年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时间“1961年”,结合示意图中工业国民收入下降,即可以推知这与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有效调整和控制有关,D项正确;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是外部因素,排除A项;B、C两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措施,时间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5.1980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可以包产到户。这说明中共中央()A.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实施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D.推行城市国企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80年(中国)。据材料“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和所学知识可知,包产到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中央允许部分地区包产到户,说明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推行的,与材料时间不匹配,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包产到户”主要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而非反映城市国企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6.2001年中国加入某国际组织后,十年内对外贸易额增长了六倍之多。据此推断,该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D项正确;中国在1971年重返联合国,排除A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成立的区域经济组织,欧洲联盟是欧洲国家成立的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中国均未加入其中,排除BC两项。故选D项。7.下图是小李同学的学习提纲。据此推断,其学习的主题是A.马克思主义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中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南方讲话”是邓小平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科学概括;“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都是与邓小平理论有关,故答案为D;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敬请光临1997年6月30日,星期一,晚上7点30分举行的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发出了盛情邀请。这一活动仪式的主题是A.召开中共十五大B.中国恢复行使香港主权C.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D.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1997年6月30日,星期一,晚上7点30分举行的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6月30日晚,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中国邀请了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加了仪式,1997年7月1日零时起,中国政府恢复行使香港主权,B项正确;中共十五大是中国共产党员代表举行的大会,召开于1997年9月,排除A项;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于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泰铢大幅贬值,排除C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21世纪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超过150个国家参与,在亚洲合作修建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在非洲帮助人民种植绿色超级水稻,在欧洲中欧班列通达200多个城市。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概念。据此可见,新时代以来我国()A.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B.继续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外交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D.践行“真实亲诚”的和平外交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由材料可知,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C项正确;在非洲帮助人民种植绿色超级水稻,在欧洲中欧班列通达200多个城市,不属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A项,“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不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B项;中国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材料不仅仅涉及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10.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A.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告台湾同胞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在此基础上,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项正确;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启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排除A项;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我国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基本结束,排除B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与民主法制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1.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一次重要会议,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2.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各项组合均属于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的是()A.“一五”计划、三线建设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颁布《民法典》C.包产到户、两弹一星D.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神威”计算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1-2020年(中国)。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排除A项;包产到户是1978年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弹一星是1960年11月5日至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排除C项;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从2001年开始实施、中国制造的“神威一号”高性能计算机于1999年8月问世,排除D项。故选B项。13.古代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但是,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妇女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以外,奴隶则根本不被当人看待。这反映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B.民主制度的衰弱C.权力分配的公平性D.奴隶制度的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虽然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但其民主是有局限性的,仅限于部分公民,也就是成年男性雅典公民,女性、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这反映了其民主政治的局限性,A项正确;雅典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繁荣,但当时雅典的民主也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所以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知雅典民主政治衰弱,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可知,只有成年男性有政治权利,权力分配并不公平,排除C项;雅典民主制是奴隶制下的民主,其民主的局限不能代表奴隶制度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14.人类文明最初出现于大河流域。据如图判断,该文明出现在()A.两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图片信息中的“北非·埃及”,“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等关键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判断该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属尼罗河流域,B项正确;两河流域文明位于西亚,不符合材料中北非的描述,排除A项;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位于亚洲,不符合材料中北非的描述,排除CD项。故选B项。15.下图为某帝国的疆域图。该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疆域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该帝国是罗马帝国,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的领土不包括意大利半岛,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的领土包括阿拉伯半岛,不包括意大利,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领土不包括意大利,排除D项。故选B项。16.12世纪初,法国毛纺织中心琅城的市民通过花费巨资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从国王路易六世手中得到特许状,获得了一定的城市自主管理权。该材料可用于佐证西欧的()A.城市自治B.文艺复兴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欧洲的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获得城市自治权,有的城市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获得自治权,还有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以获得城市的自治权,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法国毛纺织中心琅城的市民通过花费巨资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获得城市自治权,A项正确;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殖民扩张主要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纷纷进行对外殖民扩张,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殖民扩张的信息,排除C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面是是小历同学的读书摘录,其内容可以说明()A.东方文明对西方国家的辐射B.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C.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可知,日本、朝鲜、越南等中国周边国家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学习效仿中国,说明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C项正确;材料中的都是东方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非洲国家,排除B项“亚洲各国”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8.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他们”是()A.美洲的印第安人B.非洲的班图人C.阿拉伯人D.奥斯曼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可知,古代美洲的农业相对发达,而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品种是印第安人的传统农作物,A项正确;非洲的班图人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不包括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排除B项;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品种是印第安人的传统农作物,不属于阿拉伯人和奥斯曼人,排除CD项。故选A项。1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将世界历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部分。“公元1500年”这个历史坐标的意义在于()A.资本主义萌芽B.商品经济发展C.全球联系加强D.近代科学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00年前后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这个历史坐标的意义在于全球联系加强,C项正确;之所以用“1500年”划分世界历史,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其意义在于全球联系的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在1500年之前,排除AB项;近代科学的兴起是在1500年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20.殖民强盗科尔特斯宣称:“我来是凭刀剑和盾牌取黄金的,不是像农夫跟着犁跑的!”这表明西方殖民者意在()A.掠夺财富B.侵占土地C.开拓市场D.传播宗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来是凭刀剑和盾牌取黄金的”可知,殖民强盗科尔特斯宣称要依靠武力来掠夺财富,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殖民者意在武力掠夺财富,没有体现出殖民者对侵占土地、开拓市场及传播宗教的态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1.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得好价钱。”这段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开辟新航路A.主观动机B.技术条件C.发现过程D.历史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得好价钱。”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即对黄金的需求,因此是主观动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技术、过程和影响,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22.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A.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纷纷建立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D.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可得出这与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对外的殖民扩张有关,他们用自己本土的地名为新的殖民地命名,B项正确;A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排除A;范围扩大只是殖民扩张的一个表现,排除C;材料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D。23.导致下列两幅世界地图绘制的地图轮廓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郑和下西洋C.早期殖民扩张D.三角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人在“15世纪和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从整个世界来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文明的交流开始由分散到整体、由区域到全球的演变,15世纪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所以地图绘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A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与欧洲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上的,排除C项;三角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上进行的殖民贸易活动,排除D项。故选A项。24.新航路开辟以后,马铃薯、玉米、可可等美洲特产,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这表明新航路开辟促进()A.人口迁移B.物种交换C.香料贸易D.族群混合【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据材料“马铃薯、玉米、可可等美洲特产,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不同地区的物种在新航路开辟后进行了传播交流,这表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换,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材料中主要提及的是物种的传播,并没有关于人口迁移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没有提到香料贸易相关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族群混合强调的是不同人种之间的融合,材料中未体现这方面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25.《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圣母手上抱着可爱的婴儿,晶莹的目光中洋溢着温柔的母爱,充分显示了纯洁无邪的善良天性。这体现该作品的精神内核是()A.神秘主义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浪漫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据材料“画中圣母手上抱着可爱的婴儿,晶莹的目光中洋溢着温柔的母爱,充分显示了纯洁无邪的善良天性”和所学知识可知,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文艺复兴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情感,这幅画中对圣母温柔母爱等人性的描绘,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对圣母形象和情感的描述都是直观展现的,没有体现出神秘主义色彩,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禁欲主义强调克制欲望,与材料中展现的温柔母爱等情感相悖,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在时间上晚于文艺复兴时期,且更侧重于表达个人情感的自由奔放等,与材料中该作品所体现的精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6.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A.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B.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C.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D.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圣经》推动了德语的传播,抑止了德国从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进而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马丁·路德改革并未获得德国各阶层的支持,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推动德意志教育的发展,排除C项;马丁·路德改革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但其目的并非建立统一民族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27.以理性为旗帜,将矛头直指欧洲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启蒙运动B.智者运动C.宗教改革D.古典文化的复兴【答案】A【解析】【详解】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旗帜,不仅反对宗教特权还将矛头直指欧洲封建主义,A正确;智者运动指人的思想从自然摆脱出来,B错误;宗教改革宗教信仰方式变化,C错误;D是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思想,D错误。28.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君主立宪制代表,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是()A.议会B.国王C.法院D.内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是议会,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9.“1775年”“独立宣言”“华盛顿”是小史同学学习时搜索的关键词。由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内容应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C.俄国农奴制改革D.德意志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5年(美国)。据题干“1775年”“独立宣言”“华盛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颁布《独立宣言》,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是1640-1688年,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如图所描述的法律文件是()A.英国《权利法案》B.法国《人权宣言》C.法国《民法典》D.《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描述的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颁布于1804年,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这是拿破仑统治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C项正确;英国《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排除A项;法国《人权宣言》颁布于1789年,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871年,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1)将材料一中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①(历史事件)②(历史意义)(2)材料二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答案】(1)①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②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建立(或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观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使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故①是三大改造。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建立,故②是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建立。(2)措施:材料二反映的是1978-1982年粮食产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影响:结合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分别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等角度分析总结。(3)观点:根据“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得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得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2.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摘选自《共产党宣言》印第安人培植的四种植物材料二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注:不得照抄原文)(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方面: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等。(2)现象: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启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解析】【详解】(1)发现,据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材料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方面,依据材料一“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革命、世界市场、流通商品、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2)现象,据材料二“可可、马铃薯、烟草、玉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种交流方面回答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启示,结合所学知识从各地联系、物质生活、世界市场等方面回答启示。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4-20世纪世界历史事件(部分)时间事件时间事件14-17世纪文艺复兴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16世纪宗教改革1804-1826年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1871年巴黎公社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注:表中事件按主题分类,可分为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等主题。-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编制材料二从古希腊文化中孕育出的理性精神,在思想解放的极大推动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于这种理性精神和思想解放的作用,人们从自然力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从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思潮的张扬到科学的大发展都充分证明:思想解放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摘编自刘相、刘德军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1)根据材料一,任选1个主题,写出相对应的2个事件。(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简要论述。【答案】(1)本题答案不唯一,如选择主题:思想解放运动;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2)观点:思想解放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论述: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中世纪后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者宣扬人、人性,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地位。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进一步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六淫五邪辩证以及调理方法
-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上册同课异构教案:3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Campbells in Mexico-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浙教版科学七下3.4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产品合同保证与客户服务承诺
- 2025浙江省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
- 茶叶进出口合同书
- 临时借用合同范本
- 2025耕地流转合同模板版
- 2025租赁终止协议合同
- GB/T 43741-2024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众测服务要求
- 接触网抢修支柱组立及补偿绳更换教案文档
- 高中生班会课课件 爱情三角理论爱情的本质
- 购车方案格式
- 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 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评价表
- 新生儿足底采血检查
- 采购职员离职工作交接详单
- 青岛市特殊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办事指南
- 少数民族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图文课件
- CNAS-CL02-A001:202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应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