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期末考试分章试题库含答案_第1页
纺纱学期末考试分章试题库含答案_第2页
纺纱学期末考试分章试题库含答案_第3页
纺纱学期末考试分章试题库含答案_第4页
纺纱学期末考试分章试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

一、填空:

1、棉的预处理包括(轧棉和对醺份高的含醵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含糖棉

预处理方法包括:(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和(防黏助剂法)。

2、毛杂质成分包括:(生理夹杂物,如羊毛脂、羊毛汗);(生活环境夹杂物,

如草刺、砂土)。

3、麻纤维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

和(脂蜡质)。

4、绢纺原料的种类:(桑蚕原料•)、(柞蚕原料•)和(魂麻蚕原料•)等。精炼

工程的工序包括:(精炼前处理)、(精炼)及(精炼后处理)。

5、轧棉机可分为:(皮辐轧棉机)和(锯齿轧棉机),(锯齿轧棉机)转速高、

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

6、锯齿棉特点:(短绒少,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7、轧棉厂出厂的棉包上的标志包括:(轧棉厂名)、(质量标识)、(批号)

和(包重)。

8、洗毛的方法主要有(乳化法)和(溶剂法)。

9、炭化工艺流程可分为:(浸酸)、(烘干与烘焙)、(轧炭、打炭)、(中

和)和(烘干)。

10、麻纤维脱胶方法有:(微生物脱胶法)和(化学脱胶法)。

11、原料的混合方法包括:(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

12、国家标准规定了三丝的量化标准,将三丝含量分成''无、低、中、高”四档,

分别用代号"(N)、(L)、(M)、(H)”表示。

二、选择题

1、锯齿棉特点:(A)

A、短绒少,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B、短绒少,杂质多,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C、短绒多,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

D、短绒多,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短粗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内层。

B、初始模量大的分布在内层,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

C、卷曲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大的分布在纱的内层。

D、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初始模量大的分布在内层。

3、配棉中主题原棉成分占(B)

A、80%左右B、70%左右C、60%左右D90%左右

4、不能进行纤维纺纱的原料是(D)

A、棉纤维B、芭麻C、TencelD、玻璃纤维

5、低于干强的纤维是(C)

A、涤纶B、尼纶C、粘胶D、维纶

6、造成纤维松散度及色泽差的工序主要有煮练和(B)。

A、水洗B、敲麻C、浸酸D、烘干

三、判断

1、皮辑棉的短绒率比锯齿棉高。(X)

2、配棉中主体原棉成分占80%左右。(X)

3、原棉纤维中的异性纤维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V)

4、羊毛纤维具有很强的耐酸性。(X)

5、毛丛长度超过95mm的细特毛以及过短的羊毛都不宜用作主体毛。(V)

6、现代麻纤维脱胶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微生物脱胶法。(X)

四、名词解释

1、分类排队法: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

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

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分类排队法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重要

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棉纺厂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

2、洗毛:利用化学和机械的方法,除去羊毛纤维上的土杂、脂汗和污垢等杂质,

使羊毛洁净、松散、柔软、弹性好。

3、假和:先将儿种数量少的组分,经一次或两次混合组成一种新的组分。

4、炭化:利用羊毛和植物性杂质对酸的不同耐受能力,将洗净毛先经浸酸处理,

再经烘烤,压打等机械处理,较彻底的去草杂。

5、混纺比:指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

6、投料比:指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

7、配棉:棉纺厂将不同的纺织原料进行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五、简答

1、炭化的原理?

答:利用浓酸对草及羊毛作用不同,使纤维素脱水后成碳,变脆易碎而去除。

2、何谓“三丝”?

答:异型纤维主要是指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俗称“三

3、目前微生物脱胶有哪些途径?化学脱胶的方法和特点是什么?

答:微生物脱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将某些脱胶细菌或真菌加在原麻上,它们利

用麻中的胶质作为营养液而大量繁殖,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出一种酶来分解胶质。

另一种是直接利用酶进行脱胶,即将酶剂稀释在水中,再将麻浸渍其中来进行脱

胶。化学脱胶是根据麻纤维中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化学处理为

主去除胶质的脱胶方法。化学脱胶可以较快地去除原麻中绝大部分胶质,达到脱

胶要求。

4、化学精炼是如何脱胶去脂的?生物化学精炼的原理及方法?

答:化学精炼是利用化学药剂的作用,促使绢纺原料脱胶去脂。生物化学精炼原

理:利用酶使丝胶油脂水解而去除,即:丝胶或油脂+酶-中间络合物一肽、氨

基酸或脂肪酸、甘油+酶。方法:根据生物酶的来源分为腐化练和酶制剂练。

5、简述乳化洗毛的原理。简述洗毛工艺过程。

答:原理:(1)润湿阶段一洗液渗入弱环,油与纤维之间引力减少。(2)油

滴卷缩成球阶段。(3)油滴脱离羊毛,成乳化状态。

工艺过程:原料开松一洗毛一烘干。

6、芝麻、亚麻)的预处理是如何进行的,为什么?

答:麻(茎麻、亚麻)的主要预处理可统称为脱胶。芝麻、亚麻是韧皮纤维,纤

维细胞被胶质粘结在一起,要制取纤维必须进行适当的脱胶处理。芭麻单纤维的

长细度可以满足纺纱的要求,所以脱胶时要求去除全部胶质,称为全脱胶。亚麻

单纤维长度比较短,难以用单纤维纺纱,所以采用半脱胶方式处理(通常称近麻)。

亚麻在双麻后还要进行打麻处理,才能制得亚麻纺纱原料(打成麻)。

7、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

答:棉纺厂将不同的纺织原料进行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其目的在于发挥

各种原料的特点,取长补短,稳定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进行,节约原棉和降低成

本;选配原则:(1)满足最终产品的特征和品质要求(2)提高劳动生产效率(3)

降低生产成本。

8、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

答: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

纱线的混合棉。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

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分类排队法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重要的是通过这种

方法可以使棉纺厂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

9、什么是同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答:同花包括清梳工序的同卷、梳并工序的同条、粗细工序的粗纱头和皮辑花,

一般可同用到本特数纱中(粗纱头预先开松处理、皮辐花应先清除同丝);再用

棉包括开清工序的统破籽,梳棉工序的抄斩花和精梳机的落棉。精梳落棉可直接

在粗、中特纱中同用,抄斩花经杂质分离机处理后在粗、中特或副牌纱中同用,

统破籽经破籽机处理后在粗特或副牌中同用;下脚包括统破籽经处理后的落杂、

开清工序经尘笼排除的地弄花、精梳工序的车肚花、条粗工序的绒板花、粗细工

序的绒幅花以及细捻筒摇的同丝等,经尘门的拣净、开松和除杂后,在副牌纱或

废纱中使用。

10、原料的混合的目的是什么?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答:目的:(1)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2)增加品种数量(3)提高可纺性能

(4)降低产品成本;选配化纤原料时,产品的最终用途是很重要的依据,其次

要依据质量要求选配原料,确定不回德混纺比,再者要依据纱线特数选配原料;

其综合性能主要表现在所纺纱线的长度、细度以及纱线机械和物理性质。

11、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答:混纺比指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投料比指混纺时以混纺纤维

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若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为P1、P2,P1'、P2'分别为A、

B两种成分的混纺比,W1、W2分别为A、B两种成分纤维的实际回潮率则

有:PIpr(i+wi)

12、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

的?

答:两种纤维混纺时,应避免选择临界混纺比,否则成纱强度最低,当然,混纺

比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可纺性、服用性和生产成本等其它因素;涤棉混纺时,织物

的坚牢度、挺括滑爽、易洗快干和保形免烫等特性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改善,但

吸湿透气、染色沾污,生产成本和可纺,可织性则随涤纶比例的增加而恶化。65/35

的涤/棉产品,其综合效果最佳,既发挥了棉的可纺性、可织、可染性,又突出

涤纶的坚牢、免烫和挺括性。

13、简述目前计算机配棉常用的基本方法。

答:电子计算机进行配棉,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模拟人工配棉的整个过程。计

算机配棉是一个以自动配棉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由主控制模块组成,成为配

棉管理系统,它包括由三个分控制模块组成相应的原棉库存管理、成纱质量分析

和自动配棉三个子系统。主控制模块统一管理全部配棉工作,根据需要,将工作

分别交给三个分控制模块。各子系统下设若干个具体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独立

重复自己的操作,也可返回到主控制模块请求命令执行新的操作。

14、简述原棉基本性质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答:

棉纤维概念一般与纺纱的关系

的性质范围

长度伸直时两端点23-33纤维长,纺纱强力大、断头少,可纺细特纱

(mm)间的距离

短绒率短于16mm的10-15短绒少,纺纱条干均匀、断头少、强力好

(%)纤维所占的比

强度单根纤维的强3.43-4一定线密度范围内,单纤维强力高,成纱强

(CN/根)力.41力高

线密度1000m长的纤0.2-0.在正常成熟度的情况下,纤维细,成纱强力

(tex)维公定重量克15大,可纺细特纱,条干均匀

成熟度腔宽壁厚比值1.5-2.成熟正常的纤维,强力高、染色均匀、除杂

1效果好

含水率原棉含水的比7.5-9.含水率正常的纤维,除杂容易,含水率过高,

(%)率5易产生棉结,含水率过低,毛羽纱增多,含

水率过高过低都会增加断头

含杂率原棉含杂的比1.5-3带纤维杂质少,成纱棉结杂质少

/%率

15、简述化纤原料的选配目的、原则以及混纺成分比例如何确定?

答:目的:(1)充分利用化纤特性,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2)增加花色品种,

满足社会需要;(3)降低产品成本;(4)改善纤维的可纺性。原则:根据纤维

品种的选配、混纺比例的确定及纤维性质的选配三个方面进行化纤原料的选配。

混纺成分比例的确定:不同的混纺比例,对织物服用性能和耐磨牢度的影响也不

同。例如涤棉混纺因涤纶纤维的保形性好,混纺织物的保形性随涤纶混合比例的

增加而提高,当混用涤纶在20%以下时,织物稍有滑、挺、爽的感觉,保形性

不突出,混用80%以上时,织物吸湿性偏低,纺纱性能和服用性能差。因此,

如希望提高织物的耐磨度、洗可穿性能时,可提高涤纶的混用量。由于合纤、再

生纤维素纤维和棉的吸湿性差异较大,所以,混纺比例一般均为干重比。由于合

纤的染色较棉和粘纤困难,所以在确定混纺比时,还需考虑染色的均匀性。另外

品种和价格也应成为混纺比例确定的因素。

六、计算

1、今将1.5DX38mm的涤纶(公定回潮率为0.4%)与6000NmX31mm的棉

(公定回潮率为8.5%)混纺(混纺比T65/C35)问混纺原料的平均细度、长度

和共定回潮率各为多少?如当时棉的实际回潮率为12%。则投料比应为多少?

解:平均细度=X0.65+(1.6X0.35)=tex

平均长度=38X0.65+(31X0.35)=35.55mm

65x04%+35x8.5胸

公定回潮率=100X100%=3.24%

2、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纺比为65/35。若涤纶和黏胶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

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

解:根据混纺比计算公式:

由题意可得X-涤的湿重混比Y-涤的干重混比

ml-涤的实际回潮率m2-粘的实际回潮率

X0.65/+0.04

代入数据1LX=035X14-0.13解得

X=62.3%1-X=37.7%

则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为62.3/37.7

第二章开清棉

一、填空

1、开清棉联合机的开关车的顺序为:先开前一台机器的(凝棉器)再开后一台

机器的(打手),达到正常运转后,再逐台开(给棉机件)。

2、开清棉除杂率约为(50%)。

3、豪猪式开棉机中,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自进口到出口(逐渐放大)。

4、棉卷质量控制指标是:正卷合格率、(每米重量不匀率)、棉卷含杂率。

5、开清棉工序的任务是:开松、混合、除杂、(成卷)。

6、凝棉器的作用是将棉纤维凝聚在尘笼表面,(去除部分短绒和细小尘杂)。

7、抓棉小车回转一周,打手下降一次,故打手下降是(间歇性的)。

8、自动混棉机的特点是(横铺直取)、多层混和。

9、开清棉机械的联接机构有:凝棉器;配棉器;(输棉管道)。

10、棉卷重量不匀率主要评价棉卷(纵向1m片段)重量的均匀情况。

11、按对原料的作用方式,自由开松形式有(自由撕扯)和(自由打击);握持

开松形式有(握持打击)和(握持分割)。

12、开松效果的评价方法有:(重量法)、(比体积法)、(速度法)和(气流

法)。

13、打手与尘棒间的排杂情况包括:(打击排杂)、(冲击排杂)和(撕扯分离

排杂)。

14、和毛加油的质量指标有:(回潮率)和(均匀度)。

15、开清棉机械的类型包括:抓棉机械、(棉箱机械)、(开棉机械)和(清棉、

成卷机械)。

16、尘棒顶面与工作面间的夹角为尘棒(安装角)。

17、棉卷重量不匀率包括(纵向不匀率)和(横向不匀率)。

二、选择

1.抓棉打手包括锯齿形刀片、隔盘和打手轴。每个隔盘上的刀片数的变化规律

是(A)

A、由内向外逐渐增大B、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C、内外部大,中间小D、内外部小,中间大

2、A006B混棉机械中,当(A),混合效果提高。

A、摆斗摆动速度增大,输棉帘速度减小;

B、摆斗摆动速度增大,输棉帘速度增大;

C、摆斗摆动速度减小,输棉帘速度增大;

D、摆斗摆动速度减小,输棉帘速度减小;

3、影响开松除杂作用的主要工艺参数打手速度、打手和尘棒间的隔距。下列哪

种说法正确?(B)

A、打手转速高,隔距大,开松除杂效果好;

B、打手转速高,隔距小,开松除杂效果好;

C、打手转速低,隔距小,开松除杂效果好;

D、打手转速低,隔距大,开松除杂效果好;

4、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开清棉联合机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开机。下列哪种为正

确的开机顺序(C)

A、先开凝棉器再开给棉罗拉,最后开打手,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B、先开打手再开凝棉器,最后开给棉罗拉,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C、先开凝棉器再开打手,最后开给棉罗拉,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D、先开给棉罗拉再开凝棉器,最后开打手,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自由开棉作用较强烈,损伤纤维多;握持开棉作用较强烈,除杂效果较高。

B、自由开棉作用较强烈,损伤纤维多;握持开棉作用较温和,除杂效果较低。

C、自由开棉作用较温和,损伤纤维少;握持开棉作用较强烈,除杂效果较高。

D、自由开棉作用较温和,损伤纤维少;握持开棉作用较强烈,除杂效果较低。

6、下面关于影响抓棉机开松作用因素说法正确的是(D)。

A、打手刀片伸出肋条多的距离大,开松效果好;

B、打手转速高、抓棉打手间歇下降的动程大,开松效果好;

C、抓棉小车的速度慢,开松效果好;

D、抓棉打手在抓棉点处回转的切线方向与抓棉小车运动方向相反时,开松效果

好。

三、判断

1、开松机件的速度大,则作用次数多,作用力大,除杂好,但纤维损伤。(J)

2、纤维长度均匀度好,条干不匀率减少。(J)

3、开棉机械主要有自由打击式开棉机和握持打击式开棉机。(J)

4、开松打手的转速高,开松作用强,除杂作用大,纤维损伤大,棉结少。(X)

5、开棉机中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由入口到出口逐渐放大。(J)

6、尘棒顶面与工作面间的夹角为尘棒安装角。(X)

7、尘棒间的隔距大,落棉率增大,除杂效率增大。(J)

8、尘笼吸风不匀,风扇速度过小或过大,则棉卷易形成纵向不匀。(X)

9、锯齿轧花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J)

10、、加工化学纤维时开清棉工序的工艺为“多梳少打、短流程”。(J)

11、在工艺上一般先安排自由开松,后安排握持开松。(J)

12、棉卷重量不匀率包括纵向不匀率和横向不匀率。(J)

13、抓棉打手在抓棉点处回转的切线方向与抓棉小车运动方向相反时,开松效果

好;相同时,开松效果差。(J)

四、名词解释

1、自由开松:原料在无握持状态下接受开松机件的作用成为自由开松。

2、握持开松:原料在握持状态下,受到开松机件的作用称握持开松。

3、程差混合:同时喂入多仓混棉机的原料,因在机器内经过的路线长短不同,

而不同时输出形成时间差进行混合。

4、时差混合:不同时喂入多仓混棉机的原料同时输出形成时间差实现的混合。

5、除杂效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料杂质重量的百分数,反映了除去

杂质的效能大小。

6、落杂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料重量的百分数,它反映了喂入原料

中的杂质被去除多少。

7、落纤率:表示落棉中纤维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数。

8、落物含杂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数,它反映了落棉的质

量。

9、棉气比:指被输送的棉块质量与输送棉块所需空气的质量之比,其大小影响

棉块的输送。

10、均棉比:角钉帘与均棉罗拉间的速比,称为均棉比。

五、问答

1、开清棉联合机的排列组合原则是什么?此工序的任务任务有哪些?

答:排列组合应符合多包取用、精细抓棉、先松后打、早落少碎、强化均匀混

和、少损伤纤维的原则。任务:开松、除杂、混合和成卷。

2、开松与除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

答:开松的目的是设法使大块开松成小块或棉束,以便排除附夹在原料中的杂质,

并提高原料的混合效果和产品密度的均匀性;除杂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清除原料

中的杂质、疵点及短绒,以便获得优质的纱线和保证纺纱顺利进行。通常通过对

纤维自由撕扯、自由打击、握持打击,气流除杂等方法来完成开松与除杂。

3、开松机件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开松机件形式可分为角钉滚筒的角钉对棉块的扯松;角钉与尘棒对棉块的扯

松;两锯齿滚筒的锯齿对棉块的扯松:锯齿对棉块穿刺能力强,齿密较密,经扯

松后可获得较小的棉块。

4、自由开松与握持开松各有何特点?两者在开松加工的相对位置如何?为什

么?

答:自由开松的作用较缓和,纤维损伤少,杂质破碎也少。只对原料进行初步松

解,握持开松对原料作用剧烈,开松与除杂作用比自由开松强,但纤维损伤与杂

质破碎比自由开松严重。在工艺上一般先安排自由开松,后安排握持开松。

5、影响开清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速度,抓棉打手速度增加,每刀抓取棉量相对减少,开松作用好,相

对机械传动和平衡的要求较高,且易损伤纤维和刀片.;角钉帘速度增加时,单位

时间内输出棉量增多,产量增加,而输出棉层单位长度上所受到的角钉扯松次数

减少,开松作用减弱;打手速度过低回使落棉减少,除杂作用降低,转速过高易

出现返花开绒丝速和棉结。

(2)隔距,尘棒间隔距要有利于排除大杂。均棉罗拉与角钉帘间的隔距小,角

钉刺入棉坎深,两钉面角钉抓取作用加强,撕扯力加大,开松作用好。

(3)开松机件的形式。

(4)开松机件的角钉、梳针、刀片、锯齿等的配置。

6、开松工序的均匀混合是如何完成的?

答:开松工序中的均匀混合发生在开清工序的每一个阶段,从抓棉小车抓取开始,

就能原棉进行了初步的混合,在混棉机中对棉层进行的夹层混合与翻滚混合、延

时混合(多包混合)均棉作用都对原棉起到均匀混合作用。在开棉机当中采用的

储棉筒,,给棉机械中的双箱给棉都对棉纤维的均匀混合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清棉

机械中采用天平调节装置也对棉纤维的纵向均匀起到一定的作用。

7、什么是除杂效率、落杂率、落纤率和落物含杂率?

答:除杂效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料杂质重量的百分数,反映了除去

杂质的效能大小;落杂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料重量的百分数,它反映

了喂入原料中的杂质被去除多少;落纤率表示落棉中纤维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

数;落物含杂率表示落棉中杂质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数。它反映了落棉的质量。

8、画出三角尘棒的结构及安装角的示意图,并说明安装角、清除角对开松除杂

的影响?

答:尘棒结构如上图:

托持面(abef)——托持面,托持纤维作用。

工作面(acdf)——撞击棉块与杂质,反射作

底面(bcde)——与工作面构成排杂通道。

清除角a——与开松除杂及顶面托持作用有关

安装角0——影响开松除杂。在一定范围内,安装角增大,尘棒间隔距减小,顶

面对棉块的托持作用好,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小,则开松作用较差且落杂减少;反

之,尘棒间隔距大,顶面托持作用削弱,易落杂和落棉,但尘棒对棉块的阻力增

大,开松作用加强。清除角小,开松除杂作用好,但尘棒的顶面托持作用较差。

9、以豪猪开棉机为例,画出打手周围的气流规律,并说明其主要作用?

答:如图所示:

打手室内气流:

1-6根:在棉块进口靠近给棉罗拉处有棉层喂入形成封闭状态打手高速回转带

动气流,形成负压,气流从尘棒间补入,并不影响大杂质落下(冲力大)。

6—39根:当打手撕扯棉层后,棉块投向尘棒,不再封闭。打手高速回转带动气

流,气压逐渐增加到最大值,为正压。气流主要由打手室溢出,补入气流很少,

杂质多在此落下,为主要落杂区。随后,由于前方风扇吸引气流的影响逐渐增大,

压力下降,并呈现部分正负压不稳定段。

39—51根:近出口处,前方风扇作用,气流大量补入,形成负压,小杂质和纤

维下落后,又会被气流带回打手室,为主要回收区。

10、图示并说明气流喷口除杂的原理?

答:如下图,当棉块经过开松除杂后,在其向外输送的输棉管道中,设置有一段

气流喷嘴管道且其截面逐渐减小,使棉流逐渐加速,当流速加大到一定数值后,

管道突然折转120。,使气流发生急转弯,且管道在转弯处有喷口。由于杂质密

度大、惯性大,在高速气流中不易改变方向而从喷口中溢出,棉纤维因密度小、

惯性小,而随高速气流继续向前输送至凝棉器,这样就完成了除杂。

图表1气流喷口除杂

11、简述影响抓棉机开松作用的因素?

答:(1)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距离小,开松效果好;(2)打手速度,打

手转速高,开松效果好;(3)抓棉打手间歇下降的距离,下降的距离大,开松

效果差;(4)抓棉小车的速度,速度快,抓棉效果差。

12、简述多仓混棉机的作用原理?

答:夹层混合(横铺直取),棉层通过摆斗往复平铺后,由角钉帘同一时间内多

层垂直抓取各配棉成分。

13、简述影响开毛机开松作用的因素?

答:(1)开毛锡林的转速、角钉植列方式、角钉的形状及密度等对开松都有影

响,锡林速度高,开松效果越好,但易损伤纤维;角钉植列的形式有四种,但其

原则均是保证喂入毛层在宽度方向上无遗漏的获得开松打击的机会,所以要求角

钉在锡林任意一根母线上的投影都是一条直线;角钉的形状取决于被加工羊毛的

特性和避免损伤纤维,则角钉呈锥状,截面有椭圆和圆形两种,钉距多为50mm。

(2)尘格的结构及尺寸,尘棒间距可根据加工羊毛的长度和含杂程度来调节,

羊毛长、含杂多,间距应大些;羊毛喂入量多、毛块大、毛纤维长,尘格和锡林

间隔距应大些。(3)气流,掌握好气流,使用好尘笼、尘格,对提高除杂效果

有利。(4)喂毛罗拉的压力及与锡林的隔距,压力大,开松作用好,对羊毛的

损伤也大;反之,开毛锡林会拉出毛块,对开松不利;隔距小,开松作用强,但

纤维损伤大且效率低。

14、简述芭麻、绢纺开松除杂的特点?

答:芝麻机的除杂是通过喂麻辑、锡林、剥麻罗拉和工作罗拉完成的。首先由喂

麻辐对芭麻纤维进行初步开松出去一些大杂,然后通过锡林的细致梳理作用除去

小杂。其除杂原理与开毛机类似。绢纺开松除杂:精干绵在喂绵刺馄、持绵刀组

成的钳口握持下,被高速回转的锡林开松、梳理,并逐步转移到锡林上,部分杂

质在此排出,浮在锡林针面上的纤维在工作辐处得到补充开松,同时又排除一部

分的杂质。

15、凝棉器的作用是什么?为确保凝棉器的正常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当风机高速回转时,空气不断排出,使进棉管内形成负压区,棉流即由输入

口向尘笼表面凝聚,一部分小尘杂和短绒则随气流穿过尘笼网眼,经风道排入尘

室或滤尘器,凝聚在尘笼表面的棉层由剥棉打手剥下,落入储棉箱中。凝棉器的

安装位置较高,所以要求凝棉器的重量轻、振动要小、不发生堵车或返花,有关

工艺参数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6、欲充分发挥六滚筒开棉机的开松除杂作用,应怎样选择有关工艺参数?

答:(1)滚筒的速度:六只滚筒转速的配置采用递增的方法,有利于逐步加强

开松和除杂,也有利于棉块的输送。相邻滚筒速比一般为1:1.1-1.3,适当提高

第一滚筒转速和相邻滚筒速比可提高落棉率和除杂效率。滚筒德尔转速应根据原

棉品级来决定,一般为450-750r/min。(2)滚筒与尘棒间的隔距:滚筒与尘格

的隔距中间小,两端大且相等,因此,滚筒与尘棒隔距以中间为准。减少此处隔

距可增强开松除杂作用。但隔距过小,喂入原棉较多时,易打落尘棒。此隔距应

根据原棉的逐步开松而住逐渐增大。(3)尘棒与尘棒间的隔距:尘棒与尘棒间

的隔距配置是由大到小,一般第一、第二、第三滚筒的尘棒隔距采用10丽,第

四、第五滚筒尘棒隔距采用8mm.这样配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先落大杂、后落小

杂,提高落棉含杂率的工艺要求。

17、试分析豪猪开棉机主要工艺参数对开松、除杂的影响。

答:(1)速度和隔距:打手速度,当给棉量一定时,打手转速越高,开松、除杂

作用越好。但速度过高,杂质易碎裂,且易落白花或出紧棉束,落棉含杂反而降

低。在加工长度长、含杂少或成熟度较差的原棉时,通常采用较低的打手转速;

给棉罗拉转速,给棉罗拉转速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给棉罗拉转速高,产量高,

但开松作用差,落棉率低,反之,则产量低,开松效果好,落棉率增加;打手与

给棉罗拉间的隔距,此处隔距较小时,开松作用大,易损伤纤维。此隔距不经常

变动,应根据纤维长度棉层厚薄决定,当加工较长纤维、喂入棉层较厚时应放大;

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此隔距应按由小到大配置,以适应棉块逐渐开松、体积膨

胀的情况,并可减少出口处纤维的落下。此隔距越小,棉块受尘棒阻击的机会增

多,在打手室内停留的时间长,故开松作用大,落棉增加,反之,隔距大时,开

松作用差,落棉减少;打手与剥棉刀间的隔距,此处隔距以小为宜,过大时,打

手易返花而造成束丝。(2)气流和落棉:打手室的气流规律,在给棉罗拉处有

棉层喂入,形成封闭状态,因此,该处是负压,气流由外向打手室内补入,形成

回收区。当打手把给棉罗拉握持的棉层撕下后抛向尘棒,大量的杂质被分离出来,

气流主要是向外流动,补入气流很少,在第二十根尘棒前后,压力达到最大值,

随后尘棒间气流有进有出,但总的趋势是气流向外流动,形成落杂区。在靠近出

口处,由于受前方凝棉器风扇的影响更大,此处尘棒要大量补入气流,又出现负

压区,大部分下落纤维又回入打手室,形成回收区。运用打手室气流规律进行落

棉控制,合理控制落棉对提高机械的除杂效能、节约用棉有重要意义捽制落棉主

要控制气流的分布①合理配置打手和风扇的速度;②合理调整尘棒间的隔绝;③

合理控制进风方式和线路。

18、生产上从哪些方面来控制豪猪开棉机的气流,以达到提高除杂效能、节约用

棉和改善棉卷均匀度?

答:①合理配置打手和风扇的速度:这两个转速,直接影响气流的纵向分布。通

常凝棉器风扇的吸风量大于打手的鼓风量。当增大风扇的转速时,从尘棒间补入

的气流就要增多,落棉量减少。如果提高打手转速,则从尘棒间流出的气流增多,

落棉增加,其中可纺纤维的含量也增加,落棉含杂率降低。因此,增加打手速度,

不利于落棉控制。一般打手转速480-600r/min,风扇转速1000-1300r/min.②合

理调节尘棒间的隔距:尘棒间的隔距是按由大到小或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规律配置

的。所以,在尘棒的进口和出口部分形成两个主要回收区。在进口回收区下形成

主要落杂区。在进口处,由于气流回收较强,以及早落大杂的要求,可按杂质的

大小来调整隔距,有利于棉籽、籽棉等大杂落下,同时也便于气流补入,可使以

后尘棒间补入的气流量减少,从而增加落杂。在主要落杂区,尘棒间流出的气流

较急,大量杂质从这些尘棒间落出,以后落下的杂质较少,旦棉块也逐渐被开松

变小。因此,尘棒间的隔距应随之收小,以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出口处是主要

回收区,由于棉块已经变小,因此,尘棒间的隔距应适当收小,以防止纤维失落。

有时也可将出口隔距适当放大,增加此处补入的气流,有利于除去部分细小杂质,

而且补入气流多,便于棉块输出。③合理控制进风方式和路线:豪猪式开棉机的

尘箱常用隔板分成前后两部分,靠近入口处的称为死箱,靠近出棉部分的称为活

箱。死、活箱的上方装有气流板,采用前进风和后进风。在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改变各处补风量,就会改变打手室的纵向气流分布,从而改变落棉。增加前、

后进风或减少侧进风,会使落杂区扩大,由尘棒间排除气流量增加,落棉增加,

除杂作用加强,但落纤也会相应地增加,反之,则作用相反。

19、简述天平调节装置的结构、作用原理和存在问题。

答:天平调节装置由棉层检测、连杆传递、调节和变速等机构组成,如图2-28

所示:棉纺工艺学(顾菊英主编)P54O天平调节装置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棉层

的厚薄变化来调节给棉速度,使天平罗拉单位时间的给棉量保持一定。存在的问

题:变速装置惯性大、皮带打滑、反应迟钝、调节滞后、横向检测而纵向调节,

横向无调节等。

20;、生产上在哪些情况下要调节天平调节装置的支点的位置,如何调节?

答:(1)平均厚度增加后,生产的棉卷偏重,则说明杠杆比偏小,使铁炮皮带

移动量比正常小,致使天平罗拉速度未能降到与棉层厚度增量相对应的数值;(2)

生产的棉卷重量偏轻,则说明杠杆比偏大,天平罗拉降速太多。出现以上两种情

况就需要重新调节平衡杠杆的支点位置,直到生产的棉卷符合标准质量为止。

21、试分析尘笼的凝棉作用。

答:尘笼是由冲孔的钢板或钢丝编成的网眼布包卷而成的圆柱体,直径为560

mm0尘笼两端有出风口,与机架墙板构成的风道相连接。当风机回转,通过排风

口向地洞排风时,在尘笼网眼外形成一定的负压,促使空气由打手室向尘笼流动,

棉块被吸在尘笼表面而凝成棉层。细小杂质和短绒随气流进入网眼,经风机排入

机台下面的尘道之中,再经过滤尘设备净化,空气可进入车间回用;棉层则由尘

笼前面的对出棉罗拉剥下而向前输送。

22、简述紧压罗拉加压装置和棉卷罗拉加压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答:为了在卷绕之前形成较为紧密的棉层,使其层次分清,免于粘连,需要使用

紧压罗拉来加压。压力除四个紧压罗拉的自重外,还需另外施加一定压力。棉卷

在形成过程中,需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制成的棉卷紧密结实、成形良好、容量大,

且便于搬运。压卷罗拉的加压与压钩的升降,由气缸控制。升降速度可由节流阀

和气控调压阀调节。加压采用气动渐增加压,成卷时压钩渐渐上升,装在压钩上

的导板推动渐增加压气阀进行渐增加压。

23、简述自动落卷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过程。

答: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采用计数器测定棉卷长度及自动落卷装置。满卷时,

压钩积极上升,带动棉卷罗拉加速,切断棉卷;棉卷被推出落至棉卷秤的托盘上;

压钩升顶,触动电气开关,气缸反向并进气,压钩积极下降;压钩上的压板压及

翻杆臂,预备棉卷杆被放入两个棉卷罗拉之间,自动卷绕生头;压卷罗拉落底加

压,开始成卷。

24、为什么棉卷在卷绕时容易产生意外伸长?

答:

25、简述配棉器作用和工艺过程。

答:由于清棉机和开棉机的产量不平衡,需要借助配棉器将开棉机输出的原料均

匀地分配给2-3台清棉机,以保证连续生产并获得均匀的棉卷或棉流。

26、试分析棉块在管道中的运动情况,如何选择输棉管管径和流速?

答:棉块在管道中运动情况分为垂直输送与水平输送。棉块在垂直管道中如被气

流向上输送,因受本身重力的影响,棉块有下落的趋势。若棉块上下所受的压力

差形成的脱力以及空气与棉块粘滞摩擦而产生的阻力的总和为P,棉块的重量为

Q,则当两者相等时,棉块即在悬浮中向上输送。要使棉块呈良好的悬浮状态并

在垂直管道中流动,实际所需输送速度要比理论悬浮速度大得多。棉块在水平输

送管道中的流动,除受气流的压力向前外,还会因受本身的重量下降管底当棉块

下降管底后,气流主要从棉块的上部流过,造成在棉块上下两面的流速不同,使

棉块产生旋转。此时,因棉块的上部气流速度大于下部气流速度,故棉块上下出

现压力差,促使棉块上升。如上升力超过重量,则棉块腾空而起。棉块生气后,

其上下的气流速度逐渐一致,压力差减少。当上升力小于重力时,棉块重新下落,

形成跳跃前进。由此可见,棉块在管道中的运动情况是滚动、上升、下降、滚动、

再上升、再下降,形成循环往复前进。

当流量一定时,管径与流速成反比,但由于棉流在管道中非均匀充满,而且棉块

的大小和体积不同,为了防止管道堵塞,输送棉块的管径应不小于100mm,输

送速度应不低于腾空速度。此外,输送速度还与棉气比有关。如选用棉气比较大

时,则要求输送速度大些。但输送速度又与管道压力损失有关,即输送速度大,

摩擦阻力大,压力损失多。而压力下降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流速过大时,阻力

增大,动力消耗大,综上因素,一般流速选用10-12m/s,常用管径为250-300mmo

27、什么是棉气比,为什么要选用合适的棉气比?

答:棉气比指被输送的棉块质量与输送棉块所需空气的质量之比,其大小影响棉

块的输送。因为棉气比愈大,则棉块与棉块、棉块与管壁碰撞的机会增多,摩擦

阻力曾计算,易出现絮凝现象,而使棉流间断,严重时还会造成管道堵塞。过小

则不经济,所以要选用合适的棉气比。

28、为什么开清棉工序要将单机组成联合机,在组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试举例

说明。

答:因为开清棉工序的工艺任务有开松、除杂、混合、均匀等,是通过--系列的

单机逐步完成的,且每台单机各有侧重。因此在处理不同的原料时,必须选用不

同的单机组合才能适应不同的要求。组合时应注意:(1)贯彻“多包细抓、混合

充分、成分准确、打梳接合、多梳少返、早落少碎、防火防爆、棉卷均与、结构

良好”等工艺原则;(2)合理配置开清点数量,以适应不同原料的含杂疵率;

(3)合理选择打手型式和打击方式,从自由状态打击到握持状态打击,以符合

逐步开松的原则,使开松由缓和到剧烈,减少纤维损伤;(4)配置一定数量的

棉箱机械,一般2-3箱,采用多仓混棉机,更能提高混合效果,使棉卷结构均匀、

染色均匀;(5)流程的输棉管道中需设置间道装置,以适应开清点和棉箱机械

数量的配置,使单机组合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且机组中必须安置防铁或防金

属装置以及优良的凝棉器。

例:加工原棉的开清棉联合机组,其工艺流程如下:P71

29、为什么开清棉联合机需要联动装置?它们是怎样进行控制的?

答:开清棉联合机是由各个单机用一套联动装置连接起来,前呼后应,控制整个

给棉运动。当棉箱内棉量不足或充满时以及落卷停车或开车时,使前后机械及时

停止给棉或及时给棉,以保证定量供应和连续生产。此外,联动装置还要保障安

全,防止单机台因故障而充塞原棉,造成机台堵塞、损坏或火灾危险等。

控制方法可分为逐台控制、循序控制和联锁控制三种。逐台控制是一段i段的控

制;联锁控制是把某台机器的运动或某几个机器的几种运动联系起来控制。

30、试述提高棉卷质量和节约用棉的意义。在控制棉卷含杂、棉卷均匀度时应从

哪些方面着手?

答:提高棉卷质量和节约用棉是开清棉工序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它不仅影响

细纱的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棉卷含杂的控制:(1)清

梳除杂分工,大杂质和粘附力很小的杂质在开清棉中尽量清除,与纤维具有一定

粘附力的较大杂质,也要尽量除去;对那些与棉纤维粘附力大、质量轻、容易回

收的杂质,在原棉开松成小块时,甚至分离为单纤维时才能排除,可留给梳棉工

序清除。(2)遵循一定的除杂原则,一是不同原棉不同处理;二是贯彻“早落、

少碎、多松、少打”的原则。控制棉卷均匀度的途径:(1)充分发挥天平调节

装置的作用;(2)做好混合棉的混合均匀工作;(3)做好定量供应,提高联合

机内单机运转率;(4)减少车间温湿度的波动;(5)正确选用打手和尘笼的速

度。

31、棉卷一般有哪些疵点,造成这些疵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棉卷疵点一般疵点有:(一)棉卷厚薄不匀:1、纵向不匀(1)原棉开松不良,

回花混用过多,原料混合不匀;(2)定量供应未校正好,棉箱存棉量波动大,

出棉不均匀;(3)天平调节装置不灵活,铁炮皮带过松;(4)风扇速度小,风

道堵塞或漏风。

2、横向不匀(1)尘笼吸风不匀,风扇速度过小或过大;(2)打手前面补风不

匀或出风不畅;(3)打手绕花。

(二)粘卷:(1)原棉含水率过高或差异太大,车间相对湿度过大,原棉成熟

度差,回花或再用棉混用过多或混用不匀;(2)打手速度过高,上下尘笼吸风

比例不当,防粘安装位置不正确;(3)紧压罗拉加压不足,棉卷辐加压过重,

棉卷罗拉有毛刺;(4)棉卷定量过轻,棉卷长度过长,或成卷过程中棉卷起褶

皱;(5)棉卷放置的时间过长。

(三)棉卷中束丝过多:(1)锯齿棉轧工不良使束丝过多,原棉含水率过高,

车间相对湿度过大,再用棉、回花混用过多;(2)打手速度过高,打手和剥棉

刀隔距太大,打手至尘棒、打手至给棉罗拉隔距过小,给棉罗拉加压过重;(3)

输棉通道不光滑,打击机械有毛刺;(4)凝棉器风力不足,原棉在打手室中停

留时间过长。

(四)棉卷含杂率过高:(1)原棉含杂率过高或差异太大,含水率高,车间相

对湿度大;(2)开清点过少,打击机件速度慢,尘棒间隔距过小,打手至给棉

罗拉或打手至尘棒间的隔距过大;(3)棉箱机械的运转率过低;(4)尘笼网眼

堵塞,或清洁工作不良;(5)补风不合理,或风扇速度过高,回收气流过大。

(五)棉卷有破洞:(1)开棉不足,回花混入不匀;(2)给棉罗拉或天平罗

拉弯曲,打手至给棉罗拉间的隔距过大;(3)筵棉通道挂花,或尘棒、剥棉刀、

梳针打手挂花;(4)尘棒处堵塞或尘笼表面飞花堵塞;(5)剥棉刀有缺损或梳

针打手部分梳针断针;(6)尘笼出棉罗拉至棉卷罗拉间牵伸过大;(7)紧压罗

拉间有硬杂质卡住,或其表面有油污。

(六)棉卷大小头:(1)尘笼两侧风力不等或棉流通道一侧挂花;(2)紧压罗

拉两端压力不等,棉卷压钩齿杆左右高低不一。

(七)棉卷打折:(1)原棉含水率过高,棉层厚薄不匀;(2)紧压罗拉加压不

足,或棉卷杆弯曲;(3)尘笼风力不匀,上下尘笼棉量分布不当;(4)紧压罗

拉至棉卷罗拉间牵伸过小。

(A)棉卷边缘不齐:(1)打手室及棉流通道两侧挂花,或棉卷小墙板发毛及

积有废棉,或棉卷罗拉与紧压罗拉间过桥板两侧积聚废棉;(2)尘笼衬皮破损,

剥棉刀两侧有毛刺,尘笼出棉罗拉与紧压罗拉间两侧输棉导板间距离过宽或过

狭;(3)棉卷较长度不足或发毛、发涩;(4)生头不良;(5)紧压罗拉两端

夹有杂物。

(九)棉卷伸长率不一致:(1)机台间棉卷罗拉直径不一,或沟槽深浅不同,

或加压重量不同;(2)满卷自停装置安装不良,或部件有磨损;(3)车间温湿

度波动幅度太大。

32、开清棉工序在加工化纤时,应如何选用工艺流程及有关工艺参数?

答:工艺流程:由于化学纤维弹性好、无杂质,仅含少量疵点。所以,开清工序

应采用短流程和多梳少打的工艺路线,以减少纤维的损伤、防止粘卷。打手机采

用梳针滚筒以加强梳理,减少打击。

主要工艺参数选择:(1)打手转速确定,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根据打手的形式

和其在开清棉联合机中所处的位置;二是考虑化纤的种类及其松解程度。一般要

比加工同线密度的棉纤维低。(2)风扇转速,单打手成卷机的风扇转速应保证

纤维顺利地吸向尘笼,使其在尘笼表面均匀凝聚。一般风扇与打手的速比应较加

工棉纤维为大,风扇的转速宜控制在1400-1700r7min。(3)给棉罗拉的速度,

以较快为好。(4)打手与给棉罗拉的隔距,由于化纤长度比棉纤维长,且与金

属间的摩擦系数又较棉纤维大,所以,开清棉机上打手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应比

纺棉时大,一般为11mm。(5)打手与剥棉刀之间的隔距,此隔距可与纺棉时

同,若发现打手返花而造成束丝时,应适当收小至0.8-1.6mm。(6)尘棒间的

隔距,因化纤含杂少,故此隔距应比棉纺时缩小。(7)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

在纺合纤时,因纤维蓬松,为了减少纤维的损伤或搓滚成团的现象,此隔距应放

大。

33、怎样控制化纤卷的质量?

答:控制化纤质量的重点是提高原料的均匀混合程度、增进化纤卷地纵横向均匀

程度以及防止粘卷。(1)控提高原料的混合均匀程度,应采取一些有利措施,

如调整抓包机的工艺,做到勤抓少抓,使抓取的纤维块小而松,再如对松紧包不

一致的原料要进行预处理,提高其开松度,减少纤维包装密度上的差异。另外还

可采用多仓混棉机加强混合。(2)提高化纤卷的均匀度,应注意以下几点:通

道要光洁、棉箱中的储纤量要适当、防止化纤卷厚边。(3)防止粘卷,措施有:

采用凹凸罗拉防粘装置、增大上、下罗拉的压力、增大紧压罗拉的压力、采用渐

增加压、在第二、第三紧压罗拉内安装电热丝、采用重定量短定长的工艺措施和

在化纤卷间加粗纱。

第三章梳棉

一、名词解释

1、针面负荷:指梳理机各辑筒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其单位为g/nf。

2、刺辐附面层:刺辐高速回转时,锯齿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由于空气分子的

粘性与摩擦,里层空气带动外层空气,层层带动,就在刺馄表面形成气流层,称

为刺辑附面。

3、踵趾面:盖板两端的扁平部搁在曲轨上,曲轨支持面较踵趾面。

4、道夫转移率:锡林一周转移给道夫的纤维量占转移前锡林针面上全部纤维量

的百分率。

5、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刺辑与给棉板隔距点以上的一段工作面长度与鼻尖宽

度之和称为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

6、自由纤维量:是梳棉机停止给棉后由锡林盖板针面上放出,经道夫继续输出

的纤维量。

7、分梳度:即每根纤维上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8、工作馄分配系数:每平方米锡林针面转移给工作辐上的纤维量与每平方米锡

林针面参与分梳作用的纤维量的比值,称工作辑分配系数。

9、同向剥取:两工作部件针面的针向组合方式为剥取布置,运动方向相同时为

同向剥取。

10、反向剥取:两工作部件针面的针向组合方式为剥取布置,运动方向相反时

为反向剥取。

11、喂入负荷:原料由喂入罗拉喂入,经刺辑后达到锡林,分布在锡林上单位

面积的纤维量。

12、锡林负荷:锡林走出盖板工作区带至道夫表面的单位面积的纤维量称为锡

林负荷。

13、圈条牵伸:指一圈圈条的轨迹长度与圈条斜管一转时小压辑输出的条子长

度之间的比值。

14、工作辐速比:指锡林表面线速度与工作馄线速度之比。

15、自制现象:纤维既不向针根也不向针尖移动,而是环绕钢针作相对运动,

即纤维的自制现象。

二、填空

1、锡林〜盖板之间针刺是(平行)配置,主要起分梳作用。

2、针面负荷是由两种纤维量组成。即:握持在针刺顶部的自由纤维量和(沉

入针刺间隙的内层纤维量)。

3、给棉板与给棉罗拉间的隔距自入口至出口应逐渐(缩小)。

4、给棉板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应稍(大于)给棉罗拉半径。

5、附面层速度分布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7、梳理过程中,针面对纤维有(分梳)、(剥取)和(提升)三大作用。

8、前上罩板位置高,盖板花(减少)。

9、梳棉机中小漏底的作用是(托持纤维),排除短绒。

10、生条质量指标有:(生条条干不匀),重量不匀,生条中棉结杂质粒数,(生

条短绒率),落棉数量与质量,棉网质量,乌斯特公报参考水平。

11、梳理工序的任务有(细微松解)、(除杂)、(均匀混合)和(成条)。

12、纤维与针齿的相对运动有沿针齿向针尖运动、沿针齿向针跟移动、纤维既不

向针尖也不向针跟移动,而是发生所谓的“(自制现象)”。

13、针布主要分为(弹性针布)和(金属针布)。

14、给棉方式有(顺向给棉)和(逆向给棉)两种,(逆向给棉)的梳理效果更

好。

15、分梳工艺长度愈小,分梳效果(愈好);分梳工艺长度愈大,分梳效果(愈

差)。

16、-•般情况下,纺棉时圈条牵伸倍数(大于)纺化纤时圈条牵伸倍数。

17、锡林盖板工作区纤维分梳转移的四种情况包括(锡林一转,一次工作区分梳)、

(锡林多转,一次工作区分梳)、(锡林多转,多次工作区分梳)和纤维沉入针

齿间隙,不能转移给道夫,成为盖板花或抄针花。

18、分梳度即(每根纤维上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

三、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o

A、分梳工艺长度增加,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辑的分梳作用增加。

B、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降低,刺辑的分梳作用增加。

C、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辐的分梳作用减弱。

D、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始梳点位置升高,刺辑的分梳作用增加。

2.梳棉机中除尘刀位置高,则(D)

A、落棉少,除大杂少B、落棉多,除大杂少

C、落棉少,除大杂多D、落棉多,除大杂多。

3、梳棉机上锡林与盖板间的作用性质为:(D)

A、针刺平行配置,锡林速度小于盖板速度;

B、针刺交叉配置,锡林速度大于盖板速度;

C、针刺交叉配置,锡林速度小于盖板速度;

D、针刺平行配置,锡林速度大于盖板速度;

4、盖板针布工作角小,则(C)

A、针齿的抓取能力强,盖板负荷小B,针齿的抓取能力弱,盖板负荷小

B、针齿的抓取能力强,盖板负荷大D、针齿的抓取能力弱,盖板负荷大

5、下面关于刺辐气流附面层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沿附面层的厚度方向,气流自里向外逐层减小,最外层的速度等于零;

B、除杂原理是利用纤维与杂质的分类现象,对附面层给以不同程度的切割,从

而除杂;

C、气流附面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空气分子间的摩擦和粘性;

D、刺辑附面层的厚度是恒定的;

6、除尘刀安装角度大,则(A)

A、刀背对气流阻力小,纤维的回收作用增加

B、刀背对气流阻力大,纤维的回收租用降低

C、刀背对气流阻力小,纤维的回收租用降低

D、刀背对气流阻力大,纤维的回收作用增加

7、下面关于提高道夫转移率,说法错误的是(C)

A、减少道夫针齿的工作角B、减少速比

C、增大道夫直径D、减少道夫与锡林的隔距

8、盖板转动速度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盖板在工作区停留时间短,对纤维的梳理效果差

B、纤维的分梳度增加,梳理效果好,梳理效率低

C、单个盖板的针面负荷减小,盖板花含杂率降低,但总的盖板花含杂率提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判断

1、刺辐分梳度是指每根纤维受到的平均作用齿数。(J)

2、梳棉机上锡林与刺辑间的针刺是平行配置的。(X)

3、梳棉机上前上罩板的位置高,纤维易被锡林针刺抓取,盖板花少。(J)

4、刺馄与给棉板间的隔距越大,纤维平均分梳长度缩短,分梳效果差。(J)

5、锡林转速高,分梳负荷小,针刺握持加强,分梳质量好。(J)

6、道夫转速高,定量大,棉网抱合力大。(X)

7、乌斯特公报参考水平指标有:棉结,杂质,短绒率,条干CV%。(V)

9、梳棉机中,刺辑除杂效率在50~60%,盖板除杂效率3%~10%。(V)

10、梳棉机中除尘刀位置高,则落棉多,除大杂多。(J)

11、盖板针布工作角小,则针齿的抓取能力弱,盖板负荷小。(X)

12、工作辑分配系数大,则纤维的梳理、混合作用增强。(J)

13、道夫转移率高,意味着纤维在梳理机内停留时间短,梳理效果差,但纤维损

伤少。(V)

14、梳理机内纤维的混合均匀作用主要发生在锡林、盖板和道夫之间。(J)

15、刺辑的转速高,除杂效果好,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提高刺辐速度。(X)

16、顺向给棉的梳理效果更好,因此生产中-一般都采用这种给棉方式。(X)

17、分梳工艺长度越小,纤维受到的梳理次数越多,则分梳效果越好,但纤维的

损伤会增多。(J)

五、问答

1、梳理工序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梳理机有哪些种类?

答:目的与任务:

(1)充分梳理(细致松解):使纤维束分离成为具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根纤

维状态

(2)除杂质和短绒:去除细小的带纤维或粘附性较强的杂质以及短绒

(3)混合:实现单纤维之间的混合。

(4)做成一定质量要求的条子(粗梳毛纺是粗纱)。梳理机有盖板式梳理机和

罗拉式梳理机。

2、两针面间的作用分为哪几类?各起什么作用?

答:(插图)分梳作用:两针面均有抓取和握持纤维丛的能力,纤维束被一分为

二,各抓走一部分纤维,被分解的纤维受到另一针面上其它针齿的梳理,因而实

现了分梳作用。

剥取作用

:“1”针面具有抓取纤维能力,“2”针面失去抓取纤维能力,

完成“1”针面剥取“2”针面上的纤维。

提升作用:针面1上所带纤维有脱离针面向针外运动趋势,针面2无抓取纤维能

力,只将纤维提升到针面1的表面而纤维仍随针面1运动。

3、什么是针面负荷?分析梳理机上锡林各部位的针面负荷组成。

答:针面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称为针面负荷。(a,g/cm,)梳理机

上各部位针面负荷图如下:

区域I:ab+as

区域H2—5:ab+af+B+as

区域HI2—5:ab+af+as

区域112—5与区域m2—5反复重复,但ab、af、B的内容不一样。

3、简述梳理机混合作用和均匀作用的意义?何谓工作辑分配系数?何谓工作辑

回转系数?它们的大小表明什么,为什么?

答:梳理机混合作用表现为输出产品同喂入原料相比,在其成分和色泽上更为

均匀一致;而均匀作用表现为输出产品的片段重量比喂入时更均匀一致。每平方

米锡林针面转移给工作辑上的纤维量与每平方米锡林针面参与分梳作用的纤维

量的比值,称工作辑分配系数。工作辑分配系数大,纤维接受锡林梳理机会多且

混合效果好。工作辐的回转系数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