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主题群文练8乡土乡音(信息类+散文)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主题群文练8乡土乡音(信息类+散文)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主题群文练8乡土乡音(信息类+散文)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主题群文练8乡土乡音(信息类+散文)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主题群文练8乡土乡音(信息类+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群文练8乡土乡音(信息类+散文)

(限时40分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游宦半生的贺知章再回到故乡的怀抱时,一定没有想至L操着同

一口乡音的孩子会把他当成他乡客。乡土深藏着游子的根,乡音紫绕着羁旅的魂。对乡土乡音的留

恋,其背后是文化与归属认同。在社会急剧发展、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让我们保留好对故乡的记忆,

对祖先、对祖籍、对祖国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同。

一、(2023广东惠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这株栽植于道光年间的古树是一棵‘救命树’,保护在树上避艰的村民免受洪水侵袭,

如今我们将其列为‘乡愁保护点',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雄安新区大王镇大阳村,安

新县乡愁保护工作队成员指着一棵古槐树说道。

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在如火如荼建设场面的背后,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

古宅、老树依然挺立,成为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

为保护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雄安新区在全国没有可资借鉴的情况下,率先成立雄安新区

“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首创雄安新区“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随着“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的开展,维安新区乡愁家底变得济时起来。目前,雄安全城物质类乡

加点息款2367项诽物质类乡愁造产总数186项。

“2020年新区征迁村原有88处'乡愁保护点',经过我们实地调查,又新增了93处。'‘维安新区

管委会公共服务局乡愁专班组长说。

据他介绍,在雄安新区的大规模开工建设中也出现了工程建设而“乡愁保护点”位置冲突的现象,

雄安新区乡愁工作专班采取了“一案一政策”的活态保护措施,根据“乡愁文化遗产”价值和规划建设

需要,针对每一处“乡愁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了“特殊”政策,有效保护“乡愁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配合

了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

雄安新区未来将利用保存下耒的古宅以及古宅构件建设历史街区,利用老物件建设展示新区农

耕、渔猎以及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利用古树打造乡愁林,让未来的新K居民记得住“乡愁”。

除此之外,维安新区将启动“数字乡愁”影像留存和哦字乡愁云”工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

展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实时渲染技术等,构建与现实世界事生的数字虚拟空间。通过对

碓安新区内的数字乡愁点进行VR及视频解说制作,建立“数字乡愁”文化平台,最大限度保留和记录

古村落乡愁。

未来、雄安新区将进一步打造相应的雄安历史文化传承基地和展示区域,将传统文化融入维安城

市风貌之中。

(摘编自鲁达、崔涛《“乡愁文化遗产”保护

理念融入维安规划建设》)

材料二儿谣里“摇摇推,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

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

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

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

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

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

地。

以我们自己来说吧,血缘性的地学彖更是显著。我10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9年,

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8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

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

吴江已有20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

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

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向我们的

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

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工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人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

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

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

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祝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

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者可以取得该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

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名”或“客边”

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古宅、老树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中依然挺立,在于它们承教着村民们的记忆,也得益于新区

“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

B.雄安新区在对“乡愁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其他地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从理念到

实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C.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是无法避免的。因人口繁殖,土地有限,血缘社群便被迫分裂,部分人外出寻找

耕地,于是产生乡愁。

D.籍贯如同姓氏一样,是人们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缘性,但归根结底和血

缘有本质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城市扩张对乡村的冲击时有发生,但通过灵活处理,因地制宜可以妥善解决这类矛盾,既不影响

发展,又能留住乡愁。

B.雄安新区未来不仅会通过建设历史街区、博物馆等来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还会构建数字虚拟空

间来保护非物质类乡愁遗产。

C.与自己家相比,“外婆家”也有血缘上的意义,但通常在地缘上存在差异,不是血缘在空间上的投影,也

不是血缘和地缘的合一。

D.很多“新客加客边”在村里就算繁衍了几代,依然无法获得本村的身份认同,说明中国乡土社会中的

I1L缘和地缘是很难分离的。

3.卜.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2000年,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吴泊雄回福建省永定县祭祖,完成了父亲吴鸿麟回乡祭祖的愿望,临别

时,吴伯雄在吴氏宗祠里题词“敬宗昭德

B.兴起于江浙一带的两头婚,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

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C.金庸先生的多部武侠小说都对湖北襄阳有生动的描述。金席去世的当晚10点左右,襄阳的金庸迷

们用蜡烛摆出“走好”两个大字,以追思纪念金庸。

D.如今,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下“386061部队”:38,即妇女节,指留守妇女;60,即60岁,指留守

老人;61,即儿童节,指留守儿童。

4.材料二论证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山其中两种论证方法方简要分析。(4分)

5.围绕“乡愁二材料一在回答“是什么”和“怎样做”,材料二在回答“为什么”。请据此简要概括两则材料

的内容。(6分)

二、(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文本一

“不如归去”谈①

卞之琳

槐花满地,时节又近初夏了。刖才读芦焚先生的《里门拾记》,见有一条注,解释文中的“光棍抗

恸”:文人们叫作“不如但去”的那种鸟。虽只是鸟的叫声,一种人听了奋起耕作,一种人听了伤春思乡,

连耳朵也竟有这样大的差异。

我觉得很有意思。“光棍抗锄”当然就是“割麦插禾书本里说布谷与杜鹃②有另“,不过也说很相

似,《辞源》里或者早已把,喇麦插禾''"不如归去”两种鸟相混了,即使有考据癖的文人骤然间也不会

分得清堂吧。记得我曾经想写一彩历史小说,其中的核心,一个场面,是如此:

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

“割麦插禾”,农人想。

“不如归去'',旅人想。

我想写这篇小说是在去年此叶,读了李广田先生的《桃园杂记》以后。他在文中提起布谷,说在

他的家乡以为是叫的“光光多锄”,令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人仿佛说是“花好稻好”。花,读ho,大约不是指

普通的花,而是指棉花。稻无问题,即水稻,江乡自然有水田。这两种说法,与芦焚先生的“光棍抗锄''俱

未见于典籍。典籍中有的,除“布谷”“割麦插禾”以外,还有“麦饭熟”“反却布裤‘X哪公”等。而在我们的

干干有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样了。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样搜集起来,该有如何一个大现!不过千差万另人都

由于耳朵不同吗?其实,芦焚先生之意,在于环境,在于生活环境的差别吧。

农人在田间,旅人在道旁。

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

“割麦插禾”,农人想。

“不如归去'',旅人想。

这里有两个人,虽然在一处,毕竟环境不同。但在我看来和便“割麦插禾''与"不如归去'’是两种观

念,也未尝不可以联在一起:春去也。见麦浪滚滚,旅人想起了多风波的江湖。你看,那边一个农人在

檐前看镰刀哪。数千里外自家屋后的蓬蒿有多高了?家乡收麦早,或许庄稼人已经赤脚下水田了。唉

唉,天南地北,干什么来看?叶落归根,不如归去吧。"不如归去''一语,不见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见

得不是俗子的口头语。即使是雅士说的我也有话可说:

当此时也,道上的过客或许是一个坐在轿子里的官老爷,不禁想,人生一梦耳,四处奔波,所为何来?

为五斗米折腰实在犯不若,即使住居一品,在京华尘土里五更待漏,亦何苦也!君不见那个庄稼汉倒快

亲自在,坐在茅屋的门槛上,捧一碗黄梁v你闻闻看,多杏!真不如同去种田好,“守拙归园田”.

然而「割麦插禾”多少带点振作的情调,而“不如归去”却不免消极呢。不错,这还是环境差异,不过

哀乐是相依为命的。我曾经说过,这可以作为补充,而“杜宇”只合永远啼血,要知道:

谁说杜宇归去乐,

归来处处无城郭。

更不要说这个,就连你“郭公”,哪怕你"郭公”:

郭公,郭公!

天雨蒙蒙,

促农耕陇。

城南战骨多,

野田变作丘与垄。

郭公,郭公!

何地播种?

寻到这公地步,哪怕你“郭公”,就连你“郭公”也无可奈何吧?“感时花戡汨”,即使不“恨别”,鸟亦“惊

心”。这又归于一,同归于悲了。

不过,时至今日,啼血的子规到底是绝种了也说不定,因为“不如归去'’现在仿佛只活在书本里,而

',割麦插禾”的子孙威族还活在各地农人的口头。各地农人的口头开出了一朵朵各式各样的小花。哪

一天把它们搜集起来当标本,做一个系统的研究那才有意思呵。这一朵朵单纯的小花将是一个个小

窗子开向各种境地:水田,桃园一我想从你的里门里望看,芦焚先生,你的门外是什么呢?我心中曾经

双过一篇社会论文的题目:布谷声里听出的各地社会背景。

可是为什么不能从旁的鸟声里听出来呢?为什么从旁的鸟声里我们听不出这许多花样?这种鸟声

本身到底自有其特殊性,引起人心上的反应乃小异大同了。人总是人。想起人,我真想起个别的人来

了。芦焚先生与我有过好几面之缘,此刻想必在河南乡下吧?李广田先生,齐人也,是我的熟人,现在正

借我在此地吃他的家乡饭.住在东邻,和我天天见面。过几天可以听到布谷声了,我想,那多妙,如果芦

焚先生在这里,我们三人同行,忽听得一声“布谷”:

“光棍抗锄”,芦焚先生想。

“光光多锄”,李广田先生想。

“花好稻好”,我想。

唉,江里的鱼汛该过了好几种了;竹笋该已经老了,高过人头了;青蚕豆该已经上市了吧?这里倒已

经上市了。我不喜欢北方这种讲究办法,把青蚕豆去皮,疏疏几瓣的炒肉片,就不能不去皮而稍加些腌

意细葱花,素炒一下,青青紫紫的来一碗吗?也许毕竟是文人吧,我又想起了“不如何去”。

(有删改)

文本二“声’是散文的灵魂,没有“真”的文字,文章毫无生机,是呆滞的。那么怎样到达散文的

,英”呢?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人本身,回到语言本身,这就是我们说的“在场“在场”既指身体在场,也

指心灵敞开,与现实同在。

(节选自耿立《散文的在场与见证》)

困。作者1936年写于济南。②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日夜鸣啼。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于体察生活,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情景“杜鹃鸣啼”进行创作,其作品体现出独特的民

族文化心理。

B.作者认为“割麦插禾”与“不如归去”两种观念可以联在一起,但毕竟雅士、俗子有别,在占代“不如归

去”属雅士之言。

c.作者认为,“杜宇”只合永远啼血,这与唐代诗人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中“杜鹃”的意象内涵一

致。

D“天雨蒙蒙,促农耕陇”原有振奋之意,但战乱频仍,“何地播种?”又令人悲伤无奈,暗合作者身处动荡

时代的感受。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初夏时节、槐花满地开篇,营造氛围,以芦焚先生的注解,巧妙点出“杜鹃鸣啼”,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B.作者在文中多次写故乡的杜鹃鸣啼之音,结尾提及家乡的事与物.以小见大,字字关情,体现出浓浓的

乡土情结。

C.文中加点词“活书本”,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现实生活里有丰富鲜活的内容,意在批评文人们对

生活缺少观察。

D.文章想象丰富,画面感强;语言野色鲜明,既有口语化的表达,也有生动形象的描述,表现手法灵活多

样。

8.文本一《“不如归去”谈》一线成文,层层深入,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分)

9.文本二主张散文创作要“在场”,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分)

答案与解析

主题群文练8乡土乡音(信息类+散文)

1.D解析D项,“和血缘有本质的不同”错误。原文说“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

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

'血缘的空间投影可见归根结底,籍贯还是属于血缘的范畴。

2.B解析B项,“不仅会通过建设历史街区、博物馆等来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