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 化学 (人教版)第四章 第2讲 富集在诲水中的元素- 卤素_第1页
高考总复习 化学 (人教版)第四章 第2讲 富集在诲水中的元素- 卤素_第2页
高考总复习 化学 (人教版)第四章 第2讲 富集在诲水中的元素- 卤素_第3页
高考总复习 化学 (人教版)第四章 第2讲 富集在诲水中的元素- 卤素_第4页
高考总复习 化学 (人教版)第四章 第2讲 富集在诲水中的元素- 卤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畲集在诲水中的元素——卤素

【2020•备考】

最新考纲:1.掌握氯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氯单质及其重

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

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了解卤族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

际问题,在卤素学习过程中,使用“宏观一微观一结合”来认识物质及其递变规

律,形成科学的方法论。2.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创

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充分认识海水资源的重要性。

考点一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频数:难度:★☆☆)

各M保堂[二*「要点梳理:"夯基固本

>>名师课堂导语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常见的考查点有: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判断;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实验探究;特别是陌生含氯化合物的制取更是近几年

的考查重点,复习时要加以关注。

1.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一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可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2

溶解性

体积C1,

密度一比空气大

2.从氯的原子结构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a碎Xq-

O//yH2,Fe,I-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点燃

①与铁反应:2Fe+3c12^^2FeCb。

②与铜反应:Cu+C12^^=CuCb。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2反应:与+C12直暨耍当照2HCL

上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现象-

马光昭=二时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瓶口有白雾

(3)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

①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b+2KI=2KCl+l2。

②与SO2水溶液反应:CI2+S02+2H20=H2s04+2HC1。

③与FeCb溶液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C12+2Fe2+=2Fe3++2C厂。

I名师课堂实录I

Cb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均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如FeCb不能

由两种单质化合而成。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C12的化学性质——歧化反应

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的化合价既有降低又有升高,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

现还原性。

C12+2Na0H===NaCl+NaClO+七0(84消毒液)

2Ch+2Ca(OH)2=CaC12+Ca(C10)2+2H2。(制漂白粉)

4.从平衡的角度理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1)氯水中存在三个平衡关系:

①C12+H20、、HC1+HC10

②HCioqH++C10

+

(3)H2OH+or

(2)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即可得出氯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粒。

①三种分子H2O、Ch>HC1O;

②四种离子旦1、CT>C1CT和OH。

(3)氯水性质的多重性

新制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氯水中参与

反应的微粒不同。

一d使湿润的有色布条或品红溶液电厂|

一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U加活泼金属、碳酸盐等产生气河

I名师课堂实录I

(1)干燥的C12没有漂白性,但C1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漂白粉也没有漂白

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1O,故不能用pH试纸测量氯水的pH。

(2)1molC12与强碱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而1molC1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电

子数小于NA(可逆反应)。

5.氯的重要化合物

(1)次氯酸

।弱酸性一比碳酸直

HCIO'I不稳定性-2HC1O型=2HC1+O4,氯水要现用现配.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强氧化性—使有色布条褪色.用作消毒剂、漂白剂

⑵漂白粉

成分

主要成分CaCl2和Ca(C10)2,有效成分Ca(ClO)2

制取原理―2Cb+2Ca(OH)2=CaC12+Ca(ClO)2+2H2O

漂化学性质>水解呈碱性,具有强氧化性

漂白原理ACa(ClO)2+CO2+H2。=CaCOJ+2HC1O

窸盍Ca(ClO)2+CO2+H,O=CaCO,11+2HC1O,

2HC1O蹩2HC。02M必须密封保存

I名师课堂实录I

(1)HC1O不稳定,不能单独存在,只存在于氯水、次氯酸盐溶液或次氯酸盐与酸

反应的混合物中。

(2)不能用pH试纸测量氯水的pH,原因是氯水中的HC10具有漂白性。

(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a(C10)2。“84”消毒液

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cicr+cr+2H+===ci21+H2OO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过量的铁粉在少量氯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产物为FeCl2(X)

(2)标准状况下,H.2LCb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NA(X)

(3)Ch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C12具有氧化性(V)

(4)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X)

(5)新制取的漂白粉是混合物(J)

2.(教材改编题)(RJ必修1中872改编)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

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的氯水④氯气的酒精溶液⑤盐酸⑥盐酸酸化的漂

白粉溶液

A.①②③B.①②③⑥

C.③⑥D.②④⑤⑥

答案C

3.(思维探究题)含氯消毒剂的共同特点是利用本身的强氧化性,或与水反应产生

HC10,杀灭具有生命活性的病菌微生物。其消毒效率通常是指单位质量的消毒剂

所得到的电子数,例如C102的消毒效率是C12的消毒效率的

倍。

答案2.63

题组诊断扣点专练通法悟道

[A组基础知识巩固]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能和Fe反应

C.纯净的H2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瓶口呈现雾状;光照

H2和C12的混合气体时,因迅速化合而爆炸

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10和HC1,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解析C12与Fe反应需要点燃或加热,通常状况下,Fe与干燥Cb不反应。

答案B

2.在新制饱和氯水中,若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的碳酸钠粉末,pH增大,溶液漂白性增强

D.光照过程中,有气泡冒出,溶液的导电性减弱

解析饱和氯水不能再溶解氯气,各成分的浓度不变,A项错;SO2+CI2+

2H2O==2HC1+H2so4,C12+H20=^H++Cr+HC10的平衡左移,HC10的

浓度减小,漂白性减弱,B项错;加入少量的碳酸钠粉末,消耗H+,使上述平衡

正向移动,HC10的浓度增大,C项正确;光照过程中,HC10分解,生成02和

HC1,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D项错误。

答案C

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1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图中:如果MnCh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

B.H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in图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燃烧反应

D.IV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

果有C12生成

解析A项,稀盐酸与MnC)2不反应;B项,发生的为取代反应;C项,Cu在

C12中发生了燃烧反应;D项,Cl\C1CF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CI2。

答案D

【方法技巧】

氯气的性质探究实验分析方法

常见实验形式如图所示:

装置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目的

A浓硫酸验证氯气无漂白作用,

B干燥红布条无明显变化而湿涧的红布条之所

以褪色是因为C12与

C湿润红布条红布条褪色

H2。反应生成的HC10

具有漂白作用

DFeCb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棕黄色

验证氯气具有强氧化

E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色

性,可与金属及还原性

F浓硫酸

物质反应

G铁粉产生棕色烟

H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B组考试能力过关]

4.(2016•上海化学)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增强溶液漂白能力的是

()

A.碳酸钙粉末B.稀硫酸

C.氯化钙溶液D.二氧化硫水溶液

+

解析在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0^^H+Cr+HC10,若反应使溶液中

c(HC10)增大,则溶液的漂白性会增强。A项,由于酸性HC1>H2cO3>HC1O,所

以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会发生反应:2HCl+CaCO3-CaC12+H2O+CO2t,

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HC10)增大,则溶液的漂白性会增强,正确;B项,

若加入稀硫酸,使溶液中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漂白性减弱,错误;

C项,加入氯化钙溶液,不能发生反应,加入的水对氯水起稀释作用,使溶液的

漂白性减弱,错误;D项,加入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溶液

的漂白性减弱,错误。

答案A

5.(安徽理综)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H+、NHl、SO歹、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Ag+、K+、NO,、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CT+2H+

3+

===Cl+2Fe+H2O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H1O1C12,转移电子约为6.02X1023个

解析A项C1CT能氧化Br,且C1CT与H+反应能生成弱电解质HC1O,不能大

量共存,错误;B项,Ag+与C「能生成难溶物AgQ而不能共存,且C1CF能氧化

CH3cH0,错误;C项,因NaClO水解,溶液呈弱碱性,滴加FeSCU溶液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2Fe2++ClCr+4OH-+H2O=2Fe(OH)3I+C「错误;D项,加

-+

入浓盐酸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C10+2H=Cl2t+H2O,每生成1mol

Ch,转移电子约为6.02X1023个,正确。

答案D

6.(2017•浙江卷)C1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常将其制成

NaCKh固体,以便运输和贮存。过氧化氢法制备NaCKh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1

所示。

已知:2NaC103+H202+H2so4=2C1O2t+O2t+Na2so4+2H2O

2C1O2+H2O2+2Na0H==2NaC102+O2t+2H2O

CIO2熔点一59℃、沸点11℃;H2O2沸点150℃

请回答:

(1)仪器A的作用是;

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

⑵空气流速过快或过慢,均降低NaC102产率,试解释其原因

(3)CF存在时会催化C1O2的生成。反应开始时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少量盐酸,C1O2

的生成速率大大提高,并产生微量氯气。该过程可能经两步反应完成,将其补充

完整:

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H2O2+C12=2CR+O2+2H+。

(4)H2O2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通过图2所示装置将少量30%H2O2溶液浓缩至

40%,B处应增加一个设备。该设备的作用是

播出物是。

(5)抽滤法分离NaCKh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滤纸被腐蚀,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进行抽滤

B.先转移溶液至漏斗,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

C.洗涤沉淀时,应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

D.抽滤完毕,断开水泵与吸滤瓶间的橡皮管后,关闭水龙头

解析(1)A瓶的特点是“短进长出”的空集气瓶,作安全瓶,防止倒吸。C1O2

沸点11℃,用冰水浴,可以防止挥发。同时防止H2O2的分解。(2)空气流速过快,

会带出C1O2气体,使其与H2O2反应不充分;空气流速过慢,C1O2的浓度过高,

由题给信息''浓度过高易分解”。(3)C「在酸性条件下被CIO,氧化为C12(归中反

应)。(4)由题信息“H2O2沸点150℃”,福出物为H2。。

答案(1)作安全瓶,防止倒吸防止C1O2挥发,防止双氧水分解

(2)空气流速过快反应不充分,空气流速过慢,C1O2浓度过高易发生分解

+

(3)2C1OF+2CF4-4H=2C102t+CI2t+2H2O

(4)降低体系压强,减少双氧水分解H2O(5)C

考点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频数:难度:★☆☆)

各师悌堂|要点梳理夯基固本:

名师课堂导语氯气的制法的常考点有:制备原理,注意除二氧化镒外,重格

酸钾、高镒酸钾、氯酸钾、次氯酸钙、二氧化铅等氧化剂也能氧化浓盐酸制取氯

气;实验装置分析,包括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以氯气的实验

室制备、性质探究为素材的实验题目在高考实验类试题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复习

时加以关注。

1.实验装置

:--I-NaOH

U=\3型号溶液

制。2装置吸收多余氯气

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制取过程

用强氧化剂(如KMn()t,K2Cr2()7.KCl()3、

反应原理-Mi]。?等)氧化浓盐酸制取C12:Mn()2+

d△A

4HC1(^)-----MnCL+C12t+2匕()

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二气体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H2s()」除

净化方法

去水蒸气

收集方法一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尾气吸收一用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吸收

,(1)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验满方法一(2)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3)根据氯气的颜色

I名师课堂实录I

充分利用早读10分钟,掌握一些识记的知识要点。

其他制取C12的反应原理:

①14HC1(浓)+K2Cr2O7==2KCl+2CrCl3+7H2O+3Cht

②16HC1(浓)+2KMnO4=2KCl+2MnCh+8H2O+5C12t

③6HC1(浓)+KC1O3=KC1+3H2O+3CI2t

④4HC1(浓)+Ca(ClO)2=CaCl2+2H2O+2Cht

⑤PbCh+4HCl(浓)=^=PbCb+C12t+2H2O

3.注意事项

(1)必须用浓盐酸,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

(2)为了减少制得的Ch中HC1的含量,所以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减少HC1的挥发。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C12,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

空气。

(4)尾气吸收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C12,因为溶液中Ca(OH)2浓度小,吸收

不完全。

(5)酸化KMnO4溶液,用的是H2s04酸化而不是盐酸。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将C12与HC1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12(X)

(2)为了减少制得的C12中HC1的含量,所以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1的

挥发(J)

(3)除去C12中少量HC1气体,可用饱和食盐水,也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X)

(4)过量浓盐酸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镒反应,MnCh能完全反应(/)

(5)检验氯气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J)

2.(教材制备装置创新探究题)

(1)制备装置

浓盐酸

教材装置拓展装置

问题:

①用KMnO4代替MnO2,常温下即可反应,故不需要,反应原理为

②图中橡皮管a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流下。

(2)净化装置

①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外,还可以检查整套装置是否发

生堵塞。若发生堵塞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装置的作用之一是观察气体的生成速率。

答案⑴①加热2KMnO4+16HCl(*)=2KCl+2MnC12+5C12t+8H2。②

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中的气压相等(2)若装置某一位置堵塞,则长颈漏斗中的液

面会迅速上升

题组诊断扣点专练通法憎道

[A组基础知识巩固]

1.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C.如果需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12,只需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连接一个装

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即可

D.含有2molHC1的某浓盐酸与足量MnCh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移1mol

电子

解析A项,该装置的错误有:没有用酒精灯加热,MnCh不与浓盐酸发生反应,

从而得不到C12;装置中没有用分液漏斗而采用长颈漏斗导致气体外逸和HC1的

挥发;没有进行尾气处理;B项,C12的密度比空气大,该收集方法正确;C项,

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12,首先应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1,再通过浓硫酸除

去水蒸气;D项,根据反应:MnO2+4HCl(浓)^=MnC12+C12t+2H2。,盐酸

浓度变稀后便不再反应,使产生的C12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转移的电子物质

的量小于1molo

答案A

2.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h,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B.a_e-d一c一b一h——i——g

C.a一d_e-c-b-h——i——g

D.a一c-b-d一e一h一i一f

解析实验室制取FeCb的实验流程为

制取:

Cl2除去Cl2中的HC1除水蒸气:

KMn()与浓盐酸气体:饱和食盐水浓H2SO4

制取FeCL:尾气吸收:

0

Fe与。2反应Na()H溶液吸收多余Cl?

故仪器连接顺序为a—e—d-c—bfh-i-g。

答案B

3.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部分夹持及加热仪器已

略)。

⑴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镒和浓盐酸,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的作用是^。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n、in处依次放

入的物质为(填字母)。

选项abCd

干燥的有色干燥的有色湿润的有湿润的有

I

布条布条色布条色布条

无水氯化

II碱石灰硅胶浓硫酸

湿润的有色湿润的有色干燥的有干燥的有

III

布条布条色布条色布条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澳、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

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漠。打

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4)装置F中用足量的Na2s03溶液吸收多余氯气,试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1)A装置中固体药品为Mn02,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h+Cht+2H2O;装置B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如果实验过程中装置C

发生堵塞,则装置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就会上升,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既能除

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还能监测实验过程中装置C是否发生堵塞。

(2)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I处是湿润的有色布条,则n处应

加入固态干燥剂且不能吸收氯气,in处放置干燥的有色布条。

(3)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澳、碘的非金属性,利用氯气、澳、碘之间

的置换反应验证。

(4)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SOs+C12+H2O=SOF+2Cr+2Ho

答案(l)MnO2+4HCl(浓)=^=MnCb+C12t+2H2O除去Ch中的HC1气体、

监测实验过程中装置是否发生堵塞(2)d

(3)橙装置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

(4)S0F+C12+H20=S0F+2C1-+2H

【归纳总结】

氯气制取装置全方位图解

高考实验无非是教材实验的创新,可根据常见考题的设置,用直观的实验图示展

示实验流程,让考生迁移思维、开阔视野,记牢更要用活,学会更要学通,氯气

制取装置图解如下:

该装置适合固体与液体混合共热装置中饱和浓H2sO,是液体用排空气法收集密①为防止多余的C12污染

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制取气体。①实验中要使用浓盐食盐水的作干燥剂,用于除环境,常用NaOH溶液进

(如)时,要求装行吸收。化学方程式为

酸而不使用稀盐酸这是因为MnO去C%中的水蒸Cl?

2用是除去ci2

置中“长管进气,2NaOH+CI2NaCl+

与稀盐酸不反应。中的HC1气气。但浓硫酸不

短管出气”;若收集NaC10+H0o

②滴加浓盐酸时要拔开分液漏斗体;装置特能干燥碱性气体2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②吸收Cl2时,不能用澄

点是“长管

塞子(或使分液漏斗盖上的小孔(如N%)、不能清的石灰水,原因是石灰

体(如H2,NH3等),

对齐),目的是便于分液漏斗中的进气,短管干燥还原性气体

则装置中“短管进水中Ca(OH)2量太少,

经i出气二气,长管出气”。

液体流出。(如&S)。吸收不完全。

典:

0念念GG

验|I

图向

解NaOH

溶液

[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高◎

创:

新|

0°°°

考①用固体干燥剂Caa或PO①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①用KMnO4代替MnO2,常温下即①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226

同样能吸收C12中的水蒸气,(如NH3、HC1、HBr、HI

查可反应,故不需要酒精灯加热,反除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外,

但不能使用碱石灰作干燥剂,等),要设置防倒吸装置。

还可以检查整套装置是否

应原理为2KMnC)4+16HCl^=原因是C12能与之反应。②该防倒吸装置中的倒扣

发生堵塞(若装置某一位

②若用干燥管代替U形管漏斗边缘要刚好浸入到液

2KCl+2MnCl+5Clt+8HO»

222置堵塞,则长颈漏斗中的面下,不能将整个漏斗都

②图中橡皮管a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液面会迅速上升)。b浸入到液面内。

斗和圆底烧瓶中的气压相等,便于②该装置的作用之一是观无水氯化钙③防倒吸装置还有:

1

则要求气体的流向为a管进NH3(或HCD—^

察气体的生成速率。凿

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流F.气,b管出气。

[B组考试能力过关]

4.(江苏高考)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镒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镒和氯化镒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镒溶液制MnCl2-4H2O

解析A项,利用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需要加热,故无法达到实验目的;B

项,洗气装置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且C12和HC1都能与NaHCCh溶液反应,应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12中的HC1,故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项,MnO2不溶于水,

MnCb能溶于水,因此可以用过滤法分离,正确;D项,加热时MnCL会发生水

解无法制得纯净的MnC12-4H2Oo

答案C

5.(海南高考)工业上,向500〜600℃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向炽热

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实

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0

⑵制取无水氯化亚铁的实验中,装置A用来制取。尾气的成分是

。若仍用D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

⑶若操作不当,制得的FeCb会含有少量FeCb,检验FeCb常用的试剂是

.。欲制得纯净的FeCb,在实验操作中应先,再-

解析(1)根据装置示意图,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装置A为制取氯气的实验

装置,发生反应为二氧化镒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镒、氯气和水;装置B的作用

是除去混杂在氯气中的水蒸气,故B中加入的试剂为浓硫酸。(2)根据题给信息,

在制取无水氯化亚铁实验中,装置A是用于制取HC1气体;经浓H2s04干燥后,

在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则尾气的成分是氯化氢和氢

气;若仍用D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则因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故会产生倒吸,且氢

气与NaOH溶液不反应,可燃性气体氢气也不能被吸收。(3)检验氯化铁常用的试

剂是KSCN溶液;欲制得纯净的氯化亚铁,应防止装置中氧气的干扰,在实验过

程中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利用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C

处的酒精灯。

答案(l)MnO2+4HCl(浓)=^=MnC12+C12t+2H2O浓硫酸(2)HC1HC1和

H2发生倒吸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3)KSCN溶液点燃A处的酒精灯

点燃C处的酒精灯

考点三卤素的来源及性质

(频数:难度:★★☆)

各师课堂要点梳理.夯基一固本

》名师课堂导语本考点应掌握:海水中提取氯、澳、碘的化学工艺;借助元素

周期律掌握卤素的递变规律;卤素离子的检验。特别是卤素离子的检验在高考中

经常涉及,复习时加以关注。

1.卤素的来源

(1)氯的提取一氯碱工业

海水一粗盐遁鳗饱和食盐水电解[阳极产物:C12

"[阴极产物:七、NaOH

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t+CI2t。

(2)海水提取澳

①流程

通空气和水蒸气吹出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2NaBr+C12=Br2+2NaCl;

b.Bn+SO2+2H2O=2HBr+H2so4;

c.2HBr+C12=2HCl+Br2。

(3)海带中提取碘

①流程

H2()Cl2

妁产/<I—

海带占国药一—圉仞——

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12+2「=l2+2C「。

2.卤素单质的性质

⑴递变性

F2(,1Br,I2

颜色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_

颜色加深

气体气体液体固体

熔、沸点

逐渐升高,

密度逐渐增■大

反应溶解溶解微溶

水溶性逐渐减小,

与氢气化合反应由易到难,

氧化性逐渐皿‘

还原性(X-)逐渐增,强

(2)相似性

①都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2Fe+3Bn=2FeBr3;

l2+Fe=Fel2;

②都能与H2反应:H2+X2=2HX;

③都能与H20反应:X2+H2O+HXCXF2彳列夕卜);

④都能与碱液反应:X2+2NaOH===NaX+NaXO+H2CXF2例外)。

(3)特殊性

①无正价,非金属性最强,『的还原性最弱

氟②2F2+2H2O=4HF+O2,与H2反应在暗处即爆炸

③氢氟酸是弱酸,能腐蚀玻璃,故应保存在塑料瓶中

①母2是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②盛澳的试剂瓶中加水,进行水封,保存液澳不能用橡胶塞

①淀粉遇12变蓝色

②12加热时易升华

I名师课堂实录I

(1)卤族元素单质能将同主族原子序数大的元素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氟不能

进行相应的置换,原因是F2能与水发生反应。

(2)卤族元素的单质F2、C12、B"均能将Fe氧化为Fe3+,而I2只能将铁氧化为

Fe2+o

(3)卤素氢化物的两大性质:①酸性:氢氟酸是弱酸,盐酸、氢:臭酸、氢碘酸是强

酸。②沸点:HCl<HBr<HI,氟化氢由于氢键作用沸点大于HI。

3.卤素离子的检验方法

(l)AgNO3溶液——沉淀法:

[亘色沉淀,则有C「

滴加AgNCh生成《浅黄色沉淀,则有Br一

未知液溶液和而肖酸

[黄色沉淀,则有「

(2)置换---萃取法:

加适量新制饱和氯水,加入CCL(下层)或汽油(上层)

未知液

振荡振荡

有机层呈产棕色、橙色或橙红色,表明有母一

[紫色、浅紫色或紫红色,表明有「

(3)氧化一淀粉法检验厂:

加入适量新制饱和氯水(或双氧水)淀粉溶液

未知液»蓝色

振荡振荡

溶液,表明有I

I名师课堂实录I

注意掌握淡、碘单质在有机溶剂的颜色,一般淡在有机溶剂主要为橙色,碘在有

机溶剂主要为紫色,即溟不离橙;碘不离紫。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用CC14萃取碘水中的碘,先振荡,后静置,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X)

(2)实验室保存少量液澳时常加少量水液封,并用玻璃塞密封,不能用橡胶塞(J)

⑶类比Fe与Ch反应,可知Fe与12反应产物为FeI3(X)

(4)1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热稳定性强(X)

⑸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加碘食盐中的KI03(X)

2.(教材改编题)(RJ必修1-P88,12改编)下列事实或实验不能说明氧化性

Cl2>Br2>l2的是()

A.氯水分别滴入KBr、NaI溶液中颜色加深,而滨水滴入NaCl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滴入KL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

B.H2和C12的混合气体光照爆炸,H2和Br2的混合气体加热才能反应,而H2和12

反应更困难

C.Fe分别与C12、Bn.I2反应生成Fe的化合物的化合价高低

D.HC1、HBr、HI的热稳定性越来越差

答案C

3.(思维探究题)设计实验检验食用盐是否为加碘盐,并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少量食用盐溶于白醋中,然后滴到淀粉-KI试纸上,若试纸变蓝色,说

明此食用盐为加碘食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01+5F+6H=312+3H2O

题组诊断扣点专练通法悟道

[A组基础知识巩固]

1.(2019•盐城期中)利用海洋资源获得的部分物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海水交换、蒸储一^国

整口^脚浸取、氧化、过滤、提纯

>化、吹出、冷凝、精制,不力

7、苦卤、沉淀、过滤、中和……二「南

A.在化学反应中,H2O可转变为D2O

B.“加碘食盐”生产中碘添加剂为单质12

C.实验室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瓶贮存液澳

D.电解饱和MgCb溶液时在阴极得到Mg

解析海水中存在重水,海水蒸馈是物理变化不能实现水变化为重水的分子变化,

故A错误;加碘食盐是添加了碘酸钾,不是碘单质,故B错误;澳单质具有强氧

化性和腐蚀性,不能用橡胶塞而用玻璃塞,易挥发,密度比水大,所以应保存在

棕色瓶中,避免光照,放在阴凉处,同时在液澳表层加水,就是所谓的液封,防

止其挥发,实验室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瓶贮存液澳,故C正确;依据电解原理分析,

电解氯化镁溶液,阳离子是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镁离子不能放电,

工业上是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故D错误。

答案C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可用淀粉溶液检验其中的碘

B.某溶液加入氯水后振荡,再加入CC14振荡,下层显示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

含有「

C.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产生淡黄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r

D.要除去KBr溶液中混有的单质B12,可用酒精萃取除去

解析食盐加碘加入的是KIO3,KIO3不能使淀粉变蓝,A错误。B中若原溶液

中含有L,也会产生同样现象,B错误。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因此不能用酒精萃

取溶液中的Br2,D错误。

答案C

3.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

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浸有NaOH-

;湿润的

溶液的棉花।

淀粉-KIL

、试纸10mL1mobL"1

NaBr溶液5mL0.2mobL-1

-/

KMnO

固体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II.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HL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IV.……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o

⑶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验证漠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IV的操作和现象是

(5)过程ni实验的目的是0

(6)氯、澳、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

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