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甘肃省天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注入渤海,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在此淤积,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从历史角度看,黄河三角洲既有古代三角洲、近代三角洲,也有目前仍在不断扩展的现代三角洲。从区位上看,黄河三角洲南枕泰沂山脉东端北麓,东北部濒临渤海,西靠华北平原的东南端,东接潍淄流域的西部。从地质构造上看,黄河三角洲属于华北地面新生代坳陷的东南部,处在济阳坳陷的范围内。地质基岩归属于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和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其后随着地质年代的变迁,至新生代第四纪时,本区域基本为第四纪沉积所覆盖。黄河三角洲枕山濒海,而海岸线的变迁,对三角洲的空间发展有着至关紧要的影响。对海岸线变迁的研究,有些学者根据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的分布,按照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的距今早晚,分别做过海岸线复原的研究。近年有韩嘉谷先生的《渤海湾西岸古文化遗址调查》、赵松龄的《关于渤海湾西岸地层与海岸线问题》,胡秉华根据山东地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分布和海拔高度,试做了渤海、黄海海岸线的复原。徐其忠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域已知的古文化遗存,探讨了本地域的地理地形的变迁,试做了渤海西南岸海岸线的复原图。具体到渤海西南岸的海岸线变迁,就黄河三角洲地域已知的古文化遗址看,距今8500年时,泰沂山脉东端北侧的山前冲积平原就有人类定居生存,当时海岸线的位置应在其北侧。距今七千年前后,人类就已经在泰沂山脉东端北麓的今邹平市中部偏北一带生存。山东北部的陆路边缘至少应划在今邹平市以北,也就是说应越过今小清河,达到了今黄河南岸地带。距今六千年至五千年间,人类在鲁北地区的活动范围较前有了明显扩展。人类已逐步远离了泰沂山脉北麓的山脚冲积平原地带,落足到了华北平原的东南端,即距现渤海西南岸海岸线直线距离不足六十公里的今阳信县东部一带。距今五千年时,渤海西南岸的海岸线的位置应在今阳信县东部以北,今滨州市滨城区以东或略外延;距今四千年至三千年间,人类在鲁北地区的活动区域更为扩展,陆地继续向渤海湾推进。至公元前1300年时,渤海西南岸的海岸线鲁北部分,至少应划在今阳信县东北部的边缘沾化区古城镇——滨州市滨城区以东——今寿光市羊角沟一线。战国中期修筑黄河大堤以后,黄河下游河道被固定下来,在今河北黄骅以南地区入海,随着河口三角洲的发育和入海泥沙的增加,又堆积形成新的海岸。西汉末年,黄河在魏郡决口改道,黄河第一次由千乘入海,黄河河口迁至今山东利津附近,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又大幅度向外推进。南宋初年黄河改道南行,夺淮入海以前,黄河三角洲附近的海岸线一直处于持续伸展状态。清朝中后期,由于沿河各县修筑堤防,致使黄河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尾闾河段,淤积沉淀,使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开始了黄河在入海口区域的造陆盛期。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湾南岸中心地带,是一块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物产颇丰的地带。这里沿海滩涂辽阔,并且由于黄河泥沙淤积,入海口每年新造陆地二千五百多公顷,土地资源丰富,是一块尚待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宝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盐业资源丰富。(摘编自浩博《黄河文化:黄河三角洲特定的自然生存环境与陆地变迁》)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水系循环连通,打造湿地微循环,实现自然修复,进行潮间带修复,做到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了陆海分割修复向系统修复的转变,促进了“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施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修复提升工程。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加大黄河三角洲、滨州贝壳堤岛等自然保护区修复力度,实施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修复与水系连通工程、近海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在确保全省完成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的基础上,稳妥推进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耕地退田还林、还草、还湿。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防护治理工程。对黄河三角洲中小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构筑科学合理、循环互济的水系,促进黄河与自然保护区之间、自然保护区内部湿地之间水系连通,维护湿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优先采用生态方法,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实行多水源联合调度,发展咸淡水安全轮灌补灌技术,实施拦蓄补源、地下水回灌、河口地下水库建设、地下坝截渗等工程。实施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湿地资源、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黄河三角洲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极小动植物种群保护等工程。开展鸟类栖息地保护行动,建设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实施近海水环境与水生态一体化修复,促进以牡蛎礁、鱼虾蟹贝类为重点的物种保护,建设海洋生物综合保育区。(摘编自调查报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以及建议》)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三角洲由古代三角洲、近代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构成,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是一块有待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宝地。B.从地质构造上看,黄河三角洲的地质基岩上层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下层基本为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和第四纪沉积层。C.三角洲的空间发展对海岸线变迁有重要影响,有学者根据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对海岸线变迁开展研究并取得成果。D.战国中期以后,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黄河入海口或不断堆积形成新的海岸,或改道形成新的海岸线,海岸线持续伸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秉华试做了渤海、黄海海岸线的复原,徐其忠试做了渤海西南岸海岸线的复原图,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对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的有效利用。B.只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现代黄河三角洲资源,才能为促进该区域综合治理,促进“河一陆一滩一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C.实施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修复提升工程、生态防护治理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必须统筹好、协调好三者关系,做到互相促进,齐头并进。D.把黄河三角洲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防护、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3.下列选项中属于“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施做法的一项是()A.人大代表建议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加强黄河三角洲专项特色植物保护、抚育和植被恢复。B.加大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防治力度,保护自然保护区湿地,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C.开展野大豆、罗布麻、天然柳林等封闭式保护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了盐地碱蓬群落恢复。D.学者发出建立外来物种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实施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治理的呼吁。4.高一年级“黄河三角洲历史和现状调研”研究性学习小组,前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拟从下列几个方向展开调研工作,其中工作方向有误的一项是()A.到图书馆——查找有关史书——搜集黄河三角洲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记载。B.利用网络——搜索学术专著——搜集专家关于黄河三角洲保护、治理和开发的建议。C.到博物馆——查找三角洲海岸线变迁复原图——搜集海岸线变迁的历史信息。D.实地考察——考察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保护区陆海生态系统现状信息。5.哪些因素对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D2.B3.C4.B5.自然因素:①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渤海,在海水顶托下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②黄河自然决口改道,改变入海口,使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向外推进、伸展。人为因素:①修筑黄河大堤,使得河道固定下来。②修筑堤防,致使黄河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尾间河段,使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解析】【1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黄河三角洲由古代三角洲、近代三角洲和现代三角洲构成”错误,原文为“从历史角度看,黄河三角洲既有古代三角洲、近代三角洲,也有目前仍在不断扩展的现代三角洲”,三个三角洲是黄河三角洲的变迁过程,不是其组成地质基岩归属于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和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其后随着地质年代的变迁,至新生代第四纪时,本区域基本为第四纪沉积所覆盖,选项曲解文意。B.“上层是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下层基本为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和第四纪沉积层”错误,结合“地质基岩归属于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和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其后随着地质年代的变迁,至新生代第四纪时,本区域基本为第四纪沉积所覆盖”分析可知,应该上层是第四纪沉积层,中下层是古生代的沉积地层和前震旦纪变质岩系。C.“三角洲的空间发展对海岸线变迁有重要影响”错误,原为为“海岸线的变迁,对三角洲的空间发展有着至关紧要的影响”,选项主客倒置。故选D。【2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只有……才能……”错误,原文相关内容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水系循环连通,打造湿地微循环,实现自然修复,进行潮间带修复,做到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了陆海分割修复向系统修复的转变,促进了‘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一块尚待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宝地”,可见还没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现代黄河三角洲资源,就已经实现了“陆海分割修复向系统修复的转变,促进了‘河—陆—滩—海’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项目,选项表述绝对。故选B。【3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选项内容符合文中“加强湿地资源、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范围。其他各项都不在“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范围之内。故选C。【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结合文中“对海岸线变迁的研究,有些学者根据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的分布,按照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的距今早晚,分别做过海岸线复原的研究”可知,“黄河三角洲历史和现状调研”最好从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着手,也可以到实地考查。B.“网络”上的“学术专著”、“黄河三角洲保护、治理和开发”都不属于自然遗物和古文化遗存范围。故方向不对。故选B。【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筛选关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的原因的相关信息概括即可。自然因素:①结合“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注入渤海,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在此淤积,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可概括出,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渤海,在海水顶托下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②结合“西汉末年,黄河在魏郡决口改道……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又大幅度向外推进”“西汉末年,黄河在魏郡决口改道,黄河第一次由千乘入海,黄河河口迁至今山东利津附近,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又大幅度向外推进”可概括出,黄河自然决口改道,改变入海口,使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向外推进、伸展。人为因素:①结合“战国中期修筑黄河大堤以后,黄河下游河道被固定下来”可概括出,修筑黄河大堤,使得河道固定下来;②结合“清朝中后期,由于沿河各县修筑堤防,致使黄河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尾闾河段,淤积沉淀,使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可概括出,修筑堤防,致使黄河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尾间河段,使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黑骏马(节选)张承志【前情梗概】(奶奶额吉收养了孤儿白音宝力格,孙女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青梅竹马,互生情愫。后来白音宝力格外出读书,与奶奶、索米娅分别。索米娅被坏人希拉侵犯并怀孕,白音宝力格受到打击离开;索米娅生下其其格;索米娅嫁给达瓦仓,又生育了三个孩子。多年后,白音宝力格来寻找索米娅——)我找到了赶马车人达瓦仓的小泥屋。这是一座傍着湖岸修成的、只有三面墙的那种低矮的地窝子式土坯屋。木门旁有一个烧得焦黑的泥炉灶,旁边停放着一辆双辕高高翘起的马车。绳子上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我还发现尘土里埋着一个廉价的橡皮动物玩具。我犹豫着,迟迟没有下马。索米娅就在这土屋里面,我是敲门呢,还是喊一声?哦,所谓人生的重逢就要在我眼前出现啦……我的心跳了起来。不远的湖面上,灰蒙蒙的水均匀地一摇一荡,让人感受着这难熬的时间。我咬咬牙,把黑骏马钢嘎·哈拉拴在马车跨杠上,然后朝门走去。我俯身拾起一件踩在土里的格子布小衣服,用力推开了门。屋里,充斥视野的是一条大炕。大炕上三个酣睡着的小孩,七横八竖地挤作一团,污垢厚厚的光脚丫乱蹬着那些衣被——没有大人。我的眼睛湿润了。是的,索米娅真的在这儿。她真的嫁到了这个离我们伯勒根河湾那样遥远的地方。她已经像藏起这架毡包般地藏起了过去,在外面那间临湖的肮脏泥屋里,迎送着沉重的而又是大家都在过着的生活。“哟!你找谁?”一个女人的清脆声音在我脑后响起。我吓得浑身哆嗦了一下。我转过身来。一个穿着西式女上衣,梳着齐耳短发的女人正温和地打量着我——不是她。我吁了口气,用汉语回答说:“我找索米娅……噢,就是达瓦仓的……老婆,她是我的妹妹,我从伯勒根草原来。”“啊,白音宝力格同志!”她惊喜地大叫起来,“我知道你!你不是念大学去了吗?”“唔,是的。大学——已经毕业了。”我说,心里忐忑不安。她知道我?知道我多少呢?她扶扶眼镜:“哈,我姓林,是这儿的学校老师。内蒙师院毕业的——真难得啊,我第一次在这儿碰上个大学生,而且是我的小其其格的亲戚!”“其其格?”我赶快追问了一句。“怎么,你忘啦?索米娅姐姐的大女儿嘛!已经上二年级啦!一直是我的学生!”我当然不会忘记……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切的,连同那个万恶的恶棍,那个黄毛希拉!“林老师,其其格这孩子……听话吗?我想,嗯,她长得一定很高了?”“长得很高?哈哈!哪里……看来,你上了大学以后,什么也不知道呀!”女教师叫嚷着,突然想起来什么,“咦,你看,我是来帮忙的!索米娅姐姐今天不回来,要我帮助提水呢!”我提起一对铁桶。在她带领下朝湖畔走去,苍茫天色和薄暮中的湖面融成一片,使我心绪淡凉。“索米娅姐姐告诉我,这孩子生下来时,还不满一尺长!唉!她像一只小猫崽那么小!”我拎着两只铁桶,小心不让它们晃响,紧张地听着。“太小了!可能是不足月……你们伯勒根草原的人都跑去看新鲜,人们都说,不行呀,扔了吧,这样的孩子养不活呀。可是,索米娅姐姐的老奶奶——喂。白音宝力格同志,你总不会连你奶奶也忘了吧?哈哈!”她开玩笑地问我。“唔,没有。”我嘟囔了一声,心里很难受。“……你们的老奶奶坐在门槛上,对那些牧人说:‘住嘴!愚蠢的东西!这是一条命呀!命!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有把一条活着的命扔到野草滩上。你们滚开,等我把她养成个人,变成一朵鲜花,再让你们来看看!’”这时我们已经来到湖边。林老师蹲下来,用手撩着湖水,突然又睁大眼睛朝向我:“啊,你们的奶奶真好啊。你知道吗?自从听说了这个故事,每当我和小其其格在一块儿,给她讲课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错过了机会,没能亲眼见见这位老人,这位伟大的女性!”暮色中的湖水宁静幽暗,西斜的太阳在这暗色的水面上洒着一些耀眼的、粉末般的光点。我把铁桶浸进水里,荡起的涟漪更使那浮动的波光闪烁无尽。我望着湖水,觉得那闪闪的银光正摇动着,现出奶奶飘拂的银发。“林老师,再讲点什么吧。你知道,我离开得太久了,什么都不知道……”“讲就讲……哼,你呀,真不像话,你还不知道索米娅姐姐有多好。有一天她来找我,说:‘林老师,收下我的其其格做学生吧!’我非常奇怪,就问她:‘姐姐,你的其其格能上学吗?她顶多才三岁吧!’她急了,说:‘哪里!我女儿已经七岁啦!求求你,收下她吧!我可以每天给你提水、烧茶、做饭!我可以给你挤乳牛,可以到草地上去给你拾牛粪烧!’唉,她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她熬得太艰难啦……”女教师低下头,擦了擦眼角,又说下去:“开学了,我把其其格安排在我讲课前面的位子上。我想,这样孩子离我很近,我可以随时发现她的一切。我不敢大意——要知道,索米娅姐姐常常躲在教室窗子外面听着,有时候,外面下着雨,她就那样淋着,呆呆地站在窗子外面呀……”直到我们回到那熏黑的小泥屋的门口,女教师还在不停地讲着。推开门,我看见一个小姑娘正在忙碌着。“其其格!”林老师高兴地喊着,“其其格,快喊舅舅!这是白音宝力格舅舅。知道吗?他是你妈妈的哥哥!”小姑娘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转过身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发现乱七八糟的屋子已经被她收拾干净了。炕上,三个一律剃成锅盖头的小孩正围着一块案板,跃跃欲试地想把小黑手伸向案板上的面团。小姑娘拘谨地、忧郁地望着我。这眼光里混杂着惊讶、隔阂和思索。我有些手足无措,半晌,才喃喃地开口说:“其其格,你好。我是……”小姑娘的嘴唇轻轻地嚅动了一下——“巴帕。”她小声叫道。一股酸酸的滋味猛地涌向我的喉头和鼻尖。“巴帕,我看见了门口拴的黑马。”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妈妈以前说过,我的巴帕会骑着一匹黑骏马来看我们。”(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廉价的橡皮动物玩具”“踩在土里的格子布小衣服”等细节,暗示眼前这户人家有幼小的孩子,而且生活过得不太容易。B.“我”迟迟没有下马,反映出内心的矛盾犹豫,既有希望马上见到往日恋人的急切,又有不知如何面对即将重逢的纠结。C.“她知道我?知道我多少呢?”这反映出“我”的好奇心理,“我”太想了解索米娅向林老师讲了“我俩”的多少往事。D.从奶奶、索米娅身上,可以感受到牧民妇女面对人生变故、生活苦难时,那种坦然的心态、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如“住嘴!愚蠢的东西!”通过语言描写,表达奶奶对那些无视生命的牧人的愤怒,表现奶奶是一个珍视、呵护生命的人。B.小说多次写到湖畔、湖面、湖水景色,通过景物描写不仅展现出草原的独特风光,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而且给小说蒙上了朦胧的抒情氛围。C.小说以其其格的语言描写结尾,既照应了开头“我”骑黑骏马来到小泥屋,又从侧面表现出索米娅对“我”一如既往的眷恋和重逢的期待。D.本文笔调优美,节奏舒缓,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索米娅、其其格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小说《哦,香雪》也有与此相类似的艺术特点。8.林老师在向“我”讲述索米娅、奶奶的事情时多处带上自己的情感态度,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9.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这些情感态度有的是对“我”忘了和不关注奶奶、索米娅、其其格等亲人的指责和批评;②这些情感态度有的是对奶奶、索米娅的赞美和褒扬;③这样写更容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④使林老师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⑤使小说赞美草原平凡女性之伟大的主题更突出。9.线索:明线是“我”寻找索米娅遇到林老师的所见所闻所感;暗线是索米娅嫁给达瓦仓、养育四个幼儿的艰难生活。好处:①刻画了林老师的形象,丰富了小说思想内容;②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通过现在与过去的互相映衬,突出了小说赞美草原牧民女性的主题。【解析】【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好奇心理,‘我’太想了解索米娅向林老师讲了‘我俩’的多少往事”错误,原文有“心里忐忑不安”,表明“我”是很忐忑的,是对过往自己的不自信,没有好奇心,也不能呈现想了解索米娅向林老师讲了哪些。故选C。【7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索米娅、其其格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错误,文中没有关于其其格的情感波澜的描写。故选D。【8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赏析人物有情感态度的语言的表达效果,可从语言的具体情感态度、人物塑造内容、主旨等角度考虑①“怎么,你忘啦”“看来,你上了大学以后,什么也不知道呀”“你总不会连你奶奶也忘了吧?哈哈”“你呀,真不像话”,这些情感态度有的是对“我”忘了和不关注奶奶、索米娅、其其格等亲人的指责和批评;②“我总觉得自己错过了机会,没能亲眼见见这位老人,这位伟大的女性!”“你还不知道索米娅姐姐有多好”“她熬得太艰难啦……”,这些情感态度有的是对奶奶、索米娅的赞美和褒扬;③带着情感态度的叙述更具有代入感,更能感染读者,更容易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让读者感情随之波动;④林老师对初次见面的白音宝力格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可见其真诚坦荡,性格直爽,使林老师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⑤通过林老师的话,读者认识到奶奶和索米娅的伟大,使小说赞美草原平凡女性之伟大的主题更突出。【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线索及作用能力。小说明线是直接呈现出来的故事线索,通过人物活动、场面描写等正面展开,使读者能够直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暗线则是间接呈现的,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人物活动、情节发展等,为作品增添层次和深度。本文中以“我寻找索米娅遇到林老师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在叙述中比较详细地描述了索米娅的人生经历,所以明线是“我”寻找索米娅遇到林老师的所见所闻所感;暗线是索米娅嫁给达瓦仓、养育四个幼儿的艰难生活。线索:明线是“我”;暗线是索米娅嫁给达瓦仓、养育四个幼儿的艰难生活。好处:①“我”的见闻主要来自林老师的叙述,其间刻画了林老师的形象,林老师充满感情态度的叙述丰富了小说思想内容;②明显展示了暗线,暗线让明线的情节更丰盈厚重,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③明线的叙述带出过去的故事,凸显了草原平凡女性——奶奶和索米娅的伟大,通过现在与过去的互相映衬,突出了小说赞美草原牧民女性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政令荒废,上下怠懈,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且济时拯世之术,在于补绽决坏枝拄斜倾随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故圣人执权,因时定制,不强人以不能。俗人但拘文牵古,倚重所闻,不达权制,乌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故言事者,虽合圣听,辄见掎夺。何者?其顽士暗于时权,安习所见,不知乐成,况可与虑始乎?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斯贤智之论所以常愤郁而不伸者也。凡为天下者,自非上德,严之则治,宽之则乱。何以明其然也?近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海内清肃,算计见效,优于孝文。及元帝即位,多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政道得失,于斯可鉴。昔孔子作《春秋》,褒齐桓,懿晋文,叹管仲之功,夫岂不美文、武①之道哉?诚达权救敝之理也。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盖为国之法,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治疾也;以刑罚治平,是以药石供养也。岂不谬哉!昔文帝虽除肉刑,当斩右趾者弃市②,笞者往往至死。是文帝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也。(节选自崔寔《政论》,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曰:汉家之法已严矣,而崔寔犹病其宽,何哉?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故崔寔之论,以矫一时之枉,非百世之通义也。孔子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斯不易之常道矣。(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五》)〖备注〗①文、武:周文王、周武王。②弃市:斩首示众。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于补绽A决坏B枝拄C斜倾D随形E裁割F要措G斯世H于安宁之域而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的原因,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的意思、用法相同。B.然,这样,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物皆然,心为甚”的“然”的意思、用法相同。C.孝宣,指西汉皇帝刘询,“宣”是谥号;“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桓”“文”也是谥号。D.诚,的确、确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的“诚”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庸人只会拘泥于古书上的记载,看重听来的古人古事,而不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势来制定不同的制度和措施。这种人不可以跟他讨论国家大事。B.汉宣帝比起汉元帝更明白为政治民的道理,他采用严刑峻法,达到天下太平的局面,他的政绩高于汉文帝。C.治理国家的方法类似于养护身体,平时要注意保养,有病时则进行治疗,天下太平时用刑罚,乱世之时则用德教。D.在汉朝的法令是严厉还是宽松的问题上,司马光和崔寔的看法恰好相反;在如何依法治国理政的问题上,两个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文帝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也。(2)故崔寔之论,以矫一时之枉,非百世之通义也。14.在评价西汉皇帝治国理民的得失问题上,崔寔和司马光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D12.C13.(1)这可见汉文帝是用严峻的办法达到天下太平,而不是用宽松的办法达到天下太平。(2)所以崔寔的观点是用来矫正一时的弊端,不是百代通用的法则。14.崔寔观点:不施行严刑峻法、政令太宽松,而导致天下混乱。司马光观点:宽严失调、宽严不当,而导致天下失序。【解析】【10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于把裂缝补好,把倾斜支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目的只是要使整个天下达到安宁的境地而已。在于“补绽决坏”两个动宾短语组成并列结构,其后B处断开;“枝拄斜倾”,主谓结构,句意完整,D处断开;“随形裁割”,状中结构,“随形”作状语修饰“裁割”,其后F处断开。故BDF三处需要断开。【11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这就是持贤能智慧的言论的人,所以常常悲愤压抑而不能得到伸展的原因。/派遣将领把手函谷关的原因。B.正确。句意:何以知道会是这样。/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C.正确。D.错误。的确、确实。/如果真的。句意:实在是为了通达权变、拯救时弊的道理。/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故选D。【12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天下太平时用刑罚,乱世之时则用德教”错误,原文为“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应为天下太平时用德教,乱世之时则用刑罚。故选C。【13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这;“致”,达到;“宽”,宽松的办法。(2)“矫”,矫正;“通义”,通用的法则;“非百世之通义也”,判断句。【1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严刑峻法,海内清肃,算计见效”“元帝即位,多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可概括出,崔寔观点:不施行严刑峻法、政令太宽松,而导致天下混乱。结合“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奸宄得志,纪纲不立”可概括出,司马光观点:宽严失调、宽严不当,而导致天下失序。参考译文:材料一:自从汉王朝建立迄今,已经三百五十余年,政令已经严重荒废,上下松懈怠惰,百姓怨声载道,都盼望重新得到中兴,挽救目前的危局。而且,拯救时世办法,在于把裂缝补好,把倾斜支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目的只是要使整个天下达到安宁的境地而已。所以,圣人掌权,就会根据当时面临的形势,制订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不会强迫人们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庸俗的人,只知拘泥于古书上的文字,只看重从书中听来的古人古事,而忽略眼前的现实,怎么可以和这种人讨论国家的大事呢!所以,臣属上书奏事,虽然主上愿意聆听,但每每遭到牵制和破坏。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些顽劣的人士不懂审时度势,只知安于所见到过的事情,即使是事情已经成功,也不知快乐,何况在操心事情的开端时,就让他同意?有的人,虽然见识通达,但居名自负,忌妒贤能,因为计策不是出于自己而感到羞耻,于是舞文弄墨,去诋毁别人提出的计策。这就是持贤能智慧的言论的人,所以常常悲愤压抑而不能得到伸展的原因。凡治理天下的君主,如果不是具有最好的品德,则采用严厉的手段,就能够治理;采用宽纵的手段,国家就混乱。何以知道会是这样?近代孝宣皇帝,明白统治人民的道理,知道为政的真谛,所以,采用严刑峻法,海内清平,天下安静。总结他的政绩,高于文帝。等到元帝即位,在许多方面放宽了政令,终使朝政衰败,皇帝的威势和权力开始下降,汉王朝的大祸,在他手中奠下基础。为政之道的得失,从这里可以明鉴。过去,孔子作《春秋》,褒奖齐桓公,夸奖晋文公,赞叹管仲。那么,孔子难道不赞美周文王、周武王的为政之道?实在是为了通达权变、拯救时弊的道理。所以圣人能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改变制度和措施,然而,庸人却苦于不知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认识。治理国家的方法,和养护身体相类似,平时注意营养和保护,有病时则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刑罚是治理乱世的药物,德教是治理太平盛世的美食佳肴。如果用德教去铲除凶残,就好比用美食佳肴去治疗疾病;反之,如果用刑罚去治理太平盛世,就好比用药物去营养和保护身体,这难道不是荒谬的吗?过去,汉文帝虽然废除了肉刑,但是,将应当砍掉右脚趾的改为斩首示众,受笞刑的人也往往被鞭打至死。这可见汉文帝是用严峻的办法达到天下太平,而不是用宽松的办法达到天下太平。材料二:司马光说:汉朝的法令已经是严厉的了,然而,崔寔还嫌它宽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衰败之世的君王大多懦弱,平庸愚昧的辅佐之臣,只知道姑息。所以,有权势而得君王宠幸的臣下,即使有罪,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豪强和不守法度的刁徒,即使违法,也不被诛杀;施加仁爱恩惠,只限于眼前;使为非作歹的人得逞,纲纪不能维持。所以崔寔的观点是用来矫正一时的弊端,不是百代通用的法则。孔子说:“为政太宽大,则人民不在乎,人民一但不在乎,则用严刑峻法来纠正。施行严刑峻法,则人民感到暴虐,人民一旦感到暴虐,则改施宽大之政。用宽大和严厉两种手段互相补充,政局才能稳定。”这是永世不变的常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武堂①曾巩五朝坯冶②归皇极,万里车书共太平。胡马不窥光禄塞,汉家常肄③羽林兵。柳间自诧投壶④乐,桑下方安佩犊⑤行。高枕四封无一事,腐儒⑥何幸偶专城⑦。〖备注〗①本诗是作者在齐州任上所作。②坯冶:培养、锻炼人才。③肄:训练。④投壶:古代一种游戏活动。⑤佩犊:解所佩刀剑以易牛犊,谓重本兴农。⑥腐儒:此处指诗人自己。⑦专城:主政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大宋致力培育人才,统一典章制度,实现了天下太平,表达了赞美之情。B.第二句领起下文,第七句收束上文,“太平”“无一事”前后呼应,诗歌结构谨严。C.尾联指出虽是太平盛世,也不能由迂腐官员主政,表达了诗人不畏权贵的抗争精神。D.曾巩诗歌的主要风格是笔调流畅,古朴典雅,清新自然,本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16.中间两联体现了曾巩强兵固边的主张,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军队平时加强练兵备战,外敌就不敢骚扰边疆,体现了诗人强兵固边的主张。②将士不沉溺于娱乐活动,常抓战备,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体现了诗人居安思危、强兵固边的思想。【解析】【1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也不能由迂腐官员主政,表达了诗人不畏权贵的抗争精神”错误。根据注释⑥可知,“腐儒”此处指诗人自己,诗人自谦为“腐儒”,感叹自己何其有幸能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中担任一城之主,享受高枕无忧的生活。这也再次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赞美。故选C。【1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胡马不窥光禄塞,汉家常肄羽林兵”,以胡马和汉家羽林军为对比,生动描绘了边疆安宁,民族和谐的景象。军队平时加强练兵备战,外敌就不敢骚扰边疆,尽管有时边疆会有一些小的骚动,但汉家的羽林军足以保证国家的安全,体现了诗人强兵固边的主张。颈联“柳间自诧投壶乐,桑下方安佩犊行”,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平民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将士不沉溺于娱乐活动,常抓战备,老百姓才能在柳树下自得其乐,桑树下安心农耕,生活宁静而和谐,体现了诗人居安思危、强兵固边的思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原因是:“______,______。”(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针对历代君王开头做得好确实很多,而“______”的历史现象,发出了这样的反问:“______?”(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______,______”这句,来反驳司马光强加给自己的“拒谏”的罪名。【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3)辟邪说难壬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汪曾祺的笔下,一草一木,一茶一饭都显得格外有情、有趣。《慢煮生活》一书中,他观草木,一花一叶皆多情。山丹丹打扮得红艳艳,努力记住岁月,试图留下时光;葡萄终日饱食露水,终于在夏日喝得肚肥腰圆,慵懒地躺在枝头;栀子花最为俏皮,在夏日里肆意地展现自我,弄得满园芬芳。倘若仅有这些欢快氛围,还不足以说草木有情。珠兰面带愁容,①,在角落寂静开放;牵牛花②,好不容易在山野或是墙缝开出花苞,却躲不过夭折的命运。草木本无情,可在他眼中,却有着③。再说那一茶一饭,更让人回味无穷。①汪曾祺爱吃面,他吃的面不只是那种样式单一的拉面,而是刀削面。②刀削面有粗有细,有长有短。③面是手工擀出来的,劲道。④光面无味,故汪曾祺往面汤里喜欢加些调料;⑤他什么口味都想尝试,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尝了个遍。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第三段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1)序号: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2)序号:____________修改为______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挂满枝头的葡萄在露水滋润和夏日照射下,长得越来越饱满”。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1)郁郁寡欢(闷闷不乐)(2)命途多舛(红颜薄命、时运不济)(3)喜怒哀乐(悲欢离合)19.①不只是不是④往面汤里喜欢加些调料喜欢往面汤里加些调料20.①原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描摹葡萄在雨露哺育下,渐渐成熟,以至于肚肥腰圆的情态;赋予葡萄人的灵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葡萄的多情。②原句句式与其上下句句式相似,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风格协调。改句则无此效果。【解析】【18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和“面带愁容”并列使用,表示心情郁闷,可填“郁郁寡欢”“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闷闷不乐。闷闷不乐: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②结合“躲不过夭折的命运”可知,此处指命运不好,可填“命途多舛”“红颜薄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红颜薄命:旧指女子太漂亮,则大多命不好,或是早死,或是婚姻不幸。时运不济:指时机和命运不好,指身处逆境。③此处是“草木本无情”的反面,可填“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悲欢离合:悲伤和欢乐,离散与团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1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不只是……而是”搭配不当,改为“不是……而是”。④“往面汤里喜欢加些调料”搭配不当,改为“喜欢往面汤里加些调料”。【20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能力。比较句子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句式、炼字等角度赏析。①原句以“饱食”“露水”“喝得肚肥腰圆”“慵懒”描写葡萄,赋予其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手法。描摹葡萄“喝得肚肥腰圆”,生动呈现葡萄在雨露哺育下,渐渐成熟,以至于肚肥腰圆的情态;“慵懒”意为困倦、懒惰,此处赋予葡萄人的灵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葡萄的多情。②原句句式与其上下句都是主谓结构,以动词性短语为主构成句子谓语,句式相似,构成排比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风格协调。改句则无此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伏羲庙标识的设计主要以伏羲氏的伟大功绩和___①___为依托设计而成。标识整体以虚实结合的圆形为基调,运用艺术设计的语言,将伏羲始画八卦、创立龙图腾、乾坤定位、辨析阴阳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直观而不失美感。半开半合的圆形,中间以反“S”形的龙图案隐含太极图。伏羲是人文始祖,也是龙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认同和精神象征。天水又是龙城,整体构图以龙为骨架,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伏羲的敬仰之情。龙与太极相互呼应,融合为一体,显现了中华文化团结、和谐的思想,同时也代表了伏羲创立八卦与阴阳两仪的生成过程。外围纹样以抽象概括的设计手法,运用绳纹、彩陶纹饰和水波纹等,同时在顶部和底部隐含了乾坤两卦。选用的伏羲“乾”“坤”两卦,是伏羲八卦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卦象。“乾”代表着天,乾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寓意刚强勇毅,一往直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之本。“坤”代表着地,坤者“______,②______”。坤寓意柔顺伸展,是生成万物的根源。标识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12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初中数学第四章 三角形单元复习题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2《合理利用网络》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
- 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 化工安全作业票培训讲座
- 临时工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 员工服务合同协议书
- 人防工程专业分包合同
- 2025耕地流转合同范本
- 2025年劳动合同书范本
- 中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胰腺炎的中医特色护理
- 《冠脉造影流程操作》课件
- 2023架空线路复合绝缘子无人机红外检测导则
- 山西省临汾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膨胀防火涂料
- 付款申请表(劳务)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案例)教育课件
- 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表1
- 学校“五育并举”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