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藏那曲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西藏那曲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西藏那曲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西藏那曲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西藏那曲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西藏那曲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常识判断(共20题)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A.农业强国B.数字乡村C.美丽宜居乡村D.乡村振兴示范村答案:A。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西藏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蒙古族B.藏族C.维吾尔族D.回族答案:B。西藏自治区是藏族聚居区,藏族是主要少数民族。3.下列关于那曲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那曲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藏布等大江大河的源头B.那曲有丰富的草原资源C.那曲属于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D.那曲是中国五大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A。那曲是怒江、那曲河(那曲藏布)、色林错河的发源地,长江源头不在那曲。那曲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属于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五大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4.下列哪个节日是藏族的传统节日()。A.泼水节B.火把节C.雪顿节D.开斋节答案:C。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等民族的节日,开斋节是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的节日,雪顿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5.下列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B.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已成功发射C.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D.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完成对金星的探测任务答案:C。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截至2024年7月,神舟十八号尚未发射;天问一号是对火星进行探测。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6.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后的是()。A.昌都战役B.《十七条协议》的签订C.民主改革D.解放军进军西藏答案:C。昌都战役为西藏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开始民主改革,是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后;解放军进军西藏是为实现西藏和平解放的军事行动。7.下列哪种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太阳能B.风能C.石油D.水能答案:C。太阳能、风能、水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8.下列关于我国法律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B.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C.部门法是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单位D.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十分完善,不需要再进行发展和完善答案:D。我国的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仍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法律体系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部门法是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单位。9.下列关于公文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文的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B.公文的成文日期以印发日期为准C.公文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D.公文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保密四级答案:C。公文的主送机关可以有多个;公文的成文日期一般以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公文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公文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B.杜甫被称为“诗仙”,其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C.苏轼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其词风格豪放,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D.《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和高鹗,它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答案:A。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它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11.下列关于地理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B.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大西洋C.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D.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答案:A。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12.下列关于生物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人体的八大系统中,消化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答案:D。人体的八大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不能说哪个系统最重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13.下列关于经济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B.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C.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居民生活水平越高D.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答案:B。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居民生活水平越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包括中间产品和服务。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14.下列关于物理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状态等因素有关答案: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物体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位置、状态等因素无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5.下列关于化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氢氧化钠俗称纯碱答案: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6.下列关于体育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分为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B.足球比赛中,一方球员在自己的禁区内犯规,对方将获得点球C.篮球比赛中,三分线外投进的球得2分D.乒乓球比赛中,每局比赛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若双方比分达到10平,则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答案:B。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分为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残奥会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奥运会概念不同;篮球比赛中,三分线外投进的球得3分。足球比赛中,一方球员在自己的禁区内犯规,对方将获得点球;乒乓球比赛中,每局比赛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若双方比分达到10平,则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17.下列关于计算机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生物病毒B.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计算机的内存容量越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慢D.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其中广域网的覆盖范围最小答案:B。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不是生物病毒;计算机的内存容量越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快;计算机网络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其中广域网的覆盖范围最大。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18.下列关于气象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北半球的春季B.梅雨是指每年6、7月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持续阴雨天气C.沙尘暴是一种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南方地区D.寒潮是指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答案:B。台风主要发生在北半球的夏秋季节;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梅雨是指每年6、7月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持续阴雨天气。19.下列关于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C.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唐太宗李世民任用贤能,轻徭薄赋,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20.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西藏拉萨B.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自然遗产,它位于甘肃敦煌C.颐和园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它位于北京D.泰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山东泰安答案:A。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西藏拉萨。言语理解与表达(共20题)21.那曲的草原广袤无垠,像一幅()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陶醉其中。A.美轮美奂B.鬼斧神工C.五彩斑斓D.巧夺天工答案:C。“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常用来形容大自然的景观;“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而凌乱,非常好看,符合草原景色的特点。22.尽管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那曲的牧民们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A.安之若素B.随遇而安C.处之泰然D.泰然自若答案:A。“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强调在困境中保持平常心态;“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处之泰然”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这里强调牧民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心态平常,用“安之若素”更合适。23.西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其中的奥秘。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浩如烟海D.积厚流光答案:A。“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文化、学问等;“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积厚流光”指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这里强调西藏文化内涵丰富,用“博大精深”更合适。24.我们要()那曲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A.发掘B.挖掘C.开发D.开拓答案:B。“发掘”侧重于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常与文物、人才等搭配;“挖掘”有深入探求、开发之意,更强调对资源内在价值的探寻和利用,与“文化资源”搭配更合适;“开发”一般指对自然资源、新产品等进行开拓利用;“开拓”着重指开辟、扩展,常与市场、领域等搭配。25.随着时代的发展,那曲的传统手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A.推陈出新B.革故鼎新C.吐故纳新D.破旧立新答案:A。“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破旧立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这里说传统手工艺在发展中创新,用“推陈出新”更合适。26.那曲的自然风光(),每一处景色都让人流连忘返。A.引人入胜B.美不胜收C.目不暇接D.应接不暇答案:B。“引人入胜”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强调景色的丰富和美好;“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这里强调那曲自然风光美好,用“美不胜收”更合适。27.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A.慷慨激昂B.娓娓动听C.振振有词D.绘声绘色答案:A。“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这里演讲能打动听众,强调情绪激昂,用“慷慨激昂”更合适。28.在工作中,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A.当仁不让B.责无旁贷C.义不容辞D.在所不辞答案:A。“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在所不辞”表示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这里强调在工作中主动承担,用“当仁不让”更合适。29.那曲的孩子们()地学习知识,渴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A.孜孜不倦B.废寝忘食C.持之以恒D.锲而不舍答案: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这里强调孩子们持续不断地学习,用“孜孜不倦”更合适。30.近年来,那曲的生态环境得到了()的改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为了常态。A.显著B.明显C.卓著D.卓越答案:A。“显著”指非常明显突出;“明显”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卓著”指突出地好;“卓越”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这里说生态环境改善程度突出,用“显著”更合适。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D.那曲的冬天虽然寒冷,但景色却十分美丽。答案:D。A项,“通过……使”使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C项,“防止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去“不”。3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那曲的美景有很多,比如:羌塘草原、色林错、桑丹康桑雪山……等。B.“你觉得那曲怎么样?”他问我。“我觉得那曲很美。”我回答道。C.他说:“我最喜欢那曲的秋天,尤其是草原上金黄的青稞。”D.那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草原等。答案:C。A项,“比如”后面不用冒号,“……”和“等”不能同时使用;B项,“他问我”后面应用逗号;D项,“如”后面不用冒号。3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曲的美是一种独特的美,它不同于江南水乡的婉约,也不同于大漠孤烟的豪放。它是一种纯粹的美,是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那湛蓝的天空,仿佛是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②那洁白的云朵,像一群群温顺的绵羊在天空中漫步③那广袤的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无边无际④那成群的牛羊,像珍珠般洒落在草原上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答案:A。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先写天空,再写云朵,接着写草原,最后写牛羊,所以顺序为①②③④。3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那曲的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②羌塘草原在向我们招手。③难道那曲的美景不值得我们留恋吗?④那曲的雪,像鹅毛般纷纷扬扬地飘落。A.比喻拟人反问比喻B.拟人比喻设问比喻C.比喻拟人设问拟人D.拟人比喻反问拟人答案:A。①把“草原”比作“绿色的海洋”,是比喻;②“招手”把羌塘草原拟人化,是拟人;③“难道……吗?”是反问;④把“雪”比作“鹅毛”,是比喻。3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静谧忘纪清澈世外桃源B.懊悔祈祷屏嶂鞠躬尽瘁C.撺掇撺掇撺掇参差不齐D.撺掇撺掇撺掇参差不齐答案:C。A项,“忘纪”应是“忘记”;B项,“屏嶂”应是“屏障”;D项重复选项。C项没有错别字。3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xiá)剽悍(biāo)慰藉(jiè)戛然而止(jiá)B.拮据(jū)匀称(chèn)媲美(pì)味同嚼蜡(jiáo)C.荫庇(yìn)稽首(qǐ)炽热(zhì)锲而不舍(qiè)D.恣睢(suī)嗔怒(chēn)妖娆(ráo)强聒不舍(guā)答案:B。A项,“剽悍”的“剽”应读“piāo”;C项,“炽热”的“炽”应读“chì”;D项,“强聒不舍”的“聒”应读“guō”。37.下列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蹒跚:走路缓慢、不稳的样子。B.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C.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D.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含褒义。答案:D。“吹毛求疵”是贬义词,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做事总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所以经常出错。B.那曲的自然风光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C.他在演讲中夸夸其谈,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D.他的这篇文章文不加点,漏洞百出。答案:A。“不求甚解”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符合语境。“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不能形容自然风光;“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赢得掌声的语境;“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与“漏洞百出”矛盾。39.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我刚到那曲,对这里的环境不熟悉,有什么问题,请大家多多关照。B.你在那曲生活了这么多年,对这里的情况一定很了解,不吝赐教啊。C.听说你要去那曲旅游,祝你一路顺风,玩得开心!D.以上表达都得体。答案:D。A项,向他人表示希望得到关照,表达得体;B项,请求他人给予指导,用“不吝赐教”合适;C项,对去旅游的人表达祝福,也得体。40.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说法,正确的是()。A.诗歌按内容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自由诗。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C.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