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窦娥冤(节选)
目标导航
篇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1.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2.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
窦娥冤
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知识精讲
一、知人论世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
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分
别为:《窦娥冤》《倩女离魂》《梧桐雨》《汉宫秋》。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
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
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
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
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
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
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
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二、字词积累
(一)字音、字形
楔.(xiē)子嗟.(jiē)怨埋.(mán)怨
煞.(shā)尾尸骸.(hái)罪愆.(qiān)
甘霖.(lín)亢.旱(kàng)苌.(cháng)弘
羊肚.(dǔ)盗跖.(zhí)湛湛.(zhàn)
2、词语
(1)亲眷(眷,juàn)亲属。
(2)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3)杳无音信:(杳,yǎo)〈书〉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阡,qiān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
的田间的路。
(5)昏聩:(聩,kuì,耳聋)眼花耳聋。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6)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
3.典故
①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
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
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
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②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
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③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
夏五月为之下霜。
能力拓展
一、重点解读
1.窦娥的冤情,到底冤在何处?
悲剧的根源——“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
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
是通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窦娥的曲词,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桩誓愿是戏剧冲
突的集中体现,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2.窦娥发了三桩誓愿,具体内容是什么?三桩誓愿之间是什么关系?(填写表格)
誓愿顺序内容引用典故三桩誓愿之间的关系
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
鹃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
第二桩六月飞雪飞霜六月因邹衍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
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窦娥的反
抗精神越来越强烈。
第三桩抗旱三年东海曾经孝妇冤
3.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
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
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4.元杂剧《窦娥冤》的结尾是:窦娥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
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而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
记》,结尾是: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
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
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
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你认为哪一种结尾设计更好?为什么?
(1)元杂剧原本的结尾设计更好,因为更具悲剧意味,可以带给读者或观众更强烈的
内心震撼,引发更多的反思。例如:对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大团圆”结尾,鲁迅颇有微词,
他认为这样结尾现实了不敢面对现实的“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论睁了
眼看》)的自欺欺人的心态。王国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
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
终于亨,非是欲研餍阅者之心,难矣。”(《宋元戏曲史》)正是从悲剧的角度,他高度评
价了元杂剧。他认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剧则有悲剧在其中”,如《汉宫秋》、《梧
桐雨》等,“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
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也。”
(2)改编之后的结尾更好,这样“大团圆”的结尾更合乎大众的审美心理。
二、文章小结
《窦娥冤》在语言上有以下特点:
(1)大量使用源自人民现实生活的、鲜活而富于表现力的口语。如课文中【鲍老儿】一段
曲词。
(2)灵活运用成语熟语、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如窦娥在法场发的誓愿,有“素车白马”“古
陌荒阡”这样的成语,也有“东海曾经孝妇冤”这样的典故,兼具活泼之美与庄重之致。
(3)大量运用了对比(“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比喻(“一腔怨气
喷如火”)、夸张(“枉将他气杀也么哥”)等修辞手法,特别是集中运用了反复手法,淋漓尽
致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如指斥天地时的两声“天地也”和发誓愿时的两声“你道是”,是
愤厉激昂的声讨;和蔡婆婆相别时的四个“念窦娥”和两声“婆婆也”,则是凄怆婉转的泣
诉。
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提.防(dī)顷.刻(qǐng)哥哥行.(háng)错勘.贤愚(kān)
B.处.决(chǔ)瀽.水(jiǎn))刽.子手(kuài)湛.湛.青天(zhàn)
C.盗跖.(zhí)埋.怨(mái)鼓三通.(tòng)亢.旱三年(kàng)
D.罪愆.(yán)亲眷.(juàn)空嗟.怨(jiē)上朝取应.(yìng)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课内需掌握汉字字音的能力。B.“刽”应读guì;C.“埋”应读
mán;D.“愆”应读qiān。故选A。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变徽尸骸负屈显冤孤身只影
B.素练餐刀顺水推船动地惊天
C.刑宪亢旱杳无音信苌弘化璧
D.典刑甘霖前合后偃披枷带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课内需掌握字词字形的能力。A.“变徽”应是“变徵”,是古代
音律的一种;“负屈显冤”的“显”应是为“衔”,指含冤;C.“苌弘化璧”的“璧”应是“碧”,
指鲜血化为碧玉;D.“披枷带索”的“索”应是“锁”,指枷锁。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窦娥冤》大约是关汉卿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
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B.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
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窦娥冤》的作者是我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写的,剧中窦娥含冤而死,后来窦天章
做了高官,替女儿报了仇。
D.关汉卿杂剧题材大多反映现实,生活面非常广阔,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对不幸者
寄予深厚同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重复赘余,
只能保留一处;B.成分残缺,滥用介词“让”导致句子缺乏主语,删除句首的“让”字;
C.句式杂糅,“……的作者是……写的”杂糅,应该删去“的作者”或者“写的”。故选D。
4.《窦娥冤》【滚绣球】一则唱词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
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
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
泪涟涟。
A.对偶B.反问C.对比D.比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只合把清浊分辨”中的“清浊”是借
喻,喻指“是非”。“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中的“盗跖”“颜渊”是借代,代指坏人、
好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地也,你不分好
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是呼告。没有反问的修辞手法。故选B。
5.《窦娥冤》中,窦娥对自己被无辜问斩和导致这种悲惨遇的黑暗现实充满了愤怒和抗争,
她在临刑前发下了哪三桩誓愿以证明自己的冤情千真万确?()
①日月倒悬②血溅白练③苌弘化碧④望帝啼鹃⑤六月飞
雪⑥亢旱三年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三桩誓愿:
一、血溅白练
窦娥:“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粘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委实”就是确确实实。血溅白练就是“示冤”让在场的人都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六月飞雪
窦娥:“如今是三伏天,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掩埋了窦娥尸首。”窦娥“二煞”中还唱到: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丝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里再
次希望老天发出征兆——天降瑞雪。“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动上苍让“六出冰花
滚丝绵——还是天降瑞雪——昭示千古奇冤,冲天怨气,以警告统治者。
三、亢旱三年
窦娥:“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所以是②⑤⑥。
故选D。
6.下列关于元杂剧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
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通常在第一折前起交代作用。
B.杂剧剧本由曲词(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指演员的动作等)构
成。
C.杂剧角色大致分末(男角)、旦(女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杂(末、旦、
净以外的杂角)四类。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D.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
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王实甫不属于“元曲四大
家”。元曲四大家为郑光祖、白朴、关汉卿、马致远。故选D。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窦娥是关汉卿__________塑造的光照千古的形象。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
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格。她年轻守寡,但孝顺婆婆,对婆婆
__________。当官吏要对蔡婆用刑时,她用自己的生命解教婆婆于危难;临刑之前,央告公
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见婆婆,让老人伤心。()
她对蔡婆的关心、照顾__________,但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逆来顺受;反之,她认为不合
理的事情,便要据理力争,甚至严词责备。当蔡婆引狼入室的时候,她极力劝阻蔡婆。窦娥
自己呢,不听张驴儿的_________,不受他的调戏侮辱,更不受他的威胁逼诱。一句话,她
是个硬骨头,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她敢于痛骂官吏,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
痛快淋漓的质问,直问得“天地”也哑口无言。她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怒火像火山一样迸裂
出万丈火焰,照亮黑暗,烧毁不平。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费尽心机肝胆相照无所不至巧舌如簧
B.殚精竭虑全心全意无微不至花言巧语
C.费尽心机肝胆相照无微不至花言巧语
D.殚精竭虑全心全意无所不至巧舌如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生不逢时命坎坷,六
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B.她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
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C.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
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D.她具有柔顺善良、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她悲剧的一生是“生
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
陌儿纸钱
B.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是她性格
的一方面
C.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就是她的
性格
D.她的性格就是这样。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
儿纸钱
【答案】(1)B
(2)A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殚精竭虑”:用尽
精力,费尽心思。“费尽心机”:形容千方百计地谋划。根据语境,窦娥是关汉卿_费尽心思
塑造的光照千古的形象,所以应选用“殚精竭虑”。从而排除AC;“肝胆相照”:指双方都
真心相见。“全心全意”:指用全部的精力和心意。文中只是说窦娥对婆婆的态度,故应选“全
心全意”。“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无所不
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句中是形容窦娥对婆婆的关
心、照顾,应选用“无微不至”。“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花言巧语”:指
虚假而动听的话;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巧舌如簧”不能和句中“听”搭配,故应选“花言
巧语”,从而排除D。综合以上分析: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具有”后缺宾语,
可在“其志”后加“的性格”;二是“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
的生动写照”主客颠倒,应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早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
动写照”。只有A项全部改正了这两处错误。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通读第一段可知,这部分文字讲的是窦娥的性格。根
据第二段最后一句“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可知,第一段讲的是
窦娥性格的一方面,排除CD两项。由文段内容可知,对婆婆的要求极低也体现了她的性格,
应与上文紧密衔接,进一步排除A项。综合以上分析:故选B。
题组B能力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剧本,完成各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
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
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
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
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
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
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
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
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
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
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
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
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
(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
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
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
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
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
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
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
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
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选自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
1.关汉卿,号_______,元杂剧奠基人,与郑光祖、白朴、_______并称为“_____________”。
2.下列对选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端正好】中,窦娥唱的“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
封建吏治的黑暗残酷。
B.选段曲词运用大量修辞委婉曲折地表达了窦娥对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
浓郁抒情色彩的特征。
C.剧中交代窦娥还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既写了窦娥不幸身世,也为后文窦
天章为窦娥平冤埋下伏笔。
D.“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在结构上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这句唱词也反映了窦娥身上具备
的抗争精神。
3.对【耍孩儿】这支曲子里引用古代神话“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的作用,解说不恰当的
一项是()
A.表现窦娥宁死不屈、自信清白的坚强性格。
B.表现窦娥不甘心含冤死去,坚信自己所蒙受的冤屈不会在世上泯灭。
C.表现窦娥追求自由、向往自由、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内心世界。
D.表现窦娥要像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一样,把自己天大的委屈昭告于世。
4.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D.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5.写出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6.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__________主义。
7.从选段来看,窦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已斋叟马致远元曲四大家
2.B
3.C
4.C
5.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6.浪漫
7.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具有善良贤孝的美好品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
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
(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
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文章艺术特点的能力。B.“委婉曲折”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而非“委婉曲折”。选段使用了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使语言平实、形象、
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了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如“为
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
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段和典故的作用的能力。首先把握这两个典故的内容。“苌弘化
碧”,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其血化为碧玉。
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望帝啼鹃”,指杜鹃鸟的悲啼,常指冤魂的悲鸣。
然后结合文中的故事分析作用。文中窦娥即将被冤屈而死,结合“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
愿,委实的冤情不浅”可知,她此时使用这两个典故要表明自己所蒙受的冤屈,表明自己的
清白;结合“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可知,她认为自己的冤屈终会有
朝一日大白于天下;结合“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
瞧见”可知,她借这两个典故将自己的冤屈昭告于世。C.“追求自由、向往自由”在这两个
典故中无法表现出来。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乐观态度”错误,血飞白练、六月降雪、
亢旱三年,这三桩誓愿确实是层层深入的关系,窦娥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
的事象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表现的是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并
非“乐观”。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三桩誓愿:
一、血溅白练窦娥:“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粘在地下,
都飞在白练上者。”“委实”就是确确实实。血溅白练就是“示冤”让在场的人都看个清清楚
楚、明明白白。
二、六月飞雪窦娥:“如今是三伏天,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掩埋了窦娥尸首。”窦娥“二
煞”中还唱到:“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丝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
荒阡?”这里再次希望老天发出征兆——天降瑞雪。“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动上
苍让“六出冰花滚丝绵——还是天降瑞雪——昭示千古奇冤,冲天怨气,以警告统治者。
三、亢旱三年窦娥:“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6.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章的创作手法的能力。窦娥被屈打成招后怨恨地发出三桩誓愿:一
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旱三年。
这是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基于现实社会内容,大胆而精巧地构思出三桩誓愿。三桩誓愿,
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
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行刑尚未
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
的震怒。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死去了,但给
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
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如被押送刑场的时候,窦娥责问天地“天地
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
愚枉做天”,临刑之前许下三桩誓愿,“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
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
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
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这些表现出窦娥面对被冤屈命运时的反抗精神。如被押送刑场的时候要求从后街走,“怕则
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
他气杀也么哥”,自己即将临刑却还担心婆婆,且窦娥是“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
这些表现出窦娥的善良和孝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窦娥冤
第三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
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
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
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
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
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
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得我左侧右偏,人拥得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
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
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
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
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
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
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
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
(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
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
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
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
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
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
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
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
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
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什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
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
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
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
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
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
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
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
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
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
也道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
怪。(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
后来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她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
下)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本指创造万物、公平无私的大自然,本剧中的天地则喻指掌握百姓生杀予夺大权
的封建统治体系。
B.剧作在道德方面也有冲突,这体现为窦娥身上的传统美德,与当时社会中横行无忌的恶
行恶德之间的矛盾冲突。
C.窦娥前面说若从后街走便死而无怨、劝婆婆也不要抱怨,后面她自己又怨气冲天,这貌
似矛盾,其实是不同情志所致。
D.血溅白练意味着官府腐败、冤情之大;六月飞雪表明自身清白、无辜被冤;亢旱三年表
明应严惩黑暗的世界。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折开始,监斩官的一段道白起到了营造法场行刑的森严氛围,也为窦娥咒天骂地的
心理情绪抒发设置了情境。
B.从内容看,如果说《端正好》《滚绣球》的曲词是凄厉激越的,那《快活三》《鲍老儿》
的曲词则是哀婉惆怅的。
C.本折戏运用了拟人、对比、比喻、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窦娥内心
愤激而又复杂的情感。
D.剧作在运用口语的同时,也插入一些人们熟知的熟语、诗词文句和历史典故,大大增强
了语言的形象性。
3.下面列出两种对本剧节选内容的概括,你认为哪种更能突出悲剧意蕴?为什么?
甲:押赴刑场,诀别婆婆,开刀问斩
乙:赴刑诉怨,哭别婆婆,明誓三愿
4.窦娥身上有超常的善良品格,请你结合文本进行简析。
【答案】1.D
2.D
3.甲不如乙更能突出悲剧意蕴。
①诉怨比押赴刑场,更能显示窦娥的冤情与怨愤;
②哭别比诀别蕴含了婆媳之间更多的情感内涵;
③开刀问斩只是结果说明,而明誓三愿则更能突出冤情之深,强调悲剧意蕴。
4.窦娥的善良体现在对婆婆无上的关爱:
①代婆婆受死刑:她婆婆被冤枉,窦娥怕婆婆受毒刑,便屈招了。
②走向刑场时还担心婆婆:赴刑场还央告公人走后街,走前街怕婆婆看到引起老人伤心、忧
愤。
③身将死还在宽慰婆婆:自己要被斩,却还在劝慰婆婆不要啼哭、烦恼。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血溅白练意味着官府腐败、
冤情之大;六月飞雪表明自身清白、无辜被冤”说法错误。从“湛湛青天、素练、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等内容可知,血溅白练表明自身清白、无辜被冤;而从“飞霜六月因邹衍、一腔
怨气喷如火”等内容可知,六月飞雪意味着冤情之大。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熟语、诗词文句和历史典故,
大大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分析错误。“诗词文句和历史典故”不能增强形象性,应为“大
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我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
结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所谓的“纯粹”的悲剧结局。这种结局就是主人公的死亡
或是其追求的理想的破灭。它符合西方的悲剧理论精神,它所表达的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
说的“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在《窦娥冤》中,作者对情节的处理就符合这
一理论,从而更能突出悲剧意蕴。在剧中,窦娥将自己的冤屈都倾诉出来,让观众了解她的
冤屈所在,再加上她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更能显示窦娥的冤情与怨愤。如“有日
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
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直接押赴刑场,则只是追求死亡
的结果,无法表达出窦娥的冤屈所在。其次,哭别突出了窦娥对婆婆的孝顺,蕴含了婆媳之
间更多的情感内涵,突出了窦娥的形象。比如窦娥交代“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
今日赴法场典刑”,突出了她对婆婆的孝顺,“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
冲天”则是表现了她对婆婆的关心。诀别则不能达到这种的效果。明誓三愿作为戏剧的高潮,
更加突出冤情之深,强调悲剧意蕴。这三愿都是违反经验常识的现象,正是因为违反经验常
识,才突出了窦娥的冤情之深,从而表现了本剧的主旨。而开刀问斩只是交代了窦娥最后死
亡的结果,而无法体现她冤情之深。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窦娥是被冤枉而死,其实她本可以脱罪,但
从选段中的“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
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
刑”情节可知,窦娥知道婆婆被冤枉,怕婆婆受到连累而自己屈招药死了张驴儿的父亲,从
中可见她的善良和对婆婆的爱。在她就要被杀时,窦娥还央求刽子手不要从前街走,“前街
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因为前街是窦娥家的位置,她怕婆婆看到自己去受死而引
起她的伤心和忧愤,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婆婆的关爱。在婆婆来看她时,虽然马上就要被斩,
她还嘱咐“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
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她劝慰婆婆不要啼哭、烦恼,将自己的悲剧命运归结为自己的时运
不好,而没有归结为替婆婆担罪。从中可见,他对婆婆的孝顺与关爱。
题组C培优拔尖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节选)
田汉
元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末的大都狱中。
狱卒提关汉卿!
禁子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
禁子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
凳。
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
狱卒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
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风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
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
叶和甫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
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
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关汉卿(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
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唔,真的?
叶和甫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
的不幸!
关汉卿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
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实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
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
坏”的词儿——
关汉卿(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
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
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
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
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
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
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
联合各地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
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
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
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死也不跟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狱吏那么,(对叶和甫)叶先生,您回去吧!
叶和甫溜下。
狱吏关汉卿,你若真照他说的招供了,我们的人又该倒霉了。姓叶的回去,必然
报告忽辛,忽辛必然追你的案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被关在大牢里,而狱吏对他的态度很恭敬,是因为狱吏母亲的风湿在关汉卿的治
疗下好了很多。
B.关汉卿写的《窦娥冤》中有“为万民除害”,被诬陷和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因而被捕。
C.“又低声”这一舞台说明提示说话语气更进一步地“低声”,说明所说内容是秘密的、不
可告人的。
D.叶和甫来到牢中想要劝说关汉卿和忽辛大人合作,但被关汉卿拒绝和痛骂,最后狼狈而
逃。
2.“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3.《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
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案】1.B
2.①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②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③还有主人公面
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冲突。
3.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展现人物的
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个耳光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也有
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
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对比衬托,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被诬陷和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
因而被捕”错误,由选文中狱吏说的“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和叶和甫告诉关汉卿王著刺杀
阿合马和郝祯的事情之后关汉卿的反应来看,关汉卿并非是因为王著刺杀的事情被捕的,刺
杀事件是被捕后发生的事情。原文信息是“(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
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
了!”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有人与人之间
的矛盾,有个人心理的矛盾。分析矛盾冲突时要注意人物的阶级立场和主要语言。如叶和甫
对关汉卿之前温和耐心,后来无法说服关汉卿后,就“(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
好,那你等着死吧。”,态度截然不同,这不仅展现了他们两人的矛盾冲突,也充分暴露了他
“无耻的禽兽”的丑恶嘴脸。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主要在叶和甫的语言中侧面展
现出来,如“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后来他在上都伏法
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主人公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冲突体现在
后半部分阿合马和叶和甫妄图以金钱来收买关汉卿:“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
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
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
送你中统钞一百万。”而关汉卿对此的反应“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
爆、响铛铛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
我恨不能吃你的肉!”而在与杂剧界的败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叶和甫的尖锐冲突中,文章
鲜明反衬出了关汉卿的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勇气和节操。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该题目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可以结合
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来分析。首先应抓住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其次可以从正、侧面描写
入手。正面的有动作、肖像、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比如关汉卿对自己是铜豌豆的叙述属于语
言描写,这部分正面直接写人物刚直不阿不屈不挠正直勇敢无畏无惧的性格特征:“狗东西,
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
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
你的肉”。另外,“(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关汉卿昂然不跪关汉卿”“(诧异)‘越
扯越大’了?”“(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不耐)有话快说吧!”“(怒)怎见
得呢?”“(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
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
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等,在语言描写之前用括号补充了诸多神态描写语句,鲜
明地表现出了关汉卿的喜怒爱憎,表现了嫉恶如仇的人物性格。而“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
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等动作描写,在文中虽着墨不多,却也通过敢于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
一画面感强烈的行为,将关汉卿“铜豌豆”的硬性展现到极致。而通过狱卒的感恩“是啊,
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
年的风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和叶和甫的话“别这么
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
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愚民图谋不轨。
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
万”,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侧面间接衬托出关汉卿医术高明正直善良医者仁
心,坚守正义大义凛然不为名利所诱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群体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向内调和。宗法制的国家形式、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僵化统一的思想教育、温柔敦厚的道德说教等,造成了克己思维模式。强大的
社会力量往往支配着个体的性格,不允许他做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过于浓厚的群体意识使得
个体人格趋于依附认同。他们只能放弃特殊性和独立性,把个人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整合
同化到群体中去,按照群体意愿行动。如果执意要追求个体的人格独立,结果只能是在现实
中被毁灭。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中国悲剧讲究情感抒发的适度,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
人物往往在不幸中选择隐忍,把自由与幸福寄托于来世。而西方社会是一个以个体为本位的
社会,强调向外扩张。在西方悲剧中,主人公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独立判断,常能够做出
毫不妥协的选择,有时甚至会把个人的判断力凌驾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之上。这种过于独立
的判断往往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近乎武断,从而产生不理智的举动,走向意志的反面。
西方悲剧所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伏的异己力量的抗争与冲突。在《俄狄浦斯王》中,异
己力量表现为英雄意志所遭遇的不可知的命运;在《哈姆雷特》中,异己力量是主人公性格
中的弱点;在《人民公敌》中,异己力量是某种与主人公为敌的社会势力。在这些矛盾中,
人是主动出击的,冲突逐步升级。他们努力地想摆脱宿命,想通过自己的进取和拼搏把握自
己的生命航程,然而他们越是努力就越接近置他们于死地的泥潭。而中国古典悲剧描写的主
要是主人公悲惨的遭遇,不是剧烈的冲突。《窦娥冤》是个典型的例子。窦娥缺乏斗争意识,
把自己的不幸看做命运的安排,既然命运决定了地的不幸,只好安分地修来世。她拒绝嫁给
张驴儿为妻,主要是囿于封建礼教。她为救婆婆屈打成招,也是出于“孝”心。在整个过程
中,窦娥步步退让,直到上了刑场,她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无辜,只有靠上天为她作证,
因此,她的抗争显得被动而没有力度。
(摘编自邹红《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
材料二:
在西方文化中,人没有完全把自我同自然割裂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主要的关系,
人处于神的主宰之下,人性和神性的对立是戏剧中主要的对立形式。在这种对立中,人性有
了对于人类的全面的覆盖性。也就是说,西方人观念中的“人性”不仅仅是人类中哪一部分
人的性质,而是所有人都不能没有的性质。人的各种悲剧的最深的根须不是仅仅扎于人的自
身,更扎于超人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在人之外有一个更巨大的力量制约着人、人的命运和
人的发展,人没有左右自己全部命运的自由性。人的自由性是在人的悲剧性抗争中获得的。
这是感受和理解西方所有悲剧性作品的一种基本的观念。哈姆雷特的悲剧不仅有哈姆雷特的
过错,不仅有他母亲和国王的过错,更有哈姆雷特根本无法超越的诸种无法直接感知的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不仅由于她和渥伦斯基的道德情操上的缺陷,更由于存在于人本身的
不可克服的矛盾。她的悲剧不仅是她的悲剧,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剧,甚至还是整个人类的悲
剧。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和自然是绝对分离开来的,人与神的关系不是戏剧的主要关系。在
儒家文化中,人是一个完全自足的系统,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可以靠人的努力完全得到解
决,人的所有悲剧都是由人的过错造成,而非社会因素。人应当为自己所有的缺陷而担负罪
责。所以,中国的悲剧不具有真正的超人间的因素。
西方悲剧体现贵族性,多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中国古代戏剧则是平民的戏剧,
主角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贵族是强者,强者是有力量的人。强者重进取,
重竞争,反抗道德束缚,因为他们不需要道德的保护,道德的保护限制着他们的力量的发挥。
平民是弱者,弱者是没有力量的人,他需要道德的保护。因此,西方的悲剧是强者与强者的
冲突,是人的意志与神的意志或社会意志的冲突,是力量与力量的冲突。中国古代戏剧的冲
突是道德与非道德的冲突,是弱者与强者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只有弱者才有可能是悲剧
主人公,强者都是悲剧的制造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的悲剧就没有悲剧性。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主动损害别
人的人,应该获得自己正常的、平静的幸福生活。而悲剧主人公是道德的,是没有损害别人
的人,但他却因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而失去了这样的生活。不论他的冤情有没有获得最终的
昭雪,他的悲剧都已构成。尽管悲剧主人公反抗的不是神的意志、宇宙的意志、社会的意志,
但他们同样反抗着自己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通过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而表现出自己
的悲剧精神的。这种悲剧同样唤起观众的悲哀的情绪,同样加强着观众对一种悲剧精神的渴
望,同样能起到一种净化心灵的作用。当然,它的悲剧精神的发展是受到平民意识的局限的,
是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的高度的,其悲剧精神的内涵相对薄弱。
(摘编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戏剧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中国以群体为本位,强调向内调和;西方以个体为
本位,强调向外扩张。
B.中国古典悲剧淡化冲突,侧重描写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西方悲剧重在反映人与诸多异己
力量之间的剧烈冲突。
C.西方戏剧中,人神对立是主要关系;但因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绝对分离,中国戏剧中的人
神关系不是主要关系。
D.中国的悲剧根源在于人本身,不在于社会;西方的悲剧根源,则在于人自身,以及超人
间的神的意志的存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悲剧讲究情感的适度抒发,把最初的矛盾化为最终的和谐,这是其胜于西方悲剧的
地方,也使悲剧人物显得崇高。
B.窦娥的故事说明,受思想教育、道德说教等影响,中国悲剧中的人物常常选择把不幸看
做命运的安排,安分地修来世。
C.从安娜·卡列尼娜的例子可见,在西方人观念中,人无法自由左右自己的全部命运,同
时,人性是所有人都有的性质。
D.若悲剧主人公只反抗不道德的人的不道德行为,那么,该作品的悲剧精神会受到局限,
不可能提高到真正的人性高度。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克己思维模式”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为缓和爱情与家庭、伦理的冲突,无奈休妻,最终自缢而亡。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为报复李甲的背叛,将珍宝尽抛江中,愤然投江而死。
C.《梁山伯祝英台》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家族安宁,不得不用殉情来成全来世的爱情。
D.《汉宫秋》中的王昭君,为了汉匈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联考2025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测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公共交通车辆租赁服务合同
- 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 委托合同范本
- 体育馆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范本
- 商业地产买卖合同细则
- 标准茶叶购销合同模板简
- 产品设计服务合同范本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处理
- 初中数学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四川宜宾环球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自动驾驶开发到落地流程
- 收货员的岗位试题及答案
- 国际工程招标招投标实务操作讲义
- 数据治理管理制度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中综合素养测评A卷(1-5单元)(含答案)
- 2025年第六届美丽中国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11000字(论文)】
- 镀锌钢管质量检验报告
- 热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 水电站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