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趋势03 开放性作答-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课程讲义_第1页
新趋势03 开放性作答-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课程讲义_第2页
新趋势03 开放性作答-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课程讲义_第3页
新趋势03 开放性作答-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课程讲义_第4页
新趋势03 开放性作答-中考生物二轮复习课程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新趋势03开放性作答(题型分析+解题技巧+真题研析+题型特训,全方位提升)课标导向考向分类答题策略2022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中指出:试题内容和形式要注重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指出:试题应具有开放性,利于学生潜能的自主发挥,以便全面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开放性题目与一个空中只填写少数几个字的固定答案比,难就难在需要考生完整写出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表述清楚完整的意思。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过程,学生在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考向一询问学生的做法常见的有保护环境方面、维护健康方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探究实验操作方面。常用答案关键词如植物造林、绿色出行、合理营养、锻练身体、注意卫生、保护动物、增加对照实验、保持变量唯一等。考向二分析原因(理由)要仔细审题,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文字资料或图形,联系课本中相应的生物知识,组织语言,科学回答。既要有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考生可首先分析题中给出的现象,然后从生物学教材中寻找相关理论知识做支撑。考向三得出结论或受到什么启示(建议)本类问题一般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谈谈对某个现象、实验或案例的启示。首先要仔细阅读试题,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和背景信息。其次要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和生物学原理,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分析,提出具体的启示或建议。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按命题的要求和发展的倾向来分类,条件不唯一或解题方法多样化,或答案具有不确定性的试题。开放性试题是中考命题的“亮点”题型。开放性试题的增设,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题答案,同一个学生也可能会想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开放性试题在近几年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预计未来的中考中,开放性试题仍将是中考命题的热点。方法点拨一、开放性试题的题型特点:1、内容的新颖性:传统封闭型试题是传统教学中条件充分、结论确定的问题;而开放性试题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可以套用,其条件可能不完全,需要在求解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或增设假设,其结论是丰富多彩的。2、形式的生动性:生物学开放性试题的形式,有的探求多种结论,有的探求多种规律,有的探求多种途径;命题形式多样,如内涵拓展型、结论不定型、探究规律题等。3、解法的发散性:解答开放性试题要求探索多个解决方向、创新思想和方法。4、从答题要求看,答案是灵活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范围去分析、优化、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解答只要合理,都可认为是正确的。二、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灵活答题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2、科学作答不可忽视①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②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③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作答。④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生物学科语言。3、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4、关注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中考命题的材料来源。5、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考向一询问学生的做法1.(2023•襄阳)生物学与科技、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萌萌同学检测了消毒前和消毒后餐具表面的细菌和真菌数量,结果是消毒后餐具表面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明显少于消毒前。她探究的问题是:?(2)人们利用发酵技术制作各类食品,如乳酸菌——酸奶。请再举一个利用不同菌种制作食品的例子:。(写出菌种与对应食品名称即可)(3)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的农田,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保障。及时排涝是为了保证让农作物根的作用正常进行。(4)传染病可防可控。传染病流行期间,为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你的具体做法是:。(举出一例即可)(5)如图1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②是。(6)我国许多公共场所都添置了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以保障公民安全。若公共场所配置有AED,对于心脏骤停患者,优先使用AED,再进行心肺复苏,这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方法。在具备使用AED条件下,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正确的急救步骤是。①拨打急救电话120②使用AED设备③胸外心脏按压④人工呼吸(7)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利用自制的变焦水透镜(相当于眼球中晶状体)装置来研究眼球的成像(如图2),下列说法合理的是。(填序号)①近视眼佩戴的眼镜如装置Ⅰ中的透镜②装置中注射器模拟了眼球中睫状体的功能③看清由远及近的物体,应抽水来模拟晶状体的变化④为了完善此装置,可在水透镜前添加可变光圈模拟瞳孔【答案】(1)消毒前和消毒后餐具表面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有变化吗(2)醋酸菌——醋(举例正确即可)(3)呼吸(4)消毒(5)抗体(6)①②③④(7)②④【解析】(1)根据萌萌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探究的问题是消毒前和消毒后餐具表面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有变化吗(2)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因此利用不同菌种可以制作不同的食品,比如用醋酸菌制作食醋,用酵母菌制作馒头、面包。(3)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淹水后,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因此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4)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切断传播途径具体的做法是消毒。(5)疫苗是灭活后的病毒,注射以后,不会对机体产生伤害,但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②抗体,保护机体,①则是抗原。(6)为挽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命,正确的急救步骤是:①拨打急救电话→②使用AED除颤→实施心肺复苏(③胸外心脏按压及④人工呼吸)→医疗监护转运→入院救治。因此在具备使用AED条件下,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正确的急救步骤是①②③④。(7)因为睫状体相当于水龙头,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调焦;人在看近处时,由于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屈折力增大,从而使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在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减少晶状体的屈折力,从而方便看清远处物体,而瞳孔的作用可以缩小以及散大能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量。因此题干中说法合理的是:②装置中注射器模拟了眼球中睫状体的功能;③看清由远及近的物体,晶状体凸度变大,应注水来模拟晶状体的变化;④为了完善此装置,可在水透镜前添加可变光圈模拟瞳孔。►考向二分析原因(理由)2.(2023•株洲)科研人员开发出一套由半导体硅纳米线和细菌组成的人工光合系统,能模拟自然界的光合作用。硅纳米线捕获光能,并将其传递给附着的细菌,细菌吸收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和醋酸盐。产生的醋酸盐作为多功能中间体,可以制造出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回答下列问题:(1)该人工光合系统相当于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填结构名称)。(2)参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写出发生在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光合作用”反应式:。(3)请列举该人工光合系统继续研究并推广的意义:(答出一点即可)。(4)该人工光合系统不能取代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理由是(至少答出两点)。【答案】(1)叶绿体(2)二氧化碳+水氧气+醋酸盐(3)人工光合系统以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为能量来源,在不排出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合成化学物质,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能源转换方式,可以解决全球变暖、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等问题(4)不能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也不能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解析】(1)光合作用的场所为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该人工光合系统相当于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2)根据题干可知,硅纳米线捕获光能,并将其传递给附着的细菌,细菌吸收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和醋酸盐,故发生在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氧气+醋酸盐。(3)人工光合系统继续研究并推广的意义体现在:人工光合系统以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为能量来源,在不排出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合成化学物质,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能源转换方式,可以解决全球变暖、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等问题。(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等。因此该系统不能完全替代植物,因为该人工光合系统不能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也不能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考向三得出结论或受到什么启示(建议)3.(2023•贵阳)细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人们对细菌的了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不知道细菌这类生物。17世纪后叶,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列文虎克看到了放大200~300倍的形状不同的细菌。材料二到19世纪中叶,人们仍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当时一些著名科学家认为细菌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形成的(即自然发生)。1864年,科学家巴斯德展示了利用鹅颈瓶所做的实验及结果(实验过程如图),提出了不同于他人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很小,若要用肉眼看到它们,在实验室需先,经高温灭菌冷却后,再、恒温培养使其形成菌落。(2)从实验开始到一年之后,肉汤仍澄清,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浑浊,说明肉汤中的细菌来自。因此,巴斯德认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产生的。(3)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假设此刻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若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个。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的启示是(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配制培养基接种(2)空气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3)1600饭前、便后要洗手(其他合理即可)【解析】(1)细菌的培养步骤包括:容器、工具的消毒、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和培养管理四步。细菌很小,若要用肉眼看到它们,在实验室需先配制培养基,经高温灭菌冷却后,再接种、恒温培养使其形成菌落。(2)从实验开始到一年后,肉汤仍澄清,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浑浊,没有细菌繁殖。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浑浊,原因细菌在肉汤中繁殖,该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分裂了4次,因此100个细菌,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100×24=1600(个)。根据实验,为了保证个人卫生,要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1.(2023•济宁)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尝试制作一个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透明玻璃瓶内依次加入河泥、清水、水生植物、小鱼(肉食性)、小虾(草食性),密封并置于散射光下。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从生物成分上分析,水生植物称为,加入河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2)写出该生态瓶中的食物链:。若清水受到重金属铜的轻度污染,则经过较长时间后,瓶内铜浓度最高的生物为。(3)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如图为该小组绘制的生态瓶中碳循环模式图,当d通过从e中获取碳的速率与(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时,该生态瓶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动态平衡。(4)虽然环境条件适宜,但该生态瓶只维持了25天,从最主要的原因是生物成分相对简单,能力弱。请为该生态瓶提出改进建议:。(5)生活中有机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的过量使用等不良现象,造成淡水水体中氮和磷等元素含量过多,水中浮游藻类大量增殖,水体严重污染的现象叫做水华。请写出一条“保护淡水资源,避免水华发生”的做法:。【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2)水生植物→小虾→小鱼小鱼(3)二氧化碳光合作用a、b、c、d(4)自我(动)调节合理增加生物种类(或增加生物多样性、或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合理即可)(5)不使用含磷洗衣服(或农田减少施肥)(合理即可)【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从生物成分上分析,水生植物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河泥中的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2)由图可知,d与e之间为双向关系,对应生产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且图中d在食物链中,则d表示生产者(水生植物);a、b、d都有箭头指向c,c表示分解者(河泥),a表示初级消费者(小虾),b表示次级消费者(小鱼)该生态瓶中的食物链为:水生植物→小虾→小鱼。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铜的污染,则污染物会在最高营养级富集,瓶内铜浓度最高的生物为小鱼。(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通过分解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燃烧的方式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生态系统中碳参与碳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从分解者e中获得二氧化碳的速率与消费者a、b、d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c的分解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大致相等。(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组成成分越复杂,其自我(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若想延长生态瓶的保持时间,应该合理增加生物种类,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5)分析题干可知,有机污水随便排放以及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不使用含磷洗衣服以及减少化肥的使用。2.(2023•果洛州)2023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常见。当肺结核患者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排出体外,飞沫漂浮在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被传染。请分析作答:(1)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2)结核杆菌从人体呼吸道进入,呼吸道黏膜能起到阻挡作用。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道防线。(3)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填“控制传染源”或“保护易感人群”)。(4)如图为一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某成年患者为了早日康复,打算每日吃10粒药,请从安全用药的角度给他提出建议。(5)预防传染病有多种措施,请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具体谈谈你应该怎么做?(答出一条即可)【答案】(1)细胞核(2)一(3)保护易感人群(4)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应该按照说明书服用或遵医嘱(5)环境消毒(或消灭媒介蚊虫、或勤洗手、或戴口罩)【解析】(1)结合分析可知,结核杆菌是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可见,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可见,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4)根据说明书中的内容“成人,口服,一日总量0.45g﹣0.60g,空腹一次服,每日不超过1.2g”可知,某成年患者打算每日吃10粒药(总量4.5g﹣6.0g),已经超过了说明书要求的量。因此,从安全用药的角度给他提出建议是: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应该按照说明书服用或遵医嘱。(5)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切断传播途径的角度,具体做法可以是:环境消毒、消灭媒介蚊虫、勤洗手、戴口罩。3.(2023•西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填图中序号)曲度过大且不不易恢复原大小,就会导致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透镜加以矫正。(2)过马路时,绿灯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在(填图中序号)上形成物像,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填结构名称)形成视觉。(3)“红灯停,绿灯行”属于(填“简单反射”或“复杂反射”)。(4)每年都有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意外伤害,严重的可能会变成植物人。植物人有呼吸、有心跳,但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或者意识朦胧。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图中的(填图中序号)。(5)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图中⑤是。(6)结合生活实际,请写出预防近视的做法(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①凹(2)②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3)复杂反射(4)④(5)传入神经(6)少看电视(合理即可)【解析】(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①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图中的②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当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3)“红灯停,绿灯行”的反应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因此属于复杂反射。(4)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病人,因此植物人的神经系统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结构是④脑干。(5)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⑤传入神经、⑥神经中枢、⑦传出神经、效应器。(6)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cm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一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4.(2023•青岛)宣传片《青岛——北纬36度上的理想之城》提到,众多水鸟迁飞过程中选择胶州湾作为停歇地和中转站,其中就有全球濒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图一表示与中华凤头燕鸥有关的部分食物链,图二是胶州湾湿地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E表示生物,①~⑥表示生理过程。(1)鸟类飞行消耗大量能量,中华凤头燕鸥可通过图一中5条食物链来获取能量,图二包含了其中的一条食物链,中华凤头燕鸥对应的字母是。从能量供应的角度,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有(答出一条)。(2)鸟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及动植物遗体等被图二中的(填字母)分解成,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动物也能够通过图二所示的(填序号)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胶州湾饵料丰富,中华凤头燕鸥等鸟类在此栖息、育雏。一对中华凤头燕鸥一年只产1枚卵,由父母轮流孵卵和共同育雏。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行为。(4)有十余条河流汇入胶州湾,若人们大量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胶州湾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答案】(1)5E食物消化时间短,直肠短粪便及时排出(或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次数多,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运输能力)(2)B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④⑤⑥(3)先天性(4)自动(自我)调节【解析】(1)图中有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沙丁鱼→中华凤头燕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滩涂蟹→中华凤头燕鸥、浮游植物→滩涂蟹→中华凤头燕鸥、浮游植物→蛎虾→中华凤头燕鸥鸟、浮游植物→蛎虾→乌贼→中华凤头燕鸥鸟共计5条食物链。中华凤头燕鸥位于各食物链的顶端,因此,中华凤头燕鸥可通过图一中5条食物链来获取能量,图二包含了其中的一条食物链A→C→D→E,中华凤头燕鸥对应的字母是E。从能量供应的角度,鸟食量大,食物消化时间短,直肠短粪便及时排出,使鸟在飞行过程中及时获取充足的能量和减轻体重。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次数多,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运输能力,满足飞行时氧气和营养的供给及废物的排出。(2)鸟类产生的大量粪便及动植物遗体等被B分解者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此外,动物也能够通过④⑤⑥呼吸作用过程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胶州湾饵料丰富,中华凤头燕鸥等鸟类在此栖息、育雏。一对中华凤头燕鸥一年只产1枚卵,由父母轮流孵卵和共同育雏。从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这属于先天性行为。(4)有十余条河流汇入胶州湾,若大量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胶州湾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2023•德州)2022年11月25日,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问天”实验舱里的水稻种子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子的全过程。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种子在萌发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2)实验过程中,航天员要定时向培养盒中注入营养液。营养液的配制除了要考虑酸碱度、含氧量外,还要考虑植物生长所需无机盐的。(3)生长盒上贴有透气膜,用来保障植物与培养温室之间的气体交换,这样既能满足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对的需求,又能确保液态水不能从透气膜中逸出。(4)水稻成熟后,收获的水稻粒实际上是果实,由图中的[]发育而来。(5)成熟的水稻种子被航天员保存于4℃低温存储柜,并随神舟十四号返回地面用于科学研究。低温保存种子的原理是(答出一点即可)。(6)空间诱变育种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为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支撑,但也会发生结实率降低、成熟期延长等变异。这说明。【答案】(1)②胚乳(2)种类(3)二氧化碳(4)⑤子房(5)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或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解析】(1)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贮存营养物质的是胚乳,因此水稻种子在萌发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②胚乳。(2)植物不同的生长时期所需的无机盐不同,因此定时注入的营养液的配制除了要考虑酸碱度、含氧量外,还要考虑植物生长所需无机盐的种类。(3)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生长盒上贴有透气膜,用来保障植物与培养温室之间的气体交换,既能满足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需求,又能确保液态水不能从透气膜中逸出。(4)植物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因此收获的水稻粒实际上是果实,由图中的⑤子房发育而来。(5)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有种子胚必需是完整的、胚必需是活的、且过了休眠期。因此低温保存种子的原理是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或使种子处于休眠状态。(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空间诱变育种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但也会发生结实率降低、成熟期延长等变异说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6.(2023•聊城)近期不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二阳”病例,患病风险仍然存在。根据摘自2023年5月央广网的报道,请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回答问题: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主要是无症状或轻型病例……关于“二阳”后免疫力是否降低的问题……不论是接种疫苗还是人体感染康复后,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免疫,对后续病毒的侵袭带来相应的保护。但现在国内外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主要是那些没有感染,也没有完成免疫程序的人群,以及虽有感染但前期没有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抗原刺激不够数量,建议接下来要接种疫苗。新冠疫苗接种有效性统计表新冠疫苗类型研发/制造接种次数有效性灭活疫苗国药中生(北京)2针79.34%灭活疫苗国药中生(武汉)2针72.51%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2针91.25%腺病毒载体疫苗陈薇院士团队1针74.8%重组蛋白疫苗智飞生物3针97%(1)新冠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种,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2)人们需接种疫苗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3)请结合图一解释“含病毒感染在内,有三次或以上的抗原刺激,会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的原因是。(4)有人注射疫苗后拒绝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根据资料及表格信息分析,你认为拒戴口罩是否恰当?,理由是(答出一点即可)。(5)疫苗不仅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在预防和治疗癌症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如图2,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图中的纳米疫苗属于,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其发挥了监视、识别并清除癌细胞的功能。【答案】(1)变异(2)特异性免疫(3)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4)否疫苗的有效率不能达到100%(5)抗原淋巴。【解析】(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新冠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种,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2)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疫苗相当于抗原。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是后天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3)从上表可知,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次或3次,这样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4)从表中数据可知,疫苗的有效率不能达到100%,仍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5)研究人员利用癌细胞制备纳米疫苗及引发小鼠免疫反应的过程,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知,纳米疫苗属于抗原,可以激活淋巴细胞,该细胞的作用是识别并清除癌细胞。7.(2023•鄂州)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有协调配合。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请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B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2)某同学由于偏食,在获取的食物中缺少足量的铁,导致血液不能携带正常数量的而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A系统中,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答出一点即可)(4)当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时,若肾脏没有发生病变,最可能的原因是分泌不足。(5)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排出体外的整个过程要靠(填图中字母)系统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完成。【答案】(1)小肠(2)氧气(3)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或肺泡外面围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4)胰岛素(5)A、C、D【解析】(1)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2)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高的地方与结合,在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某同学由于偏食,在获取的食物中缺少足量的铁,导致血液不能携带正常数量的氧气而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A呼吸系统中,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或肺泡外面围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4)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当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时,若肾脏没有发生病变,最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5)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需要循环系统的运输以呼气、排尿、排汗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排出体外的整个过程要靠A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共同参与、协调配合完成。8.(2023•河南)信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地村民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协调农业、林业、渔业等的综合发展,齐心共建生态农业,致力于实现乡村振兴。请完成下面小题。(1)信阳夏季高温高湿、降雨集中,适合水稻生长。图甲为水稻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结构①是,其内成熟的花粉散落到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受精后,结构④最终发育成。(2)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填结构名称)运输到种子的中储存,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3)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有机物或的生成量来表示。在适宜的水肥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乙所示。B点之后,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升高,导致这种情况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是(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花药果实(2)筛管胚乳(3)氧气光(温度等)【解析】(1)观图可知:结构①是花药,其内成熟的花粉散落到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受精后,④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2)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胚乳储存营养。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种子的胚乳中储存,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有机物或氧气的生成量来表示。在适宜的水肥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乙所示。光和温度等条件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B点之后,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升高,导致这种情况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是光、温度等。1.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世界无烟日的核心内容是宣传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以及抑制烟草的使用。为探究烟草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具体如下:材料和条件:15℃的室温条件下,用10只大小一致、10秒内水蚤跳动范围在30~36次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中分别加入20mL、30mL、40mL、50mL的蒸馏水浸泡1天的浸出液。实验方法:①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统计心跳次数,重复3次。②B组:将A组水蚤分别移入20mL、30mL、40mL、50mL蒸馏水的烟丝浸出液中,统计心跳次数,同样重复3次。③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将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曲线图。分析回答。(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烟草浸出液会对水蚤的心率产生影响吗?根据曲线,我们可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具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2)设置A组的作用是,在A、B实验过程中,要求相同的室温条件,大小一致的水蚤,等量的香烟烟丝等这些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3)以上实验中,每组只观察一只水蚤行不行,为什么?。(4)通过这个实验,请你用所学到的知识说说健康的生活方式。(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促进(2)对照保持单一变量(3)不行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4)坚决不吸烟【解析】(1)根据曲线,我们可知随着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增大,水蚤的心率加快。说明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具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则心率越快。(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对照组一般是条件正常的,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A组;在A、B实验过程中,要求相同的室温条件、大小一致的水蚤、等量的香烟烟丝等这些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变量,排出其它量对实验的影响。(3)仅靠取一只水蚤统计一次数据,实验误差较大,具有偶然性,为提高可信度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必须经过多次实验,并对多只水蚤的心率进行统计,当把收集到的多组数据进行整理后,通过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在实验中,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实验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4)因为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成分,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还可能诱发肺癌等,所以坚决不能吸烟。2.“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全速推进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我国的研发工作走在世界前列。如表是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平均分成A、B组进行的疫苗实验,请依据如表回答相关问题:A组注射新冠肺炎疫苗20后注射等量新冠肺炎病毒正常生活B组不注射新冠肺炎疫苗20天后注射等量新冠肺炎病毒全部死亡(1)每组选择多只小白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选取的小白鼠要求是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状态基本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3)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次或3次,请结合“疫苗接种后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控制单一变量(3)一般来说抗体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过了这个时期抵抗力就会逐渐降低,需经2~3次接种后才能产生更多的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解析】(1)因为数量少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每组选择多只小白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可以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准确。(2)为了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选取小白鼠的要求是选取大小、性别相同并且健康的小白鼠,目的控制单一变量。(3)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次或3次,原因是:一般来说抗体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过了这个时期抵抗力就会逐渐降低,需经2~3次接种后才能产生更多的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3.温室大棚的建立,让我们每年都能早早地吃上新鲜的草莓,图1为草莓大棚。图2为不同波长(对应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值及对应的光合作用强度。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温室大棚的建立,主要是为草莓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宜的,夜晚适当降低温度能提高草莓的产量,原因是。(2)草莓能吸收、转换光能的细胞结构是。温室大棚顶棚一般采用无色玻璃,据图2分析,不采用绿色玻璃(只有绿光能够透过)的原因是。(3)温室大棚的可控性强,如:温室大棚可放养蜜蜂,对于草莓来说,养蜜蜂的作用是;还可以采取等措施(答出一条即可),提高草莓产量。【答案】(1)温度低温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2)叶绿体绿色植物对绿光吸收量最少,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3)帮助传粉人工辅助授粉【解析】(1)现代化温室透光保温,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以及水、无机盐、空气等条件。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据图2可见:绿色植物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对绿光吸收量最少,所以温室大棚顶棚不采用绿色玻璃,原因是绿色植物对绿光吸收量最少,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3)草莓花是虫媒花,通过放养蜜蜂,提高传粉的效率,利于增产,还可以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弥补自然传粉的不足。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能产生对结核病的特异性抵抗力。青少年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是肺结核易感人群之一。经常熬夜、缺乏体育锻炼、自我保护意识差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将使肺结核有机可乘。(1)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具有和流行性的特点。(2)接种卡介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从而提高对结核病的抵抗力。(3)青少年是肺结核易感人群。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答出一点即可)来预防肺结核病。【答案】(1)传染性(2)抗体(3)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营养等)【解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2)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疫苗,进入机体相当于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3)青少年是肺结核易感人群。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营养等来预防肺结核病。5.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过程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图为祁连山地区某一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因此该食物网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3)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具有蓄洪抗旱、等生态作用(答出一点即可)。(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答案】(1)4(2)逐级递减鹰(3)水草→鱼→野鸭→鹰(4)强净化水质(或调节气候)(5)基因(遗传)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1)(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因为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图中食物链有:青草→野兔→鹰、青草→野鸭→鹰、水草→野鸭→鹰、水草→鱼→野鸭→鹰,共4条。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为:水草→鱼→野鸭→鹰。(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因此该食物网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湿地在蓄洪抗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5)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间既有分工又有协调配合。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系统,①~③代表生理过程,④~⑤代表相关气体。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主要由A系统的器官承担,为适应此功能,该器官具有哪些结构特点?(答出一点即可)。(2)B系统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等肌肉(答出一种即可)的收缩舒张引起胸廓体积的变化而实现的。气体⑤进入血液后,主要由细胞中的与之结合,进而加以运输。(3)正常人原尿中含有葡萄糖,而排出的尿液却无葡萄糖,这主要是由于C系统的[]作用([]”内填序号,横线填生理过程)。(4)图中各个系统间能协调配合地进行生理活动,主要依赖于系统的调节作用。【答案】(1)小肠小肠细长(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2)膈肌(肋骨间的肌肉或肋间肌)红血红蛋白(3)③肾小管的重新吸收(或肾小管的重吸收)(4)神经【解析】(1)A消化系统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的结构与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2)B呼吸系统与外界的气体进行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是通过膈肌(肋骨间的肌肉或肋间肌)等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胸廓体积的变化而实现的。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泡内的⑤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成分变化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有葡萄糖,而排出的尿液中没有,是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4)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图中各个系统间能协调配合地进行生理活动,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7.预防流感,守护健康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预防流感,守护健康,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请结合图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内填图中序号或字母)(1)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它没有细胞结构,由外壳和内部的组成,需寄生在人体的中才能生活。(2)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肺部后,严重时会引发肺炎,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图一为正常肺泡和患肺炎时异常肺泡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人患肺炎时呼吸困难的原因是。(3)某流感患者18岁,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症状,体温37.8℃。他在药店购买了**胶囊,该药品说明书内容节选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胶囊说明书OTC甲类【成分】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玉米淀粉。【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A.**胶囊属中药,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B.为尽早治愈流感,患者可一次服用6粒,一日4次C.**胶囊不适于治疗该患者的疾病,他需服用抗生素D.在药店购买**胶囊,须由执业药师指导购买和使用(4)患者口服该胶囊后,药物通过消化系统,在图二[]内被吸收,其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是(答出一点即可)。药物随体循环运输,最先进入心脏的[],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生病部位发挥其作用。(5)为预防流感,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合理的具体措施:。【答案】(1)流感病毒蛋白质遗传物质活细胞(2)肺部有炎症时,肺泡内大量的黏液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交换,导致呼吸困难(或“肺部有炎症时,肺泡内大量的黏液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问的气体交换”)(3)D(4)⑤小肠小肠长达5﹣6米或“小肠很长”(小肠表面有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或“吸收面积很大”;小肠绒毛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均只出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右心房(5)出门佩戴口罩(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勤洗手、勤消毒;常开窗通风;注射流感疫苗;合理营养,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解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因此流感病毒需寄生在人体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2)肺部炎症病变会导致局部产生较多分泌物,即痰液,若痰液持续无法排出,堵塞气道就会导致气道狭窄,严重时就会引起呼吸困难。(3)A、是药三分毒,任何药都有副作用,A错误;B、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B错误;C、抗生素是用于对付细菌的药物,不能对付流感病毒,C错误;D、甲类OTC只能够在具有经营许可证,及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人员的药店或者医院的药房中出售,一般需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及使用,D正确。故选:D。(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药物通过消化系统在图二⑤小肠内被吸收,其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达5﹣6米(或“小肠很长”);小肠表面有皱,皱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或“吸收面积很大”);小肠绒毛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均只出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在给病人注射药物后,抗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因此,药物最先到心脏的C“右心房”。(5)预防流感的有效合理措施包括:出门佩戴口罩;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勤洗手、勤消毒;常开窗通风;注射流感疫苗;合理营养,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等。8.具有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是我们这个星球独特于浩瀚宇宙中已知的其他星球的无与伦比的美。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必须通过生殖和发育,才能使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图示,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生物的生殖方式都属于(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它们生殖和发育的起点都是。(2)在河南安阳殷墓中发现了粘附于青铜器上而保存下来的丝绸残片,这说明我国养蚕缫丝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我们在生产中要想获得更高的蚕丝产量,应当设法延长图甲蚕的发育过程中的[]期。(3)丙的成活率远远高于乙,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答出一点即可)(4)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是丁图中的[],胎儿通过[]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5)甲图中的[]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进食,会对戊图所示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一旦戊图中的④被咬坏,将不能发育成果实。【答案】(1)有性受精卵(2)3幼虫(3)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或卵外的卵壳保护,大多有育雏行为等)(4)①子宫②胎盘(5)3子房【解析】(1)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如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都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有性生殖,他们生殖和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2)家蚕的发育经过2受精卵、3幼虫、4蛹、1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甲图的3幼虫时期。(3)相比乙两栖动物、丙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丙的成活率远远高于乙,这是因为丙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4)子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