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你们在清明节做些了什么呢?祭祖游玩吃青团上坟上分做作业陪父母看演唱会抢票回家和爸妈视频短程旅行祭祖“孝”祖陈
情
表李密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语文》隆昌市第一中学&重庆巴蜀中学
念念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要掌握结合作者的身世,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表”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01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和“孝”的含义。03理解把握本文融情于事、以情动人的特色;体会作者复杂真挚的感情,学习本文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02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我们先看个视频,了解一下《陈情表》。视频:【都靓】你真的读懂李密的《陈情表》了吗?(来源:Bilibili)在看视频时,大家思考几个问题:1.李密是谁?2.《陈情表》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视频中的讲述者她为何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4.李密为何“陈情”?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
苏轼曾经这样说过,那为何《陈情表》会与“孝”挂钩呢?图片:陈情表首先,我们得解题陈
情
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一种文体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其次,我们得了解“表”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表”?图片:《出师表》课本截图所以“表”就是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以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
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
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流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
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唐、宋以后用骈体写的表文,有的由于用典精切、辞藻清丽,也成为骈体文学中的代表作。图片:卧床喂药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接下来,我们要认识一下作者李密(224-
287)李密(224
—
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
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
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为由,辞不从命。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江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图片:李密形象图作品时代背景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
(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
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
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第
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最后,我们来康康时代背景作品时代背景第二,
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视频:张碧晨、王赫野《见与不见》(来源:《天赐的声音》)作业布置1.完成《陈情表》“第一课时”预
习导学案;2.订正清明假期试卷作业。第一课时研读第一段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找出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作者小时候有没有什么大事?作者是因为谁才有了今天?作者是家境如何?慈父见背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以:因为夙:早时闵:“悯”,可忧患的事见:“我”文化常识:我背:背弃
文常:句式
行年:走路的年纪夺:强行改变
拓展:多义躬亲:亲自不行:不能走路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祚(zuò):福分。儿息:子女期:穿一年孝服的人。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吊:安慰废:停止服侍复习:古代汉语中关于“我”的表达1、“我”一般用:余、吾、我、予、见、某、昂、妾(女性)、愚、仆等等。2、帝王人臣专用:朕、孤、寡人、本王、微臣、臣、下官、末将、本将、本督、本帅等。3、通俗一点则用:鄙人、后学、末学、不才、奴家(女性)、在下、晚生、小生、晚辈、洒家(早期白话)、老朽、贫僧(和尚)、老衲(和尚)。4、“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表示单数.如苏轼《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孟子·万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经做熟了而且吃掉了)。5、“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复数.如《史记·项羽本纪》“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被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说的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6、“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如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后就成为只能用于皇帝的专用代词了,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我是始皇帝)。7、“昂”多用在《诗经》中,如《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昂否,昂须我友”(别人涉水过河,而我却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8、“侬”属于吴地方言,魏晋南北朝时开始被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复习:古代汉语中关于“我”的表达复习: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句的常见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2.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4.“见”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补充:一词多义——“夺”夺强取剥夺;削去权力失去;丧失乱广起,夺而杀尉。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文化常识:“死”的称呼天子(亲王):崩、千秋、山陵崩诸侯:薨大夫:卒士:不禄庶人:死称父母死:见背、孤露、弃养文化常识:“丧服”的五服(笔记)第一类,称斩衰,是最重的丧礼,一般适用于子女为父母(包括继母),着粗麻布衣服,不缝边,手拿哭丧棒(父以竹,母以桐)脚穿草鞋,丧期三年。第二类,称齐衰(zīcuī)
,
分为四等:1.齐衰杖期。
粗布麻衣缝边,执削杖,
丧期一年,适用于夫
为妻2.齐衰不杖期。手不执杖,其余同上。适用于子孙为祖父母、
侄为叔伯父母、出嫁女为父母、男子为兄弟。3.齐衰五月。适用于曾孙为曾祖父母。4.齐衰三月。适用于玄孙为高祖父母。第三类,称大功。衣用熟麻布,白色,丧期九月。适用于已婚姑、已婚姐妹、堂兄弟、已婚女为伯叔父父母及兄弟。第四类,称小功。衣用较粗熟麻布,丧期五月。适用于伯叔、叔祖、堂伯叔父、从堂兄弟。第五类,称怨麻。衣用精细熟麻布,丧期三月。适用于外祖父母、岳父母、表兄弟。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提问: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追问:但是李密的“悲恻”仅仅是这些吗?令他不得不向晋武帝
上表陈情去争取继续奉养祖母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武帝三番几次下诏书,催促李密,走马上任,这构成了李密当下无法奉养的“悲恻”。李密“悲恻”: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形影相吊夙婴疾病
提问:在陈情的过程中,谁为什么悲恻动人?研读第二段请大家找出第2段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殷切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晋对李(征召)李对晋(回应)察臣、举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拜臣、除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郡—州—朝廷)责臣、催臣刘病日笃、进退两难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逮:及,到奉:承奉沐浴清化:恭维之辞,指蒙受当朝的清平教化察:考察和推举孝廉:孝顺,品性纯洁
文化常识举:推举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文化常识拜:授予官职
文化常识寻:不久
文化常识除:授予官职猥:谦词,鄙贱的意思切峻:急切而严厉逋慢:逃避,怠慢笃:病重,沉重苟:姑且告诉:报告申诉文化常识:古代为官制度1.夏、商、周时代:“世卿世禄制”2.秦国:实行军功爵制3.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制和征辟制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5.科举制(图片)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隋朝时期
科举制初创: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高官主考,提高考试地位并成定制。唐朝时期
科举制完善: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定制且录取权归皇帝;科目减少,进士科为主;实行糊名制防舞弊;录取名额大幅增加。北宋时期
科举制革新:沿袭前代,试卷从四书五经命题,限用程朱理学观点;答卷为八股文,严重束缚思想。明朝时期
科举制僵化:文化常识:汉代选官制度察举制制度介绍:察举即选举,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途径,为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发展演变: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重视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的评判;后期选官制度腐朽,豪门大族把持政权,累世公卿形成,宦官专权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乱象。特殊补充:西汉皇帝还会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职。征辟制制度介绍: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含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特征聘有名望的品学兼优者,或备顾问或委政事。三公府辟除:试用后,可通过公府高第、公卿荐举或察举,补任朝廷官或外任州郡,掾属官位低却易显达。州郡辟除: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后,凭才能被荐举或察举,可升任朝廷或地方官吏。文化常识:古代授予官职的字词字词例句察:考察推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举: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也指提拔任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诸葛亮《出师表》)征:征召,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列传》)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张衡传》)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荀)彧荐嘉。(《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拜:用一定礼节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拔:多指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除:任命,授职,多指免除旧官职,授予新官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勋位。可赠给事中振恤遗孤,以慰存亡。(颜延之《阳给事诔》)授:授予官职。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儒效》)文化常识:古代表示“不久”的词寻,俄而,既而,已而。未几,少时。顷之,顷刻,少顷,食顷。间,适、向,忽。二层
叙朝廷征召之殷;
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提问: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问: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提问: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作业布置完成《金太阳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后作业。第二课时研读第三段请大家阅读第3段并进行分层。分层句子理由第1层第2层第3层伏惟圣朝......特为尤甚。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且臣......有所希冀。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但以刘......不能废远。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伏惟:表示恭维地伏在地上去思忖,是古时下对上的谦辞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伪朝:指被灭亡蜀朝承认的前朝政府矜育:怜悯养育历职:连续任职宦达:官场上发展宦,做官;达,显贵。不矜:不看重。矜,夸耀。拔擢:提拔危浅:指生命垂危更相:相继,相互是以:这是因为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拓展:多义拓展:一词多义——“区区”区区“小”或“少”用来形容人的心真情挚意形容一心一意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自得的样子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
提问:首先看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①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②“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提问:首先看第二、三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①“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②“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本段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提
问:理
解
两
个“无
以”第一个“无以”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没有祖母,年幼的李密确实无以成人;而后一个“无以”是誓言,是决定,是李密在告诉晋武帝,奉养祖母这件事上,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才会有之后的“不能废远”。发出最强音后李密如何解决“忠孝矛盾”?研读第四段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有:同“又”。辛苦:辛酸苦楚二州:指梁州(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益州(在今四川省)皇天后土:文中指天地神明矜悯:怜悯听:准许保:安。卒:终。不胜:禁不住;胜:承受,承担犬马恐怖之情:这是臣子谦卑的话闻:使动用法,使…知道。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终养”“尽节”“报养”——忠孝两全“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分析:第四段
分析:第四段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作业布置完成《金太阳导学案》“第二课时”课后作业。第三课时
第一段:说家境闵凶,显祖孙相依为命的情状;第二段:感朝廷恩命,示祖母供养无主的苦衷;第三段:晓圣朝孝治,言降臣盘桓废远的处境;第四段;释忠孝矛盾,提愚诚共鉴终养的请求。整体研读提问:既然李密“愿乞终养”,想请皇上同意自己的辞官请求,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段中直接表达这样一种愿望,而是曲折迂回地从自己幼年的经历写起?具体写了哪些事情?因为:想要动之以情。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一段写了李密成长艰辛不易之苦情,祖孙相依为命之亲情。是以自己责无旁贷、不能废远。他想以此来打动晋武帝。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呢?明确:①抓晋“以孝治天下”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同情。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③祖母病笃。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提问:李密是如何把他对祖母拳拳孝敬之情陈述出来打动晋武帝的?他有哪些招式?明之以“义”历数童年的悲惨经历陈述进退两难的无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起之以“誓”以皇帝之理消皇帝之疑先尽孝后尽忠缓兵之计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画下来,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句式,用词,修辞手法)?好(表情达意效果)在哪?1.“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
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比喻句艺术特色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比喻句艺术特色“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艺术特色四字骈句写作特点1.融情于事的方法。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说服晋武帝的重要因素,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2.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决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写作特点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述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03陈辞婉曲,屈伸适宜――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04重
点
字
词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九岁不行,零丁孤苦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密今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画法几何与透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喀什地区2025年数学五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5年高考英语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17)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2025年高三第六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南方医科大学《植物纤维化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叙事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联盟2024-2025学年3月高三教学测试(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 四川大学《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测试卷
- 2023年成都市锦江区九年级二诊语文试题(含答案)
- 妇产科护理学 简答题
- 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规范2021版
- 毕业论文工程量计算与造价控制
- 人机料安全等方面应急措施及处理方法
- 麻醉学课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2023年中石油职称英语考试通用选读
- GB/T 24128-2018塑料塑料防霉剂的防霉效果评估
- GB/T 22864-2009毛巾
- GB/T 21403-2008喷灌设备文丘里式差压液体添加射流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