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上》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5000字(论文)_第1页
《嘉陵江上》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5000字(论文)_第2页
《嘉陵江上》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5000字(论文)_第3页
《嘉陵江上》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5000字(论文)_第4页
《嘉陵江上》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5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陵江上》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摘要:贺绿汀先生是我国杰出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他擅长运用民族音乐,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化合式”化合式的创作。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嘉陵江上》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显示出对歌唱的演唱技术与深入、内在的音乐内容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分析《嘉陵江上》的演唱技术,能够进一步阐释这首作品的音乐价值,深入分析其多样的演唱技术。论文对于演唱方法与咬字、情绪的变化进行探析,达到理论内容与演唱实践紧密联系、高度契合的论述效果。通过本课题的写作,使我对这部作品演唱技术的分析、合理化练习方法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对作品音乐形象、内容和情感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全面论述。关键词:《嘉陵江上》;音乐;演唱技术目录TOC\o"1-2"\h\u14324引言 引言本文以广为传唱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为例,通过对歌曲的气息、情绪、咬字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演唱者提供实际演唱中的技巧与理论的支撑,让演唱者能够更好的演绎这首作品。一、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歌曲《嘉陵江上》结构(一)词曲作者简介贺绿汀一九零三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的一个小县城一邵东市,原名贺楷。读书期间在学校聆听到了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并且爱上了音乐。一九二六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由于失去了组织关系而被捕入狱。一九三零年被释放了出来,并随后考入了由当时我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校之一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国立上海音专,在此期间追随黄自先生研习和声创作,追随俄罗斯艺术家查哈罗夫研习大提琴。(二)歌曲创作背景贺绿汀先生在重庆的这一时期,他随处可见从马路边上扑倒的饿俘,发臭的遗体。这一幅幅仿佛炼狱般的场景,让作者的心里充满愤恨于无奈,于是他创作了数首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的歌曲,其中就包含这首端木蕻良先生作词的《嘉陵江上》。(三)歌曲和声曲式结构此歌曲是以并列单二部曲式进行创作的,整首曲子是由引子+A+B共同构成的,引子是由小节+乐句(9+2)组成,从而形成(5+4)的结构,作者使用各种具有丰富变化形式的乐理知识进行谱曲,将整首曲子想要表达得强而有力的情绪全部表现出来,曲子的开端是从一个八度的大跳开始进入之后进行主属和选的交替进而对整首曲子的调性确定。在曲子的最后作者运用开放属和弦与第一部分进行和声上的准备。整首曲子(9-42)是第一部分的小节,(10+7+7+7)组成四个乐句。作者对于第一部分使用的与西洋技法中相似的宣叙调进行谱曲,对于歌词的朗诵特征下,其结构也是十分轻松自在的。通过叙说的语调开始描述,中间出现的变化音可以突出和声小调的特点,紧跟着属和弦和属7和弦的第二转位,后又在导七和弦上的停顿,在和声上让人感觉到一种差一点就是完满的感觉,随后下一句从主和弦开始,再到下一个IV-V-I的一个完满截至上结束,作为前部分的叙述一和声的交代。见谱例1.1谱例1.1二至四句是(7+7+7)的结构,在和声上的匹配程度与前半部分是统一的。但是在二至三句间使用了一个属持续让歌曲完美的进入下一句,从而使歌曲整体上更加饱满,当第一部分结束期间用V7-I的开始,将第一部分完满地在b小调上终止。当第一部分结束之后在调性上做出转换,作者使用降3音的方式将其进行连接,从b转入e小调。见谱例1.2谱例1.2在四十二小节开始,乐曲就进入了e小调,而在_50小节之后则进入了e小调的关系大调G大调上,而之后在五十三小节又转回了e小调,终于五十八小节则从b和声小调的K46一V7一I的一个完满终止的进行上结束了。见谱例1.3谱例1.3二、歌曲《嘉陵江上》的演唱分析(一)歌词意境《嘉陵江上》是一部兼文学叙事与战斗性于一身的散文诗,这首散文诗从情绪和内容上看大概分为两大部分,以歌词“我必须回到我的故乡……和那饿瘦了的羔羊”为分界线,以上为第一部分,以下为歌曲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所表达的内容就是日寇侵略到我国东北地区,民不聊生,无数的东北人民失去了自己亲人和家园,包括作者,只能漂泊在外,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抒发了,悲痛,无奈的情感。第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则是作者要奋起反抗,从日寇手上夺回属于自己的家园,情绪上是悲愤的,坚定的,很表达了作者要重返家乡,与日寇奋战到底的决心。(二)咬字的处理在中国歌曲中,咬字可谓十分重要,在学唱之前,应该一遍一遍的去朗读歌词,首先这样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其次也可以注意到这首歌曲咬字的一些细节,比如有很多字都会归韵在“ang”上,尤其是句末,这就需要演唱者去及时的归韵,字头也需要咬得干净利落,否则听起来会很拖沓,破坏了歌曲的美感。歌唱者在演绎过程中的咬词和吐字,要随着歌曲所传达的含义和乐曲的跌宕起伏而作各种各样的变换,以便于在歌曲时能够最好地传情达意,同时在演绎时也要注重对咬字吐词的掌握,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想要表达出强烈愤怒的情感,让感情表达更有份量,就要采取一种咬字方法—“喷口”,如歌曲刚开头的“天”字,第二段中“必须、枪弹和回去”都要用此方法来表达激动坚定和的悲愤情绪。总之,演唱者们在演绎这首乐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字头,词尾、"喷口"、准确的读音、腔体的开合位置和词上语气的控制。(三)气息的合理控制这首歌曲前面部分的情绪多以悲伤,失落为主,所以要以情带声,以气带声,气息不要给太多,力量不宜过大。无论强声或弱声,都需要把气息吸得恰如其分,在唱歌时候把握好对气息的控制,在弱声的时候,慢慢地往外吐出来,就如同诉说故事一般,如“我仿佛闻道故乡泥土的芳香”这一句,末尾就可以用渐弱的处理,注意于每个字的气息分配,不要一句话还没唱完,就自己开始没气了;而强声的时候,气息要支撑住,让声音“打”出来,但要注意要在一定限度内,这是一首前后情绪差别较大的歌曲,到歌曲后边“我必须回去”等悲壮激昂的段落时,切忌不要过度在意所谓的“感情”,脱离了技术的感情,就是俗话说的“撒狗血”了。对于任何一首声乐作品来说,气息永远都是重中之重,这首作品难度较大,歌曲前后差异也较大,因此更需要将气息熟练运用才能演唱好此作品。(四)演唱情绪的准确把握整体分析,《嘉陵江上》的速度与情绪转变的范围较大,歌唱时要利用刚柔相济,这样演唱时的效果就不会差。演唱时仅仅注重声音,这是很多不够成熟的演唱者容易犯的错误,如果忽略情绪的话,会使歌曲听起来很死板,没有歌唱性。只有在两者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首歌从情绪上大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情绪多以悲痛无奈为主,第二部分则是悲愤和坚定,演唱这首作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情感来进行控制,如“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这段歌词表达了百姓因为战争而失去家园漂泊异乡的悲伤之情,而后面“我必须回去”一句,又表达了百姓要与侵略者反抗到底的决心,所以一定要注意演唱中的情绪,精准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和情绪,才能打动听众。(五)歌曲的通篇处理上文是根据歌曲的咬字、气息、情绪这几个维度来展开的分析,现在我们将这几个维度合在一起,逐字逐句地综合分析整首歌曲。通过观察谱例,不难发现这首歌的节奏与旋律较为复杂,节奏上较为自由,尤其是在一些换气的节点上,演唱者通常会根据情绪状态在句末最后一个字上做延长的处理;而旋律上则是有较多不容易唱准的临时变化音。所以在正式唱这首歌之前,歌唱者应做好最基本的谱面准备即节奏与音准,这样才能在演唱当中注意到歌曲的细节与处理。首先来看第一句“那一天,敌人……牛羊”日寇打到了自己的家乡,摧毁了所有让自己幸福的东西,这对自己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所以情绪上是十分悲愤的,那么该如何处理才能唱出这种悲愤呢?比如在“那一天”的“天”上,可以用“喷口”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可以强调出悲愤的情绪,在气息上将气吸足吸深,唱“那一天”的时候气息给多一些,声音才会有质感有张力,后面“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则更是突出了无助悲凉的感觉,此时情绪要渐渐下来,气息要均匀地往外送,力量用小一些,让观众在听觉上形成一个反差,达到情绪上地明显对比。第二句“如今我徘徊……和梦想”这一句情绪跟上一句是不同的,此句更突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失落,所以在气息上应该平稳一些,更加连贯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平稳连贯不代表吸气吸地浅,气息还是应该吸得深,只不过力量上可以给少一些,这样出来的声音才会圆润通透,在唱“我仿佛闻道故乡泥土的芳香”的时候,气吸足,位置不要变,用自己腰腹的力量控制音量,来达到一个渐弱的处理,咬字方面字头要咬清晰,但不要一味的延长,要及时归韵,否则听起来会很拖沓,唱“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的时候情绪以失落为主,在“笑”这个字上会有一连串的转音,所以唱这句之前要把气提前吸饱,否则很容易气息不够用。第三句“江水每夜呜……的心上”这一句情绪更多的是悲痛,唱前半句的时候,将气息提前吸饱,在唱每个字的时候可先吐气,做到以气带声,这样处理能更好的唱出悲痛的感觉;后半句情绪要比前半句激动些,唱完前半句后及时换气,在唱的时候保持原来的位置和音色,千万不要一下子强起来,要逐字进行渐强的处理,否则很容易与歌唱方法脱节,导致声音的音色不统一,句末的“上”字占拍数较多,所以要及时归韵归到“ang”上,让观众听起来干净利落。第四句“我必须回……的羔羊。”这一句表明了作者想要回去的念头已经出现,在唱的时候还是保持之前的咬字,咬清字头,及时归韵,气息均匀稳定。第五句“我必须回去,从敌人的……里回去。”这一句则是表现出来作者必须要重返家乡和与敌人作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念,情绪是坚定地激动地,所以在演唱地时候,“必须”“回去”这些词都要用“喷口”的方式来唱,气息要吸饱满,腰腹的力量支撑好,与上一句做出情绪上的对比。最后一句“把我打胜仗……生长的地方。”这一句是整首歌曲情绪最高涨的部分,越是情绪高涨越要稳,前半句像之前正常演唱即可,后半句则要提前吸好气,在唱“生”这个字的时候,腰腹用力支撑住,切忌喉头挤卡,不要因为它是高音而从心理上产生惧怕,只有放下心理上的芥蒂,才能将这个高音唱好,最后完美收尾。通篇来说,这首歌曲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不同演唱者的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演唱者需要认真琢磨歌曲中的各个细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才能演绎好这首歌曲。三、演唱时注意事项(一)注意情绪的合理表达上文提到的情绪准确把握是针对于歌曲中某些部分,是微观的,而注意情绪的合理表达是针对于歌曲整体而言的,更像是宏观地规范歌曲整体的情绪表达。那么歌唱者在演唱完整歌曲的时候,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情绪应该与歌唱技术结合起来,这首歌曲情绪起伏是比较大的,歌唱者常常把握不住情感上的变化,导致演唱时情绪“用力过猛”,忽略了基本的演唱技巧,跳出了方法这个维度,过分强调了感情,导致了所谓的“撒狗血”,这样对于演唱艺术歌曲来说,是不可取的。不同于流行音乐,演唱这类艺术歌曲,基本的方法与技巧一定是前提,再多的感情也得基于此基础上进行表达,不可越过这个前提。因此,歌唱者们在演唱这首歌曲中,一定注意技巧与感情相结合,注意好情绪的合理表达,不可“用力过猛”。(二)注意与钢琴伴奏结合此歌曲伴奏的整体节奏是比较自由的,要求伴奏者跟随歌唱者的情绪进行弹奏,不能死板按照谱面上的节奏速度,而忽略了与演唱者的结合;对于歌唱者来说,首先要做到对这首歌曲最基本的旋律,节奏与歌词的熟悉,其次要求演唱者要不断地与钢琴伴奏进行磨合,做到完美的诠释歌曲。四、结语《嘉陵江上》这首艺术歌曲到现如今仍然保持着很高的传唱度,无论是正在学习的艺考生还是名声显赫的歌唱家,都会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笔者通过咬字、情绪、气息以及歌词的意境多个角度对此歌曲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后来的歌唱者以及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支撑。参考文献[1]王梅.浅谈歌曲《嘉陵江上》的作品风格与演唱技巧[J].人文天下,2018(04):29-31.[2]秦浩杰.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征及艺术价值[J].北方音乐,2019,39(10):101+103.[3]白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