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课《鸿门宴》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读文本,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
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分析项羽形象为主线,探究其败
因。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人物,体会叙事与人物刻画艺
术。
4.文化传承与启示:认识史学价值,思考人物给人的启
不O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物形象分析与重要词句理解。
难点:把握鸿门宴的复杂情节和人物间的微妙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教学导入:
楚汉相争曾让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扼腕叹息,又留给
后人多少思考和启迪。项羽一生三个关键性事件:项羽的江
东起义与巨鹿之战的辉煌;项羽入关与鸿门之宴的遗恨;项
羽的垓下之围与乌江自刎的悲壮。垓下之围,项羽至死还在
抱怨上天不公,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殊不知,其实
早在鸿门宴上,就有人预言他日后必败无疑。今天,就让我
们一同走进楚汉相争的第一个回合——《鸿门宴》。
【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
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
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
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
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
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
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
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评价司马迁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
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
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
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
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本纪一一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一一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一一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一一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一一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故事背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
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但项
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
归项梁领导。项梁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
移师围赵。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
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
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在柜鹿击溃秦主力军,章邯率
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
为王。
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后,刘邦顺利进入咸阳,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
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
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作关中王,
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
军于鸿门,并准备消天刘邦军队。
欲EwAng关中飨xi6ng士卒为wOi击破沛公军
嵯xiAo山好h6o美姬jT鳏zCu生说shui我
熟与君少长zh6ng奉卮zhi酒为寿从百余骑ji
戮伯力而攻秦范增数§hu6目项王樊哙kuAi
举所佩玉玦ju6交戟ji之卫士瞋c峥咽埴金王
目眦zi尽裂按剑而跑ji沛公匹要集鼬On?
赐之彘zhi肩切而啖d6n之如恐不sh¥ng
人方为刀俎zii何辞为w6i道芷
【识字认音】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通读文本,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提问】通读课文,本文围绕宴会展开故事的叙述,分
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简洁又详备。请分别
用四字短语填写下面各部分所发生的事。
【明确】
开端:无伤告密一一项羽大怒一一范增献计
【小结】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
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写的是“鸿门宴”的
经过,可分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
宴前1-2段一一战还是不战。(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
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
宴中3-4段一一杀还是不杀。此部分情节有三落、三起:
三落:刘邦谢罪(缓和)——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
赐酒肉,赐座——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脱。
三起:“范熠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
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
极点)。
宴后5-7段一一追还是不追。
全文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告密
始,到曹无伤被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
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节选,却结构严谨,前后呼
应紧密,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任务二:以分析项羽形象为主线,探究其败因
【提问】你认为哪个情节是项羽失败的关键所在?依
情节发展分析项羽的表现与特点。
【分析】
(1)无伤告密一一项羽大怒。
【追问】既然楚怀王与诸将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刘邦就是“王关中”也并未背约,项羽为什么勃
然大怒?从“怒”字,可以见出项羽怎样的性格?
【明确】不进一步求证,盲目轻信;不思考策略,直
接下令,自大鲁莽。
(2)项伯劝说一一项羽许诺。
【追问】既然已经传令“飨士卒”,击沛公,为什么
项伯一席话又让他改变了主意?
【明确】头脑简单,犹豫不决。
(3)刘邦道歉一一项羽告诉告密者。
【追问】项伯听了刘邦假惺惺地赔礼道歉后,说“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O有人以此赞扬项羽坦荡磊落的
胸襟,也有人嘲笑他愚不可及,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毫无政治头脑。
(4)项羽留饮一一项羽处尊位。
【追问】从鸿门宴的座位安排,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刚愎自用,目中无人。
【补充】从座次看人物:项羽、项伯东向坐。按古代
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
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
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
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
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
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5)范增示意一一项羽默然。
【追问】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但“项王默然不应''。这是因为项羽刚愎自用的个性使然,
还是他觉得此时还不能杀刘邦,或者还另有原因?
【明确】项羽刚愎自用的个性使然
(6)樊哙闯帐一一项羽赞许。
【追问】樊哙闯营,可谓无礼,可是项羽不但没有恼
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食赐座,听了樊哙的指
责,也“默然不应”。项羽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明确】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项王日:“赐
之彘(zhi)肩。”项王日:“壮士!能复饮乎?”跟樊哙
的三句对话,体现出他并没有因为是敌军将领而敌对,反
而像遇见知己一般,体现出爽快大度。
【追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
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
不是“喧宾夺主”?)
【明确】①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
然纸上。
②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
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用顾
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③外貌描写:“暝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
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
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
“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
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
夺主之感。
【追问】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
“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
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明确】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洋,但侧重点不同。刘
邦侧重于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是理直
气壮责之以“义”,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策略上
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哈义责项羽是“以攻
为守”。
(7)张良送礼一一项羽受璧。
【追问】我有从范增和项羽对刘邦礼品的处置方式不
同上看到了什么?
【明确】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
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计谋破产而恼
怒。
【小结】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云中说:“鸿门宴是五
个明白人陪一个糊涂人喝了一场酒“。看来,的确如比!
【提问】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争斗中,本处于劣势的刘
邦是如何表现的?
1.看看刘邦的两种表情:项伯来访,刘邦大惊;张良
追问,沛公默然。这是两种很有意思的表情。试揣摩刘邦
的心情。(城府深,不轻易表露心声)
2.听听刘邦在项羽面前的谢罪之语:“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这番话
能读出几层意思?这段话中的称呼有什么特点?
【明确】两层意思:①刘邦刻意模糊敌我。他在强调
“我们之间是战友关系,只是分工不同,作战区域不司。
②推脱责任。是小人之言使我二人有郤,不仅撇清了自己
还套出了内奸。所以,刘邦谢罪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
不如此,更把责任推给“小人”!这“小人”分明指曹无
伤,却故意不予道破,装出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
这段话刘邦称自己是“臣”,称项羽是“将军”,并
且连用三个“臣”,四个“将军”(当年刘邦48岁,而项
羽29岁),为了骗取项羽的信任,刘邦不惜牺牲个人尊
严,委曲求全,给足了项羽面子。(老奸巨猾、善于应变、
能屈能伸)
3.想想刘邦在两个场合的提问:刘邦在张良告知项羽
第二天要来攻打的时候,两次问张良“为之奈何?”在借
故离开宴席时问樊哙“为之奈何”?这两次提问获得了怎
样的结果?说明刘邦的什么特点?(善于听取部下意见)
4.谈谈刘邦的两个决定:一是决定第二天一早向项羽
当面致歉,二是决定在剑拔弩张的时刻不辞而别。请从时
机把握和准备事项等方面评述刘邦的两个决定。(老谋深
算,心思缜密)
5.对于告密者的两个态度:对待有用的告密者项伯,
约为婚姻,使尽手段拉笼,为己所用;对待告自己密的人
曹无伤,斩立决。(有心机,做事果断)
【提问】有人说,张良才是鸿门宴的总导演,你同意
吗?(苏轼在《留侯论》中对他的评价是“卒然临之而不
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刘邦对他的评价是:运筹帷帐之
中,决胜千里之外)
【明确】1.宴会前:张良建议刘邦当面向项羽谢罪,
刘邦才敢赴鸿门宴。
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利用项伯。(沉
稳机警,处变不惊)
2.宴会关键时刻,请樊哙入场,以勇力对抗项羽的气
势。(随机应变)
3.刘邦临逃时,张良提醒刘邦留下礼物并留下善。(大
智大勇)
【追问】张良留下,难道不怕他不怕遇不测吗?
【明确】张良有几个特殊身份:
L张良是项伯的恩人,项羽必不会杀他。
2.张良虽然为刘邦做事,但还有个身份是韩国司徒,
算是“国际人士”。
3.张良是谋略家,会周旋,留下来必能安抚好项羽。
【总结】1・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
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2.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
又随机应变。
3.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
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
4.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
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任务三:认识史学价值,思考人物给人的启示
项刘比较:两个各具风采、各有归宿的英雄。
1.关于出身和志向
出身:项羽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名将,为秦将王
翦所杀,所以项羽是一个世代簪缨的贵族军人,一个国恨
家仇刻骨铭心的报仇使者,他反秦的目的就是希望回到四
分五裂的战国局面,所以推翻秦后他就迫不及待得分封诸
侯。
刘邦出身农家,却不事稼稿,很会耍些流氓无赖的伎
俩,有人称之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恶棍”
志向: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
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日:“毋妄言,族矣!”梁以此
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日:“嗟乎!
大丈夫当如此也!”
2.关于用人与团队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下面材料,说说刘项二人的用人
标准、团队建设与事业成败的关系。
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
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
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
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②“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
虽有奇士不能用。”(《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结】项羽的性格与处事:有人说项羽雄武盖世但
又缺乏政治远见、为人光明正大但又缺乏城府、讲究规则
但又不会机变、仁而爱士但又任人唯亲、爱惜荣誉但又为
人不忍、耿直坦率但又优柔寡断、生性暴戾但又儿女情长。
【小结】刘邦的性格与处事:有人说刘邦出身无赖流
氓,楚汉相争是流氓与贵族的较量;也有人说刘邦具有雄
才大略,是政治家,楚汉相争是政治对军事的胜利。
(三)重点分析
项刘比较:两个各具风采、各有归宿的英雄
1、关于出身和志向:
出身:项羽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名将,为秦将王翦
所杀,所以项羽是一个世代簪缨的贵族军人,一个国恨家仇
刻骨铭心的报仇使者,他反秦的目的就是希望回到四分五裂
的战国局面,所以推翻秦后他就迫不及待得分封诸侯。
刘邦出身农家,却不事稼嵇,很会耍些流氓无赖的伎俩,
有人称之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恶棍”
志向: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
而代也。”梁掩其口,日:“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日:“嗟乎!大
丈夫当如此也!”
2、关于用人与团队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下面材料,说说刘项二人的用人标
准、团队建设与事业成败的关系。
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
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
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②“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
虽有奇士不能用。”(《史记。陈丞相世家》)
3、项羽的性格与处事;
有人说项羽雄武盖世但又缺乏政治远见、为人光明正大
但又缺乏城府、讲究规则但又不会机变、仁而爱士但又任人
唯亲、爱惜荣誉但又为人不忍、耿直坦率但又优柔寡断、生
性暴戾但又儿女情长。。。。。。请结合相关材料,有选择
地完成下列活动。
(1)如果认同上述评价,请你从《鸿门宴》或相关资料
中找到例证。
(2)你如果要补充上述评价,请按评价的格式概括。
(3)如果你对上述评价有质疑,请列举理由。
4、刘邦的性格与处事:
有人说刘邦出身无赖流氓,楚汉相争是流氓与贵族的较
量;也有人说刘邦具有雄才大略,是政治家,楚汉相争是政
治对军事的胜利。你觉得有道理吗?
5、性格与命运:
刘项的功业相反,成败各异,固然因素很多,但两人的
性格不同,跟他们的人生命运大有关联。诵读下面诗歌,联
系作诗时的处境,感受两个英雄的不同心境。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土兮守四
力O
(四)师生共同归纳
(1)①项羽
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日“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可见其自大轻敌;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
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这可见其寡谋轻信,沽名钓
誉;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不好意思,暴露
了曹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玦,“项
王默然不应”,可见项羽刚愎自用;“项庄拔剑起舞”,项
伯“翼蔽沛公”,听之任之,说明项优柔寡断,坐失良机,
缺乏政治眼光。樊哙闯帐,慷慨陈词,指斥项羽。项羽不但
不怒,反而大加赞赏。刘邦逃跑,项羽无动于衷,缺乏深谋
远虑。
总之,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他轻敌自大,寡谋
轻信,优柔寡断,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武夫的性格。
②刘邦:
机智而狡诈:他在拉拢项伯时的言行,体现了他的机智;
骂鳏生、责告密者,体现了他的狡诈。
知人善任,善纳忠言:通过张良、樊哙的表现,刘邦知
人善任;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体现了刘邦善纳忠言。
胆大心细,能屈能伸:他为化解危机,明知可能一去不
回,但也从容赴宴。宴会上,他先向项羽道歉,居于下作也
无怨言;留心观察对方的神色,“会其怒",没敢献礼。
遇事冷静,当机立断: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时,他当机
立断,接受张良建议,李龙项伯。当得知曹无伤高密后,他
不动声色,可回军营后“立诛杀曹无伤”。
(2)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方法刻画
人物形象。
如项羽在听到曹无伤的告密后“大怒”的神态,要攻打
刘邦的言语,宴会上自坐首位的行为,面对范增暗示的反应
等,刻画出了项羽有勇无谋、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性格特
点。而刘邦危急时刻问计张良的仓皇,拉拢项伯的热情、谢
罪项羽的说辞等,刻画出刘邦的知人善用、机智果断、能屈
能伸的特点。再如对樊哙的刻画,通过短促急迫的语言,连
贯的动作,“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外貌等描写,刻画
了一个忠勇、无畏、正义的将军形象。
②在特定环境中鲜明的对比反映人物性格。
项羽在刘邦谢罪时,脱口而出告密人的姓名,而刘邦在
被问及谁为其出“距关,毋内诸侯”的计策时,以一句“鳏
生说我”来回答。同是面对背叛者,项羽对项伯的背叛默然
没有反应,而刘邦知道曹无伤的告密后,不动声色,回到营
中,立诛曹无伤,铲除祸患。两相对比,项羽的胸无城府、
刘邦的工于心计跃然纸上。
③细节描写反映人物性格。
鸿门宴中的座次安排,表现了项羽目空一切、自大的性
格特点。
(3)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致命的弱点。
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
变“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
秦之续耳”,虽语言尖锐,项羽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
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
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
增之计,反映了他刚愎自用,迷信武力,根本原因在于他心
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有着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
不可饶恕之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
性格上也有一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光明磊落等,应当实
事求是地。给予肯定。
(4)启示:①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察言观色,利
用才能逃脱险境。
②做决定要当机立断,不可优柔寡断,要善于抓住机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讨论,积极发言,亮明观点….
文学鉴赏,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鼓励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发表见
解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的首次正面矛盾斗
争,也是他们长达四年的斗争的开端。文章通过对鸿门宴全
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自矜功伐和妇人之仁的悲剧
性格,表现了刘邦善于利用他人性格弱点、善于团结人利用
人的特长,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两人斗争的结局。
五、布置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张良出,要项伯
【答案】C
【解析】A项"距"通“拒",”内”通“纳”;B项
“蚤”通“早”;C项无通假字;D项“要”通“邀”。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续:继续
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而
D.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
为“击碎”
【答案】B
【解析】B项“续”是“继承者”的意思。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一项是()
A.籍吏民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目项王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
【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是名
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
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B.细说:在
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
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
很”。
5.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具告以事B.长于臣
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
【答案】D
【解析】例句与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
宾语前置句。
6.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如今,我为鱼肉。
(2)所以遣将守关者,o
(3)今者项庄拔剑舞,o
(4),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1)人方为刀俎(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其意常在沛公也(4)大行不顾细谨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
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是何
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雅,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日:“力
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雎不逝。雏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
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摩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
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
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日:“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
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日:“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
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
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①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
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②,谓项王日: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
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日:“天之亡
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
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
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
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赤泉侯:汉将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后封
赤泉侯。②船待:使船靠岸等待。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答案】A
【解析】A项,“壁”是“设营驻守”的意思。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
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③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⑤人马俱惊,辟易
数里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表现项羽气概;②表现其战功;③表现其推
卸责任。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里听到四面的楚歌声,
感到大势已去,于是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
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
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
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
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答案】B
【解析】B项,项羽在垓下时有八百余人,过淮河后只
剩下一百多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文:
⑵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译文
(3)纵汀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文:
【答案】(1)项王的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
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2)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我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
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天下。
(3)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
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疚
吗?
参考译文:
项王的军队设营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
军队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
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
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
一个叫虞的美人,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一匹名叫雅的
骏马,项王一直骑着它。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
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
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商合作合同范本
- 商业街商铺租赁合同样本
- 版健康体检服务合同协议书样本
- 货物采购代理合同甲方
- 康复医学课件
- 初中数学第1-3章阶段测试卷-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Eat Happy in Germany-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九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 Section B第4课时(2a-2e)教学设计(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5年度施工员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共四套)
- 影视后期特效项目教程课件 项目8 大国工匠栏目包装-扭曲、过渡、音频特效
- 《陪诊从业人员服务规范》
- 2025年安徽宣城市广德经济开发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职教高考对口升学 护理类 专业综合模拟卷(2)(四川适用)(原卷版)
- 《Hadoop技术原理》课件-1.初识Hadoop
- 《多导睡眠监测》课件
- 抖音直播培训基地宣传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呼吸科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送检合格率
-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课件
- 人工智能导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天津大学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学设计4:2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