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距今约7~5万年前的四川濛溪河遗址发现的部分石器、骨器与木器。这可用于说明,该区域先民()A.手工艺方面取得进步 B.生产分工较为明确 C.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 D.已经过上定居生活2.汉武帝时期,让其祖母窦太后的侄子窦婴、母亲王太后的同母弟弟田蚡担任丞相,让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担任大司马大将军,让外戚霍去病担任大司马骠骑大将军。汉武帝此举旨在()A.削弱丞相权力 B.完成国家统一 C.打击豪强势力 D.加强君主集权3.两税法实行前,唐朝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强调“以人丁为本”,“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两税法规定“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以“贫富”作为征税之出发点和标准。这一变化()A.利于缓解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 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4.元军入滇后,行省、宣尉司两级以中央所委流官与少数民族上层土官相掺,路一级以民族上层土官为主,而府、州、县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由当地土官担任。这一措施的推行()A.扩大了朝廷政令的推行范围 B.反映了改土归流的内在要求C.推动了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5.1370年,明太祖“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后“命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黄册作为户口册,每十年大造一次,记录了人丁、事产的变动情况。涉及个人或法人身份以及继承、婚姻、地权纠纷的案件,黄册常常是重要的书证。明太祖的举措()A.减缓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B.强化了宗族内部的凝聚力C.为里甲制的推行提供了依据 D.增强了政府的社会控制力6.同治五年(1866年),苏、浙、皖各州县先后设立“劝农局”“招垦局”“开垦局”等机构负责招垦事宜。随后,湖北、河南、江西等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迁入。这一移民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东南边疆危机的显现7.鸦片战争前,宁波一带乡民“虽殷富之家,皆衣布素,非作客喜事,罕被文绣者”。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则“私居燕服亦绮罗,穷乡僻壤通行舶品……往往时式服装,甫流行于沪上不数日,乡里之人即仿效之,有莫之能御矣”。这一变化()A.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B.反映了国民思想的觉醒C.缘于自然经济瓦解 D.表明社会习俗得到重塑8.1941年初,美国进步记者斯诺指出:“这次极其悲惨的事件从发生时间的选择和产生的影响的角度看,远比过去冲突的性质要严重得多,应把对新四军的袭击,看成是中国争取独立的复杂斗争的小说中另一个悲剧章节的开端。”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在于()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B.民族统一战线裂痕的显现C.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变化 D.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9.下表为1952——1955年农村供销合作社采购业务发展情况。这()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供销社采购总额(亿元)38.8356.36793665.85国家委托采购额(亿元)29.0142.5161.3847.10占供销社采购总额(%)74.775.477.371.5自营采购额(亿元)9.8213.8517.9818.75占供销社采购总额(%)25.324.622.728.5A.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展C.反映了国民经济调整发展的成果 D.奠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10.下图为1980——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依存度变化情况。这表明我国()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加强了与第三世界的经贸联系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D.深层次参与了经济全球化进程11.在修昔底德看来,“严肃的历史并非关心过去,而是现在;它关心的不能是遥远的国家,而只应是那些你生活的地方,是那些你可以毫无困难地把他们的思想变成你自己的话的人。”这体现了修昔底德()A.追求历史真实的思想 B.超越功利的科学精神 C.人人平等的政治意识 D.城邦至上的家国情怀12.奥斯曼帝国实行“蒂玛”制。在新征服的领土内,将所征税收中的部分收入授予荣立战功的勇士,获取这部分收入的权利通称“蒂玛”。这种权利既授予穆斯林,也可授予基督徒,凡立有军功者,都有可能获得蒂玛权利证书。这一制度()A.提升了纳税者政治地位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适应了军事战争的需要 D.加剧了帝国财政负担13.在制定法国民法典时,拿破仑曾这样要求:“我们已经结束了大革命的传奇,现在我们必须着手于它的历史了,只需要运用革命诸原则中那些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那些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这一要求()A.标志着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形成 B.奠定了法典实用主义的立场C.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D.受到了分权制衡原则的影响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英国政府即发布了《布赖斯报告》。该报告详细描述了德国在比利时和法国境内的各种劫掠。此外,英国政府还建立了官方的战争画家团体奔赴前线,记录战争状况。上述举措意在()A.增强民众的国家情感 B.维系英帝国的凝聚力 C.揭露法西斯德国罪行 D.为英国参战提供支持15.有学者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国际矛盾激化和国内形势的严峻,要求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于是斯大林选择了发展军事化工业、适应临战状态所需要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机制。该学者意在强调()A.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迫在眉睫 B.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活力C.苏联模式的建构具有必要性 D.国际形势利于苏联工业化建设16.2000—2010年,美国的墨西哥裔人口从2060万增长到3180万,增幅达54%。由于以墨西哥人为主的拉美移民在过去半个世纪持续地增加,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说西班牙语的主要国家之一、据此可知,大量移民的涌入()A.加速了区域经济集团化 B.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C.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D.导致了美官方语言调整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明会典》以六部官制为纲,以事则为目,分述明代开国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年间各行政机构的建置沿革及所掌职事。以下政策摘自《大明会典》:材料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娟、丝锦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货物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凡夷人贡船到岸,未曾报官盘验,先行接买番货,及为夷人收买违禁货物者,俱发边卫充军。凡沿海去处,下海船只除有票号文引,许令出洋外,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造二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替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谋叛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1)概括材料所述政策的主要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与上述政策直接相关的举措,并简析其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辛亥革命之前,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并且从国家理性(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理性的、有效率的行为达成目标)出发,主张必经开明专制阶段才能实施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梁启超转而支持共和宪制,完成了由国家理性向个人理性的转变。首先,他从赞同君主立宪到支持共和宪制,只是回归宪政的根本,把维护民权放在第一位。这正是个人理性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其次,个人理性要求个人能够运用意志,理性地行动,从而达到一个合理的状态。梁启超宪政理念的实质在于保护公民权利,反对专制。——摘编自梁文生《清末民初时期关于国家理性和个人理性的论辩——评梁启超宪政思想发展的两个主题》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土地的转让和流动十分频繁,被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获得了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大量不断涌现的流动人口和迁徙人员,为了能在市镇立足不得不谋求生计,或从事利润和收入相对可观的商业、手工业,或从事风险较小但辛苦廉价的劳务雇佣行业,对传统社会的分工格局产生了强烈冲击。原本居住于市镇的居民,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激增,渴望获得更多的收入以提升和改善整体生活水平。——摘编自纪昌兰《宋代市镇饮食行业的劳务雇佣》材料二199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26.44%,2010年城市化率上升到49.95%,城镇人口净增3.69亿。2010年“六普”的数据显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城市化率达70%以上外,城市化率超过60%以上的省有辽宁、江苏、浙江和广东,均分布在沿海地区。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的都市区化更为明显,在一些都市区密集地区,出现了都市区连绵分布的现象,被称为都市连绵区,亦称之为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摘编自宁越敏《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材料三城市化既是农民进城的过程,又是大量人口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国发展中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与工业化和现代化内在要求生产要素高度集聚有关。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规模极为庞大的城市经济带,中国存在的东西差距,本质上是城乡差距;未来,农村人口进城和人口向东部地区转移具有必然性,而人口和生产力高度聚集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合理性,中国城市化需要遵循此必然性。——摘编自贺雪峰《区域差异与中国城市化的未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市镇饮食业劳务雇佣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城市化的启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纵向上看,美国地方政府一般不直接与联邦政府发生关系,各自在宪法法律范围内相对独立运行,联邦政府不能越权干预地方政府活动,地方政府管理地方事务也不对联邦政府负直接责任,因此,所有地方政府都成为远离联邦政府的独立运行中心。从横向上看,美国主要有五大类地方政府:县政府、市政府、乡镇政府、学区政府和特区政府。每个地方政府都独立运行,自成一个运行中心,多个这样的中心就共同构成一个碎片化的多中心治理体制。各种治理主体都在法律范围内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平等参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摘编自麻宝斌、戴昌桥《中美两国地方治理模式比较》材料二美国地方政府官员都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他们的任期在2年到4年之间。每年改选一部分,所以在美国,地方性选举几乎每年都有。审计官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年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对政府的财政状况进行审计,其报告是公开的,任何公民都可以索要阅读,并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意查阅。所有决策都要听证,重大决策还要进行全民公决。政府行政机构只是一个纯粹的执行机构,它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力。地方政府的任何重大会议都是电视直播,政府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在网上公开,方便民众查阅。——摘编自高新军《以政府架构奠定善治基础——美国地方民主治理评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地方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监督地方政府官员的举措。

绝密★启用前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内容:禁止将违禁物品输往国外;严禁下海通番贸易;加强朝贡贸易管理;严禁民间制造二桅以上的大船。(2)举措:戚继光抗击倭寇。影响:重创倭寇,稳定了东南沿海形势;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朝廷放松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隆庆开关)创造了条件。【18题答案】【答案】示例:论题: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其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阐述: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