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苏洵ADDYOURTITLE,ADDYOURTITLE.ADDYOURTITLE,ADDYOURTITLE.“六国”指战国时代除秦国以外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六国论”就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的意思。论“论”是古代论说文体中的一种,以议论为主,析理深透。“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用于发表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鉴。本文属于?作者简介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27岁始发奋读书,考进士、茂才等,皆不中。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率子苏轼、苏辙到汴京,深得翰林学士欧阳修赏识,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给了宋仁宗,名声大噪。参与修纂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写作背景当时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的威胁与袭扰,然北宋朝廷不敢正面抵抗,采取退让求和的政策,向契丹和西夏缴纳绢匹银两,换取短暂的和平。以贿求和,对内加重了人民负担;对外则不断刺激敌人的胃口,使他们贪得无厌。苏洵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举贤任能,团结一致,抵御外侮,遂写下了这篇《六国论》。1.通假字①暴霜露,斩荆棘(
)2.古今异义①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可谓智力孤危古义:那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暴”同“曝”,暴露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⑤后秦击赵者再⑥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旧事,过去的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两次,表示行为重复。今义:第二次。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3.一词多义。非兵不利()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兵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得兵器,武器军队武力得到,获得适宜、得当能够应当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与亲附、结交跟和,同等待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
()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因为,由于用、凭才来用表结果,以致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于至丹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和,同作为成为对向比①“治理”;②介词,与后面的“所”共同表被动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理固宜然()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日削月割(
)(2)动词的活用李牧连却之()名作状,按道理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名作动,坚持正义名作动,以礼相待使动用法,使……退却(3)形容词的活用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始速祸焉()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作动,完整地保存,保全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作动,坚持到最终形用作动,招致5.文言句式。(1)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斯用兵之效也()(2)被动句洎牧以谗诛()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3)省略句暴霜露()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也”表判断诛,被诛“为……所”表被动“非”表否定判断“也”表判断省略介词“于”,应为“暴于霜露”“举”后省略代词“之”,代指土地“奉”前省略主语“诸侯”,“侵”前省略主语“秦”思考1.文章第一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2.第2段采用了什麽论证方法来论证分论点一?3.第3段采用了什麽论证方法来论证分论点二?4.谈谈4、5段在全文论述中的作用。1.文章第一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第一段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并从“赂”与“不赂”两方面加以简要论证,提出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正面申说赂秦必亡。第二个分论点以问答的形式加以申说,指出“不赂者”因“赂者”而亡。开篇第一段为全篇论述纲举目张。①先从数量上对比论证,指出秦受贿所得的土地比战胜所得的要多许多,六国行贿所失的土地比战败所失的要多许多,两相比较,观点自明:“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证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证打下基础。②接下来以先人“暴霜露,斩荆棘”辟疆土之艰辛和后人“如弃草芥”割地之轻率相对比,强调后人如何不珍惜前人成果。再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得一夕安寝”与“秦兵又至”对比,写出赂秦的灾难性后果。2.第2段如何论证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③最后由摆事实过渡到讲道理。用“有限”与“无厌”、“弥繁”与“愈急”对比,道尽暴秦无厌之欲、诸侯赂秦之失,并明确提出赂秦的最终结果是亡国。并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比喻论证准确形象地表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既对上文的论证进行了补充说明,又能很好地收束上文,通俗易懂,增强了说服力。2.第2段如何论证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①第一层谈论齐国,虽“未尝赂秦”,但亲秦而不帮其他五国,所以一旦五国破灭,自然不得善终。②第二层分别举例论证“燕赵之君”的“义不赂秦”。这两国都能守土抗秦,但燕子丹“以荆卿为计”才加速了灭亡;同样,由于赵国用武不终,良将被诛,才导致国家灭亡。并且他们都“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没有外援,“智力孤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灭亡的。3.第三段如何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观点的?第4段承上啓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积威之所劫”的忠告。第5段藉古讽今,将北宋与六国相比,劝告北宋统治者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可一味乞求苟安,资敌自亡。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这是在“弊在赂秦”基础上引申出来的结论;从写作目的来看,这恰恰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4.谈谈4、5段在全文论述中的作用。对比阅读苏轼、苏辙、李桢的《六国论》选段,说说他们各自又持有什么观点,六国灭亡到底与什么相关?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不知天下之势也,即是说不能采取“厚韩亲魏以摈秦”的策略。苏轼: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那些有智谋、有勇气、有辩才、有能力的人,这四类人都是民众中的优秀杰出的人,(他们)大多不能穿破旧的衣服,吃粗陋的食物来供养别人,都是使唤别人来供养自己的人,因此前代的君王把天下的富贵分给这四类人和他们共同享用。这四种人不失职,那么国家就安定。
六国的国君暴虐地奴役百姓(的程度),不亚于秦始皇、秦二世,然而当时的百姓没有一个反叛,因为(当时)凡是民众中的优秀杰出的人大多被作为客卿供养起来了,各有各的职守。那些努力耕种来奉养上等人的人,都是愚钝而没有能力的人,(他们)即使想要反叛,但是没有人充当他们的带头人,这就是六国之所以稍稍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啊。善养“民之秀杰者”李桢: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
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自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临驾于人民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使他们手足长满老茧、小腿暴露在外,而最终被虐杀吗?它一定不想这样啊!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六国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政治上保守,因循守旧,不重视改革,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被秦国以“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但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古论今,借此来委婉讽劝北宋朝廷。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吗?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你觉得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着重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弊在赂秦”。但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批评北宋对契丹、西夏的袭扰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苏洵希望北宋统治者以六国为鉴,不能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气势充沛,酣畅恣肆观点明确,论据有力结构严谨,妙喻连篇雄奇高古语言风格如果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的知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 版食品代理合同协议
- 考点分析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合同验资业务协议书
- 股票市场波动率的测算与应用考题及答案
- 前瞻性分析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推动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计划
- 教学活动安排细则计划
- 教你解锁注册会计师试题及答案
- 亲子活动教学安排计划
- 地热资源勘查实施方案
- 曲线绳正法拨道量计算(课堂PPT)
- 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提案表原创6份
- 普通车床主轴变速箱设计及主轴箱设计说明书
- 经典老歌简谱100首
- 水管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
- 速凝剂技术规格书
- GB 1886.33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高清版)
-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 《猪的育种方案》ppt课件
- 薪酬管理教材部分(doc 5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