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2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1页
知识清单2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2页
知识清单2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3页
知识清单2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4页
知识清单2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清单21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思维导图

表示方法

平均值、正值

化学反

进特点‘各物质的速率之

行应速率

比等于方程式中

慢、化学计量数之比

内因:反应物的本性

影响

因素外因

、温度

催化剂

建立

特征:逆、等、动、定、变

影响因素:温度

化学平判断反应

衡常数进行程度

进(判断反应

化学行化学

程¥¥应用,进行方向

反应度应用于转化

率.平衡浓

1度靠而计算

温度:升温向

吸热方向移动

浓度:Q*K,

逆向移动

压强:加压平衡向气体

、、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判据

应反应能否(尴判据

向自发进行I复荷诞

知识梳理

知识点01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0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知识点03可逆反应知识点04化学平衡的标志

知识点05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知识点06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知识点07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08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知识点09等效平衡知识点10化学反应的方向

知识点11工业生产适宜条件的选择

知识点01化学反应速率

I.概念: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单位时间内某种量的变化量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常规公式:字=7^7

①常用单位;mo-或moIT「Lminr或mo卜【「'hr

②适用范围:表示气体物质或溶液中可溶性物质的速率,不表示固体或纯液体物质的速率

AV

(2)非常规公式:丫=字(X代表〃、P、m、夕等量)

①常用单位:mol-min1>Paninr、trmin「、Lnini

②适用范围:任何物质的反应速率

(3)利用关系式计算

①应用前提;同一化学反应

②常用关系:速率比=化学计量数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比=物质的量变化比

4.大小比较

(1)比较前提:同一反应,同一物质,同一里位

(2)换算方法:各物质的速率除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数大的速率快

5.说明

(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不表示即时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等量逐渐减小,反应速率越来越慢

1.速率大小比较“三步骤”

(I)“一看”单位是否一致,不一致转化为同一单位。

(2)“二化”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3)“三比较”比较数值大小。

2.比较反应速率快慢的常用方法:

(I)定性描述——通过在相同时间点,不同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①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②观察试管中剩余锌粒的多少;

③用手接触试管,感受试管外壁温度的高低。

(2)定量描述——通过实验测量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①测定气体的体积或体系的压强;

②测定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③测定物质或离子的浓度变化;

④测定体系的温度或反应的热量变化O

若有多种测量方案时,一般采取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案。

【典例01](2023春•四川内江•高三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对于可逆反应

2A(g)+3B(g)U4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密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9mol-L-'-min-|B.v(B)=1.5molL-1-min

C.v(D)=0.8mol-L1-minD.v(C)=O.lmolL-1-min-1

【答案】B

【分析】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都转化为用A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速率的单位都用mol/(L-min),然

后进行比较。

【解析】A.v(A)=0.9molL-,min_|;B.v(A尸;v(B)=yx1.5mol-L^min|=1.0mol-L'-min1;C.v(A)=

22

v(D)=0.8mol-L-,-min_|;D.v(A)=-v(C)=—x0.1mol-L1min-1-L-1-min-1;可见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lmol-L-,-min_|;故选B。

【典例02](2023•辽宁丹东•统考一模)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反应X=2Z经历两

步:①X—Y;②Y-2Z。图为该体系中X、Y、Z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c(Y)随i的变化曲线

B.1时,丫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C.随着c(X)的减小,反应①、②速率均降低

D.体系中V(X)=V(Y)+2V(Z)

【答案】B

【解析】A.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可知c(Y)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B.h时丫的

浓度在下降,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退率,B正确:C.由图甲中的信息可知,随c(X)的减小,c(Y)先增大后减

小,c(Z)增大,因此,反应①的速率随c(X)的减小而减小,而反应②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D.根

据体系中发生的反应可知,在丫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之前,单位时间内X的减少量等于丫和Z的增加量,因

此,v(X)=v(Y)+1v(Z),但是,在丫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单位时间内Z的增加量等于丫和X的减少量,

故2V(X)+2v(Y)=v(Z),D错误;故选B。

知识点0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主要原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基本规律:外界条件越高,速率越快

(1)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③恒压:增大反应物浓度,瞬间增大,一,.减慢

④恒压:增大生成物浓度,瞬间%丁减慢,Vm增大

(4)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6.全程速率时间图像

(I)0B段反应速率变化的可能原因为:

①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②反应生成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

(2)BC段反应速率变化的可能原因为: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7.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方法:控制变量法

(2)溶液反应:加水调节溶液的总体积不变,以保证某种成分的浓度不变

(3)实例:探究丫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混合溶液)123456

4mol/LX溶液/mL606060606060

饱和Y溶液/mL0102040

H2O/mL40393530200

8.速率方程

(1)意义: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

(2)举例:Az(g)+B2(g)--2AB(g),v=kclt(A?)d(Bz)

(3)测定方法:a、p必须通过实验测定,无法直接写出。

1/2

@H2+C12=2HCI,v=k[C(H2)1[c(CI2)]

-1

②N?(g)+3H2(g)=^=2NH3(g),v=kc(N2)C(H2)-C(NH3)

(4)反应速率常数

①符号:反应速率方程中的比例系数”

②意义:通常人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的活化能越小

③影响因素: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

不同的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注意点:

1.浓度:增大浓度、速率增大;减少浓度、速率减小;改变纯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没

有影响。

2.压强:①必须有气体参加:②压强的改变实质是改变浓度。

3.温度: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速率增大,降低温度,速率减小。

4.催化剂: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方向,也不改变反应热的大小,若是可逆反应,

则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典例03】(2023•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一定温度下,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固体催

化剂作用下的A的分解反应:A(g)UB(g)+2C(g)。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0100150250420500580

p/kP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15()min,消耗A的平均速率为0.()06kPa.min1

B.其他条件不变,420min时向刚性容器中再充入少量A,反应速率比原420min时大

C.推测x为

D.升高体系温度,不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A.反应A(g)=B(g)+2C(g),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变化和生成C的量成正比,同时A的变化为变

化量的g,用压强代表浓度,则100〜150min体系压强变化,消耗A的平均速率竺上—,故

150min-lOOmin

A正确;B.其他条件不变,420min时向刚性容器中再充入少量A,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在固体催化剂表

面进行,固体表面积一定,反应运率不变,故B错误;C.0〜lOOmin,压强变化为,150min〜250min,压

强变化,则lOOkPa〜500kPa,体系压强变化,则500min时,体系压强,故C正确;D.反应在催化剂表面

反应,升高体系温度,催化剂活性减小时,反应速率减小,不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故选:Bo

【典例04](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索,实验方案如图。

下列说法不氐哪的是

A.对比①②,可探究FeCL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②③④,可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H2O2是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D.ILCh易溶于水,主要是由于H2O2与H2O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答案】C

【解析】A.实验②是在实验①的溶液中加入催化剂FeCb,与实验①做对比实验,可探究FeCb溶液对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A正确;B.实验②是参照,③、④相当于在②的基础上升高和降低温度,可探究温度对

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B正确;C.H2O2的分子结构为分子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C不

正确;D.H2O2为极性分子,水也为极性分子,H2O2易溶于水,满足相似相溶原理,更主要是HKh与H2O

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D正确:故选C。

知识点03可逆反应

i.可逆反应的判断:反应形式相反,反应条件相同

2.可逆反应的特点

(1)同步性: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2)等同性:反应条件完全相同

(3)共存性

①反应小可能进行到底,即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②各组分的浓度都大于委

3.证明某反应为可逆反应

(1)检验出某种生成物

(2)检验量少的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4.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典例05]已知:KjFeVN%]溶液是检验Fe?+的试剂,若溶液口存在Fc?+,将产生蓝色沉淀。将0.2mol【T

的KI溶液和0.05mol-L”的Fe2(S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其中能说明溶液中

存在化学平衡"2Fe"+2P=2F*+-的是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②滴入AgNO]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③滴入K」Fe(CN)/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④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A.①B.②和④C.③和④D.①和②

【答案】A

【详解】0.05mol•LT的Fe2(SOJ溶液c(Fe3+)为mol•LT,与0.2mol•L”的KI等体积混合反应,I过量。

①检验出Fe*,说明过量的KI仍不能使Fe“完全转化,该反应为可逆反应;②由于KI过量,不管反应是

否可逆,一定能检验到I;③检验到FW+,只能证明反应已发生,与可逆反应无关;④同③,证明反应已发

生;因此,实验①可证明反应为可逆反应;

答案选A。

【典例06】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02、SO3

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05mol/L^0.3mol/Lo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SO3均为0.8mol/L

C.S030.4mol/L

D.SO2为().35mol/L

【答案】D

2SO2(g)+O/g)q二2SO3&)

某时刻(mol/L)0.10.050.3,

[分析]0,该反观为可逆反应,物质浓度氾

逆反应极限转化(mol/L)0.40.2

正反应极限转化(mol/L)000.4

围:0<C(S02)<0.4mol/L,0<c(02)<0.2mol/L,0<c(S03)<0.4mol/Lo

【详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02

的浓度浓度分别为、,三氧化硫不可能完全转化,故A错误;

B.艰据分析和硫原子守恒可知c(SO2)+c(SO3,当SCh、S03均为0.8mol/L时,().8mol/L+0.8mol/L<0.4mol/L,

故B错误;

C.SO3为,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

的浓度的浓度为,达到平衡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故c错误;

D.SO2为,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

为,实际浓度为小于,故D正确;

故答案为:Do

知识点04化学平衡的标志

1.速率标志(本质标志):好止=》逆

(1)同•组分的生成速茎和消耗速率相等

(2)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宏观标志:某些量开始变化,后来不变

(1)一定达到平衡的情况

①某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颜色不再变化

②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2)特殊情形

①绝热容器:容器的温度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②可逆电池:电流或电压等于雯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常用公式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p=5=的二驷地

y气体々体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最:必=竺四=加总一切固或液

"气体〃气体

③气体状态方程:PV=〃RT

3.限度标志

(1)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百分含量最小

(2)生成物的产率最大,百分含量最大

(3)图像获取

①前提:在多个相同的容器中,加入相同量的反应物

②过程:测相同时间内,不同条件下相关量,描点绘出图像

(4)图像解读

①极限点:刚好达到平衡

②极限点前:非平衡点,受速率控制,加催化剂,反应物的转化率变大

③极限点后:新平衡点,受平衡控制,加催化剂,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4.几种特殊反应的平衡依据

(1)量比不变型

①反应物或生成物量的比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量的比不变,二宓达到平衡状态

(2)量相等型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相等,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②反应物和反应物的量相等,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③量不变W量相等£量或量的比等于某一具体的数

(3)等体反应型:3A(g)=^B(g)+C(g)

①恒温恒压: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②恒温恒容: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4)固液参与型:2A(g)=^2B(g)+C(s)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恒T、V)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二速达到平衡状态

(5)固液分解型:2A(s)=B(g)+C(g)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恒T、V)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③某种气体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5.注意平衡标志和平衡特征的区别

(1)平衡标志: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某些事实

(2)平衡特征:平衡时存在的某些事实,但不一定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

利用相关物质的一些物理量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该“量”一定是“变量”,当“变量”不变时,

才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典例07】(2023•广东广州•统考三模)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反应体系中X、Y、Z

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c(Y)随I的变化曲线

B.h时,反应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C.0〜h时,体系中X的消耗速率等于Y的生成速率

D.反应体系中始终存在:co=c(X)+c(Y)+;c(Z)

【答案】D

【分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因此,图中呈不断减小趋势的a线

为X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呈不断增加趋势的线为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小

的线为Y的浓度c随时间I的变化曲线。

【解析】A.由分析可知,a线为X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故A错误;B.由图可知,分别代表3

种不同物质的曲线相交于L时刻,因此,t时c(X)=c(丫尸c(Z),迫之后X、Y、Z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说

明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由图中信息可知,0〜L时,Y的浓度在不断增大,说明体系中Y

的生成速率大于丫的消耗速率,比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故XII勺消耗速率大于丫的生成速率,故C错误;

D.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反应刚开始时c(X尸comol/L,c亿尸c(Y尸Omol/L,由反应的

系数关系可知,X的消耗量等于Y的生产量,Y的消耗量等于Z生成量的一半,则反应体系中始终存在:

co=c(X)+c(Y)+yc(Z),故D正确;故选D,

【典例08】(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在600K下,按初始投料比〃(。°):“(%)分别为1:1、1:2、1:

3投料,发生反应为C0(g)+2H2(g)=CH30H(g)W测得不同压强下,CO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X代表起始投料比为1:1

B.2%(HJ=%(CHQH),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会使对应的曲线上移

D.m点对应的H2的平衡转化率为60%

【答案】D

【解析】A.相同温度下,氢气投料越多,平衡向右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故曲线X代奏I:3投料,

A项错误;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HH2)=2v逆(CH3OH),B项错误;C.生成甲醇是放热反应,其他

条件不变,升高温度,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平衡曲线均下移,C项错误;D.曲线丫代表1:2投料•,即

起始按化学计量数投料,则CO、比的平衡转化率相等,D项正确;故选D。

知识点05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正常情况下的平衡移动

(1)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增大气体反应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4)体积:视体积变化为压强变化

①比较瞬间浓度与所给浓度的相对大小,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②利用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系数的关系,确定物质的状态

③反应:xA(g)+yB(g)-IC(g)

原平衡c(A)=().5molL_,

体积加倍新平衡c(A)=().3molL",

平衡移动方向逆反应

x、y、z的关系x+v>z

2.特殊情况下的平衡移动

(1)向容器中通入无关气体

①恒容容器:压强增大,浓度不变,速率丕变,平衡丕移动

②恒压容器:体积增大,浓度减小,速率减慢,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2)同倍数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①恒温恒容:相当于改变压强

②恒温恒压:瞬间各组分的浓度丕变,平衡丕移动

(3)不同倍数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

①QWK:平衡正向移动21,逆

②Q三K:平衡不移动,v,T~Va

③02K:平衡逆向移动,I,正Wv逆

3.水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1)溶液反应:加水,相当于稀释,平衡向溶性微粒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

①A(aq)+B(aq)—(aq)+D(叫):不移动

②A(aq)=^=C(aq)+D(aq)+H20(1):正向移动

③A(aq)+B(aq)+H20(1)=^C(叫):逆向移动

(2)水蒸气或非溶液反应:当成普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即可

①C(s)+H20(g)=^C0(g)+H2(g):通入H2O(g)正向移动

②2A(g)+02(g)=C(g)+H2O(g):通入H2O(g)逆向移动

@RCOOH(1)+RQH(I)==^RCOOR,⑴+H20(1),加浓硫酸正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及其应用

(1)原理:改变影响平衡移动的一个条件,平衡向减弱该条,牛方向移动

(2)前提:必须存在可逆过程(存在平衡)

①化学平衡:N2(g)+3H2(g)=^2NH3(g)

②电离平衡:CH3coOH=^H3coCT+H+

③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

④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F(aq)

⑤气体溶解平衡:O2<g)=?=力2(aq)

⑥结晶溶解平衡:KNOs:s)==IC(aq)+NOf(aq)

(3)必须有平衡移动,且实际移动方向符合理论移动方向

①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无法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②等体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无法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3)“加的多,剩的多”原理

①增大X的浓度,新平衡时c(X)一定比原平衡时的太

②增大压强,新平衡时P一定比原平衡时的太

③升面温度,新平衡时T一定比原平衡时的大

(4)“单一气体型”反应的特殊性

①反应形式:A(s)(s)+yC(g)

②改变压强、浓度,平衡移动,新平衡时P、。不变

(5)”单侧气体型”反应的特殊性

①反应形式:A(s)—(g)+yC(g)

②改变压强、同倍数改变浓度,平衡移动,新平衡时P、c丕变

③改变一种气体浓度,平衡移动,新平衡时。变大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理解

1.浓度:①浓度指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或溶液中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浓度。②改变纯固体或纯液体的

量对平衡无影响。

2.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改变温度一定会使化学平衡发生移

动。

3.压强:

(1)无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由于改变压强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所以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体物

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后,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等程度地改

变,因此增大或减小压强不能使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无关气体’’(不与原平衡体系中各物质反应的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下

充入“无关气体”

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一>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一>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下

“无关气体''等效于减压

原平衡体系充入容器容积增大一>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减小

4.催化剂: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

【典例09](2023•江苏盐城•盐城市伍佑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CN)?具

有与卤素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能与Cu反应生成致密的氟化物薄膜,还能与熔融的Na2so4反

应生成硫酰氟(SOzF?)。CaF2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得HF,常温下,测得氟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7.SO?通

入KC1O.酸性溶液中可制得黄绿色气体CIO2,该气体常用作自来水消毒剂。工业用Cl2制备TiCI4的热化学

方程式为TiO2(s)+2Cl2(g)+2C(s)UTiCl4(g)+2CO(g)=-49kJ.moL。下列关于反应

TiO2(s)+2C12(g)+2C(s)UTiCl(g)+2CO(g)的说法不J确的是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升高温度,冷也

c2(C0)c(TiCL)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通入Cl2,达到新平衡时2变小

~C(C12)

C.反应生成lmo【Ti「L,转移电子数目为4x6.02x10”

D.及时分离出CO,有利于TiQ,生成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升高温度,v击v逆都增大,由于

温度对吸热反应影响更大,因此升高温度后,v正逆,A正确;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

c(CO)c(TiCl4)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通入C12,即增大了反应物

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由于温度不变,因此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因此平衡时通入Cb,达到新平衡

2

c(CO)c(TiCl4)

时不变,B错误;C.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1molTiCL,反应过程中转移4moi

c2(Ch)

电子,则转移电子数FI为4x6.02x1()23,c正确;D.及时分离•出CO,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

正问移动,会产生更多的TiCL,因此有利于TiCL生成,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

【典例10](2023•上海静安•统考二模)聚丙烯脂纤维俗名人造兰毛,由丙烯懵聚合而得。用丙烯合成丙烯

懵的反应如下:2c3H6®+?.NH3(g)+3O2(g)=2c3H3N®+6H2O(g)+10?0kJ

(1)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生成丙烯情的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h时刻表示体系改变的反应条件为:t2时刻表示体系改变了另一反应条件,此时平衡移动(填

“正向”、“逆向”或“不

丙烯的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示:

(2)有利于提高丙烯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有:

(3)最大转化率所对应的温度为460℃o当温度低于460℃时,丙烯的转化率(填“是”或“不是”)所对应

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理由是。

(4)一定条件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84gC3H6、34gNH3、96gO2,若该反应5min到达a点,则。〜

5min内丙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Lmin

【答案】(1)使用了催化剂正向

(2)降低温度、降低压强

(3)不是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状态下,若升高温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

将降低

【解析】(1)碳元素是6号元素,则硅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则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

IVA族;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C、N、O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r(O)<r(N)Vr(C);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IVA族;r(O)Vr(N)Vr(C)。

(2)匕时刻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增大程度相等,则表示体系改变的反应条件为使用催化剂;由于生成丙烯

月青的反应是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而根据图中信息是反应速率降低,则也可能为降温,也可能减小压强,t2

时刻表示体系改变了另一反应条件,无论是降温还是减小压强,平衡都是正向移动;故答案为:使用了催

化列;正向V

(3)由于反应是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有利于提高丙烯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有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故

答案为:降低温度、降低压强。

(4)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状态下,若升高温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将降低,

而图中曲线是随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在逐渐升高,因此当温度低于460C时,丙烯的转化率不是所对应温度

下的平衡转化率;故答案为:不是;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状态下,若升高温度,平衡朝逆反

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将降低.

(5)一定条件下,化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84gC3H6(物质的量为2mo1)、34gNH3、96g5,,若该反应

5min到达a点,则0〜5min内丙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丙烯尸兽二等学=012moiL-'.min;故答

VAt2Lx5min

案为:O

知识点06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1.常用计算公式

(1)反应物的转化率:。=某物质反应的量X100%

该物质的总量

(2)某组分的百分含量:含量=某组分的/xlOO%

混合物的总量

①常见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

②关系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

(3)气体状态方程:PV=〃RT

条件公式文字叙述

二="=丛

同温同压气体体积比=物质的量比=分子数比

%改治

互="=丛

同温同容气体压强比=物质的量比=分子数比

P2n2N2

包="=也=必气体密度比=气体体积反比

同温同压同质量

P2v\«lN]=物质的量反比=分子数反比

2.计算模式——“三段式”

(1)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起始加入量。

(2)确定反应过程的变化量。

(3)确定平衡量。

(4)依据题干中的条件,建立等量关系进行计算。

反应aA(g)+〃B(g)—士cC(g)+c/D(g)

起始量/molmn00

转化量/molaxbxexdx

平衡量/molm—axn-bxexdx

①反应速率:v(A)=4二(时间为/min)

TxV

②反应物转化率:a(B)=—x100%

~n~

③C的体积分数:(P(C)=('YX100%

m~ax+n~bx+ex+dx

④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比:逗=%=小+”—(恒温恒容)

p平〃平m—ax+n~hx+ex+ax

⑤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比:及=也=一(恒温恒压)

晦〃平m~ax+n—bx^cx+ax

⑥反应前后气体的密度比:组=二=生=泄一"+〃二版+CX+-(恒温恒压)

。平”"始标7L

(5)也可以直接根据分压和分体枳进行计算

①恒温恒容:气体压强比=物质的量比=化学计量数比

反应aA(g)+bB(g).士cC(g)+dD(g)

起始量PaPAPB00

转化量Paaxbxexdx

平衡量PaPA-axPB-bxexdx

②恒温恒压:气体体积比=物质的量比=化学计量数比

反应“A(g)+/?B(g)cC(g)+"D(g)

起始量LVA%00

转化量Laxbxexdx

平衡量LVA-axKB—bxexdx

【典例11]用CH4还原SO?不仅可以消除污染,而且可以得到单质S,反应如下:

CH4(g)+2SO2(g)=2S(s)+CO2(g)+2HQ(g)AH<0tC时,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测的反应在不

同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物质的量(mol)时间(min)

0246810

物质

SO?

CO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前2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fCH^O2Tmol-L'min1

B.6mm时SO2的转化率等于lOmin时SO:的转化率

C.其它条件不变,在第lOmin后降低温度,可使容器中的CO2的浓度升高到L4moHJ

D.向容器内通入适量的H2S,会使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C

【详解】A.根据CH4(g)+2SO2(g)=2S(s)+CO2(g)+2HQ(g)可知,前2min甲烷物质的量变化,则

108m12L1

v(CH4)=°"=0.27molL-.min,故A正确;

2min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min时SCh的转化量为4.8moll.8moi=3mol,SO2转化率为义x100%=62.5%;6min

4.8

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二氧化硫,导致平衡发生移动,lOmin时处于新的平衡,根据硫原子守恒:加入的SCh

的物质的量为0.3mol+(l.75moll.5mol)x,则SO2的转化率为"粤*1。。%=62.5%;所以转化率相等,故B

5.6mol

正确;

C.lOmin时,二氧化硫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若不改变容器体积,结合方程式,当二氧化硫全部转化为二

氧化碳的浓度,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低温平衡正向移动,二黛化碳浓度不能达到,故C错误:

D.H2s会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平衡逆向移动,攻D正确;

答案选C。

【典例12】(2023•重庆・校联考模拟预测)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均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CH£OOH(g)UCH30H(g)+CO(g)AH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温度/K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物质的平衡浓度/moKJ

C(CH3OH)c(CO)c(CHsCOOH)c(CHsCOOH)

I2300

II230

III21000

A.达平衡时,容器I与容器IIqM勺总压强之比为6:7

c(CH,C:OOH)

B.达平衡时,容器n中一不小‘比容器【中的大

C(CH

C.达平衡时,容器HI与容器I中的正反应速率相等

D.达平衡时,容器I中CH30H转化率与容器HI中CH3coOH转化率之和大于1

【答案】B

【分析】容器I中,依据表中数据,可建立下列三段式:

近冬小峪叱0.20x0.20

平衡吊数4一^~

容器II中,浓度商Q=°:;;}()》,所以平衡逆向移动,依据表中数据,设参加反应CO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x,则可建立下列三段式:

(O.3O-x)(O.3O-x)

平衡常数K==0.10,可求出x=0.08mol/L(另一结果舍去)。

0.40+x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