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蜀道难》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3.1《蜀道难》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3.1《蜀道难》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3.1《蜀道难》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3.1《蜀道难》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3.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探究诗歌的主旨。素养目标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

——余光中走近李白走近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称号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朝代唐代诗派浪漫主义诗人爱好饮酒、赏月、舞剑、作诗、漫游诗风豪放飘逸、雄奇壮丽作品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的生平经历1.701—72525岁以前,蜀中生活时期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因罪徙居中亚。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广泛。十五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壮丽景色,接触社会生活,培养了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李白的生平经历2.726—74226岁至42岁,第一次漫游时期

开元十四年(726),26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

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有《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等。李白的生平经历3.

742--74442至44岁,应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742),42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异常兴奋,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唐玄宗昏庸腐朽,不理朝政,诗人的志愿无法实现,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内幕和上层统治的腐朽,写下了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和反抗精神。李白的生平经历4.744—75544到55岁,重新漫游时期

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同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结伴同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走近李白走近李白(701年—762年)生平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病逝当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他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有《李太白集》。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初唐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盛唐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还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和孟浩然。中唐中唐的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晚唐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唐诗的发展脉络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李白、杜甫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遇不测。

背景: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由于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蜀道,蜀地的道路。难nán,艰难。﹙进入﹚蜀地的道路艰难(难行)。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主要是指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字数、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引、吟等体裁。

解题:蜀道难蜀道,从广义上说,南起四川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勉县褒城附近向左拐,然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蜀道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棋盘关,全长约450公里。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蜀道蜀道在四川广元境内长达270多公里,是保存最完整、保留文化要素最充分的一段。因为,自蜀王开明氏在广元建邑,广元境内的蜀道经过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已成为先秦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和剑门关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而且,广元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出生地,有着独具魅力的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和女性文化。蜀道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诗词曲古体诗近体诗(唐代确立)宋代成就最高宋词元代成就最高元曲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按风格分:豪放、婉约散曲:小令、套数杂剧四、五、七言古诗杂言古诗乐府诗《诗经》

《楚辞》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李白:浪漫主义七言律诗杜甫:现实主义排律(12句)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拓展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诗古体诗四、五、七言古诗杂言古诗《诗经》《楚辞》乐府诗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近体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12句)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宋词按照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按照风格分豪放、婉约曲元曲散曲小令、套数杂剧壹初读文本,体会文意噫吁嚱鱼凫

石栈猿猱

扪参

咨嗟

巉岩飞湍

喧豗

砯崖万壑

峥嵘

崔嵬

吮血

(yīxūxī)(zhàn)(ménshēn)(chán)(huī)(hè)(cuīwéi)(náo)(tuān)(zījiē)(pīng)(zhēngróng)(yīng)(shǔn)(fú)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yīxūxīfúnáoménshēnsàiyīngyíngzhàn蜀道难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chántuānhuīpīngzhēngróngcuīwéishǔncháijiēháo识记字词(字音、字形)1、噫吁嚱2、鱼凫3、秦塞4、峥嵘5、石栈6、猿猱7、扪参历井8、抚膺

9、巉岩10、喧豗11、砯崖12、崔嵬13、吮血14、咨嗟yīxūxī

náofúsàizhànménshēnyīngchánhuīwéipīngshǔnzījiē(zhēngróng)任务活动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聆听诗朗诵,体会文意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诗眼是什么?“蜀道之难”究竟难在哪里?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眼:难凶(战祸之烈)第一段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危:高;于:比;何:多么;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尔:那,指开国之初;当:正对着;横绝:横越、飞越;摧:毁坏,这里指崩塌;天梯:高险的山路;钩连:沟通连接;回:回转;高标:高耸的山峰;冲波:激浪;逆折:倒流;愁:为动用法,为…发愁;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萦:绕着;扪:摸;历:穿越;参、井: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以:介词,用;膺:胸口;坐:空,徒然。深度探究思考1:首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何作用?①内容上:连用五个叹词发出惊叹,叹蜀山高大险峻;点明中心,通过夸张手法,突出蜀道难越。②结构上:统摄全诗,奠定了诗歌奇崛雄放的基调。深度探究思考2:分析“蚕丛鱼凫”和“五丁开山”传说的作用。①蚕丛、鱼凫:蜀国历史悠久,但还未与秦塞相通,长期闭塞隔绝,以此衬托蜀道高险难行。②五丁开山:引用神话传说(用典),说明蜀道的由来,突出蜀道的高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深度探究思考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是怎样写“蜀道之难”的?①正面描写:上:六龙回转,群山挡日。下:万仞深渊,激流回旋。采用俯仰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直接写出山高水险。②侧面描写:善高飞的黄鹤不能越过,善攀援的猿猱都愁攀援,侧面烘托蜀道之高险。深度探究思考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蜀道之难”的?从行人的感受侧面来写“蜀道之难”。通过对行人在青泥岭上的一系列细节、动作描写,夸张地表现了行人的艰难行走的情形和畏惧心理,侧面突出蜀道高险曲折的特点。第一段主要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一叹高蜀道来历蜀道高峻

行人感受蜀道历史五丁开山神话传说上:六龙回日群山挡日下:万仞深渊激流回旋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俯仰结合虚实结合烘托夸张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人行其上的艰难形状和畏惧心理

(侧面写高)(正侧结合)(侧面写高)第二段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西游:指入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但:只;凋朱颜:使容颜大变。凋:使…凋谢;去:距离;盈:满、足;飞湍:急流;喧豗:形容轰响;砯:冲击;转:使滚动;嗟:叹词;胡为:为什么;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疑问代词:何、安、胡、孰、曷、焉、奚。宾语前置;乎:语气助词,无实义。深度探究思考1:鉴赏“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人借景抒情,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只见悲伤的鸟在古木上哀嚎,雄鸟飞雌鸟随,在林间绕行。又听到泣血的杜鹃在月下空山中哀愁的啼叫,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凄清的环境气氛,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深度探究“子规”的意蕴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又名布谷、子鹃、杜宇、望帝、蜀鸟、蜀魄、蜀魂、催归等,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在古代诗词中,“子规”这一意象或用于游子思乡之诗,寄寓羁旅之苦、思乡之愁;或用于故人送别之诗,表达悲痛的离别之情;或化为冤禽,诉说冤屈之愤;或与梦蝶意象组合,共奏离恨悲情;或用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以及春闺之怨…深度探究①烘托伤春、惜春之情“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②抒发乡愁、思念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③倾诉悲苦、哀怨之情“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思考2:赏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妙处。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夸张、拟人等手法,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描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表现蜀道山水险恶,烘托蜀道之难。①夸张手法:渲染了惊险的气氛。②动静结合:(静)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壁;(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③远近结合:(远景)“去天不盈尺”的山峰;(近景)“倒挂枯松”。④拟人:“争”形象地写出水势汹涌、水声轰响的情景。⑤视听结合:(视觉)山之高峻、壁之险绝;(听觉)水之湍急咆哮,令人胆战心惊。第二段主要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二叹险景物凄凉山水险恶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使人听此凋朱颜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视听结合拟人手法渲染凄寂苍凉、阴森恐怖的环境,烘托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视↓听视听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夸张手法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描写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烘托蜀道之难。第三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峥嵘、崔嵬:形容山势高峻险要的样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把守;所守:守关的将领;或:倘若;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锦城:锦官城,成都的别称;咨嗟:叹息。深度探究思考:写蜀中剑阁的寓意何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①剑阁险要,自然易发生战乱,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②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劝谏君王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第三段主要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三叹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藩镇割据,易生战乱所守→化为狼与豺/猛虎/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告诫友人:早还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写出蜀道居留之难。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思考:主旨句几次出现,体会其具体作用?深度探究思考:主旨句三次出现,所在位置和具体内容都有变化,体会这三句话的具体作用。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再次强调蜀道之难行,把诗歌推向高峰。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贰赏析艺术手法

《蜀道难》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诗人具体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表现这一特点的呢?1.夸张与想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使用夸张的手法,新奇大胆,境界阔大。“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借助想象,夸张地写出了行人登山过程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侧面反映山势险峻……2.巧用神话故事:“地崩山摧壮士死”,“六龙回日”……3.虚实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静、仰、视动、俯、听静、仰、虚动、俯、实难1.高蜀道的来历2.险3.战祸之烈蜀道的高峻蜀道环境凄清蜀道山水险恶开辟之难(自古难行)渡越之难(自古可畏)劝阻友人剑阁险要杀人惨景安居之难(早还家)告诫友人梳理脉络,归纳内容:梳理脉络高难行险可畏战乱凶叹蜀道来历蜀道高峻景物凄凉山水险恶剑阁险要战祸惨景开辟之难渡越之难治理之难一番奇语倾吐一腔幽愤之情,一副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主旨《蜀道难》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含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之意;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仕途艰难,并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思考:关于本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1.此诗即事成篇,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表达对友人的担忧和关心。2.表面写蜀道的艰难,实则写仕途艰难,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叁课堂巩固1.(2014·全国高考真题)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2.(2021·浙江镇海中学高三一模)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惊险场景。3.(2016·全国高考真题)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4.(2021·广东韶关市·高三一模)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李白在《蜀道难》中也用了这种写法叙说蜀道难行,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一模)《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6.(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