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3月份全国各地联考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试题汇编(解析版)(一)01(福州2025高三下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方岳半坞幽深近物情,一筇老健惬山行。月于水底见逾好,风打松边过便清。鹤睡不惊舂药臼,鸟啼时作读书声。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注:方岳,南宋诗人,视辛弃疾为榜样,二人的仕途也具有相似之处。方岳主张“诗须放淡吟”,作诗追求清新恬淡的风格。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蛰居幽深的山间,却以亲近自然、杖竹出游为乐,足见其闲适、乐观的心态。B.
此诗移情于物,山中风月、鹤鸟既是自然美景,其状态也是“惬”字的生动注脚。C.
“鸟啼时作读书声”指鸟啼也如读书声一样婉转动听,暗含鸟雀妙解人意的意蕴。D.
此诗可能是诗人被罢黜后作,诗人对山中老人埋首躬耕、不问世事产生了认同感。17.
你认为诗人在作本诗时是否做到了“淡吟诗”?请简要分析。【答案】16.D
17.
做到了“淡吟诗”。①从内容上看,诗中描写了山间清幽的景色,如“月于水底见逾好,风打松边过便清”,展现出自然的宁静美好,情感表达含蓄平淡。②从语言上看,用词简洁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如“一筇老健惬山行”,符合清新恬淡的风格。【解析】【导语】此诗写山中生活之乐,意境清幽。月、风、鹤、鸟皆成妙趣,山翁形象悠闲。诗风清新恬淡,如方岳所求。其背后亦透着诗人对仕途坎坷的超脱,借景抒情,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坚守。【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诗人对山中老人埋首躬耕、不问世事产生了认同感”错误。诗中的“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并不是对山中老人态度的不认同,而是诗人借山翁的形象,表达自己在被黜居家时的一种无奈选择和对太平生活的向往。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做到了“淡吟诗”。①从内容上看,诗中描写了山间清幽的景色,如“月于水底见逾好,风打松边过便清”,展现出自然的宁静美好,情感表达含蓄平淡。“月于水底见逾好”,水中之月,给人一种澄澈、空灵之感;“风打松边过便清”,风过松林,带来清新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自然世界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月色和清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体现了其追求自然恬淡的情感表达。②从语言上看,用词简洁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如“一筇老健惬山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老但身体健朗,手持筇竹杖在山中行走的惬意感受,语言朴素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简单的词汇和表达,传达出诗人对山行愉悦心情的体会,符合方岳所主张的清新恬淡的风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不少同学在交卷前的紧张时刻,往往难以抑制地反复斟酌答案,临时起意更改选项,结果却常常将原本正确的答案改错。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建议同学们学习《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事准和刚决精神。(2)《尚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欧阳修以五代史讽今,将后唐庄宗失天下归咎于此,庄老师也借此告诫成绩优异的同学不能骄傲。(3)班级将要开展关于“网络新词热词”的班会课,李华同学注意到前段时间“反差感”一词在网络上非常流行,于是他查阅资料,发现古人也非常善于通过反差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度义而后动
②.是而不见可悔故也③.满招损
④.谦得益(谦受益)⑤.朱门酒肉臭⑥.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度、悔、损、谦、臭、帐。02(2025届高三青桐鸣3月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春怀示邻里①陈师道断墙著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③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逐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④。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⑤未开花。【注】①此诗写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1094年,陈师道被朝廷视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②蜗成字:蜗牛爬过之处留下的黏液,如同篆文,称为蜗篆。③僧:诗人自指,自嘲如游方和尚般浪迹在外。④两衙: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时两旁站着的侍卫,称为蜂衙。⑤容有:当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选取典型意象,断墙、蜗迹、蛛网、蜂窠、春花等共同营造了荒寂的氛围。B.“剩欲”“却嫌”写出诗人的复杂心绪:本想出门应酬,又怕风沙大而放弃。C.邻家相邀赏春诗人屡次爽约,如今或许还有未开的花,遗憾中流露出些许希望。D.诗歌结构上前后照应,一、三两联写居住环境,二、四两联写诗人生活。16.有人认为“风翻”两句蕴含着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慨叹,谈一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6分)15.A【解析】“春花”没有营造荒寂的氛围。16.【答案】①“风翻蛛网开三面”,风翻蛛网,吹开三面,飞虫尚且有逃生的机会,但诗人在
尘网之中,却是网张四面,受党祸牵连,难
有回旋的余地。②雷动蜂衙,那些蜂儿仍
有秩序地簇拥在一起,像朝拜的侍卫一样,不像自己被罢职,失去了接近朝廷的机会。(每点3分,共6分。答案只要联想合理,围绕诗人受到党祸牵连,被排挤出朝廷之
意展开,言之有理即可。从类比和对比的
角度作答皆可)【解析】题干点出了“世事艰难”,所以核心是从诗句意象与诗人经历关联角度解读。“风翻蛛网开三面”指出飞虫面对蜘蛛网尚且有逃生的机会。从注释可知诗人因苏轼
余党身份被罢职,难以避开党祸之争的倾
轧。“雷动蜂窠趁两衙”写出了雷动之时,蜂群依旧簇拥着蜂王,而自己受党祸牵连
被罢职,失去了接近朝廷的机会。解答此
题,首先要明白诗句的大致意思,其次将其
与诗人遭遇的艰难世事联系起来,言之有
理即可,不必拘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赞美屈原“文如其人”的句子是“
,
”。(2)战争使无数家庭分离,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
,
”两句,就将夫妻分别的痛苦写得细腻动人。(3)在古诗文中,“沧海”经常和其他意象组合,寄托各种情绪、哲思,如“
,
”就非常具有意境美和感染力。17.【答案】(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2)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每空1分,共6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03(2025高三天一第一次四省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
游元稹酒户①年年减,山行渐渐难。欲终心懒慢,转恐兴阑散。镜水波犹冷,稽峰雪尚残。不能辜物色,乍可怯春寒。远目伤千里,新年思万端。无人知此意,闲凭小栏干。【注】①酒户:酒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酒量渐减,爬山也觉吃力,想要走完山路,但内心散漫,想要停止,又害怕游兴散去。B.五、六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凄寒的画面,从“波犹冷”“雪尚残”可以看出,此时正值早春。C.看到镜水、稽峰后,诗人想到春天景色不可辜负,怎能因为害怕春寒而耽误欣赏美景。D.诗人登高远望,由远及近描写所见之景,并将情感寓于其中,使情感逐步深化。16.结尾写“闲凭小栏干”,你认为诗人内心真的是“闲”的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15.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思路点拨“由远及近描写所见之景”错误,从诗中看不出所见之景是由远及近描写的。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案:作者内心不“闲”。①诗人的酒量年年减少,也渐觉山行之难,面对衰老,诗人无法感到“悠闲”。②登高远望,诗人“伤千里”,面对新年,诗人“思万端”,在诗人心里,有着无限悲伤的思绪。③诗人的内心世界无人理解,“闲”只是一种无处诉说的、孤独的体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昌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与高适《燕歌行》中的“
,
”两句,都表明了对李广的追忆与敬仰。(2)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对建筑的直接描写,比如,《阿房宫赋》中的“
”一句指出连接不同建筑的主要构件是回廊,“
”一句则指出“屋顶的四角是翘起的”。(3)古代传说中,东海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古诗文中也常对这些仙山进行想象性描写,以寄托情感、抒发怀抱,比如:“
,
。”17.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答案(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示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每空1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04(辽宁七校协作体2025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朱熹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装短笠任阴睛。鸣桡细雨沧洲①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②,渔父何劳笑独醒。【注】①沧州,朱熹晚年在此创立考亭书院,著书讲学。②双佩,《列仙传》中郑交甫在江汉之湄遇到了江妃二女,她们解下玉佩赠予郑交甫。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一个“分”字,表明词人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未来的人生是寄身于江湖。B.“任阴晴”,颇有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表现了词人洒脱的气度。C.三四两句,一朦胧,一明亮,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描绘了一幅江湖晴雨图。D.“未忘情”,写词人看到奇绝美景后,既想归隐又难以忘怀世事的矛盾心理。16.渔父曾笑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本词末句却说渔父“何劳笑独醒”,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①渔父笑屈原“独醒”,希望屈原放下执念,能够与世推移;②本词化用渔父典故,写不需劳烦渔父笑“独醒”,表达了词人坚定的人生信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既想归隐又难以忘怀世事的矛盾心理”错,“奇绝处,未忘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江湖奇绝之处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处江湖之中退隐山林,但他依然无法忘记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因而并没有什么矛盾心理。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众人皆醉我独醒”,意为: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这句话意味着在世人都沉迷于世俗或昏庸不堪的环境中,只有屈原一个人保持清醒和纯洁,不同流合污。渔父笑屈原“独醒”,是嘲笑屈原不能随波逐流,做个明世事的“智者”,他希望屈原能够放下执念,能够改变自己的理想,能够与世推移。本词“渔父何劳笑独醒”,意为:不需劳烦渔父笑屈原“独醒”。诗人化用渔父典故,是说渔父嘲笑屈原,却也改变不了屈原的志向和理想,表达了词人对屈原崇高理想的肯定和赞美,诗人也借此暗示自己会坚定的人生信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说是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得到启发,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2)《列子·汤问》中的“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音乐之美妙,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两句都是化用此句。(3)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龙年,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代诗词中多有出现,比如“______,______”等。【答案】
①.倚南窗以寄傲
②.审容膝之易安
③.老鱼跳波瘦蛟舞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倚、傲、蛟、幽壑、壶。05(河北保定2025高三3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子山春日雨中书事见寄(其二)文同青春①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携歌管游。莺花有意欲恼乱,风雨何事相淹留。南园彩棚映绿树,西湖画舫临清流。几时云阴得敛霁,愿把一樽相献酬。【注】①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进入春天已有一段时间,正是外出游览、尽情享受歌舞音乐的好时节,与标题中的“春日”相照应。B.颔联上句将莺啼花开的美景与诗人懊恼、纷乱的心情作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C.颔联下句是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抱怨,诗人渴望与友人一同携手出游,然而风雨阻拦了诗人的计划。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天气转晴的期盼,以及在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共饮美酒、酬谢友情的愿望。16.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颈联进行简要赏析。15.B16.①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描绘出诗人想象中的美好景象。通过对南园和西湖美景的想象,展现出春日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出游的期待。②运用颜色词,增强了色彩感与画面感,彩棚与绿树相映成趣,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将莺啼花开的美景与诗人懊恼、纷乱的心情作对比”错误。“恼乱”的意思是打扰,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说莺花有意扰乱诗人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因无法出游欣赏美景而遗憾的心情。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①颈联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诗人在风雨无法出游的情况下,通过想象描绘出南园有彩棚与绿树相互映衬,西湖上有画舫静静地挨着清流的美好景象。这种想象中的画面,是诗人内心渴望出游的体现,借由想象的美好场景,将诗人对出游的期待之情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春日美好景致的向往。②此联巧妙地运用了颜色词来增强画面感。“彩棚”的“彩”字和“绿树”的“绿”字,形成了鲜明而绚丽的色彩对比,彩棚色彩斑斓,绿树郁郁葱葱,二者相映成趣,仿佛一幅色彩丰富的春日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充分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蓬勃气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春日盛景的喜爱以及渴望置身其中的情感。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师告诉同学们,“羽书”常常被用来营造紧张、危急的氛围,表现战争、军事行动或紧急事态的发生,高适《燕歌行(并序)》中“
,
”两句即是如此。(2)学校即将举办诗歌朗诵大赛,想要用包含“诗”“歌”的诗句为本次大赛的主题命名,你立即想到了《赤壁赋》中“
,
”两句。(3)“洞庭”不仅是湖名,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意象,经常出现在诗词中,例如“
,
”。17.【答案】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尉”“瀚”“窈”“窕”“螺”。06(山西省三晋卓越联盟2025高三3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度分水岭卢照邻丁年游蜀道,颁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年游蜀道,颁鬓向长安”,以时间对比,写出人生的漫长与旅途的艰辛。B.“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借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C.“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出行的艰难与寒冷。D.“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直抒胸臆,强调了这条道路的无比艰难。16.“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这一句和李白《蜀道难》中哪一句意思相近?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卢与李二位诗人风格有什么差异?【答案】15.C16.第一问:这两句与李白《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意思相近,都描绘了山峰高耸险峻的景象。第二问:卢照邻诗句以较为平实、客观的笔触描写景物,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具体刻画,呈现写实、沉稳的风格;李白诗句运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不盈尺”突出山峰与天的距离之近,展现出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意境奇幻的风格特点。【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出行的艰难与寒冷”错误。“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意思是马蹄踏过,仿佛要踏尽这蜀道,貂裘破败,寒意更加袭人。可知主要是从视觉(马蹄、貂裘)和触觉(寒)角度来写,而非视觉和听觉角度。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语言风格的能力。第一问:首先需要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意思是重重溪流向下冲刷,高峻的山峰向上耸立,描绘了山峰的高耸险峻和溪流的湍急。《蜀道难》中,李白也多次描写山峰的险峻,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与“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都描绘了山峰的高耸险峻,因此这两句意思相近。第二问:卢照邻的写实风格。“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这两句诗描写了溪流向下冲刷、山峰向上耸立的景象,语言简洁、平实,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具体刻画。卢照邻的诗句更倾向于写实,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现旅途的艰难险阻,风格沉稳、质朴;李白的夸张风格。“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两句诗李白运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不盈尺”突出了山峰与天的距离之近,仿佛山峰直插云霄。李白的诗句更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出豪放飘逸、奇幻瑰丽的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师说》中“
,
”韩愈赞扬了学生李蟠勤奋好学,基本掌握了儒家典籍。(2)《登泰山记》中,姚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所见美景的句子是:“
,
。”(3)刘明正在创作一篇小说,年过半百主人公看到落花满地,悲叹油生,于是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17.【答案】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传、负、烛、似曾、憔悴。07(陕西咸阳2025高三3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李少府贬峡中①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②归雁几封书。青枫江③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①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②衡阳:地名,今属湖南。③青枫江:指浏水,是长沙与湘江汇合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同时为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B.“此别”“谪居”四字,点出题中的“送”和“贬”,轻灵自然,不着痕迹。C.诗歌虚实结合,实写自然之景,虚写内心之情,表达了对两位友人的情感。D.诗人劝慰友人说这次分别只是暂时的,将来定有重归之日,引发读者遐想。16.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全诗分析作答。(6分)答:15.C(结合注解分析可知,诗中所写的“巫峡”“衡阳”“青枫江”“白帝城”等有关景物,都是诗人想象之景,属于虚写。)16.①直抒胸臆。首联的“嗟”与尾联的“莫踌躇”直接抒情,表明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劝慰。②借景抒情。颔联、颈联借峡中与长沙冷清苍凉的环境抒情。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贬的同情和惋惜,也有对分别后的友人的担忧牵挂,还有对友人的劝慰和前景乐观的展望。(每点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某公司年会上,公司领导对员工发表讲话时,借用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一定礼贤下士,求得天下英才。(2)小刚同学在历史课上与老师交流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时,想到了《六国论》中“________”和《过秦论》中的“________”两句话,老师听了连连点头。(3)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语文老师想借此与同学们一起回顾描写“月”的诗句,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了很多包含“月”这一意象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17.(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弊在赂秦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6分)08(浙江名校协作体2025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送韦城李少府张九龄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地点在路旁驿亭,季节是春天,送别的对象则为李少府。B.颔联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落笔,写野花将尽,林鸟鸣啼,渲染了离别的氛围。C.颈联具体描写送别的场景,“别酒”“归轩”分别从主客双方着笔,画面感强。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既有惜别之情,又有对友情的坚定信念。16.孟子说:“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6
分)15.B16.①面对与友人的离别,诗人并不感到悲愁,而是看野花,听鸟鸣,饮酒送行,尽显其豁达乐观;②因为友情“贵在知心”,即使彼此相隔万里,只要心意相通,也会如邻亲近。(每点3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在《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小鸟啄食情景,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2)人才是众多的,需要有合适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展现才能,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类似的意思。(3)古代诗歌中常在上下两句对举出现“前后”“上下”“远近”“天地”等词语,来表述时间或空间的变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1)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2)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3)示例一: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示例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示例三: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09(2025高三“江南十校”3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月潭雪中赵汸①烟雾空蒙雪满山,溪行清绝不知寒。披云钓艇游仙去,激水风轮入画看。野宿遗黎兵后泣,宵征武士道傍餐。多愁多病谁知者,强对清尊一破颜。【注】①赵汸:元朝后期至明朝初期学者,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动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与岑参《白雪歌》中“去时雪满天山路”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空寂苍茫之感。B.次句写出了诗人沿着溪流前行,尽管天气寒冷,但因景色清幽,竟忘却了冬日的严寒。C.颔联中“披”“钓”“去”连用,写诗人披白云乘小舟,如同遁入了仙境,陶醉其中。D.尾联写诗人体弱多病,孤独愁苦,借酒浇愁,排解了心中的郁结之情,最终破颜而笑。16.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本诗颈联“转”表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5.D
16.
①“转”在内容(虚实):由描绘眼前自然美景转为回忆昔日战争惨象。②“转”在情感:由对月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转为对苦难人民的悲悯和哀伤。③“转”在境界:由关注个人转为关注百姓,体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解析】【导语】赵汸的《月潭雪中》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清幽的自然风光与动荡的社会现实。诗中,“烟雾空蒙雪满山”营造出空寂苍茫的氛围,而“野宿遗黎兵后泣”则揭示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尾联抒发了诗人多愁多病的孤独心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 做更好的自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De Marchi in Brazil-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 驾驶员配送兼职合同
- 城市照明项目路灯安装工程合同样本
- 个人借款合同协议范例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年汽车个人租赁合同标准范本范文
- 网约车司机服务合同范本
- 2025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导游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基金应知应会考试试题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屋面顶板堵漏注浆工程技术施工方案
- 留守儿童家访记录表(共19页)
- 工商银行大额提现审批表
- 基于PLC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2021年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特许经营用)
- 湖州地方志类文献
- 材料合同结清证明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