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4页
广西《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广西地方标准《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广西地方标准《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广西地方标准《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即本规范)编制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提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项目编号:2020-02151,起止年限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规范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编制。二、目的和意义 闽楠(Phoebebournei)为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产于江西、福建、浙江南部、广东、广西北部及东北部、湖南、湖北、贵州东部,多生于海拔1000m以下常绿阔叶林中。闽楠为我国特有种,素以材质优良而著称,在许多古老建筑中楠木颇为常见,如北京十三陵楠木柱,至今仍未见腐坏。闽楠一般干形通直,木材为淡黄色,且芳香气耐久,材质坚韧,易加工,而且加工过程中也不易开裂反翘,加工后泡面光滑,纹理明晰,是上等家具、工艺品以及造船首选的木材。据考究,武夷山白岩的一副楠木棺材,至今已经有3000年历史,但仍然保存完好。闽楠枝叶繁茂,可做行道树、遮阴树或风景树,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此外,闽楠林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土和防火效能,可用于营造防护林带。因此,该树种是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树种,但是,由于长期对该树种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闽楠天然资源已近枯竭,成为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树种,拯救、保护闽楠基因资源迫在眉睫。根据资料介绍,天然闽楠初期生长缓慢,20年生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量仅为5.6m和4.1cm,树高生长50-60年最快,胸径70-90年生长最快,材积60-90年最快。60-95年间的材积生长量占材积总生长量的89%,表明闽楠具有后期生长快的特性。但人工林的初期生长明显比天然林快,13年生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是20年生天然林的3倍、2.3倍和7.1倍。目前闽楠缺乏良种,大都是种子苗,苗木生产质量参差不齐,上山造林效果差异大,选用闽楠优株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可以保持母株的优良特性,减小遗传分化,对闽楠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国内尚未见“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的编写,属该珍贵木材树种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因此,通过选择闽楠良种优株,运用组培快繁技术繁育闽楠无性系苗木,并离体保存该树种种质资源,营建闽楠人工林,对大幅提高闽楠林分的产出,有效利用这一名贵树种,非常必要!三、标准编制过程2016年1月,主要进行闽楠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及熟化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闽楠组培苗培育技术体系。前期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基础为本标准的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森林经营研究所有关人员召开《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开题论证会,确定编制原则、编制框架、内容和相关参考资料,并进行分工,确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主要负责《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编制工作。2018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确定了参与标准编制的主要人员,成立了广西地方标准《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编制组,收集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外省标准,在收集的资料和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汇合、整理、分析、总结,对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进行了完善、补充、进一步优化,确定了广西地方标准《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2019年12月,经过编制小组成员反复研讨,形成了标准的编制原则及纲要。以试验数据、调查材料为依据,再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处理,经反复讨论和修改,不断完善,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2020年6月,召开编制小组会议,通过标准编制工作方案,明确编制小组成员,确定任务分工以及进度安排。对工作组讨论稿的框架、条款等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文献资料与生产实践实际情况,修改本标准,并向科研院校、林场等单位专家咨询意见,并组内讨论提出完善修改意见,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四、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1.编制原则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内容和要求参考了相关法律法规,引用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引用的具体标准和法律法规如下: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闽楠组培苗生产技术的外植体选取和处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瓶苗移栽、苗木出圃、档案管理。本标准的制定以闽楠组培苗规范化繁育技术研究的数据为基础,以推进广西闽楠组培苗培育标准化,实现闽楠无性系育苗规模化生产,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力求做到科学规范、指标准确、可操作性强,既与国家相关标准接轨,又符合广西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闽楠组培苗生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编制依据本标准各项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主要是经过多年对闽楠组培苗培育技术的优化、熟化,系统的分析总结,同时也参照了其他树种的相关标准。具体如下:(1)优株选择:选择闽楠良种或天然群落中干形通直、生长茂盛、健康无病虫害的闽楠植株为优良单株;(2)外植体选取及处理:对选出的优株进行伐桩或环割,萌芽后采集当年生带有腋芽或顶芽、长度为3~8cm的嫩枝作为外植体,剪去大部分叶片,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去磷洗衣粉浸泡5~15min,然后用软毛刷刷洗外植体,再用清水冲洗0.5~1.2h;在超净台上用浓度为75%的酒精浸泡10s,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将其放入浓度为0.1%的HgCl2溶液或2%次氯酸钠中浸泡8~15min,浸泡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用灭过菌的吸水纸吸干水分,备用;(3)初代培养:取吸干水分的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将切口部分剪掉后,插入初代诱导培养基,在温度为25±3℃、光照强度4000~8000Lx、光照时间12~16h/d下培养5~10天,获取初始芽;(4)继代培养:待初次培养的外植体茎段生长至≥5cm时,将其转入继代培养基上培养。接入的茎段经过30d~40d培养,将增殖芽分株为单芽或小丛,继续转入继代培养基。转接前均需剪切上部叶片,保持芽体高度3.0cm左右。继代转接代数不宜超过30代;(5)生根培养:对继代丛芽进行筛选,选取生长健壮、芽高为3cm的单芽,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培养15~20天,获取生长健壮的组培生根苗;(6)炼苗移栽:选取根数3条以上、根长达到1cm以上、生长健壮的组培生根苗,移到室外育苗大棚进行炼苗3~7天,之后用清水洗掉根部培养基,移栽入育苗容器中,淋透水;(7)苗木出圃:待组培苗苗高达到20cm以上时,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可出圃造林。五、标准的主要内容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闽楠组培苗的生产技术。2.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0章:第1章范围:规定了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范围。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了本标准引用文件的版本及规范性。第3章术语和定义:说明了本标准中的相关术语和定义。第4章外植体选取和处理:规范了外植体选取和处理标准。第5章初代培养:规范了初代培养条件及初代培养基成分。第6章继代培养:规范了继代培养条件及继代培养基成分。第7章生根培养:规范了生根培养条件及生根培养及成分。第8章瓶苗移栽:规范了瓶苗移栽的条件。第9章苗木出圃:规范了苗木分级标准及出圃条件。第10章档案管理:规范了建档的主要内容。附录A档案表:规范性附录,初代培养基配方、继代培养基配方、配方。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国家相关的、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与这些文件中的规定不存在矛盾。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八、作为请执行标准或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