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婚姻家庭的的法律适用_第1页
案例分析婚姻家庭的的法律适用_第2页
案例分析婚姻家庭的的法律适用_第3页
案例分析婚姻家庭的的法律适用_第4页
案例分析婚姻家庭的的法律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分析一、结婚的法律适用高某和张某原来都是中国公民,后来在旅居日本期间在当地结婚,并且结婚之前高某参加了日本国籍。后来张某前往德国居住,但仍具有中国国籍。而高某却回国定居,此后张某欲在德国再婚,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在日本与高某的婚姻无效。那么我国人民法院应该适用哪国法律来确认其婚姻的有效性?案例一:法律依据案例二案例三:雷得旺案雷得旺先生是一个穆斯林,住所在埃及,1951年8月,他与一女子甲在开罗缔结了婚姻。1951年9月,他又在巴黎的埃及领事馆与另一女子乙即本案诉讼一方雷得旺太太举行结婚仪式。雷得旺太太系英国人,住所在英国。在举行结婚仪式时,双方均表示同意根据穆斯林一夫多妻制法律缔结婚姻。此后夫妻一直住在埃及。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爆发,雷得旺先生与雷得旺太太移居英国。不久,丈夫在英国取得选择住所。他们有八个孩子。后来,雷得旺太太向英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理由是雷得旺先生一夫多妻。法院认为,本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当事人在巴黎举行婚姻仪式是否符合婚姻举行地法即法国法;第二,女方有没有权利与男方缔结一夫多妻制婚姻。对于第一个问题,因为没有相反的证据,因此推定他们在巴黎埃及领事馆举行的婚姻仪式有效。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1960年婚姻条例规定的原那么:婚姻的效力依夫妻婚姻住所地法。本案中,原被告双方的婚姻住所地在埃及,根据埃及的法律,一夫多妻制婚姻有效。判决雷得旺太太败诉。案例四:伯西沃密诉德斯梯斯案

德斯梯斯又到法兰西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她的婚姻是可推定存在的,然后判决离婚;她主张,即使不能这样,如果法院宣布她与伯西沃密的婚姻无效,她也应被认为由于真诚结婚而可以获得有利于她的民事后果。伯西沃密到庭应诉,且主张法国法院对此案没有管辖权,因为他仍然保存着加拿大的住所。这一主张被法院接受,德斯梯斯的诉讼请求被驳回。于是,德斯梯斯到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级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她与伯西沃密存在婚姻关系,要求离婚,要求分割共同财产,要求扶养费,要求伯西沃密支付赔偿费,但这些主张被法院驳回。德斯梯斯转而主张自己是真诚结婚,这是一种可以推定的婚姻,根据加拿大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四条之规定,可以推定婚姻是有效的。这一主张被法院接受了,初审法院判决推定婚姻有效,夫妻分居,分割共同财产,原审被告伯西沃密每月支付给原审原告德斯梯斯1500英磅的扶养费。原审被告伯西沃密提起上诉,王座法院维持原判,伯西沃密上诉到枢密院。枢密院认为不能同意初审法院及王座法院的判决。理由如下:婚姻的有效性,除能力以外,应依婚姻举行地法。如果婚姻关系根据其举行地法为有效的话,那么它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应该是有效的,而不管婚姻仪式对于夫妻中任何一方的住所地法来说是否必要。如果所谓的婚姻在举行地并不成其为婚姻,那么在任何地方婚姻都不成立,尽管其婚姻仪式依夫妻任何一方的住所地法有效成立。这一原那么已为许多先例所证明。根据本案的事实,法国是婚姻举行地,法国法是判断本案婚姻效力的依据。根据法国法,必须有民事婚烟仪式的存在,否那么,任何婚姻仪式都是无效的。所以,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之间的婚姻关系无效。案例五:雷特诉雷特案

双方当事人是堂兄妹,居住在英属哥伦比亚。由于父母的反对,他们于1948年到华盛顿举行结婚仪式,随后,返回哥伦比亚,并一直在哥伦比亚生活。1968年,女方以夫妻双方有血缘关系为由,向哥伦比亚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原告结婚时18岁,为未成年人。哥伦比亚法律要求象她这样年龄的人缔结婚姻必须有父母的同意,华盛顿法律那么没有这种要求。双方当事人当时并不知道华盛顿法律基于血缘关系禁止堂兄妹结婚,哥伦比亚法律那么没有这一规定。哥伦比亚法院认为,如果父母的同意是一个形式问题,那么不影响当事人缔结婚姻的能力。根据婚姻形式的有效性依婚姻仪式举行地法的原那么,是否需要父母的同意应由华盛顿法来决定。但是,华盛顿的法律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哥伦比亚法院认为原告所阐述的理由不能成立,法院没有发现自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有权威案例支持上述学者的主张。反之,帕鲁克诉帕鲁克一案确立的原那么是,婚姻的形式问题依婚姻仪式举行地法,而婚姻的实质问题那么依当事人住所地法。本案双方当事人在结婚时并且结婚后一直住在英属哥伦比亚,当事人双方的婚姻能力适用婚姻住所地法即哥伦比亚法〔注:在本案中,哥伦比亚法院把当事人的住所地解释为婚姻住所地〕。根据哥伦比亚法律,尽管当事人双方为堂兄妹,但有能力缔结婚姻,因此,这一婚姻有效。原告败诉。中国一名20岁的男子与一个19的俄罗斯女子在中国申请结婚,依中国法律,该婚姻不能成立,因为按中国法律当事人未到达法定婚龄。〔我国法律规定男22周岁,女周岁20方可结婚〕但依俄罗斯法律,该婚姻关系可以成立,当事人双方的年龄符合俄罗斯法律规定的标准。〔注:俄罗斯规定男18周岁,女18周岁,女子年满16岁经父母同意也可以结婚〕。[讨论问题]1、分析这一案例的法律关系性质。2、如何来解决上述案例当中存在的问题?案例六案例分析A是某国来中国的留学生,其来中国之前已在本国内结婚。在中国留学期间,A认识某厂女工中国公民B,双方交往频繁,产生了感情,提出结婚。但B的单位不给开具结婚登记的有关证明,B的父母也竭力反对其婚事。A即以其本国法律允许一夫多妻和女方单位拒不开给有关证明,女方家长阻止为理由,向所在该市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机关提出与B结婚的申请,请求发给双方结婚证。案例七讨论问题1、我国婚姻登记机关对该案件应该如何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2、如果按照中国的法律规定,对于结婚的实质要件适用各该当事人的本国法,那么对该案件应该如何处理?案例分析1、我国婚姻登记机关应该驳回当事人的结婚申请:因为按照我国?民法通那么?第147条的规定,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结婚的,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在本案中,应该适用中国法律来处理。而中国?婚姻法?第2条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2、即使A本国法律允许一夫多妻制度的存在,但这一规定违反了我国?婚姻法?中的一夫一妻制,我国婚姻登记机关应该以该规定违反了我国的公共秩序为由驳回当事人的结婚申请。二、离婚的法律适用

约翰·威尔逊于1832年2月27日设立一遗嘱,将其财产以信托方式留给他的儿子及其侄女伊利莎白·希克逊的合法后嗣。立遗嘱人于1835年死亡,其时住所在英格兰。在这之前,立遗嘱人年仅16岁的侄女伊利莎白·希克逊受骗与一英格兰男子巴古斯敦结婚。当时伊利莎白和巴古斯敦的住所都在英格兰。后来,巴古斯敦的欺骗婚姻行为败露,经法庭审查认定有罪,判处三年监禁。但这一欺骗婚姻在英格兰没有正式解除。1844年,伊利莎白欲与另一英格兰人沙尔订婚,但她与巴古斯敦的婚姻关系仍然存在。英格兰当时的法律不准离婚,于是,为了解除她与巴古斯敦的婚姻,伊利莎白用金钱诱骗巴古斯敦到苏格兰,让苏格兰法院取得对这一离婚的管辖权,然后在苏格兰提起离婚诉讼。苏格兰法院判决离婚。夏诉古德案

上诉法院确认:第一,根据1812年罗利案所确定的原那么,英格兰以外的离婚诉讼,不影响在英格兰成立的婚姻。根据道尔菲思诉罗宾斯案,如果当事人不是真正居住在苏格兰而仅仅是在苏格兰生活一段时间,那么苏格兰法院无权解除他们之间的婚姻。第二,苏格兰法院所作的离婚判决是当事人以“欺诈行为〞取得的,根据普通法原那么,欺诈行为使一切归于无效。第三,既然苏格兰法院没有权力解除暂时居住在苏格兰的人依英格兰法成立的婚姻,那么英格兰法院不能成认苏格兰对仅仅居住四十天的伊利莎白和巴古斯敦所作的离婚判决。驳回上诉。案例二美国公民甲〔男〕于1990年8月在中国海南旅游期间与中国公民乙〔女〕相识并恋爱,甲在海南观光数日后返美。1991年7月17日应甲邀请赴美,在美国办理了结婚登记。1991年8月2日,乙以双方婚前了解不够,无法建立感情为由,向中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讨论问题]

中国法院审理该离婚案时应适用哪国的法律为准据法?案例分析

中国公民甲与中国公民乙结婚后多年分居。甲在上海工作,乙多病,与父母同住西安。后来甲移居美国,1997年取得美国国籍。2000年2月甲向其居住地美国法院提起与乙的离婚诉讼。同年3月,居住在西安的乙也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甲离婚。案例三问题:1、我国法院对该案有无管辖权?2、本案应如何适用法律?日本籍女子甲与中国公民乙于1998年在广东省民政厅登记结婚。婚后不久,甲返回日本东京居住,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一年半以后,甲来到中国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与乙离婚。案例四问题:1、关于离婚的法律适用,主要有哪些主张?2、本案应适用何国的法律?三、亲子关系的法律适用法国商人莱西在巴黎结婚多年,但一直无子,2001年莱西被公司派往中国北京工作。在中国工作期间,与一胡姓女子产生感情,双方未婚同居。后事情败露,被莱西太太所知,但莱西太太一直想要一个中国小孩,于是莱西夫妇与胡姓女子达成协议,由其为他们生育一子,由莱西夫妇支付人民币15万。后该女子生一男孩,6月后莱西太太要将其带回法国,但遇到了很到的问题。我国有关部门不让其带回法国,后莱西先生主张自己为生父要带孩子离境,但由于莱西与胡姓女子之间并不存在婚姻关系,并且我国不允许借腹生子,也同样被拒绝。最后,莱西便以收养的名义带孩子出境,由于莱西与孩子有血缘关系,我国有关部门拒绝为其出具收养关系证明和手续,所以仍然不行。问题:该非婚生子的地位如何?应采取何种措施对所生子女进行保护?案例一:法国商人非婚生子案四、收养的法律适用唐顾齐收养案问题:1、涉外收养的准据法选择有哪些主张?

2、本案应适用什么样的准据法?如何处理五、监护的法律适用1985年中国籍男子赵耿虎与日本籍女子佐佐木智子结婚。婚后在中国居住并生一子,取名赵小虎,1990年,佐佐木智子回日本,长期不归。1993年赵耿虎以长期分居,感情冷淡为理由要求与佐佐木智子离婚,并在住所地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在谁作为子女的监护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赵耿虎要求抚养赵小虎,佐佐木智子要求把赵小虎带到日本抚养。问到赵小虎愿意随父生活还是随母生活,答曰均可。赵小虎受监护与争议案问题:1、本案中应以何种准据法确定赵小虎的监护权?原告与被告在1944年在中国结婚,婚后生有二女,现在均已结婚自立。被告于1949年去了台湾,后于1957年定居美国,在1991年入美国籍。双方常有音信联系,原告也于1975年到美国与被告共同生活。1984年后,原、被告每年回国一次,先后在宁波市及其郊县购置住宅3套。1989年3月,双方在美国发生矛盾,被告一人回中国与一妇女同居。六、抚养的法律适用中国公民秦某诉美国公民曹某离婚案1990年10月,原告回国要求被告与同居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