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山如画高一年级略读课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目录四游园二桂枝香-金陵怀古三念奴娇-过洞庭一登岳阳楼CHAPTER01第一章节杜甫登岳阳楼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号
,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明清文人推崇他为“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诗风以
为主。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子美少陵野老现实诗史诗圣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风格思想内容所谓“沉郁”指诗歌内容的广阔深刻,思想情感的深沉蕴藉。艺术形式所谓“顿挫”指诗歌韵律的抑扬跌宕,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作者生平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即712-745),涉世未深。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画鹰》等。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即746-755),忧国忧民。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外还有《兵车行》等。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即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三别”写于此期。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去世,即759-770),诗风更沉郁。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很多,如《登高》、《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等。写作背景身体羸弱他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岳阳楼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创作了这首诗歌。时年57岁这首诗创作于杜甫57岁时,距离他生命的终点仅有2年时间,当时诗人的处境十分艰难。写作背景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这是一首律诗还是绝句?《登岳阳楼》是一首律诗。
律诗的特点:(1)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固定。(2)严格押韵(ou)。(3)颔联、颈联对仗严格诗歌鉴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生于盛唐,少时读书游历,快意山水,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远之志。今昔对比,诗人的遭遇和心境已大不相同。思考1:“今”“昔”对诗人来说,有什么不同?此时杜甫57岁,安史之乱刚结束几年,距离他生命的终点仅2年时间。诗人的处境艰难——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岳阳楼。昔今诗歌鉴赏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1)洞庭湖劈开了吴楚,洞庭湖托起了整个乾坤。描绘了宏伟奇丽的景象,写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写景思考2:颔联描绘了什么景象?哪两个字用的最好?①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②这两句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能够割裂大地、浮动乾坤,极写水的力量;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水面的宽阔。③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景色的宏伟奇丽,营造了辽阔雄浑的意境,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2.颔联最传神的两个字是什么?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歌鉴赏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思考:颈联交代了作者怎样的处境?表达了什么感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漂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从无到有本来还给人以安慰,年老多病的诗人是希望有点儿什么的,但有的只是一条“孤舟”,这渺茫的希望也破灭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更加突出诗人处境的艰难。诗歌鉴赏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思考:“戎马”指什么?作者“涕”是为何而哭泣?(1)“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2)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而诗人倚靠着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忍不往流下悲苦的泪水。戎马,战马,借代面对动荡不安的国家,作者无可奈何、悲痛压抑。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己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国家艰危,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是诗人忧国忧民的体现。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归纳总结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时间)对比——实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空间)夸张、想象、动态——虚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个人)漂泊流离、孤苦无依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国家)借代、动荡不安
景情CHAPTER02第二章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作者简介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金陵是南京的古称,中国古典文化和风雅文化的代表城市,有“天下文枢”之称,金陵和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南京被称为十三朝都会,悠久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别名就特别多,比如:金陵、秣陵、越城、建康、应天等等。历史的沧桑,使得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念最多的地方。金陵写作背景
宋神宗继位后,当时宋王朝表面太平盛世,而在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危机,朝廷面临着三冗局面,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恰逢各地自然异象出现,弹劾王安石折子增多,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后长子王雱(pang)去世,接连打击,王安石在57岁主动辞去宰相一职,退居金陵。隐居期间写下了《梅花》《书湖阴先生壁》《桂枝香·金陵怀古》等诗词。解题◎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
梁、陈在此建都。◎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咏史怀古诗: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
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文本探究——上阙赏读这三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交代地点故国点明时令晚秋点明天气初肃作者凭栏远眺,感受到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气势不凡。一切景语皆情语,为全词奠定了肃杀悲凉的基调。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文本探究——上阙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赏读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化用谢眺的诗句“澄江静如练。”用典写出了水的清澈和山的挺拔陡峭。比喻“千里”二字,景象开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白色绸缎,写出江水之纯净。练箭头,写山峰之陡峭。簇文本探究——上阙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市井烟火“酒旗”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匆匆来往的行旅之人。由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归帆”文本探究——上阙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星河”
“彩舟”色彩对比鲜明“画图难足”的作用:既总结上阕所见之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阕议论。“鹭起”
“云淡”动静相生《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使是技艺高超的画家,在表现某些动态和意境时也会受到绘画技法的限制。“画图难足”这样的表述,能更强烈地引导读者去想象和感受金陵景色的美。根据词中的情感,确定以《桂枝香·金陵怀古》为蓝本拍摄的城市宣传片的主题。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何而“叹”?文本探究——下阙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由现实转为想象。“念往昔”指词人想象六朝的达官贵人竞相效仿攀比,过着奢侈的生活。金陵的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繁华竞逐”文本探究——下阙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统治者竞相追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门外楼头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见大势已去,陈后主带着张贵妃、孔贵嫔两人躲于宫中一口枯井中。后因一士兵口渴被捉住,押至韩擒虎帐前,陈亡于隋。这是亡国悲剧的缩影。遗恨之余,嗟叹不已。文本探究——下阙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徒然、枉然。谩偏义复词,耻辱。荣辱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站不到应有的历史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教训。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赏读此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叹?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文本探究——下阙繁盛的六朝及六朝的兴亡随着时间历史的长河已经消失了。时光流逝之叹只剩下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睹物思人,望物兴叹。物是人非之叹文本探究——下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后庭》运用典故,仅仅是为了批判商女吗?文本探究——下阙运用《后庭》典故,仅仅是为了批判商女吗?表面写歌女至今时时唱《玉树后庭花》,而实际上是说面对内忧外患,当权者仍过着荒淫的生活。是对北宋当局统治者的警告。也反映了词人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忧虑之情。“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怀古伤今立意高远奋起变革免蹈覆辙CHAPTER03第三章节念奴娇-过洞庭
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在孟浩然的眼里,洞庭湖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作者简介
(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本蜀之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作者简介
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二十三岁,参加廷试,高宗亲自将其擢为第一,居秦桧孙子之上。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张孝祥被任为建康留守,扩充兵力,未料一个多月后被免职。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年三十八岁病卒。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词作特点“豪壮典丽”。公元1127年,宋都开封为金兵所破,徽、钦二帝被俘,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杭州。宋室南渡成为南、北宋的分水岭。
金兵大量屠杀无辜平民,把人视同猪狗,开封及周边方圆几百里都惨遭杀掠,饿殍遍地,竟食人肉,大量汉人被在耳朵上刺字,作为奴隶出卖。金人搜刮大量土地,强制中原人改变发型和服饰,朝廷上下为之一空,“二百年府库蓄积”荡然无存。张孝祥心怀亡国之痛,主张抗战以恢复中原。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说成“专事游宴”,正直且自视甚高的张孝祥一气之下罢官返家。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相关背景点击输入您的标题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添加标题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平静清澈的湖面像白玉磨成的镜子,像美玉铺成的田地,有三万顷那么宽阔,湖上只漂浮着我的一叶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全都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应思量在岭外一年左右的官场生活中,月光本就照耀陪伴,自己的心胸全部像冰雪一样明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地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1.赏析上阙
“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在哪里?根据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风色:风势。琼:美玉。着:附着。扁舟:小船。素月:洁白的月亮。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表里:里里外外。悠然心会: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心灵的契合。推敲:“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为何用“分”不用“共”或“明”?体现灵性互动感“分”字让月光有了人情味,像是月亮主动把光辉分给湖面,比“共”(一起发光)或“明”(单纯明亮)更生动。就像朋友分享礼物,比单纯“在一起”更有温度。如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邀”字,主客关系因此“分”而鲜活,湖月从景物升格为知己。0102和“共影”形成对比对仗“分辉”是月光自上而下的流动,“共影”是星河和湖面倒影的静止交融。一动一静,画面更丰富。如果都用“共”,就显得重复单调,失去张弛韵律。“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为何用“孤”不用“月”?"孤"字强调其独立不倚,与上句"岭海经年"的贬谪生涯形成呼应。与苏轼"缥缈孤鸿影"异曲同工,皆以"孤"为荣。01它既是内在道德的光明("肝肺皆冰雪"),又是与天地往来的精神通道("妙处难与君说")02前有“玉鉴琼田三万顷”,已极写月夜澄澈,此处若再用“月”则显重复。为下片“尽挹西江,细斟北斗”的宇宙意识埋下伏笔。03反用其道,不是借月写孤,而将自身孤光提升到与日月同辉的高度。这与洞庭湖的宏阔背景相得益彰。04孤高人格的投射哲学境界的升华文本结构的匠心文化符号的转用正如黄苏《蓼园词评》所言:"孤光自照下即写'肝肺皆冰雪’,见其身虽处谪中,而心实无愧也。"风凉发乱、寒瑟中袒露自在的泛舟天地图不仅描绘出其头发稀疏、杂乱的外在形象,更暗示出他内心的沧桑和疲惫,是其人生遭遇在外表上的体现。短发萧骚它一方面写出了小船在湖面上行驶的平稳状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诗人平和的心境。在动荡的人生中,诗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沉稳,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稳泛不仅是实写身体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虚写内心的孤独和凄凉。一个“冷”字,将诗人的情感与外界环境紧密结合。襟袖冷青苍色的水空旷寂寥。这两个词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孤寂的意境,既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也衬托出诗人在广阔天地间的渺小,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旷达和对自由的向往。沧浪空阔01020304自身形象(短发萧骚、襟袖冷)外在环境(沧浪空阔)“稳泛”这一动作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人生苦难的感慨,又有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超脱尘世的豁达。诗人以景衬情,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具体的字词和意象之中,使读者能够透过文字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表:玉鉴琼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孤光自照,
里: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应念岭海经年应该回想在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在南宋朝廷中,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激烈斗争。张孝祥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因此遭到了主和派的排挤和打压。他曾多次被贬官,辗转各地任职。“岭海经年”便是他对自己在岭南地区多年宦海生涯的回忆。在地方官任上,他严明法纪,锄抑强暴,赈济灾荒,“狱事清静,庭无留滞”(《敬简堂记》)。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任务三:“扣舷独啸”的“独”与上文中“孤光自照”的“孤”是否是同一种“孤独”?
词人现在已经不再孤独,因为他拥有超越凡尘的朋友——万象为宾客。“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虚写,词人也以北斗为器,舀尽长江之水,与世间万象相邀共饮。
词人由宏大想象回归真实自我,超脱现实,不再孤单,表现词人忘怀尘情俗世、与自然物我交融的自在和超脱。一介凡人,却能与天地比肩,茕茕孑立,与万物为友,这是何等的自信与豪情!CHAPTER04第四章节汤显祖游园汤显祖(1550-1616),明代晚期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代表作:《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汤显祖汤显祖名句(1)为君难,为臣不易。(2)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3)砧声又报一年秋。江水去悠悠。(4)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传奇剧本,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所写。四大戏剧:《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共五十五出,本文选自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关关雎鸠”,即把杜丽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和她在牡丹亭幽会。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无治竟然死去了。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故事背景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北科技学院《健美操主项II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通渭县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 通道下腰椎手术后的护理
- 企业员工培训稽核
- 2025简易农村土地承包租赁合同
- 2025标准建筑施工合同
- 2025繁华街道商铺租赁合同
- 2025商业店铺租赁合同标准范本
- 2025联盟加盟合作的相关合同格式
- 2025汽车销售合作协议合同模板
- 《基于stm32的窗帘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14000字(论文)
- 大型活动期间的公路养护应急预案
- 国内外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现状
- 教堂寺庙租赁合同协议
- 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硬措施解读
-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社会认知理论发展
- 管道完整性管理培训
- 小学全体教师安全工作培训
- 19G522-1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图集
- 律师事务所薪酬分配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