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姚思廉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姚思廉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姚思廉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姚思廉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姚思廉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译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姚思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虞寄,字次安,少聪敏。及长,好学,善属文。性冲静,有栖遁之志。弱冠举秀才,芍

卷高第。起家梁宣城王国左常侍。侯景之乱,寄随兄荔入台,除镇南湘东王藩议参军,加贞

威将军。京城陷,遁还乡里。时陈宝应据有闽中,得寄甚喜。承圣元年,除和戎将军、中书

侍郎,宝应爱其才,托以道阻不遣。及宝应竺承留异,潜有逆谋,寄微知其意,言说之际,

每陈逆顺之理,微以讽谏,宝应辄引说他事以拒之。寄知宝应不可谏,虑祸及己,乃为居士

服以拒绝之。及留异称兵,宝应资其部曲,寄乃因书极谏。及宝应败走,夜至蒲田,顾谓其

子杆秦日:“早从虞公计,不至今日。”歼秦但泣而已。宝应既擒,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

皆伏诛,唯寄以先识免祸。文帝寻敕都督章昭达以理发遣,令寄还朝。寻兼散骑常侍,聘齐,

寄辞老疾,不行,除理于康古。顷之,又表求解职归乡里。高宗即位,除东中郎建安王谐议,

加戎昭将军,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

三十一年卒,时年七十。

寄少笃行,造次必于仁厚,虽僮竖未尝加以声色,至于临危执节,则辞气凛然,白刃不

惮也。自流寓南土,与兄荔隔绝,因感气病,每得荔书,气辄奔剧,危殆者数矣。前后所居

官,未尝至羊满,才期年数月,便自求解退。常日:“知足不辱,吾知足矣。”及谢病私庭,

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常出游近寺,闾里传相告语,老

幼罗列,望拜道左。或言誓为约者,但指寄便不欺,其至行所感如此。

(选自《陈书•卷十九》,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

B.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

C.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已/

D.又辞以疾/不任旦夕陪列/王于是特令停王府公事/其有疑议就/以决之/但朔望笺修而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方式。

B.结婚,古代为缔结婚姻关系。此处指陈宝应与留异两家结为儿女亲家。

C.国子博士,学官名,由操行纯正、通明经义者担任,负责教授国子学生学业。

D.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和品级。秩满,指俸禄和品级已到最高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寄心怀大义,有先见之明。他发现陈宝应有叛逆之意,在劝说不果的情况下,拒绝为

陈宝应做事;陈宝应被擒后,他因此免遭杀身之祸。

第1页共119页

B.虞寄淡泊名利,不迷恋仕途。文帝和高宗都曾任命、提拔他,他总是寻找理由推辞;他

前后做官,都只任职一年半载,便自己要求解职。

C.虞寄聪敏有才,备受敬重。朝廷授任他中书侍郎时,陈宝应惜才,假托道路不通不让他

去;每当诸王任州将,必定下车步行到他家门拜访来表达敬意。

D.虞寄仁慈厚道,德高望重。他因与兄隔绝而伤感成病,以至于多次有生命之危;他退居

期间外出,乡人便互相转告,老幼成群,在道旁叩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陈逆顺之理,微以讽谏,宝应辄引说他事以拒之。

(2)宝应既擒,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伏诛,唯寄以先识免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侃,字祖忻,泰山梁甫人。祖规,宋武帝之临徐州,会薛安都举彭城降北,规由是陷

魏。父祉,魏侍中。侃少而瑰伟,雅爱文史,我,随父在梁州立功,弓功迁傻萄下,领泰山

太守,进爵柜平侯。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

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兖州刺史羊敦,侃多匹也,密知之,据州拒侃。侃乃率精兵三万袭

之,弗克,仍筑十余城以守之。魏帝闻之,使授侃骡骑大将军、泰山郡公,长为兖州刺史,

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1卜”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中矢尽,

南军不进,乃夜溃围咂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7出魏境。至渣口,众尚万余人,马二千匹,

将入南,士卒并竟夜悲歌。侃乃谢曰:“卿等怀土,理不能见随,幸适去留,于此别异。”

因各拜辞而去。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太清元年,征为侍中。二年,复为都官尚书。侯景反,攻陷历阳,

高祖问侃讨景之策。侃曰:“景反迹久见,或容豕突,宜急据采石,令邵陵王袭取寿春。景

进不得前,退失巢窟,乌合之众,自然瓦解。”议者谓景未敢便逼京师,遂寝其策,令侃率

千余骑顿望国门。景至新林,追侃入副宣城王都督城内诸军事。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

复次第。侃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军人争入武库,自取器甲,所司不能禁,侃命斩数

人,方得止。

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镁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贼又东西

两面起土山,以临城,城中震骇,侃命为地道,潜引其土,山不能立。贼又作登城楼车,高

十余丈,欲临射城内,侃曰:“车高堑虚,彼来必倒,可卧而观之,不劳设备。”及车动果

倒,众皆服焉。

初,侃长子鬻乃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

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

第2页共119页

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遗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侃少而雄勇,膂力绝人,所用弓至十余石。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

两曲,甚有新致。侃不能饮酒,而好宾客交游,终日献酬,同其醉醒。性宽厚,有器局,尝

南还至涟口,置酒,有客张孺才者,醉于船中失火。延烧七十余艘,所燔金帛不可胜数。侃

闻之,都不挂意,命酒不辍。孺才惭惧,自逃匿,侃慰喻使还,待之如旧。

(节选自《梁书》)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夜溃围画出蟹六跪画二螯(《劝学》)

B."功迁使持节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子路……公西华侍坐乎

C.侃长子篇为景所获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D.一日一夜不出魏境今其智不反不能及(《师说》)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镶/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

俄尽

B.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镶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

C.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镶/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

D.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镶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

俄尽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故以弱冠泛指不足20岁的男子。

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节是使者所持之凭证。

C.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即堂兄。同祖亲属,古称从,六朝称同堂,唐始称堂。

D.仆射,官名,起于秦代,凡侍中、尚书等官皆有,据所领职事作称号,指其中的首长。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侃功勋不凡,意志坚定。他年轻时就跟随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得以进爵;但为了完

成父亲遗愿,不为利动,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南归。

B.羊侃通情达理,谋事深远。南归途中,体恤下情,任凭部下选择去留;侯景造反前,羊

侃就准确预言其谋反意图,后又及时提出讨伐对策。

C.羊侃孔武有力,善于用兵。羊侃膂力过人,能使硬弓;守城讲究策略,战术得当,灵活

第3页共119页

机动,或主动出击化解劣势,或静观其变以逸待劳。

D.羊侃多才多艺,豪爽大度。他爱好文史,精通音律,自创曲子,颇有新意;为人宽厚,

喜欢结交朋友,尽管酒量有限,但却常与人豪饮同醉。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1)时景既卒至,百姓竞入,无复次第。

(2)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A.(I)这时候侯景已经突然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恢复从前光景。

(2)叛军被他(羊侃)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杀害他。

B.(1)侯景这时候最终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恢复从前光景。

(2)叛军感念他的忠义,也就没有杀害他的儿子。

C.(1)侯景这时候最终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按次序。

(2)叛军感念他的忠义,也就没有杀害他。

D.(1)这时候侯景已经突然杀来,百姓争相进城,不再按次序。

(2)叛军被他(羊侃)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杀害他的儿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面祖生知淳多上木岁然皇木后崩水:浆不△?二•月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如敬.异。

及丁文皇帝修,时为齐随王诺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闻,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信道就

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

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及居帝位,又立勺四堂,每至展拜,恒涕汨滂泡,哀

动左右。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

侧光,常至戊夜。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

节。为日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

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天情睿敏,

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

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草靛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勤于政务,孜孜无怠。

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纠奸趟伏.洞尽物情,常哀矜涕

泣,然后可奏。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析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嗽口以过。

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常克俭于身,凡皆此类。后宫职司,贵妃以下,

K等讳榆三翟之外,皆衣不戋地,傍无锦绮。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

诸法事,未尝作乐。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小坐押馥,盛夏暑月,未尝褰袒。

不正容止,不与人相见,虽觌内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

能博学,罕或有焉。

(节选自《梁书•武帝萧衍》)

第4页共119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B.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C.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D.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本指遭父母等的丧事,本文指的是高祖梁武帝遭逢其父太祖文皇帝去世。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诸侯设五庙,体现出尊卑等级秩序。

C.大同,指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也指道家所说的人与万物浑然一体,本文属前者。

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及五处燕寝,也就是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以泛指后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萧衍事亲至孝,极尽诚敬。登位之前,祭扫陵墓,泪水让草木也动容;登上帝位后,

叩拜祖庙,泪如雨下,至情感动身边的人。

B.武帝萧衍爱好学习,成就斐然。他天性聪慧敏捷,下笔便成文章,他创作的众多诗赋,

文采与内容都能协调配合,不同凡响。

C.武帝萧衍勤于政务,崇尚节俭。他日理万机,不贪图享乐,在衣、食乐等方面都很节制,

不举办大型宴会,也不曾奏乐。

D.武帝萧衍端庄礼敬,注重礼教。盛夏暑月,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庄容貌,不和

人见面: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

(2)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隐,字岐厚,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

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过

夏口》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修得之大喜,以书辟曰:“仲宣远托刘

个“I,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口:“是不可去矣。”遂为掌书记。修

初授镇,命沈参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目:“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

第5页共119页

将鹰犬我矣。”锣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作者称赏。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九)

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

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

尊师笑曰:“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薄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

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隐目:“天下皆

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初,隐费窘,因谒邺王罗绍威,贻书叙其年坤,邺王为侄。幕府僚吏皆怒日:“罗隐一布衣

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日:“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患

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器,诸公慎勿言。”于是如冷郊迎,一见

即拜,隐济不让。及将行,绍成赠以百万,他物称是。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附《五代史补•罗隐东归》)

1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

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B.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

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C.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

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D.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

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谏,是罗隐的字,"昭‘'和"隐"意义相反,这是古人常用的取字方式。

B.荆州,是汉代十三州之一,刘表曾任该州刺史,所以用“荆州”称呼他。

C.拥旅,是古代出郊迎宾的礼节,文中用来对人表示归顺或依附时的诚意。

D.家世,指家族的世系,罗隐排列罗姓世系,意在拉近他与罗绍威的关系。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隐想要投靠钱镂,把自己之前写的一首诗给钱镂,试探他是否能够容纳自己。

B.罗隐之所以科举不顺遂,除了恃才傲物得罪人之外,还因为他的相貌非常丑陋。

C.罗尊师和卖饭姐都劝罗隐回故乡,只不过罗尊师说得委婉,卖饭姐说得更直接。

D.罗绍威一向重视读书人,他容忍了罗隐的做慢,礼遇罗隐,得到了世人的赞赏。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第6页共119页

(2)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

为所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迪,临川南城人也。少居山谷,有膂力,能挽强弩,以弋猎为事。侯景之乱,迪宗人

周续起兵于临川,梁始兴王萧毅以郡让续,迪召募乡人从之,每战必勇冠众军。续所部渠帅,

皆郡中豪族,稍骄横,续颇禁之,渠师等并怨望,乃相率杀续,推迪为主,迪乃据有临川之

地,筑城于工塘。周文育之讨萧勃也,迪按甲保境,以观成败。文育使长史陆山才说迪,迪

乃大出粮饷,以资文育。勃平,以功加振远将军,迂江州刺史。

高祖学移,王琳东下,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人赴,朝廷恐其

为变,因厚慰抚之。世祖里住,进号安南将军。熊昙朗之反也,迪与周敷、黄法扑等率兵共

围昙朗,屠之,尽有其众。王琳败后,世祖征迪出镇滥城,又征其子人朝,迪越起顾望,并

不至。豫章太守周敷本属于迪。至是与黄法扑率其所部诣咽,世祖录其破熊昙朗之功,并加

官赏,迪闻之,甚不平,乃阴与留异相结。及手印讨异,迪疑惧不自安,乃使其弟方兴率兵

袭周敷,敷与战,破之。天嘉三年春,世祖乃下诏赦南川士民为迪所洼误者,使江州刺史吴

明彻都督众军,与高州刺史黄法扑、豫章太守周敷讨迪。

初,侯景之乱也,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

耕作,民下肆业,各有赢储,政教严明,征敛必至,余郡乏绝者,皆仰以取给。迪性质朴,

不事威仪,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至

是并共藏匿,虽加诛戮,无肯言者。世祖遣都督程灵洗击破之,迪又与十余人窜于山穴中。

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鞋足痛合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牙牙执

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入山中,诱迫出猎,伏兵于道傍,斩之,传首京都。

(选自《陈书•周迪传》,有删改)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都市鱼鞋/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

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B.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鲍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

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C.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鞋/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

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D.日月转久/相随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郡市鱼鞋/足痛/舍于邑子/邑子告临川太守骆

牙/牙执之/令取迪自效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7页共119页

A.“受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一般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C.“阙”是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指赴朝堂或指赴京都。

D.“王师”指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迪作战勇敢,被拥为主。侯景叛乱时,周迪跟随周续作战,每次战斗必定勇冠三军;

后周续对部下严加约束,被部下怨恨而杀,大家推举周迪为主。

B.周迪明辨局势,受到封赏.周文育讨伐萧勃时,周迪按兵不动观望成败:后来周迪主动

提供大量粮饷来资助周文育,平定萧勃后他因功加封为振远将军。

C.周迪心有不平,怒而反叛。世祖因周敷、黄法扑等打败熊昙朗的功劳,对他们升官赐赏,

周迪知道后甚感不平,就和留异勾结,并派弟弟领军袭击了周敷。

D.周迪体恤民情,受民保护。侯景叛乱时,周迪保境安民,政教十分严明;世祖讨伐周迪

时、百姓感念其德,虽遭诛戮,也无人说出他的踪迹。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迪欲自据南川,乃总召所部八郡守宰结盟,声言入赴,朝廷恐其为变,因厚慰抚之•

(2)然轻财好施,凡所周赡,毫厘必钧,讷于言语,而襟怀信实,临川人皆德之。

22.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B.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

C.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

之一。

D.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

2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五年,高祖为雍州刺史,景宗深自结附,敦请高祖临其宅。时天下歹乱,高祖亦厚加意

焉。永元初,卷为冠军将军、竟陵太守。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

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

掌握实词——数、方、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数请高祖临其宅数:

②时天下方乱方:

③表为冠军将军、竟陵太守表:

第8页共119页

利用语法断句,掌握客观断句题分析思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

B.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

C.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

D.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舍字升逸,汝南安城人,舍幼聪颍,既长,博学多通,尤精义理,善诵书,背文讽说,

音韵清辩。起家齐太学博古,法后军行参军。建武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

拓招包讲。舍造坐,累折包,辞理遒逸,由是名为口辩。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

簿,政事多委焉。

高祖即位,博求异能之士。吏部尚书范云重舍才器,言之于高祖,召拜尚书祠部郎。时

天下草创,礼仪损益,多自舍出。时王亮得罪归家,故人莫有至者,舍独敦恩旧,及卒,身

营殡葬,时人称之。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虽居职屡徒,而常留省内,罕

得体下。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读,皆兼掌之。日夜侍上,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

左右。舍素辩给,与人泛论谈谑,终日不绝口,而竟无一言漏泄机事,众尤叹服之。性俭素,

衣服器用,居处床席,如布衣之贫者。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

为郭坯亦丕营为右卫,母忧去职,眼甲,仍迁员外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

普通七年,南津获武陵太守白涡书,许遗舍面钱百万,津司以闻。虽书自外人,犹为有

司所奏,舍坐免。迁右骁骑将军,知太子詹事。以其年卒,时年五十六。上临哭,哀恸左右。

诏曰:“太子詹事、豫州大中正舍,奄至殒丧,侧怆于怀。其学思坚明,志行开敏,劭劳机

要,多历岁年,才用未穷,弥可嗟恸。宜隆追远,以旌善人。可赠侍中、护军将军,朝服一

具,衣一袭,丧事随由资给。承日简子。”明年,又诏日:“故侍中、护军将军简子舍,义

该玄儒,博穷文史,奉亲能孝,事君尽忠,历掌机密,清贞自居。食不重味,身靡兼衣。终

亡之日,内无妻妾,外无田宅,两儿单贫,有过古烈。往者,南司白涡之劾,恐外议谓朕有

私,致此黜免,追愧若人一介之善。外可量加褒异,以旌善人。”

(选自《梁书》,有删改)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郛坏/亦不营

B.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郎/坏亦不营

C.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坏亦不营

D.每入/官府虽广厦华堂/闺阁重邃/舍居之/则尘埃满积/以荻为郎/坏亦不营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9页共119页

A.迁,指调动官职。古代一般贵左贱右,故“右迁”指官职贬官,"左迁''指升迁。

B.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汉文帝置一经博上,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后世沿用。

C.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中国古代有丁忧制度,朝廷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必须回

到祖籍为父母守丧。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意

义的称号。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舍从小聪明异常,长大后更是博学多识,善于辩论。他曾多次让有儒学修养的魏人吴

包折服。

B.周舍曾得王亮赏识,后王亮因罪回家,他的朋友都不上门,只有周舍心念旧恩,在王亮

死后亲自安葬了他。

C.周舍曾掌管国家多项重要事务,二十多年来日夜侍奉皇上,他死后,皇帝对他念念不忘,

两次下诏表彰。

D.周舍因为武陵太守许诺送钱给他而被弹劾。皇上知道周舍被冤枉、但害怕大臣议论,就

罢免了他。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亮为丹阳尹,闻而悦之,辟为主簿,政事多委焉。

(2)虽书自外入,犹为有司所奏,舍坐免。

28.周舍生性节俭朴素,为官清廉,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康绚字长明。绚少俶傥有志气。齐工*为雍州刺史,所辟皆取名家,绚特以才力召为西

曹书佐。永明三年,除奉朝请。文帝在东宫,以旧恩引为直后,以母忧去职。服阕,除振威

将军、华山太守。推诚抚循,荒余悦服。永元元年,义兵起,绚举郡以应高祖,身率敢勇三

千人,私马二百五十匹以从。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

约随王成力攻屠之自是常领海兵有急应赴,斩获居多。天监元年,封南安县号,邑三百户。

魏围梁州,刺史王珍国使请救,绚以郡兵赴之,魏军退。绚身长八尺,容貌绝伦,虽居显官,

犹习武艺。高祖幸德阳殿戏马,令绚马射,抚弦贯的,观者悦之。其日,上使画工图绚形,

遣中使持以问绚曰:“卿识此图不?”其见亲如此。时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

高祖使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唯视地形,咸谓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其功不可就。高祖

弗纳,发徐州、扬州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假绚节、都督淮上诸军事,并护堰作,役

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堰起于徐州界,刺史张豹子宣言于境,谓已必尸其事。既而绚以他

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林豹子受绚节度,每事辄先谄焉,由是遂谱绚与魏交通,高祖不

纳,犹以事毕征绚。绚还后,豹子不修堰,至其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悉坏决,奔流于海,

第10页共119页

祖迪坐下狱。绚在州三年,大修拽%号为严政。绚宽和少喜惧,在朝廷,见人如不能言,

号为长厚。在省,每寒月见省官褴褛,辄遗以襦衣,其好施如此。普通元年,除卫尉卿,未

拜,卒,时年五十七。舆驾即日临哭。赠右卫将军,孵钱十万,布百匹,谥日壮。

(节选自《梁书•康绚传》)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

是/常领游兵/

B.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

是常领游兵/

C.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璧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

是常领游兵/

D.义师方围张冲于郢城/旷日持久/东昏将吴子阳壁于加湖/军锋甚盛/绚随王茂力攻/屠之自

是/常领游兵/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谥号“文帝”指该帝善于治理天下,在领土、外交等方面有所建树。

B.男,爵位中的一级。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敕,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名称之一,多用于任官封爵、告诫臣僚等。

D.城隍,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时期兴起,至明清时期,城隍变为“阴

官”,专责本地区阴间的大小事务。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绚富有才华。康绚少年时就卓尔不群,志向高远;齐文帝任雍州刺史时,康绚凭借自

己特别的才华被召为西曹书佐。

B.康绚作战勇敢。康绚跟随王茂歼灭吴子阳;康绚经常带领士兵巡游,哪里有危急就奔赴

救援,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C.康绚深受亲近。皇帝让画工给康绚画像,派宦官拿着画去问康绚是否认识画上的人,他

被亲近的程度到如此地步。

D.康绚乐善好施。康绚在州郡时,每到寒冬腊月,拜见州官,自己衣衫褴褛,却赠送短袄

给穷苦百姓,他就是这样乐善好施。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弗纳,发徐州、扬州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

(2)堰起于徐州界,刺史张豹子宣言于境,谓已必尸其事。

第11页共119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扑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

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目:“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

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目:“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

黄门侍郎。丁内修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

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

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

高祖手书喻目:“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

恶不惨大军一临诛及三族乙'‘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

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

奉启谢口:“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

更帮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卑破魏军于峋山,承权

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

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

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日:“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

无惭乡里。''诏谥日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

恶/不惨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

不惨/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

恶不惨/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

恶/不惨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3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文官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癸丑”,文中指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

第12页共119页

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

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

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

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气密时年数岁,感恋弥

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

该药脸先尝后选有限则讲学忘猿而师事谯局周门外才二麻豆.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奉华沙,诏征为太子年甘。密以祖

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日:“臣以险衅……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

复以洗马征至洛。

(节选自《梁书•李密传》)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术,术

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日:“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何为耶?”

绩跪下对目:“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日:“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

说。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果,

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庾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未尝失色于人,南阳高士刘虬、宗测并叹异之。齐

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其父庾易在家避疾②,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

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差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黔娄辄

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至夕,每稽颠左唇,求以身代。俄闻空中有声口:“征君寿

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胄手书敦譬③,黔娄固辞。除西台尚书仪曹郎。

第13页共119页

(节选自《梁书•孝行》)

【注】①改醮0齿。),旧时称改嫁。②it(gdu)疾:害病,生病。③敦譬:规劝晓谕。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

人方之游夏

B.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

人方之游夏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

人方之游夏

D.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

人方之游夏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无碘的一项是()

A.“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该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

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B.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秦汉始置,作“先马”,后人可能误写,作

“洗马”,留下千古悬念。

C.“北辰”,原指北极星,后用来喻指皇帝,如《滕王阁序》中“天柱高而北辰远”。本文运

用的是它的第二种含义。

D.“服阕”,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阕,终了。旧时习俗尊亲去世后,在服丧期间辞官、停

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氐碘的一项是()

A.李密身世坎坷。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亲自抚养他。他对祖母非常孝顺,祖孙二

人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B.晋武帝读了李密《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待祖母去世,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

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陆绩六岁时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橘子来给陆绩吃。因为家贫,陆绩把三个橘子

藏在袖子里想带回家给母亲吃。

D.庾黔娄天资聪慧。他少时常与人论述《孝经》,对答如流,从未羞愧脸红。南阳高土刘

虬、宗测认为他是奇才而大加赞叹。

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41.请根据材料丙,概括庾黔娄“孝行”的具体表现。

第14页共119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人也。起家氢军行参军,迁南谯太守,治有能名。时郡境苦饥,

乃发米散财,以拯穷乏。齐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治国,甚副吾意也。“永明初,迁桂阳内史,

讨捕盗贼。境内肃清。罢任还都,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乃叹

日:“此真可谓良F千不也!”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建武末,魏军围司州,明帝使徐州刺史

裴叔业攻拔涡阳,以为声援,起珍国为辅国将军,率兵助焉。魏将杨大眼大众奄至,叔业走,

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义师起,东昏【注】召珍国以众还京师,入顿建康城。义师至,

使珍国出屯珠雀门,为王茂军所败。密遣郑纂奉明镜献诚于用科,高祖断金以报之。时城中

成思从义,莫敢先发,侍中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十二月币算

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即东昏于内殿斩之。以功授右卫将军,辞不拜。

复赐金帛,珍国又固让。敕答曰:“卿体国情深,良在可嘉。''后因侍宴,帝问曰:“卿明镜

尚存,昔金何在?’‘珍国答曰:“黄金谨在臣肘,不敢失坠。”天监初,封港阳县侯,邑千户。

五年,魏任城王元澄寇钟离,高祖遣珍国,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日:“臣常患魏众少,不

苦其多。”高祖壮其言,乃姆.干,与众军同讨焉。魏军退,班师。为征虏将军。会梁州长史

夏侯道迁以州降魏,珍国步道出魏兴,将袭之,不果,遂留镇焉。,必无效累凑读解百祺壁许

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湖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十四

年,卒。诏赠车崎将军,聘钱十万,谥日威。

(摘编自《梁书•列传第十七》)

【注】东昏:齐朝皇帝萧宝卷,荒淫无道,从叛亲离,梁灭齐后,将其追贬为东昏侯,谥号

为炀。

4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

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

B.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

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

C.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

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

D.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

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

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汉代郡守年俸禄为二千石,因此后世以之代郡守;文中指内史,职权相当于郡

守。

第15页共119页

B.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等,文中高祖指梁的开国皇帝萧

衍。

C.丙寅,丙寅这一天。文中用的是干支纪日法,这是我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

法。

D.假节,授以符节。既指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也指地方军政官员加假节称号,掌一定杀

生权。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珍国治理有方,爱护百姓。他任南谯太守时,境内闹饥荒,他发放米粮钱财,救济百

姓;担任桂阳内史时,讨捕盗贼,使全境清平。

B.王珍国为官廉洁,受人称赞。他任桂阳内史期满后回京,路径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为

他饯行,发现它行囊简单,称赞他是优秀官员。

C.王珍国审时度势,弃弃归梁。梁高祖起兵后,大军攻至建康,他顺应大局,暗中与高祖

联系,联络侍中张稷,斩杀东昏侯,归顺梁高祖。

D.王珍国率军征战,颇有功勋,他多次率兵与魏军作战,都获得胜利;天监五年,击退了

魏任城王元澄的进犯,被授予征掳将军之职。

4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师起,东昏召珍国以众还京师,入顿建康城。

(2)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

46.王珍国弃齐归梁前后,是如何对梁高祖表示忠心的?请概括作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威加敬异。

及丁文皇帝修,时为齐随王谄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闻,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就

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

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及居帝位,又立?生堂,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泡,哀

动左右。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

侧光,常至戊夜。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

节。入日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

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天情睿敏,

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爱初在田,

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草靛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勤于政务,孜孜无怠。

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纠奸捕伏,洞尽物情,常哀矜涕

泣,然后可奏。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杨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嗽口以过。

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常克俭于身,凡皆此类。后宫职司,贵妃以下,

第16页共119页

小宫祎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

诸法事,未尝作乐。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小坐押褛,盛夏暑月,未尝褰袒。

不正容止,不与人相见,虽觌内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

能博学,罕或有焉。

(节选自《梁书・武帝萧衍》)

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异。

B.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异。

C.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异。

D.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异。

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本指遭父母等的丧事,本文指的是高祖梁武帝遭逢其父太祖文皇帝去世。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诸侯设五庙,体现出尊卑等级秩序。

C.大同,指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也指道家所说的人与万物浑然一体,本文属前者。

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及五处燕寝,也就是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以泛指后妃。

4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萧衍事亲至孝,极尽诚敬。登位之前,祭扫陵墓,泪水让草木也动容;登上帝位后,

叩拜祖庙,泪如雨下,至情感动身边的人。

B.武帝萧衍爱好学习,成就斐然。他天性聪慧敏捷,下笔便成文章,他创作的众多诗赋,

文采与内容都能谐调配合,不同凡响。

C.武帝萧衍勤于政务,崇尚节俭。他日理万机,不贪图享乐,在衣、食、乐等方面都很节

制,不举办大的集会酒宴和各种法事,也不曾奏乐。

D.武帝萧衍端庄礼敬,注重礼教。盛夏暑月,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庄容貌,不和

人见面;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

5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

(2)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第17页共119页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

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

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

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号其有佳致,谓所亲口:“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

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T

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

族也晨及共建*本玄遁*爪程师为贞,逸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

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使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嵩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

嵩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

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

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

卓独不芈。后主乃诏贞人掌中宫管记,迂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

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日:“卿表自制邪?”确对日:“臣表谢贞所作。”后

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救起还府。贞累启停辞。救报日:“虽知哀茕在疚,而

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嬴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

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

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

日:“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日:“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5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穹其有佳致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举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圉辞固:坚决

5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悬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

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治/族兄号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

禅师为贞说法/

第18页共119页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嵩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

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嵩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

禅师为贞说法/

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

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

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周确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

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

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郑人也。父,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戒氏。光宅惠云法师每

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

辩。

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父为王咨议,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中

大通三年,王立为皇太于,东宫置学古,陵充其选。稍迁尚书度支郎。由为上虞令,御史中

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久之,起为南平王府参军,迁通直散骑

侍郎。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寻迁镇

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今

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

寒暑。”收大惭。

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

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