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王羲之书中极品,文中上品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领右将军,世称“王右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王羲之轶事王羲之轶事书成换鹅: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兰亭碑亭为单檐飞翘砖石结构四方亭,古朴典雅。碑上“兰亭”二字为清康熙帝手迹,文革期间碑被砸断,遂成残字——“兰”无尾,“亭”无头。无数游客到此都会不由自主地抚摸一下帝王碑,因此这块碑又被称为“君民碑”东床快婿:太尉郗(xī)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尚未婚配,太尉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并且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府。王府子弟听说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结果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择为快婿。文学常识“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标题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伶官传序》《史记·太史公自序》序是惜别赠言时,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送李愿归盘谷序》如果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散文——宴集序文学常识“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标题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伶官传序》《史记·太史公自序》序是惜别赠言时,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送李愿归盘谷序》如果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琵琶行(并序)》《孔雀东南飞》本文属于山水游记散文——宴集序社会背景
写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百姓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时代的人,他们对死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的焦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士大夫们不满现状,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正是在这种人文思潮里,魏晋人在看似颓废、消极、悲观的死亡感慨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生命强烈执着的追求和留恋。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字词正音癸丑()会稽()修禊事()激湍()流觞()骋怀()放浪形骸()趣舍万殊()嗟悼()彭殇()ɡuǐkuàijīxìtuān
shānɡchěnɡháiqūjiēdàoshānɡ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修:动词,实行,从事某项活动(举行,做)禊:古代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以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贤:形作名,贤才
毕:全,都少长:形作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咸:都修:高高的激湍:急流映:映衬。
带:名作动,环绕;
左右:四周映带(于)左右:省略句
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活动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农历三月初(的某一天),(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会集,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聚集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岭,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在亭子的四周辉映环绕,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我们排列坐在曲水旁边。即使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深远高雅的情思。年号
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汉武帝首创,为“元封”“建元”。
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会更改年号——“改元”。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等。干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干:即天干,共10位: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支:即地支,共12位: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叫作十二地支。
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辛亥,戊戌,岁在癸丑等,又因为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因而干支纪年每60年一个循环。梳理文章01
甲子11甲戌21甲申31
甲午41甲辰51甲寅02
乙丑12
乙亥22乙酉32
乙未42乙巳52
乙卯03
丙寅13丙子23丙戌33丙申43丙午53丙辰04丁卯14丁丑24丁亥34丁酉44丁未54丁巳05戊辰15戊寅25戊子35戊戌45戊申55
戊午06己巳16己卯26己丑36
己亥46
己酉56
己未07庚午17
庚辰27庚寅37
庚子47
庚戌57
庚申08辛未18
辛巳28
辛卯38
辛丑48
辛亥58
辛酉09壬申19壬午29
壬辰39
壬寅49
壬子59
壬戌10癸酉20癸未30
癸巳40
癸卯50
癸丑60
癸亥十天干: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干支历殷人将60干支循环纪日,六十是殷人一周的日数,十日是一旬,因此甲子表也称为“六旬表”。
干支纪日又发展到纪年、纪月、纪时。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20212022壬寅年辛丑2024甲辰
因其地处会稽山之北而得之。山南水北为“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山阴衡阳衡山之南洛阳洛水之北华阴华山之北淮阴淮水之南修禊:古人于阴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洗涤以拔除妖邪。(禊:洁也。)明文徵明《兰亭修禊图》*流觞曲水觞从角,傷(
shāng)省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传统节日春节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我国传统习俗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习俗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习俗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元宵正月半、上元节、灯节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社日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上巳三月三日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修禊)传统节日常考知识清单:1.一岁之首是春节,又名元日与新正。2.元宵节称上元节,赏灯、猜谜正月半。3.社日祭祀土地神,春秋两社“分”日行。4.上巳定于三月三,修禊郊游在水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传统节日寒食在冬至后的105天或106天,在清明前一、二日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由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清明阳历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得名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端午端阳、重午、重五得名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由来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在这一天来悼念他。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传统节日常考知识清单:1.寒食禁火食冷食,清明之前一两日,源自重耳祭子推。2.清明节气按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扫墓、踏青、荡秋千。3.五月初五祭屈子,端午、端阳、又重五,雄黄酒能驱五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传统节日乞巧少女节七夕由来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农历七月初七习俗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中秋团圆节得名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名。农历八月十五传说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习俗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得名《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传统节日常考知识清单:1.易经九为阳,重九即重阳。2.登高望远插茱萸,莫携老人上山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传统节日腊日南北朝时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由来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习俗吃赤豆粥、祭拜祖先、腊八粥。除夕为岁末最后一天夜晚习俗此夜大家全家团聚吃“年饭”,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传统节日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后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十二生肖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又称属相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是:这天朗气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惠风:和风
和畅:温和舒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品类:古今异义词
古:自然界万物今:种类;品种所以:用来游目骋怀:使动,使……纵展,使……驰骋极:穷尽
信:实在
可:堪,值得天气感受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拂,温暖舒适。仰首观览辽阔浩大的宇宙,低头观察繁多的自然界万物,用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令人愉快的啊。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目的修禊事也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物信可乐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活动天气感受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时节难得聚地清雅欢欣之事名士相聚环境优美活动有趣气候宜人悦目赏心良辰美景嘉宾乐事赏心叙宴会盛况(实写)深入思考——第一、二段这部分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情感由何而生?乐的表层原因:1.同道相逢2.环境优雅
3.气候宜人......
在这样一个与自己的精神气质与审美趣味高度契合匹配的环境中,人的幸福感与愉悦度是想当然的。深层原因:
借助于禊事的名义聚会,消灾祈福,这是一次敬重生命的典礼,这样的活动暗含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眷恋。作者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感慨于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这些忘情的快乐是健康生命的赏赐。所以,乐之由的根源是:以生为乐。“信可乐也”,因何而乐?小结评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夫人:古今异义词
夫,句首语气词,引起下文;人,人们相与:相处、相互交往或:有的人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怀抱:古今异义词
古:心怀(自己的情趣思想、胸怀抱负)
今:抱在怀里;胸前悟言:悟谈、对谈。悟,通“晤”,面对面。因:依靠、凭借
随着
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人与人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虽:虽然。趣舍:取舍,爱好。趣:通“取”。殊:不一样,静躁:安静与躁动。欣:欣喜
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暂得于己:一时感到自得
暂:短暂,一时虽然(人们的人生)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也不相同,静与动也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虽:虽然。趣舍:取舍,爱好。趣:通“取”。殊:不一样,静躁:安静与躁动。欣:欣喜
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暂得于己:一时感到自得
暂:短暂,一时虽然(人们的人生)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也不相同,静与动也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译文
疏通文意
人们互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自由放纵。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欢喜,心里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没想到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变化而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啊!作者的情感“乐”转“痛”首先联想到哪两种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向内,深入内心世界,不务实际,聚众谈玄。向外,寄情山水声色,不受世俗礼法约束。静躁共同点:贪恋自己喜欢的事物,留恋有生之乐魏晋风流:清谈、饮酒、服药、纵情山水、狂放不羁……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因为太过专注,太过忘我,最美的时光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悄然逝去了。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那场在许多年以后也能想起的日落,倒也不见得是有多好看,就是莫名觉得还挺难忘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叔本华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席慕蓉《为什么》、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毛泽东《采桑子·重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阮籍《咏怀》知识链接——魏晋清谈之风
钱穆《国学概论》:“世乱,生命涂炭,道义扫地,志士灰心,见时事无可为,遂转而为自我之寻究”。设宴清谈放浪形骸魏晋清谈:谈说论辩玄学: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
臧否人物:称赞、批评时人。放浪形骸:重要表现形式是沉湎于酒,以阮籍、刘伶为代表。
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世说新语·任诞》知识链接——魏晋名士的精神状态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世说新语·任诞》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晋书·阮籍传》“一旦迫之,必发狂疾!”——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五石散”是一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还配点别样的药。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发”。倘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走了之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现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一班名人都吃药,穿的衣都宽大,于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把衣服宽大起来了!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像或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广义的道家
黄老派(宗教派):服食养生、追求长生不老;
老庄派(哲学派):顺应自然,“以天合天”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兴感:兴发感慨契: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临:面对
悼:悲伤
嗟悼:叹息哀伤喻:明白。哲理性思考
历史性思考
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兴发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白于心。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固:本来、当然。(固:乃——就)?一:数词意动,把……看作一样;虚诞:虚妄荒诞的话。齐: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等,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
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真是可悲啊!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列:一个一个虽:即使,纵使所以:表原因其:代词,他们,人们
致:意态,情趣斯文:古今异义词
古: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温和有礼貌,不粗俗【状语后置】
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剖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帅持有。符契“若合一契”具体指什么?王羲之与古人对生死的感慨相同。深入探究.第四段“悲”从何来?
最直接的原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思考:后人看待今人和今人看待古人一样,是哪方面一样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昔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在第四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密切联系的一句话,对于作者的生死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作者在悲叹什么?作者生而轻命昔人死不能生后人生亦悲死悲叹生命的有限和时间的无情;悲叹当时士大夫阶层盛行的虚无主义思想;悲叹后人见今人之悲时的悲叹,引发深远的千古同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说明对于生命的悲痛之情,古人和今人一样;
悲古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嗟叹当时士人群体生命观的虚妄;
悲今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说明对于生命的悲痛之情,后人也将和今人一样。
悲后人
总结为两层“悲”意:其一,对生命种种的千古同悲,这是“痛”的纵深;其二,对当时流行的生命观之悲,这是“痛”的延展。二者都由个体生命的“痛”延展到社会群体之“悲”。内心:执着追求(反思生命)表面:美景盛事(寄情山水)王羲之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人生态度)总结:“一死生”“齐彭殇”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觉得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更有许多人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知识链接——魏晋名士的生死观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
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魏晋士人的生死观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晋书•刘伶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魏晋士人的生死观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与山巨源绝交书》总结:“一死生”“齐彭殇”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就像浮萍之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第四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学前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软件测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流体力学土建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校2025年初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礼仪与文化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多元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跨文化交际英语(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一般单位消防安全建设标准
- 《北京市市级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 100道凑十法练习习题
- 2022年保安考试题库有答案
- (完整版)老人健康智能手环可行性分析报告 (1)
- 内蒙古高中毕业生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学年评语表成绩单身体健康检查表完整版高中档案文件
- 低钠血症鉴别诊断-杜斌PPT课件
-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测定实验数据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