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环境保护第1页1.我国人口现实状况及前景(1)1982年,我国将

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我国人口增加过快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人口

和自然

显著下降,当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之列。(3)因为我国人口

,人口数量仍将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增加。(4)发展目标:年,人口总数控制在

以内;2050年,人口总数到达峰值,靠近

以后,将开始迟缓下降。计划生育出生率出生率基数大13.6亿15亿一、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影响第2页2.我国人口发展基本特征(1)人口增加速度快。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社会政治稳定和医疗卫生条件不停改进,加之一度对人口再生产规律认识不清,使人口出生率高速增加,人口自然增加率除3年自然灾害时期外,一直保持在20‰以上,由此造成人口总量猛增。自20世纪70年代政府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加率下降幅度很大,但总看来,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自然增加率是比较高。第3页(2)人口增加规模大。1949年我国人口已到达5.4167亿,新中国人口发展就是在这个相当庞大基数上开始。这也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我国人口增加绝对量、增加规模必定很大。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到达最高峰15亿后,人口数量将实现零增加。(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因为我国人口生育水平快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使中国人口年纪组成中少年儿童百分比下降,成年和老年人口相对增多。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第4页(4)城镇人口比重增大。人口城镇结构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域城市化水平高低,也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亲密相关。1949年我国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10.6%,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36.09%,比1949年增加了25.49个百分点。但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5%,1996年)。第5页3.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1)继续控制

。(2)加大保护

力度。(3)

江河湖泊及海域污染。(4)加强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5)推进生态农业。人口增加资源和环境监控、治理生物多样性第6页1.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反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改变情况是(

)A第7页4.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影响(1)人口增加与其它生物种群增加规律关系①一个国家或地域全部人口能够看做一个种群,它一样含有种群特征,其相互关系以下:第8页②人口增加规律与其它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a.人是生物界中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合用于人口增加情况一面。b.人不一样于普通生物:人含有发达和善于思维大脑,含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加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本事等。所以,人口增加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施计划生育。第9页从图中能够看出人口增加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①资源短缺:人类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过分利用使其降低。②环境污染: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停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2)第10页A2.以下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说法,正确是(

)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需求量会增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B.人口数量变动只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C.环境对人口数量影响主要是经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D.农业出现和发展时期,因为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破坏第11页思索:(1)人口增加引发环境问题实质是什么?(2)控制人口增加最终目标是什么?提醒: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承受能力,对人类本身赖以生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效造成了破坏。提醒: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第12页第13页第14页第15页其它常见全球性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危害(1)生物富集①概念: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不易分解农药)经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过程。②特点:食物链越长,生物富集作用越强;营养级越高,富集物浓度越高。(2)水体富营养化①概念:天然水体中因为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排入,引发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第16页②成因: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一些工业废水。③危害:藻类在水体中占据空间越来越大,使鱼类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死亡藻类将沉积塘底;藻类过分生长繁殖,将造成水中溶解氧急剧改变,藻类呼吸作用和死亡藻类分解作用消耗大量氧,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严重影响鱼类生存。第17页C3.以下相关环境污染和破坏叙述,正确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被破坏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因为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和浓缩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

D.②③④第18页4.图示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一个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请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是A.图中A能够表示氧气,B能够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路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分解作用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分解作用来分解有机污染物D.伴随距水面深度不停增加,不一样水层微生物呼吸作用类型改变次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C第19页

【规律方法】不一样污染类型排污口生物分析(1)无机污染:如N、P污染,排污口藻类大量增加。(2)有机污染:如生活污水,排污口需氧型细菌大量增加。(3)有毒物质污染:排污口普通不存在动植物。第20页1.生物多样性(1)概念:生物圈内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生态系统。(2)内容及形成原因①遗传多样性:是由组成基因脱氧核苷酸排列次序多样性决定。②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经过漫长进化历程而逐步形成。三、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21页(3)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第22页2.生物多样性价值(1)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2)间接价值:生态功效,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整气候等。(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使用价值当前还不清楚,但未来可能有主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3.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开发和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入侵物种(或引种到缺乏天敌地域)。第23页4.保护生物多样性(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①控制人口增加;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③防治环境污染。另外还要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等。(2)坚持“可连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最好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要预防两个极端:①防止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坚持可连续发展观念。②防止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保护,如要求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第24页①就地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保护。到1990年6月止,我国已建成自然保护区471处,总面积达2465万余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2.57﹪.②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比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③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保护濒危物种基因;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3)保护办法第25页5.可连续发展(1)两个基本点:①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②满足当代人需要。(2)一个目标:自然、经济和社会持久而协调发展。(3)可连续发展总策略人类可连续发展总体策略内容包含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三方面多项政策和行动计划。第26页B5.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对此所作分析不正确是(

)A.栖息地总量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