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智七年级上期《实用数学学本》第十三册教案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三)第1课100以内的连加100以内是不进位连加(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A组学生掌握100以内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2.B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计算。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器的正确使用。难点:理解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思路,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买了20买了13买了20买了13买了45元的香蕉员元的桃于一元的葡萄花了多少钱?四、教学过程1.导入,看图说图意。图上的女士在干什么?S买水果。她买了一些什么水果?每样水果多少钱?她一共花了多少钱?学一学如何列竖式计算。列竖式的注意事项:数位对齐,十位对?,个位对?用计算器算一算书上第三页练一练归纳小结:总结不进位连加列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竖式时数位对齐五、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2.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六、课后作业布置P7第2小题。列竖式计算。七、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时通过讲解、示范和实例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不进需要在下课时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二课时100以内是不进位连加(2课时)作业练习及讲解一、教学目标1.让A组学生掌握100以内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2.B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计算。3.读懂题意。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正确完成应用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读懂题意。难点:应用题。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粉笔。2.PPT课件。3.计算器。1.独立完成P4、P5、P6的作业。B组同学使用计算器。心心比524.读一读,并列式计算。(1)32加15,再加41,得多少?(2)20加5,再加64,得多少?(3)6加12,再加51,得多少?5.看图说一说,算一算。苹果有()个,橙子有()个,梨有()个,一共有多少个水果?(1)一年级同学借书23本,二年级同学借书20本,三年级同学借书26本,三个年级的同学一共借了多少本书?(2)早操时间到了,操场上走来男生31人,女生45人,老师23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难题讲解。(应用题)五、评价与反馈1.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2.应用题解题思路与要点。六、课后作业布置改错题七、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时主要是对前一课时内容的巩固和拓展,通过作业练习和应用题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但在应用题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下一课时需要针对应用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要点。第四课时100以内的进位连加(3课时)作业练习及讲解一、教学目标1.让A组学生掌握100以内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2.B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计算。3.读懂题意。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正确完成应用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读懂题意。难点:应用题。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粉笔。2.PPT课件。3.计算器。1.独立完成P9-P12的作业。B组同学使用计算器。(1课时)P11.6.算一算实验学校高年级参加运动会的人数。请同学们看懂表格。七年级男生多少人参加运动会?七年级女生多少人参加运动会?七年级一共多少人参加运动会?年生级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合计男生女生合计P11.7应用题甜品店做了一些蛋糕,上午卖出28盒,下午卖出10盒,一共卖出多少盒?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晨练时间到了,有25人在跳绳,有38人在跑步,还有12人在跳远,一共有多少人在晨练?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在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重点题型讲解:(4)红绳子长35米,蓝绳子比红绳子长18米,两根绳子一共有多长?先求出:蓝绳子长度再求一共多长:蓝绳子长度加上红绳子长度。五、评价与反馈1.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2.应用题解题思路与要点。六、课后作业布置改错题七、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时主要是对前一课时内容的巩固和拓展,通过作业练习和应用题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进位连加的计算方法,但在应用题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针对应用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要点。100以内的连减第一课时100以内的不退位连减(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A组学生掌握100以内不退位连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2.B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计算。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PPT课件。原来有75包。下午又卖了24包。思考:图上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超市还剩多少包?超市原来有多少包饼干,卖出去多少,还剩多少包?用什么方法计算?老师示例讲解。用计算器如何计算,指导B组同学使用计算器,算出正确答案。先按先按:74.练一练。P15第1小题。五、评价与反馈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六、课后作业布置P15第2小题,列竖式计算。七、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时连减的难点主要是列竖式,B组同学理解困难,下课时需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连减列竖式的计算方法。从学生的表现来看,A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列竖式,B组同学也能通过提示指导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但对列竖式的理解不到位。第二课时100以内的不退位连减(2课时)作业与练习题讲解一、教学目标1.让A组学生掌握100以内不退位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列出竖式迅速地进行计算。2.B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计算。3.读懂题意。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正确完成应用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读懂题意。难点:应用题。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粉笔。2.PPT课件。3.计算器。四、教学过程1.独立完成P16-P17的作业。B组同学使用计算器。(1课时)每题示例讲解一道2.难题讲解。弟一平儿弟一平儿3.3.填一填。填一填。4.把两道计算题合并成一道计算题。5.读一读,并列式计算。(1)85减去32,再减去10,得多少?(2)69减去25,再减去24,得多少?(1)水果店有68盒草莓,上午卖出26盒,下午卖出10盒,还剩多少盒?(2)玲玲有89元,买苹果用去23元,买饮料用去的钱和买苹果的一样多,玲玲还剩下多少钱?(3)沈老师买口琴用了30元,买笛子用了50元,给收银员90五、评价与反馈1.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应用题解题思路与要点。六、课后作业布置改错题七、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时主要是对前一课时内容的巩固和拓展,通过作业练习和应用题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需要针对应用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要点。第二课时100以内的退位连减(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A组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列竖式、迅速地进行计算。2.B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计算。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列竖式,计算器的正确使用。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粉笔。2.PPT课件。3.计算器。四、教学过程不退位减法。请学生上黑板做例题,列竖式计算。学一学。退位减法。例题讲解。先算90减29得61,先算90减29得61,再算61减37得24。老师讲解。注意不够减时,要向十位借1个十,并打一点表示B组同学试着用计算器自己计算。练一练第一题请同学完成后上黑板写出正确答案,老师讲解强调。注意不够减时,要向十位借1个10,并打一点表示。五、评价与反馈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六、课后作业布置P21第2小题,列竖式计算。七、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时退位连减的难点主要是列竖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0,B组同学理解困难,下课时需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连减列竖式的计算方法。从学生的表现来看,A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退位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列竖式,但在列式计算式常常会忘记在数字头上打点。B组同学也能通过提示指导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但对列竖式的理解第三课时100以内的退位连减(2课时)作业及练习题讲解一、教学目标1.让A组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列出竖式迅速地进行计算。2.B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计算。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正确完成应用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读懂题意。难点:应用题。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粉笔。2.PPT课件。3.计算器。四、教学过程老师示例82-38-9=抽学生解答并讲解请学生完成P21-22书上习题。(1课时)讲解难题70-17-24=五、评价与反馈1.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应用题解题思路与要点。六、课后作业布置改错题七、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时主要是对前一课时内容的巩固和拓展,通过作业练习和应用题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需要针对应用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要点。100以内的加减混合第一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混合(一)(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A组学生能够正确列出竖式迅速准确的计算,B组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2.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100以内数字正确列竖式的准确计算。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3.计算器。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察图画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并引出原来有36人。上车17人。下车25人。现在车上有几人?2.讲授新课: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示范计算方法。先算36加17得53,先算36加17得53,再算53减25得28。3.巩固练习: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4.归纳小结: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进位。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2.自己设计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解答。第一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混合(二)(2课时)1.进一步巩固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A组学生能够正确列出竖式迅速准确的计算,B组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2.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100以内数字正确列竖式的准确计算。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3.计算器。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学一学先算43减19得24,先算43减19得24,再算24加28得52。用计算器再算一算80-8+17=35-16+48=3.巩固练习: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4.归纳小结: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进位。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2.自己设计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解答。综合练习1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2.进一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步骤,100以内数字正确列竖式的准确计算。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应用题的解答。97组别学习(朵)纪律(朵)发言(朵)合计(朵)合计(朵)(1)哪一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哪一组最少?(2)观察学习、纪律、发言三个项目中各小组得小红花的情况,你想对四(1)班同学提些什么建议?(1)同学们折纸花,红花折了27朵,黄花折了30朵,蓝花折(2)学校里原来有35只篮球,上午又买来28只新的篮球,下(3)食堂里有92袋大米,第一天用去26袋,第二天用去3:(4)一辆公共汽车上有36位乘客,到第一站时下去8位,到二站时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乘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难题讲解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3.计算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你能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生1:花盆里共有多少花?师:同学们真棒,现在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三、初步感知,认识乘法建立概念“几个几”1.(1)花盆里共有多少花?(多媒体课件)图上有什么?几盆花?每盆花里有几多师: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么?怎么样列式?2.观察算式,上面的算法,你觉得怎样?你发现了什么?生:是连加,加数相同。师:对,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8(朵)积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1.师:继续观察每一个算式有几个几相加。3+3+3+3+3=152.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乘数、积。教师指出:7个2相加,用乘法算示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师:大家说得对,我们根据这些特点,把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用乘法计算。就是在相同加数和这个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用乘法表示上面加法算式:3×5或5×36×4或4×62×7或7×2练一练(1)一共有多少颗糖果?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十十十=X==(2)一共有多少根香蕉?十+十=X=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十+十=X=六、全课总结:这课时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5个33+3+3+3+3=153×5=155×3=154个66+6+6+6=246×4=244×6=247个22+2+2+2+2+2+2=142×7=147×2=142的乘法(3课时)1.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意义。A组学生掌握最佳记忆方法,能熟练背诵2的乘法口诀。3.在运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重点:经历归纳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2的乘法口诀的意义。难点:背诵2的乘法口诀,并灵活运用。3.计算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1.借助学具,创编儿歌谈话:谁来说一说你认为3双筷子,4双筷子,5双筷子分别有几根?一双筷子2根,两双筷子4根,3双筷子6根,4双筷子8根,5双筷子10根。谈话:大家都认为3双筷子6根,4双筷子8根,5双筷子有10根,是怎样得到的呢?先自己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和老师交流一下。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1)探究3双筷子有几根。提问:“3双筷子有几根?”A组学生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预设1:摆小棒的方法。预设2:列加法算式2+2+2=6。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了刚才的猜想,3双筷子有6根,(板书:6),表示3个2相加(板书:3个2相加),(2)探究4双筷子有几根提问:4双筷子有几根?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预设1:用小棒摆一摆。预设2:列加法算式表示2+2+2+2=8。探究5双筷子有几根。谈话:3双筷子,4双筷子有几根的问题都解决了,谁想来说一说5双筷子有几根,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预设1:我们是用画圆的方法表示。预设2:列加法算式表示2+2+2+2+2=10。【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在摆一摆的过程中、通过借助直观教具,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几乘2的直观表象。全班交流不同方法时,在说一说的过程中,既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进行了一次锻炼,同时又在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几乘2乘法意义的理解。整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归纳、倾听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借助儿歌,创编2的乘法口诀谈话: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1双筷子2根,2双筷子4根,3双筷子6根……不但解决了问题,还编出了一首小儿歌,你们能接着编下去吗?预设:6双筷子……完成填一填。谈话:除了用小儿歌帮助记忆,你还能想到更简便的方法吗?老师提醒:可以把儿歌编成乘法口诀。谈话:1双筷子2根,表示1个2,用乘法表示为1×2=2,谁能来编第一句?预设: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提问:2双筷子4根,表示2个2相加,乘法算式:2×2=4,谁来接着编?预设:二二得四(板书:二二得四)谈话:剩下的你会编吗?先自己编一编,再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学生独立创编,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1)创编3×2的口诀谈话:3双筷子6根,表示什么?用乘法怎样表示?预设:表示3个2相加,列式3×2=6。追问:谁来编口诀?预设1:三二得六。预设2:二三得六。小结:我们在编口诀时通常都是将较小的数放到前面,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二三得六就是3×2的乘法口诀。(板书:二三得六)(2)创编4×2的口诀谈话:4双筷子8根,表示4个2相加,乘法算式怎样列呢?它的口诀又是什么呢?预设1:4×2=8,口诀是四二得八。预设2:我编的口诀是二四得八。预设3:选择二四得八。应该将小数放到前面。小结:二四得八是4×2的乘法口诀(板书:二四得八)。(3)创编5×2的口诀谈话:5双筷子10根,表示几个几相加?用乘法怎样列呢?可以怎样编口诀?预设1:5个2相加,乘法算式5×2=10,口诀是二五得十。预设2:我们的口诀是二五一十。谈话:为了方便我们在解决5个2相加或2个5相加时都用同一句口诀。我们一起把刚才创编的成果读一读。谈话:这就是我们这课时学习的新知识——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2的乘法口诀)。3.背诵口诀,理解意义谈话:同学们来观察一下2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每句口诀里都有二。预设2:从下往上看每一句都比上一句多了2,从上往下看每一句都比上一句少了2。预设3:每一句都是表示几个2相加。谈话:同学们不仅发现了每句口诀间的关系,还发现了口诀表示的意义。那二二得四这句口诀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二五一十又表示什么意思呢?预设:二二得四表示2个2相加得4。二五一十表示5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5相加。追问:有个马虎的小朋友忘记了二四得几你们能帮帮他吗?预设1:记住二三得六,再加上一个2就可以。或者记住二五一十,减去一个2也可以。小结:知道了二五一十,减去一个2,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发现了口诀里的小秘密,同时也掌握了记忆乘法口诀的小窍门。现在快速记忆口诀,看谁将2的口诀记得又快又准。(学生自由记忆、背诵,同桌两人对答,师生对答)谈话:真了不起,相信通过这课时的学习,大家一定能将2的乘法口诀记住。【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记忆2的乘法口诀,通过找规律,学生进一步发现每句口诀间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教师利用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口令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记得准确而深刻,为以后学习其他乘法口诀打下基础。三、巩固练习,应用方法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加法算式:乘法算式:2、照样子填一填3、看口诀,写算式二九十八三五十五3、运用口诀解决问题一双袜子有2只,6双袜子有多少只?4、找一找生活中用到的2的口诀谈话:你们能找到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2的乘法口诀接解决吗?预设1:一名小朋友有2只眼睛,3名小朋友有几只眼睛?二三得六。预设2:教室里一盏灯有两根灯管,4盏灯有几根灯管?二四得八。【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课堂练习具有层次性,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列出加法、乘法算式,建立加法与乘法的联系,然后再次经历编写口诀的过程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看口诀说算式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初步体会交换两个因数,结果不变的规律,第四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这个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此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3的乘法(3课时)一、教学目标1.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A组学生掌握最佳记忆方法,能熟练背诵3的乘法口诀。2.在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探索新知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在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历归纳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难点:背诵3的乘法口诀,并灵活运用。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辆3个,1辆3个,2辆6个,3辆9个试一试摆一摆,说一说。解决问题,探究方法1.借助学具,创编儿歌谈话:谁来说一说你认为1辆车、2辆车、3辆车分别需要多少轮子?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摆一摆,说一说。填一填。123456789362.借助儿歌,创编3的乘法口诀谈话: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1辆3个,2辆6个……,还编出了一首小儿歌,你们能接着编下去吗?预设:……完成填一填。谈话:除了用小儿歌帮助记忆,你还能想到更简便的方法吗?老师提醒:可以把儿歌编成乘法口诀。谈话:1辆3个,表示1个3,用乘法表示为1×3=3,谁能来编第一句?预设:一三得二(板书:一三得二)提问:2辆6个,表示2个3相加,乘法算式:2×3=6,谁来接着编?预设:二三得六(板书:二三得六)谈话:剩下的你会编吗?先自己编一编,再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学生独立创编,教师巡视指导。3.背诵口诀,理解意义谈话:同学们来观察一下3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每句口诀里都有三。预设2:从下往上看每一句都比上一句多了3,从上往下看每一句都比上一句少了3。预设3:每一句都是表示几个3相加。谈话:同学们不仅发现了每句口诀间的关系,还发现了口诀表示的意交换(3的几倍)条件:小亚买了6束花,每束花里有3支郁金香思考:求6个3,算式怎样列?建模:6个36×3=策略:用口诀“三六9解:6×3=18(朵)答:6束花里一共有18朵郁金香。(四)、布置作业4的乘法(3课时)一、教学目标1.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4的乘法口诀的意义。A组学生掌握最佳记忆方法,能熟练背诵4的乘法口诀。2.在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探索新知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在运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历归纳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4的乘法口诀的意义。难点:背诵4的乘法口诀,并灵活运用。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3.计算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节车厢乘坐4个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入研究市场动态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疫苗的研发过程试题及答案
- 全景展示考试内容的证券从业试题及答案
- 财务决策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2025
- 注册会计师考试常见失误与避免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试题及答案
- 菌落计数方法探讨试题及答案
- 智慧政务课题申报书
- 湖南教学课题申报书
- 财务报表结构解析试题及答案
- 关于口腔医学的专科生毕业论文
- 耳穴贴压治疗腰痛
- 2024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研学旅行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证明自己赡养老人的范文
- 2025年涉密人员保密知识学习考试题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个人形象包装及设计服务行业竞争状况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生日宴会祝福快闪演示模板
- 2020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
- 高标准农田设计实施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