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造林技术规程_第1页
GB造林技术规程_第2页
GB造林技术规程_第3页
GB造林技术规程_第4页
GB造林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布内容提要

二、规程修订背景〔一〕林业开展战略转变(方向与任务)1、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森林的第一需求。3、生态产品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开展全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4、木材产品的需求又是刚性需求。〔二〕造林成为修复生态和开展林业的主要手段1、造林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局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造林是尽快恢复森林和修复生态的唯一有效措施,对森林破坏严重地区、少林地区尤为重要。

3、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2021年11月17日发布〕。4、重点生态工程以造林任务为主。〔三〕我国造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特征1、人工造林比重在下降,但规模仍然较大。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方案?。3个阶段性目标是:——到2021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到达20%〔20.36%〕,森林蓄积量到达132亿m3〔137.21亿m3〕,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森林面积1.95亿公顷)——到2021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到达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到2050年,比2021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到达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地下茎造林移栽母竹移鞭分蔸造林3.3四旁〔零星〕植树3.4伐前更新3.5更新造林3.6林冠下造林伐前更新造林有林地补植3.7造林地3.8适地适树3.9造林区域3.10幼树3.11纯林3.12混交林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植生组混交3.13造林典型设计3.14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栽植密度〕3.15整地3.16树种配置3.17种植点配置3.18林业有害生物3.19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20感病指数3.21造林成活率3.22造林面积保存率5造林作业设计〔对象、依据、内容、审批〕5.1作业设计对象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造林作业设计。5.2作业设计依据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造林规划、方案和造林工程实施方案、经批复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规定等。5.3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在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根底上,进行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模式设计,提出造林用工、苗木、肥料和费用等的安排及防止或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或措施。具体程序和内容按照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GB/T1833.7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定执行。5.4作业设计审批造林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编制,报林业主管部门或造林工程审批〔审核〕部门批准。没有作业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实施。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再报原设计批准部门批准。6造林方法适用条件〔播种、植苗、分殖〕6.1播种造林适用条件6.1.1一般条件a)土壤湿润疏松、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b)鸟兽害较轻的地区;c)具有大粒种子的树种,或者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中小粒种子的树种。d)种子来源丰富的树种。6.1.2穴播造林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以及手工或小型机械的播种造林。6.1.3条播适用于土地平坦以及手工或各种机械的播种造林。6.2植苗造林适用条件各种立地条件以及可以人工培育苗木的各树种,特别是干旱、水土流失严重或地表植被覆盖度高以及鸟兽害危害严重的造林地。6.3分殖造林适用条件a)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地下茎的树种。b)造林地水分条件较好。7种子和苗木〔一般规定、种子、苗木、种条〕7.1一般规定a)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制度、种苗质量检验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要采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的种子和苗木以及其它繁殖材料。b)禁止使用带有森林病虫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7.2种子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到达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规定或相应地方标准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要积极推广种源适宜的良种,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7.4种条7.4.1插条宜选用采穗圃、苗圃培育的插条。没有采穗圃时,可从中壮年的优良母树上选取3年以内的枝条,插条采集时间为树木秋季落叶后到春季发芽前进行。插条的直径以1cm—2cm为宜,插穗长约20cm—40cm。对于根部容易萌生不定芽的树种,可从发育健壮的母树根部挖取,根径不小于1cm—2cm,根插穗长约20cm。采集时间为秋季树木落叶后、土壤结冻之前,或者春季土壤已经解冻但树木发芽之前进行。7.4.2插干对于可进行插干造林的树种,要选用2-4年生、直径2cm—5cm并截成1m—5m长的枝干。7.4.3蔸将连根挖出的母竹,在地表根蔸以上150cm—200cm处截断。8.1.1.2防护林a)应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b)营造农田、经济林园、苗圃和草(牧)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经济林园防护林树种应具有隔离防护作用且没有与林园树种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主。c)风沙地、盐碱地和水湿地区的树种应分别具有相应的抗性。d)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分别优先选用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亚乔木树种。f〕严重风蚀、干旱地区,要注意选择根系兴旺、耐风蚀、干旱的树种。8.1.1.3用材林树种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抗病虫害以及符合用材目的、适应特定工艺要求等特性。以木材利用为主的树种还应具有干形通直、材质好的特性。〔2021年11月28日,“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提出〕8.1.1.4经济林a〕树种应具有优质、丰产等性状。b〕根据市场需求,重点选择当地生产潜力大和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树〔品〕种。8.1.1.5薪炭林a〕树种应具有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芽力强、热值高、燃烧性能好的特性。b〕适应性强,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下能正常生长。8.1.1.6特种用途林树种应具备特种用途所要求的性状。8.1.1.7灌木树种8.1.1.7.1要求灌木树种选择除应考虑-的要求外,还应考虑-8.1.1.7.3的要求。8.1.1.7.2400mm降水量以上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可因地制宜地选择灌木树种;其它地区营造商品林时,可选用灌木树种。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国家?“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林资发[2004]14号〕确定。8.1.1.7.3400mm降水量以下地区〔见附录D〕a)营造生态公益林时,可优先选择灌木树种。b〕营造商品林时,要根据经营目的和灌溉条件选择树种。对于地表水、地下水缺乏地区,可优先选择灌木经济树种。8.1.2树种配置a)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b)生态公益林应根据情况分别选择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的方式营造混交林。混交方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营造生态公益林混交林的比重应占生态公益林年度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施工总面积的30%以上。c)年降水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可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d)生态公益林人工更新时,宜保存天然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e)经济林应配置相应的受粉品种。8.1.3栽植密度8.1.3.1根据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初植密度见附录A,一般造林树种的最低初植密度参见附录B。经济林造林密度执行LY/T1557-2000的规定。附录A和附录B中的造林分区主要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当前的林业建设状况划分,全国划分为8个造林区域〔不含港、澳、台〕,各造林区域范围见附录C。8.1.3.6速生丰产林的栽植密度可执行:LY/T1058-1991、GB/T20391-2006、LY/T1384-1999、LY/T1385-1999、LY/T1435-1999、LY/T1436-1999、LY/T1495-1999、LY/T1496-1999、LY/T1527-1999、LY/T1528-1999、LY/T1559-1999的规定。8.2种植点配置8.2.1配置原那么按照林种、立地条件、树种和确定的造林密度进行种植点配置。8.2.2种植行的走向a〕在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南北走向。b〕在坡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沿等高线走向。c〕在风害严重地区,种植行宜与风向垂直。8.2.3配置方式8.2.3.1正方形配置8.2.3.2长方形配置8.2.3.3品字形配置8.2.3.4正三角形配置8.2.3.5群状配置8.2.3.6自然配置8.3整地〔一般原那么、造林地清理、整地方式、整地时间〕8.3.1一般原那么应根据林种、树种、造林方式和地形地势条件选择整地方式和整地规格。在整地前进行林地清理,以改善造林地的卫生条件和造林条件。注意去除林业有害植物,鼠害发生严重地区要先降低鼠口密度,然后造林。除适宜于全面整地的造林地外,整地时应尽可能地保存造林地上的原有植被。沙地在造林前可以不整地。8.3.2造林地清理8.3.2.1适用条件8.3.2.2带状清理8.3.2.3团块状清理8.3.2.4全面清理8.3.3整地方式8.3.3.1穴状整地8.3.3.2带状整地8.3.3.3鱼鳞坑整地8.3.3.4全面整地8.3.4整地时间a〕在造林一个月前或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在有冻拔害的地区和土壤质地较好的湿润地区,可以随整随造。b〕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整地,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也可随整随造。c〕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必须先设置沙障,待沙地固定后再造林。8.4种苗处理和施肥〔种子处理、苗木处理、施肥〕8.4.1种子处理8.4.1.1种子消毒8.4.1.2种子催芽8.4.2苗木处理8.4.2.1地上局部处理a〕对于常绿阔叶树种的苗木,或带叶栽植的落叶阔叶树种苗木,可以采用去稍或剪枝或去叶等措施。b〕在干旱多风地区,或者造林时间延误时,对于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进行截干处理,留干高度为地上局部5cm—10cm,不超过5cm。c〕采用化学药剂或抗蒸腾剂进行喷洒处理。8.4.2.2根系处理a〕对于受伤的根系、发育不正常的偏根、短截过长主根和侧根,可进行适当的修剪。b〕对于阔叶树种,在栽植前将根系蘸上稀稠适当的泥浆。c〕对于越冬过程中容易失水的苗木,栽植前可用清水或流水浸泡。d〕在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段造林,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蘸根。e〕对于栽植后恢复期较长树种的苗木,或不易生根的种殖材料,可采用促生根材料处理。f〕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等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区,可施用保水材料。8.4.3施肥8.4.3.1原那么根据林种、树种和土壤营养条件,采取配方施肥,做到适时、适度、适量。8.4.3.2基肥8.4.3.3追肥8.5播种和栽植〔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8.5.1播种造林8.5.1.1播种造林方法a)播种量播种量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b〕穴播在植穴中均匀地播入数粒〔大粒种子〕至数十粒〔小粒种子〕,然后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2倍-3倍,土壤粘重的可适当薄些,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c〕条播在播种带上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播种入土或播后覆土镇压,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3倍-5倍,土壤粘重的可适当薄些,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8.5.1.2播种造林时间雨季适用于小粒种子播种造林。秋季适用于大粒、硬壳、休眠期长、不耐储藏的种子播种造林。9林冠下造林〔伐前更新造林、有林地补植〕9.1伐前更新造林9.1.1适用条件a)天然林更新等级不良的成、过熟林地;b)用材林成、过熟林主伐前3年-5年;c)生态公益林到达更新采伐年龄更新采伐前5年-10年;d)郁闭度在0.7〔含〕以下。9.1.2伐前更新造林方式伐前更新造林采用植苗造林方式。9.1.3树种选择与栽植密度9.1.4种植点配置9.1.5整地9.1.6种子和苗木9.1.7种子、苗木处理和施肥9.1.8栽植9.2有林地补植9.2.1适用条件郁闭度在0.5〔不含〕以下、林分结构不合理的中幼龄林。9.2.2造林方法补植造林采用植苗造林方式。9.2.3树种选择与栽植株数9.2.4种植点配置9.2.5整地9.2.6种子和苗木9.2.7种子、苗木处理和施肥9.2.8栽植10检查验收〔一般规定、检查内容方法、检查结果评价、成林验收和造林面积保存率〕10.1一般性规定在造林施工期间,造林工程管理单位应对各项作业随时检查验收〔监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造林一年后对造林成活率进行检查。造林后3年-5年进行成林验收和造林保存率检查。10.2检查内容和方法〔面积、成活率、作业质量、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混交比例〕10.2.1造林面积按作业设计图逐块核实,按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0.067hm2〔1亩〕以上的,按片林统计,其它按四旁造林统计。林带行数在两行及两行以上且乔木林带行距不超过4m〔不含〕、灌木林带行距不超过2m〔不含〕,连续面积在0.067hm2以上,按片林统计。缺口长度不超过宽度3倍的林带按一条林带计算,否那么应视为两条林带。单行林带按四旁造林统计。当造林小班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以检查面积为分母〕在5%〔含〕以内,以作业设计面积为准。当检查面积与作业设计面积差异在5%〔不含〕以上,以检查面积为准。10.2.2造林成活率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检查造林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在6.66hm2(100亩)以下、6.67hm2-30hm2〔450亩〕、30.01hm2以上的,抽样强度分别为造林面积的5%、3%、2%;防护林带抽样强度为10%;对于坡地,抽样应包括不同部位和坡度。造林成活率按式〔1〕、式〔2〕计算nΣSί×Pίί=1P=-------------------×100%……(1)SnίPί=-------×100%……………(2)Nί式中:P―――〔小班〕造林成活率,%;Sί―――样地面积(样行长度);Pί―――第ί样地〔样行〕成活率,%;S―――样地总面积〔样行总长度〕;nί―――第ί样地(行)成活株(穴)数;Nί―――第ί样地(行)栽植总株(穴)数;n―――样地数或样行数。平均成活率保存一位小数。速生丰产林分别按速生丰产树种相应的标准检查验收。10.2.3造林作业质量检查造林是否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10.2.4未成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检查内容包括:a)是否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b)蛀干类有虫株率;c)感病指数。10.2.5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以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为总体,检查生态公益林混交林的面积,并计算生态公益林混交林面积占年度造林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造林作业面积的百分比。10.3检查验收结果评价10.3.1评价指标和标准10.3.1.1造林面积核实率应到达100%。10.3.1.2造林合格a)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上地区,成活率在85%以上(含85%);b)年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成活率在70%以上(含70%)。10.3.1.3造林综合合格商品林同时满足以下3项条件、生态公益林在混交林比例到达30%〔含〕以上并同时满足以下3项条件时为造林综合合格:a)造林合格;b)未成林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c)造林施工符合作业设计。10.3.2结果评定10.3.2.1造林合格面积和造林合格率造林合格面积与当年造林总面积的百分比为造林合格率:qΣHίί=1D=------------×100%…………(5)S式中:D―――造林合格率;Hί―――〔小班〕造林合格面积;S―――年度造林面积;q―――造林合格小班数。经补植的造林合格面积只参加补植前造林年度的造林合格率计算,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