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诏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诏安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片区期中考八年级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特点是()A.代表广泛B.组织严密C.目标明确D.形式多样2.“从沉睡中苏醒的东方大国重新抖擞,预示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源远流长的泱泱古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七大召开 B.开国大典举行C.抗美援朝胜利 D.三大改造完成3.西藏和平解放前,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处于“有边无防”状态。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边防,外防侵略,内护稳定。据此可知,西藏和平解放()A.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有效构筑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屏障C.使西藏人民走上光明幸福的道路D.推动了西藏人民与内地密切交流4.在空降兵军史馆中,存放着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它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为了将这面战旗插上胜利的高地,几千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面战旗生动地诠释了(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抗美援朝精神 D.铁人精神5.魏巍在《火线春节夜》中写道:“有人指着自己的一缸子白雪,几片肉,一块朝鲜打糕,还有早晨剩下的米饭说‘你看,这还不是好几个菜吗!这年过得蛮不坏哩!’”这体现了志愿军的()A.严明纪律观念 B.武器装备精良C.业余生活丰富 D.革命乐观主义6.1950年,许多地方拔除了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有的农民还分到耕牛、农具、房屋等。这些做法的依据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随着土地改革的开展,1950年冬湖南省的广大农民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可见,土地改革(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B.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促使“一五”计划完成D.实现了土地公有制目标8.诗词既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历史史实的见证。下列诗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成就有关的是()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B.“华夏神州,万里山河,换尽旧颜。”(柳亚子《沁园春·国庆》)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水调歌头·韵泳》)9.“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材料描述的情景相关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七千人大会”10.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图1A.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摧毁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D.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1.1954年国营漳州茶厂创建,1956年奇苑、源美等茶叶商号并入,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得以融合提炼,创出一批知名茶叶品牌,如黄旦、流香、一枝春等走(

)俏市场。据此可知土地改革农民翻身B.公私合营初见成效C.一五计划成绩斐然D.科教兴国效果显著12.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3.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社里的锯板机,都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板机可抵40个锯木匠的劳动,个人即使不吃饭也要攒上十七八年的收入,才能买上一部。’”上述现象体现出(

)A.“一五”计划的成果显著 B.农业合作化得到广泛支持C.手工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D.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4.1958年人民日报刊文:“我国粮食要增产多少,是能够由我国人民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这表明当时国家()A.忽视了客观生产规律 B.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C.实现了粮食稳步增长 D.攻克了水稻高产技术1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B.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精神C.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16.以下最适合填入表1“?”处的词语是(

)表1时间主题词典型成就1976-1980?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A.民族独立 B.工业增速 C.伟大转折 D.科学发展17.小史同学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会议”的角度绘制了图2示意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够入选,主要是因为它()图2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完成了“拨乱反正”D.拉开了改革的序幕19.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党和国家经济中心转移B.经济建设的发展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D.经济特区的建立20.1981年12月10日的《宁夏日报》发表文章,将同心县1975年和1981年两个年份的人均占有粮食量作了对比,1981年人均占有粮食量比1975年增长了2倍多。这一变化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开展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一带一路”的实施21.1987年同1978年相比,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集体经济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C.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22.1980年,国家规定:在特区内,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所得合法利润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出口产品,除国家限制出口或另有规定的少数产品外,免征工商税。这说明经济特区()A.享受了政策的优惠 B.经济发展起点很高C.完全依赖外商投资 D.放弃了关税自主权23.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A.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B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C.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24.下面是2001—201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统计情况示意图(单位:亿美元),图3其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图3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25.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都()A.指导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 D.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6.图4所示为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图4A.包干到户的实行B.改革开放的推动C.海峡两岸的往来D.“一国两制”的实施27.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A.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B.巩固了国防建设C.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D.解决了能源问题28.某老师在复习课上绘制了下面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图5中“?”处可填写()图5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选择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图注:“1984年11月15日,《新民晚报》发布了一则消息:(引领)上海飞乐音响公司18日开业(主题)接受个人和集体认购股票(副题)发行1万股,每股50元。”左图股票可以用来佐证()A.三大改造的完成B.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C.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图图6图7习题,你选择了正确选项C。请观察该题,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了其余选项的同学。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着多种威胁政权的问题。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人民解放军仍在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东北边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材料二:1952-1957年轻重工业比例变化——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三:(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年到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这一“适宜的政治制度”的名称。(2分)(4)根据以上材料,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2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时间邓小平的讲话1979年4月“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广东省)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5月“农村政策放宽以后……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选自《邓小平文选》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指出:“厦门特区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多种形式展开,建立了沿海开放城市、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其他形式的经济特区。——摘编自鲁江《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理论调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党和政府为落实邓小平1979年4月和1980年5月的讲话而实行的举措。(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84年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理论调整的概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84年的福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