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本3我爱这土地(第一课时)课时2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学情分析: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另外,学生的朗读水平较差,鉴赏诗歌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相关背景知识,有感情的朗读本诗。2.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文化自信:了解作者艾青及《我爱这土地》的写作背景,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语言运用: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培养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审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难点1.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问题卡与任务单附后页教学活动预设三次修改【导入新课】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日本侵华战争》视频在这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诗人艾青也冲到了时代的前沿,像一只喉咙嘶哑的鸟,为大地的兴衰而歌哭,他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甘愿为祖国的强盛付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板书:我爱这土地)【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也享有声誉。其诗歌以“土地”“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背景知识】(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本文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字词积累】(大声朗读并识记字音,理解词语意思)嘶哑(yǎ)汹涌黎明腐烂悲愤(fèn)多音字假(jiǎ)如这次可以放五天假(jià),他打算带家人去桂林旅游。【理解词义】声音沙哑。()(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时间词。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形容程度深。()答案:嘶哑汹涌黎明腐烂深沉【听课文】(播放范读音频)【朗读指导】停顿处用斜线划开,重读的词语要在字的下面点上点。我爱这土地从赏读入手掌握朗读技巧谈朗读感悟01我觉得这首诗应该读得深沉些,因为诗中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从这里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对土地和祖国的一种深沉的爱,因此感情基调应该深沉些,语速也应慢一些。02我觉得这首诗还给人一种悲愤的感觉,“激怒的风”、“悲愤的河流”、鸟儿的歌唱后的泪水,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肯定是借助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悲愤的情感。03我想谈谈重音的处理,除了上述意象要重读以外,“也”“嘶哑”“歌唱”要重读,因为这些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执著的爱,即使化为鸟儿,哪怕喉咙“嘶哑”,也要歌唱。【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初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1.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思考:诗人所爱的土地,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土地——祖国暴风雨打击——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本诗中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歌唱的爱国者形象。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自比,寄寓了自己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赤子之心。[真题模拟]诗歌第一节鸟儿歌唱的对象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考点分析诗歌意象[答题思路](1)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义+象征义);(3)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参考答案]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写了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甘愿为之献身的精神。象征和比喻的区别比喻中会出现喻体。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中只出现本体,不出现象征体。象征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分析讨论】鸟的歌唱为何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止,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哪怕面对困难内心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深刻的感觉,弱化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诗歌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眼中的“泪水”都包含了哪些东西?如何理解这两句诗?“泪水”中包含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沉的爱,对敌人、对侵略者无比的恨,对遭受到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同情。这两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是那个苦难的年代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的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完成抄写读读写写3次,完成相应的作业本题目。(必做)2借助《我爱这土地》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完成《艾青诗选》3篇批注。(选做)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果——因
➨
爱国深情教学反思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教给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观点。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诵读、品味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和音律之美。课题及类型3我爱这土地(第二课时)课时2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学情分析: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似乎明白易懂。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另外,学生的朗读水平较差,鉴赏诗歌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相关背景知识,有感情的朗读本诗。2.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文化自信:了解作者艾青及《我爱这土地》的写作背景,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语言运用: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培养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审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难点1.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问题卡与任务单附后页教学活动预设三次修改【导入新课】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美丽。(屏显,出示图片)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富饶。(屏显,出示图片)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历史悠久。(屏显,出示图片)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繁荣昌盛。(屏显,出示图片)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强大无比。(屏显,出示图片)【上节回顾】我爱这土地归纳总结“意象”的概念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所借助的客观物象中中浸染了作者感情。我爱这土地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品读思考:以上诗句都融入了诗人的感情,你们能读出来吗?请用“读句诗,我感受到了。”来说一句话。悲愤、抗争光明、希望——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明确:活着要尽全力为土地歌唱,死后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土地的怀抱,将最后的“营养”献给祖国,与祖国融为一体。“鸟”的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这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歌第二节能否删掉?为什么?不能。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短小精悍的第二节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若去掉第二节,诗意就得不到提炼、强化,情感就得不到升华。【问题探究】1.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虚拟“我是一只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自己;“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为什么鸟儿会这样?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传达出“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物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2、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明确:第一节:铺陈描述;第二节:凝练概括。第二节,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提炼和升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有画龙点睛的作用。3、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明确:主旨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这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感的浓缩,喊出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4.这首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5.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这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艾青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写作特色】1.意象丰富,象征恰当。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向我们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每个意象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土地”象征正在遭受日寇践踏的国土,“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等等。2.虚实结合,视角独特。诗的第一节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的视角进行想象,表现鸟对土地的挚爱,形象而含蓄;第二节从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实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第四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学前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软件测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流体力学土建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校2025年初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礼仪与文化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多元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跨文化交际英语(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一般单位消防安全建设标准
- 《北京市市级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 100道凑十法练习习题
- 2022年保安考试题库有答案
- (完整版)老人健康智能手环可行性分析报告 (1)
- 内蒙古高中毕业生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学年评语表成绩单身体健康检查表完整版高中档案文件
- 低钠血症鉴别诊断-杜斌PPT课件
-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测定实验数据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