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9《文明与家园》目录导读一、一、析·考情分析:根据近年中考,精准定位考点、提高复习效率。二、理·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记忆力、提高理解力。三、盘·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助力掌握重点,明确考点。(一)基础知识:每课必背的核心观点(选择题知识点)(二)考点命题:考点1、中华文化考点2、传统美德考点3、民族精神考点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点5、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考点6、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考点7、走绿色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四、究·真题赏析:了解中考模式、熟悉中考题型和命题方向。五、辨·易混易错:点拨易混易错关键点,避开陷阱,冲刺高分。001考情分析近2年,全国各省中考相关考点分析:年份省份题型设问角度考点2023年福建选择体现、做法中华传统美德、保护环境新闻点评评析类中华文化价值2023年辽宁大连选择要求、原因保护环境、民族精神2023年海南选择做法类绿色发展2023年山东青岛选择谈意义人口特点、人口问题2023年四川雅安分析说明题谈价值中华文化的价值2023年青海西宁简答题谈原因民族精神的核心与价值2023年内蒙古兴安盟分析说明题谈措施生态文明建设年份省份题型设问角度考点2024年福建泉州新闻点评点评类生态文明建设2024年山东徐州、西藏选择理解类中华传统美德2024年江苏南通选择路径类坚定文化自信2024年山东泰安、湖南选择体现类绿色发展2024年山东枣庄分析说明题谈原因、分析类中华文化特点、文化自信2024年吉林长春、广东分析说明题谈意义弘扬民族精神2024年甘肃分析说明题谈做法、意义绿色发展、文化自信根据近2年中考考情分析,得出高频命题点:命题点1:中华文化特点与价值;命题点2:文化自信;命题点3:民族精神的核心与价值;命题点4: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002思维导图①特点①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②价值:精神追求、精神标识、精神动力③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延续文化血脉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守望精神家园传统美德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守望精神家园传统美德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价值追求民族精神重要性:精神支柱、精神纽带、精神动力。凝聚价值追求民族精神重要性:精神支柱、精神纽带、精神动力。文明与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三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三大问题正视发展挑战正视发展挑战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三大国策三大国策和谐共生和谐共生智慧选择、生态兴则文明兴、造福人类共筑生命家园智慧选择、生态兴则文明兴、造福人类共筑生命家园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节能.环保.低碳.文明;严守红线、底线、上线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节能.环保.低碳.文明;严守红线、底线、上线绿色发展003知识梳理(一)《文明与家园》必背核心观点---高频选择题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5、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美德。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9、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0、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3、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因素:人口、资源、环境。14、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15、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16、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7、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18、建设生态文明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19、一个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条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个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1、三大国策: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2、四种方式: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23、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4、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二)《文明与家园》考点命题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考点一: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原因是什么?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2、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薪火相传、历久弥新。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什么?①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②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④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青少年怎样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①树立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增强守护精神家园的责任感;(思想上)②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③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6、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③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7、怎样决定文化自信?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考点二:传统美德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9、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③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④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10、我们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②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③身体力行,做到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考点三:民族精神10、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1、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拓展】1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各是什么?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13、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有什么价值?)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②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③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14、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从自己、从现在、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考点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6、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是中国人判断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17、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③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18、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到1949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到1978年12月】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至2012年】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月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考点五:人口、资源、环境问题19、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②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0、我国人口现状的新特点?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④老龄化加剧;⑤大量的人口流动等。21、为什么我国要实施三孩政策?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政策要不断调整?①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②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③有利于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22、在生态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是什么?①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23、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国情)优势:①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资源大国】劣势: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资源紧缺。【资源小国】③资源开发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严重的浪费、污染和破坏。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环境现状、产生原因、造成危害、国家对策各是什么?⑴环境现状:①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不容乐观。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⑵产生原因: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⑶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⑷对策: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25、资源环境恶化的危害\启示各是什么?⑴资源:①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②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①加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②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⑵启示:①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②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③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做出怎样的选择?】考点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6、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7、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8、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①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9、开展保护环境资源活动有何意义??①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考点七:走绿色发展道路30、为什么我国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①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31、我国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角度】①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2、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生态方面个人角度】①自觉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践行绿色生活方式。③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做到垃圾分类、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004真题赏析高频命题点1: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1.(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南通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为创新利用好红色资源,南通革命纪念馆打通“线上+线下”双宣传渠道,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推出“资源+课堂”模式。对这些红色文化活动产生的影响,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创新传播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B.继承传统文化—反对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C.开发红色资源—重塑红色精神—提升经济效益D.传播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法治素养【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化自信。A: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红色文化活动促进了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有利于创新传播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故A说法正确;B: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不是反对外来文化,故B说法错误;C:传承红色精神,不是重塑,故C说法错误;D:传播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和提升法治素养之间没有联系,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高频命题点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守护和研究敦煌莫高窟。”“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离别繁华都市,扎根大漠深处,守护莫高窟六十载。她将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作为终身事业,用满头银发换来敦煌容颜永驻,让丝路明珠重现璀璨光华。“一辈子办成一件事”需要(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
②“不为繁华易素心”的定力③“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
④“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生命的韧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②④:“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事迹说明,“一辈子办成一件事”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不为繁华另素心”的定力,“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故①②④正确;③:材料未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高频命题点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了针对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多方面内容,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规范稳定。该法的施行(
)①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②有利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③能够确保每一位公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④有利于巩固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地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厉行法治、民族精神相关知识。①④: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施行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巩固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地位,故①④说法正确;②:材料体现科学立法,但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夸大了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的作用,“能够确保”的说法过于绝对,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高频命题点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下列名言古语中蕴含的道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名言古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公正②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友善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和谐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②:“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的意思是,喜欢群居而厌恶独处,相互扶助而又相互独立,这是人之常情中所乐意的心态,告诉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体现了友善,②正确;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是,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体现了爱国,③正确;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是,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体现了友善,①错误;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当看到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时,应该想着向他学习,努力向他看齐;而当看到没有德行或没有才干的人时,则应该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体现了止于至善,④错误;故本题选D。高频命题点6: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十年来,长江流域“化工围江”难题加速破解,祁连山重回水草丰茂,内蒙古“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四川成都治理大气污染、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锦绣华夏,更多地方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明显改善。这得益于党和政府(
)A.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中心推动发展B.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C.解决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D.改善环境质量,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B:题文中列举的一系列“化工围江”难题加速破解,使得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和政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A:我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A说法错误;C: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故C说法错误;D: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未实现,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6.(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推断,我国(
)A.水资源总量十分丰富 B.水资源开发不尽合理C.生态环境总体有改善 D.用水效率和效益提升【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D:题干的数据显示我国用水总量6000亿立方米左右、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41.7%、万元工业总价值用水量下降55.1%,体现了我国用水效率和效益提升,故D符合题意;ABC:题文内容没有体现水资源总量十分丰富、水资源开发不尽合理、生态环境总体有改善,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高频命题点7:坚持绿色发展7.(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绿色亚运”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鲜明标识。56个亚运场馆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每位亚运村“村民”拥有首个低碳账户……落在实处的绿色成绩单,让“绿色亚运”蓝图照进现实。“绿色亚运”(
)①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②全面展示了我国的科技成就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传递了绿色发展理念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绿色发展。①④:“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每位亚运村‘村民’拥有首个低碳账户”等说明“绿色亚运”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传递了绿色发展理念,故①④说法正确;②:“绿色亚运”只体现了我国科技成就的一个方面,未全面展示我国的科技成就,故②说法错误;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材料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高频命题点6+7: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8.(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印发规划,加强对湿地的保护(
)①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
②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发展战略的要求③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④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走绿色发展道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①③:国家加强对湿地的保护,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①③说法正确;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国策,不是战略,故②说法错误;④:“根本”的说法太绝对,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高频命题点1:中华文化价值、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2024·浙江·中考真题)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思想引领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行动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节目用“典”的视角来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工程顺利完成,“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深入推进。
浙江启动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积极培育数字影视、网络直播等文化新业态。
2023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揭晓,这些获评人物共同筑成了浙江的年度“最美风景”。“浙”里少年41名学生经过学习培训和实践考核,走上了“红船小讲解”的岗位,将红船精神外化为自己的实践力量。一群少年走进美丽乡村,向各地游客展示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并把他们自行设计制作的富有剪纸元素的书签、团扇等文创产品推荐给游客。(1)联系材料二中的“文化行动”,简述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面对“新的文化使命”青少年应有的担当。【答案】(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⑤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⑥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等;⑥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①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分析】考点考查:中华文化的价值、文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延续文化血脉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节目用“典”的视角来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可链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键词②:“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工程顺利完成,“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深入推进;浙江启动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积极培育数字影视、网络直播等文化新业态→可链接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文化自信的作用;关键词③:2023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揭晓,这些获评人物共同筑成了浙江的年度“最美风景”→可链接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学生走上了“红船小讲解”的岗位,将红船精神外化为自己的实践力量→可链接继承革命文化;关键词②:少年走进美丽乡村,向各地游客展示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并把他们自行设计制作的富有剪纸元素的书签、团扇等文创产品推荐给游客→可链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词③:浙江启动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积极培育数字影视、网络直播等文化新业态→可链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高频命题点2++3+4+1: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10.(2024·四川·中考真题)“精忠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血脉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联系材料,说明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答案】①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③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有利于涵养家国情怀,增强国家观念;⑤有利于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分析】考点考查: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可链接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国家观念、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高频命题点7:生态文明建设13.(2024·福建·中考真题)时事点评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聚焦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让更多高质量消费品进入百姓生活。运用时事知识,对我国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做出点评。【答案】①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是为释放内需活力,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②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切实增强经济活力,③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分析】考点考查:共享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共享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知识,从点评类习题的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手机银行和存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户外家具及配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影像传输设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封袋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实验室化学试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学生书套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二次供水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
- 2025年中国电动手提式工具市场深度评估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菜橱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年全球及中国1,2-二(溴甲基)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奖品、礼品供应服务方案
-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 不动产登记数据安全保密责任书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重点考察知识点)
- 大学文化主题辩论赛巅峰对决辩论辩答ppt模板
- 物业小区保洁清洁方案
- 原地面高程复测记录表正式版
- 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
- 品质周报表(含附属全套EXCEL表)
- 商铺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MQ2535门座起重机安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