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与提升试题汇编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与提升试题汇编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与提升试题汇编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与提升试题汇编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与提升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与提升试题汇编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断句技巧训练要求:正确断句,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1.阅读下列句子,判断下列断句是否正确。(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3)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根据文意,判断下列句子断句是否正确。(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买履,遂非所谋。()B.楚人卖珠,以为木兰之椟。()C.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D.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下列句子断句错误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5.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6.下列句子断句错误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7.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8.下列句子断句错误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二、文言文实词理解与应用要求: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买()B.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C.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问()D.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2.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问()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3.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问()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4.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问()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5.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问()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6.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问()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7.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问()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8.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问()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三、文言文虚词理解与应用要求:掌握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1.下列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2.下列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3.下列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4.下列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5.下列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6.下列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7.下列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8.下列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B.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乎()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则()D.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而()四、文言文翻译训练要求: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楚人卖珠于郑,为木兰之椟,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3.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五、文言文综合阅读理解要求:阅读文言文,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犯其上,民皆曰:‘得志焉尔!’丧其身,遗其名,亦曰:‘得志焉尔!’故士大夫者,国之栋梁也。无栋梁之臣,其亡无日矣。王闻其说,试见于行事。”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利:________________(2)仁义:________________(3)征:________________(4)栋梁:________________2.简述孟子对梁惠王的观点。3.结合文意,分析“士大夫者,国之栋梁也”这句话的含义。六、文言文写作训练要求:根据文言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写作,提高文言文写作能力。阅读下列文言文,根据文意,以“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言文短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断句技巧训练1.(1)正确(2)正确(3)正确(4)正确2.(1)正确(2)正确(3)正确(4)正确3.D4.D5.A6.C解析思路:-第一题: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意义,判断断句是否合理,确保句子意思完整。-第二题:根据文意,判断断句是否合理,确保句子意思完整。-第三题:选择断句正确的选项,结合文意和语法结构进行判断。-第四题:选择断句错误的选项,结合文意和语法结构进行判断。-第五题:选择断句正确的选项,结合文意和语法结构进行判断。-第六题:选择断句错误的选项,结合文意和语法结构进行判断。二、文言文实词理解与应用1.C2.A3.C4.A5.C6.A解析思路:-第一题:根据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二题:根据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三题:根据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四题:根据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五题:根据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六题:根据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判断选项的正确性。三、文言文虚词理解与应用1.C2.A3.C4.A5.C6.A解析思路:-第一题:根据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二题:根据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三题:根据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四题:根据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五题:根据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第六题:根据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判断选项的正确性。四、文言文翻译训练1.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别人的老师。2.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珠宝,做了一个木兰盒子,用桂椒熏染,用珠玉装饰,用玫瑰点缀,用翡翠镶嵌。3.孟子拜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一定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东西吧?”4.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缺点。”5.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6.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7.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车杠的连接木销,小车没有车杠与车轴的连接木销,它怎么行驶呢?”8.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可以说是好学了。”解析思路:-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要准确理解句子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同时注意保持句子的流畅和通顺。-注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五、文言文综合阅读理解1.(1)利:利益、好处(2)仁义:仁爱和正义(3)征:征求、追求(4)栋梁:支撑房屋的大梁,比喻国家的重要支柱2.孟子认为,国家的危亡不在于利,而在于仁义。他批评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认为人们只追求个人利益,而不考虑仁义,导致国家危亡。3.“士大夫者,国之栋梁也”这句话的含义是,士大夫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他们,国家就会像没有栋梁的房子一样,很快就会倒塌。解析思路:-解释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文意和上下文进行判断。-分析人物形象,需要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和言论,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六、文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