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遂宁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遂宁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形象的感悟,吉光片羽中,似乎已把内涵托出。我读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的文字,亦觉其间的妙处。批评者随着文本的起伏而动情感意,感叹曹雪芹的惊人之笔,有假里见真的本领,成了了解曹雪芹文字的向导。近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延续的是金圣叹、脂砚斋的传统。不过冯先生似乎不满意古人点评的格式,觉得文体略显拘谨,索性在每个章节后,附一篇短小的笔记小品,玩味着本章要义。或在文本里索弦外之音,或演绎明清思想之争,把文学与学术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样的校评,深得文章学的要义,现在的学者,多没有类似的本领了。但冯先生的笔记体批评,终觉得有些老气,好像是古人的样子,现代人的东西略稀,就笔记体批评而言,钱钟书的实验,倒显得比同代人高明了许多。他的文章之道,如今思之依然可以暗示一些什么。钱钟书对文学的理解是碎片式的。犹如笔记,随感的调子,流溢着对古文的会心之语。这些集中表现在《谈艺录》里。他借着古人的诗文谈论对当下文化的看法,下笔苛刻,看似讥笑前人,实则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又能中外对比,不是陷在所谈的文本里。在他那里,不都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把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言之。还原了历史语境,又纠正了诸多误判。钱钟书谈诗歌的时候,没有体系,感悟者居多。他嘲笑体系,对那些自以为宏大叙事的学术研究,说了诸多讥讽的话。他在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常常悟出哲思,且将其与别类的文字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审美的景观,那些破碎的,不相关的存在便获得一种生命的感觉。从《谈艺录》看出,作者的胸怀广大。引言之中就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从东西方诗文对话里,闲发幽思,体味神理,多惊人之语。因阅诗无数,故能知得失,解短长,通古今。文字之中,才华毕现。(摘编自孙郁《笔记体批评》)材料二: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最显要的批评资源就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让我有时似乎有一种错觉,为批评者,如果不能够言必称西方20世纪种种主义或某某家就取法乎下,就没有学术性与学理性;而所谓论文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个注释就不成其为论文。20世纪西方文论所取得的成绩堪与那些文学经典名著比肩媲美,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许多批评家似乎是忘了,批评之旨归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几十年匆忙地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什么呢?过去,我们通常会将语言与叙述划入风格的范畴,其实语言与叙述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现在已经被更多的作家所认知。但是研究语言与叙述的批评家中却并不多见对批评的语言做出“文学性”(或曰“艺术性”)的探索者。我们当然不应将对批评语言与叙述的探索仅仅视为批评家的风格,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古典文论的妙处是与诗文同样具有文采,我们把它当成美文来读,也是自然之事,可惜这种传统现如今几乎中断。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当然是我们不该忘记、更不能放弃的丰富而伟大的思想理论资源。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无论是理论,还是思想,都寄寓于文学性极强的或对话、或序跋之中;他们甚至以诗评诗,以骈文论文学,可以说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之奇观,他们的浪漫与想象力,他们的率性与自信,真是今人无法企及的。古典文学中的“笔记”概念,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到了宋代,更是直接被作为书名使用。笔记作为一种文类的细分,指向的是精短的随笔,随感和庞杂的文学存在。当小说在明清以主流文体之态势突起后,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批注式批评开创了对叙事文学的崭新的批评样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了阅读者的独特眼光和情怀。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批评家在承继传统批评的同时,因文学自身的变异而不间断地进行着批评样式的创新。这一点在让当下的批评家汗颜的同时,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我由此想到了北宋末期的“文人画”。此前的中国画强调的是“应目会心”,就是要忠实地表现自然。然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我觉得我们当下的许多文学批评恰恰缺失着那时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丧失了其独立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是故,2016年以来,我试图尝试建构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或曰批评文体,想象着在语言与结构上更自然与随性,按阅读顺序,“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也印证了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的可能性。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这种不加掩饰的率性与真诚对于当下的批评来说是稀缺而宝贵的。“新笔记体批评”的形式与面相,或许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批注有某种相似之处,我们亦会寻求以苏东坡为代表的那批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的精神与品格,但味道终归不同。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不能无视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也因此,付出在某一领域或层面的代价是无法避免的。(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钟书的笔记体批评,内容上纵贯古今、兼蓄中外,形式上善用“比较”之法,往往将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互相阐发,并互为参照。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而是主张诗书画相融合在作品中寄托作者的兴致与情怀,表达思想感情,表现品格境界。C.材料二主张既要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传统,又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着眼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D.“新笔记体批评”倡导率性、真诚、潇洒、随性,关注直觉体验,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它不注重理性的逻辑分析,而是看重个体对作品的真切感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绕古代笔记体批评,材料一例说其对现当代批评的影响,材料二重在阐述其对建构“新笔记体批评”的借鉴意义。B.引进西方文论与方法固然有助于当下我国文学批评的进步,但若一味追随西方话语方式,则有碍于自身创造性发展。C.诗性的随感式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D.文学自身的变异使得中国古代批评家们在继承传统批评的同时不断创新批评样式,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历史遵循。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笔墨之致。”B.袁宏道:“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C.周作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D.茅盾:“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已。”4.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4分)5.请根据材料相关观点,围绕《红楼梦》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6分)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田汉关汉卿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杨显之:行。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才屈死了的。关汉卿:这个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杨显之: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写,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带利要你十两;借给你十两,隔一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她做儿媳妇。这样的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要用绳子勒死她。关汉卿:勒死她。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贷了?杨显之:那当然还会有。关汉卿:却又来了。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相比之下,蔡婆婆还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贷了。杨显之: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申请刑部批准,就处决人犯,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符合惯例啊!关汉卿:你这一点提得好。可是我问你,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忽辛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稀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杨显之: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挺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是不是更好一些?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杨显之: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得不一定对。关汉卿:不,你说得很对,(确定地)改!从桌上落下一张纸,杨显之忙拾起,看了一下。杨显之:(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杨显之:文丞相?你是说文天祥丞相?关汉卿:对,就是他。……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站起)文丞相的诗,我带着了。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关忠上场。关忠:老爷,叶先生来了。关汉卿不应。他已独自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好半天,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叶和甫上,关忠欲再报告,叶和甫止住他,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罚,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关忠:(提醒)老爷,叶先生来看你来了。关汉卿:谁?(他醒过来似的)哦,和甫。关忠:叶先生来了好一会儿了。关汉卿:请坐,请坐。没有知道你来了,失迎得很。叶和甫:哪里,哪里。还是我来得莽撞,扰乱你的文思了。关汉卿:(吩咐)关忠,上茶。关忠;是,(端茶给叶和甫)您请喝茶。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关汉卿:对。叶和甫:已经完稿了?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过前几折,看了一下)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骂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愉快的情节,怎么能用这些笔法呢?我甚至鄙视那些写法,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叶和甫:(不了解)哦,不。还是往常那样的好。你开的是薄荷、甘草的店,人家就向你买薄荷、甘草,这不是很自然的吗?关汉卿:你们那样看我?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太守给冤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歌台舞榭没你的戏就不卖座。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关汉卿:胡说什么,我哪是什么“烟花粉黛的大师”。我写《救风尘》是歌颂赵盼儿那样急人之难的侠妓,我写《望江亭》是赞美谭记儿那样机智勇敢、保卫自己幸福的寡妇。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再说了,我不是在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吗?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叶和甫:(遮住地)别生气嘛。再说了,朱小兰一案其说不一,你不要只听人家的一面之词,据李驴儿的说法……关汉卿:你这不是一面之词吗?叫我说,是李驴儿这狗杂种,把一个无辜的女子陷害死了,还要血口喷人。你也跟着附和,玷污她的清白。叶和甫:汉师,别忙。还有了,你刚才埋怨皇天“欺软怕硬”。其实,我们做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估量一下。李驴儿当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可是他后面有萨千户,还有忽辛大人。忽辛原也没有什么,其人贪赃枉法,不辨贤愚,不分好歹,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不是我恭维你,你在戏里骂得真对。但有什么用呢?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别忘了,老朋友,已经有几个人被下狱了。监察御史白栋、宿卫秦长卿秦大人,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关汉卿:(愈发不快)怎么,你是要来威胁我?叶和甫:(越发说得唾沫四溅)你写的这个戏本子,不管假托哪一个朝代的事,只要一演出来,明眼人哪个不知是在挖苦忽辛大人?只要人家在阿合马大人面前说上几句,不管是演戏的还是写戏的,准保都得……嚓,(用手在脖子上做了个抹脖动作)掉脑袋啊。关汉卿:(质问)别瞎说了,我这戏跟阿合马有什么关系?叶和甫: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再不好连我们都……关汉卿:(走前一步)你说了两点,那我也说两点。我写的主角窦娥,是她舍己救人的性格感动了我,使我不能不写,绝不是单纯为的骂什么人。你千万替我解释解释。而且,我是爱上了戏才写戏的。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别连累了您,“士各有志”,您请吧。(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幕先写关汉卿与好友杨显之在书斋中斟酌已写成的几折《窦娥冤》,各自发表修改意见。随后,叶和甫劝关汉卿不要写《窦娥冤》。B.田汉笔下的关汉卿倾尽才力和心血创作杂剧,带有维护正义、崇尚自由、敢作敢为的精神气质,闪烁着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光华。C.从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对话可以看出,杨显之对待文学创作严肃、认真,他长于修改作品,有文人风骨,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D.叶和甫把关汉卿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只是出于对关汉卿的安危考虑,不赞成他改写公案戏,规劝他不要重蹈监察御史白栋等人的覆辙。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汉在此幕中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剧作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B.“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的第五幕中有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论争,有关汉卿与叶和甫的矛盾冲突等。C.第五幕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关汉卿等人物形象,如舞合说明中的“确定地”即属于神态描写。D.“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这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用“甘草、薄荷”比喻那些情节较轻松愉快的作品。8.关于(窦娥冤)中的两句唱词,关汉卿的文本为:“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杨显之建议他改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改动之后的句子好在哪里?(4分)9.现当代戏剧家田汉很善于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在历史剧《关汉卿》以生花之笔血肉丰满地再现了十三世纪梨园领袖关汉卿的光辉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本剧中是如何呈现和渲染历史的真实性的。(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于是项羽乃使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已而项羽至函谷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二月,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路。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三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引兵而东,至乌江,乃刎而死。(节选自《资治通鉴》)材料二:王天下者,其资有三:有以德得之,有以力并之,有以智取之。至于项羽之争天下也,其所执者为何资耶?德非羽之所得言者矣,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彼项羽以百战百胜之气,盖于一时,手裂天下以王豪杰而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观其所赖以为资,盖有类乎力者矣。虽然,彼之所谓力者,内恃其身之勇,外恃其众之劲。至于阻河山、据形便,俯首东瞰,临制天下,保王业之固,所谓真力者,彼固莫或之知也。是以轻指关中天险之势,燔烧屠戮以逞其暴。卒举而遗之二三降虏,反怀区区之故楚而甚荣。此特浅丈夫之量,安足为志天下者所道哉!后之数羽之罪者,皆曰:夺汉王之关中,负信义于天下,此所以亡。嗟夫!使项氏无意于王,而徒夺汉王之关中,则谓其得罪于区区之信义可也。如其有意于王而夺之是得计也惟其知夺而不知其有此所以亡耳。(节选自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楚汉论》)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如其有意A于王而夺之B是得C计也D惟其知E夺而不知F其有G此所以亡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都,活用为动词,与《庖丁解牛》“足之所履”的“履”用法相同。B.苦,活用为意动词,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的“鄙”用法不同。C.数,责备,列举罪状,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不同。D.所以,表原因,与《齐桓晋文之事》“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的“所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羽攻破函谷关后,洗劫屠戮咸阳城,杀死秦王子婴,放火焚烧秦国宫室。何去非认为这表现了项羽的凶恶残暴。B.项羽攻占咸阳后心思东归,把返回故乡视为莫大的荣耀。何去非据此认为项羽无意称王,不值得被有志于天下的人称道。C.项羽与楼烦交战,只用眼神和声音就使楼烦因害怕而不敢应战。何去非却认为这只是个人勇力,不足以“保王业”。D.有人认为项羽自刎乌江政权灭亡,是因为他夺取了刘邦的关中,背信弃义于天下。何去非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4分)(2)手裂天下以王豪杰而宰制之,自以天下莫能抗也。(4分)14.材料二认为项羽“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材料一有哪些事实支持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B.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C.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D.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16.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第II卷表达题(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孤危转写国事动荡,自己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月背采样凯旋、神舟邀游苍穹、卫星首回大地……近年我国航天科技发展迅猛。回溯古代,科技尚不发达,诗人们常常借助广袤苍穹里的璀璨星辰来抒发内心的万千情思,如“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作为《黑神话·悟空》取材点之一的山西应县木塔,与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木塔始建于公元1056年,于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梁思成曾经高度评价应县木塔:“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他能做出这样的评价,一个原因就是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甲),而应县木塔的高度却达到6731米,相当于一座20多层的现代高楼,这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是很少见的。除此之外,整座木塔完全采用木头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颗铁钉或任何粘合剂,这种精湛的工艺结构,使得木塔在1000多年后依然屹立不倒,令人①。在晴朗的秋日,秋风轻抚过应县的古韵之地,木塔的周围,枫叶如火,炽热而绚烂,银杏叶则披上了金黄的外衣,闪烁着秋日独有的温柔光辉,两者在秋风的低语中翩翩起舞,交织出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与古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应县木塔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观,更是一部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木塔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佛教故事,也有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每一幅壁画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塔内雕塑以佛像为主,每一尊佛像都②,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现在,这座木塔已经开始倾斜,如果不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有可能几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我们将再也领会不到这座木构建筑的风采。可喜的是,应县木塔的维护与修缮工作从未停歇。为确保修缮工作③,很多专家正在积极地讨论修缮方案,目前主要有落架大修、钢架支撑、上部抬升和现状加固四种思路。如果采取落架大修方案,就会存在旧构件更换过多的问题;钢架支撑方案难以落地的原因在于会和木塔结构不协调:上部拉升方案可能导致木塔外观不够美观;一番斟酌,只剩下现状加固方案,(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木塔倾斜问题。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1.根据材料中加点句的内容,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采取落架大修方案,才会存在旧构件更换过多的问题。B.如果存在旧构件更换过多的问题,就意味着采取了落架大修方案。C.没有采取落架大修方案,说明了不存在旧构件更换过多的问题。D.不存在旧构件更换过多的问题,说明未采取落架大修方案。22.上述材料是给某建筑杂志“古建筑艺术与保护”专栏提供的稿件,杂志编辑认为画波浪线的句子不适合放入文章当中。请你以编辑的身份给供稿者写一份原因说明,不考虑格式要求,给出要点即可。(6分)三、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立身行事注重的是“我应当”,而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我愿意”。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遂宁中学高2024级第二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错。原文仅说“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并不意味着他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的观点。)2.C(原文为“转瞬即逝的文学灵感与思想火花虽有悖于那种逻辑化与学理化的现代批评,但初心与真实使得那一刹那的存在有如出水芙蓉”,并未提及或可推论出“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颈”,此说法于文无据。)3.B(B选项为袁宏道“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的观念,意在提倡文学创作要紧跟时代变化,不能盲目模仿古人,并不能直接证明笔记体批评具有“‘真实’”记述当时感想等特点。A选项可以作为事实证据支撑材料二的观点,C.D选项可以作为道理论据支撑材料二的观点。)4.①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诗性的随感式、批注式传统,并适当吸收借鉴西方文论方法。②“真实”记述阅读的即时感想,使语言、结构更加自然与随性,具有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③以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为支撑,融文学和审美于一体,融精神品格和评论于一体,具有创造性。(每个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解析:原文中提到,“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总体而言是一种诗性的随感式批评”“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不能无视西方文论的存在与影响”“‘真实’记述当时的感想,更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我对于‘新笔记体批评’的想象、尝试与建构自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论那样一种宏阔而深厚的底蕴的支撑,也印证了在新时代建构‘中式评论’风格与文体的可能性”,由这些信息进行归纳。5.王熙凤:示例一:王熙凤为了讨得贾母欢心,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在贾府非同寻常的地位,故意作弄刘姥姥,表面上看固然有戏谑的成分,但其骨子里却有着无视他人尊严之实,是其社会地位使然,更是其“泼皮破落户”性格的真实写照。示例二:贾母话音未落,凤姐手起“功”成,一拉、一笑、一说、一插,其反应之快、逢迎之心、骄横之态、显摆之能、作弄之意,仅凭寥寥数语,便已展露得淋漓尽致!刘姥姥:示例一:刘姥姥用自我解嘲应对凤姐之恶作剧、作弄人,质朴中更显其精明,用“修…福”“体面”给自己台阶下,又用“老风流才好”给别人台阶下,既恭维了凤姐,又愉快了大家,为自己离开贾府时赢得施舍接济做了铺垫。示例二:刘姥姥看似带给众人快乐,细想则不免令人倍感心酸,诸多“笑”点,冷暖自知,喜剧场面却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刘姥姥为了得到贾府的施舍,不惜将自己的尊严卑微到了尘埃之中,然后开出了一朵苦涩的小花,悲剧力量震撼读者的灵魂。(注意审题,题干要求是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作答。观点明确2分,简要分析2分,语言生动形象2分。若不结合文本、语言能力差,酌情扣分:观点如有错误不得分。)6.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D项“把关汉卿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只是出于对关汉卿的安危考虑,不赞成他改写公案戏,规劝他不要重蹈监察御史白栋等人的覆辙”说法错误,叶和甫不是规劝,而是别有用心,也并没有把关汉卿看成“烟花粉黛”的大师,他虚伪、趋炎附势,是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者的帮凶。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说法错误,主要手法是对比衬托,文章具有现实主义风格。8.①关的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杨的质问(反问)语气强烈,杨显之改动后感情更强烈一些。②关的唱词是对天的哀告和祈求,而杨改动后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杨的两句唱词更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④杨的两句唱词字数相同,对仗工整,句式更整齐,较之原句音韵感更强。【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独特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语气上看,“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关的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杨的“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为质问语气,陈述语气不如质问语气强烈,杨显之改动后感情更强烈一些。从主题上看,关的唱词“地啊……天啊……”是对天的哀告和祈求,而杨改动后,“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是对天地鬼神发出的控诉,形容天地不公,窦娥所受的冤屈难申,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从人物形象上看,杨的两句唱词写窦娥呼天抢地、指天骂地,既是对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世道的愤怒控诉,更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从句式上看,杨的两句唱词字数相同,“不分好歹”对“错勘贤愚”,“何为地”对“枉做天”,对仗工整,句式更整齐,较之原句音韵感更强,读来朗朗上口,表达效果更好。9.①多次切入《窦娥冤》内容,引用其中的台词,融入文天祥《正气歌》诗等内容,以此突出历史真实。②注意嵌合历史词、文言词,如表人名和官职的“萨千户”“忽辛大人”“阿合马”“宿卫秦长卿”等,有时也用带点行业色彩的词语,如“给她打一个新本子”“烟花粉黛的大师”等,渲染时代氛围。③凸显时代背景,反复强调“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等等,让读者重视那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增强历史的厚重感。④文本紧扣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来刻画关汉卿、杨显之、叶和甫等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话语掷地有声,铁骨铮铮,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立体感强。(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解析】由文中“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罚,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等内容可知,文中多次切入《窦娥冤》的内容,引用其中的台词,并且融入文天祥《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等内容,以此突出了历史的真实性。由原文“文丞相”“萨千户”“忽辛大人”“阿合马”“宿卫秦长卿”等表人名和官职的词语可知,文中嵌合了很多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历史词、文言词;由原文“给她打一个新本子”“烟花粉黛的大师”等词可知,文中也出现了带行业色彩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出现渲染了时代的氛围,突出了历史的真实性。根据原文“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等句子可知,文中出现了大量描写时代背景的文段,让读者可以充分了解那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感。文本紧扣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来刻画关汉卿、杨显之、叶和甫等人物形象。由文中“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等对关汉卿的描写可知,他话语掷地有声,铁骨铮铮,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立体感强。叶和甫的“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再不好连我们都……”,突出他的虚伪、趋炎附势,凸显其是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及反动统治者的帮凶的嘴脸。10.BDG句意:假如他本来就有意于称王天下而夺取了关中,这是应该这样做的;只是他只知道夺取关中却不知道保有关中,这才是他灭亡的原因。“于王”是“有意”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夺”的宾语为“之”,所以应在“之”后面B处断开;“是得计也”判断句,“也”为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也”后面D处断开;“知”的宾语为“夺”,“不知”的宾语为“其有”,中间不应断开,且“此”是下一句主语,即在G处断开。故选BDG。11.B解析:A.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建都/踩踏。选文句意为:可以在此建都来称霸天下。“足之所履”中,“足”是名词,意为“脚”;“履”本为名词,意指“鞋”,但此处跟在“所”字之后,活用为动词,意为“踩踏”。句意为“脚所踩踏的地方”。B.“用法不同”错误。都是意动用法,认为……苦/把……当做边邑。句意:士兵们苦于长期行军作战。/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C.正确。责备,列举罪状/屡次,多次。句意:后世数落项羽过错的人。/范增多次用眼光示意项羽。D.正确。句意:这是他灭亡的原因。/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故选B。“越国以鄙远”的“鄙”是意动用法,意为“把……作为边邑”。12.B“何去非据此认为项羽无意称王”错误。此项为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表述,何去非认为“此特浅丈夫之量,安足为志天下者道哉”,这是项羽见识短浅的表现,并没有认为他无意称王。故选B。13.(1)功成名就了不回故乡,就如同身穿锦绣华服在夜间行走,谁会知道这件事啊!(重点词汇各1分,句意1分:“衣”,穿着;“绣”,锦绣华服;“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亲手割裂天下土地来使英雄豪杰称王进而控制他们,他自认为天下无人能同他抗衡了。(重点词汇翻译对3处各得1分,句意1分:“手”,亲手;“王”,使……称王;“宰制”,控制;“莫”,没有人,无人。)14.①坑杀投降的二十余万秦兵。②拒绝韩生定都关中的建议。③楚汉对峙时欲与刘邦直接对决。材料二“其于智、力之资又皆两亡焉”意思是,项羽在智谋和力量两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解析:①由材料一第一段“于是项羽乃使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可知,当秦军官兵大多生出怨恨的情绪的时候,项羽就让楚军于夜晚在新安城南面袭击活埋了秦兵二十余万人。②由材料一第一段“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可知,韩生劝说项羽“关中靠山环河,是四面都有险要可守的地方,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建都来称霸天下”,项羽看到秦王朝的宫室都已焚烧得残破不堪,又惦记着返回东方的家乡,便说:“财多位尊了不回故乡,就如同身穿锦绣华服在夜间行走,谁会知道这件事啊!”项羽拒绝了韩生定都关中的建议。③由材料一第二段“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可知,楚、汉长期相持未决胜负,士兵们认为行军作战十分辛苦,项羽欲与刘邦直接对决。参考译文:材料一:项羽已经平定了黄河以北的地区,就想率领各路诸侯军向西进入关中。等到章邯率领秦军投降了诸侯军,诸侯军的官兵便凭借胜势多把秦军官兵当作奴隶和俘虏来使唤,随意侮辱秦军官兵秦军官兵大多因此生出怨恨的情绪。于是项羽就让楚军于夜晚在新安城南面袭击活埋了秦兵二十余万人,而只和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进入秦地。不久,项羽到达函谷关,关门紧闭。项羽听说刘邦已经平定了关中,勃然大怒,派黥布等人攻破了函谷关。隔了几天,项羽领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已投降的秦王子婴,放火焚烧秦朝宫室,大火燃烧三个月不熄。韩生劝说项羽道:“关中靠山环河,是四面都有险要可守的地方,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建都来称霸天下。”项羽看到秦王朝的宫室都已焚烧得残破不堪,又惦记着返回东方的家乡,便说:“功成名就了不回故乡,就如同身穿锦绣华服在夜间行走,谁会知道这件事啊!”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接着又把关中分割为三部分,将秦朝的降将封在那里作王,借以抵御阻挡汉王进军的道路。楚、汉长期相持未决胜负,士兵们苦于长期行军作战,项羽对汉王说:“天下动荡纷乱了好几年,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相持不下的缘故。现在我愿意向你挑战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的百姓老少白白地受苦了!”汉王笑着推辞道:“我宁肯斗智,不肯斗力。”项羽便接连三次命令楚军壮士出阵挑战,但每次都被汉营中善于骑射的楼烦射杀。项羽勃然大怒,就亲自穿上铠甲手持战戟上阵挑战。楼烦又想要射项羽,项羽这时愤怒地瞪大眼睛厉声喝斥,楼烦双眼不敢直视项羽的目光,双手不敢张弓发箭,随即逃回营垒,不敢再露面。十二月,项羽到了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将项羽包围了好几重。项羽领兵向东奔走,到了乌江,于是自刎而死。材料二:称王天下的人,他们凭借的条件有三种:有的依靠德行得到天下,有的倚仗力量兼并天下,有的凭借智谋夺取天下。至于项羽争夺天下,他所具有的又是什么凭借呢?德行不是项羽能谈得上的,他在智谋和力量两方面的条件又都不具备。那时项羽以百战百胜的气概,盖世一时,亲手割裂天下的土地来使英雄豪杰称王进而控制他们,他自认为天下无人能同他抗衡了。看看他倚仗的条件,似乎是力量强大。虽然这样,但是他自己所说的力量,不过是在内倚仗他自身的勇猛,在外倚仗部众的强悍。至于说到倚仗河山,占据有利的地形,低下头向东看,监临控制天下,保持霸业的稳固,这才是所说的真正的力量,他本来就一无所知。因此轻率地(把锋芒)指向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关中地区,在那里焚烧阿房宫居杀秦国百姓来显示他的凶恶残暴。最后又把关中地区拿出来送给秦朝投降的几个俘虏,反而怀念那小小的楚国故土,把返回故乡视为莫大的荣耀。这只是见识短浅的人的度量,哪里值得被有志于天下的人称道呢!后世数落项羽过错的人,说:项羽夺取了汉王的关中,背信弃义于天下,这是他灭亡的原因。唉!假使项羽无意称王天下,而仅仅是为了夺取汉王的关中,那么说他背弃了小小的信义,倒是可以的。假如他本来就有意于称王天下而夺取了关中,那正是实现了自己的计划;只是他只知道夺取关中却不知道保有它,这才是他灭亡的原因啊。15.D“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故选D。16.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解析: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17.(1)浴乎沂,风乎舞雩(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8.①叹为观止②栩栩如生③万无一失解析:①前面介绍了应县木塔的高度以及精湛的工艺结构,堪称完美,令人称赞,可填“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称赞所看的事物尽善尽美。②根据“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雕刻技艺”可知,塔内的佛像非常生动逼真,可填“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文学、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③由“确保”可知是说保证修缮工作不出任何差错,可填“万无一失”。万无一失:没有万分之一的差错。形容有绝对把握,绝对不出差错。19.甲:传统木结构建筑通常不高乙: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解析:甲:由“而”可知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后文“应县木塔的高度却达到67.31米”“这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是很少见的”,可见前面是说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传统木结构建筑一般不会很高,可填:传统木结构建筑通常不高;乙:前面介绍了四种修缮思路,而前三个都有较大问题,只剩下现状加固方案;而后文又说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木塔倾斜问题”,可见这个方案也只是暂时起到一定作用,可填: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20.现在,这座木塔已经开始倾斜,如果不及时对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有可能一百年后,甚至几十年后,我们将再也领略不到这座木构建筑的风采。解析:不合逻辑,语序不当,“甚至”表递进关系,“几十年”与“一百年”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