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学》课件_第1页
《神经内分泌学》课件_第2页
《神经内分泌学》课件_第3页
《神经内分泌学》课件_第4页
《神经内分泌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内分泌学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课程目标和大纲1理解基础掌握神经内分泌系统基本概念和解剖结构2探索机制学习激素分泌与调节的分子机制3临床应用了解神经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研究前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神经系统电信号传导快速精确反应神经元网络内分泌系统化学信使传递持久广泛作用腺体分泌激素协同作用共同调节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神经内分泌学的历史发展11920年代贝利和斯塔林提出"激素"概念21950年代哈里斯确立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理论31970年代盖尔曼和艾克斯分离下丘脑释放因子42000年代至今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征双重身份同时具有神经元和内分泌细胞特征特殊结构含有分泌颗粒和突触囊泡功能特点能合成、储存和分泌神经肽和激素分布广泛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类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调节垂体功能的激素1垂体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控制多种生理过程的激素2肠道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调节消化和代谢的肽类3交感神经内分泌细胞如肾上腺髓质细胞4松果体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褪黑素5下丘脑-垂体轴概述下丘脑产生调节激素,控制垂体功能垂体门脉系统将调节因子从下丘脑传递到腺垂体垂体分泌多种激素影响全身器官靶器官接受垂体激素信号并执行生理功能下丘脑的解剖结构位置位于第三脑室底部和侧壁连接丘脑和垂体区域划分前区:视上核、室旁核中区: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后区:乳头体核群连接与脑干、脊髓有神经联系通过漏斗与垂体相连下丘脑神经核群的功能视前区体温调节、性行为、渴觉视上核昼夜节律、抗利尿激素分泌室旁核水盐平衡、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弓状核饥饿感、生长激素调控腹内侧核饱腹感、交感神经活动垂体的解剖结构漏斗连接下丘脑和垂体的纤细结构神经垂体储存并释放下丘脑合成的激素腺垂体分泌多种调节全身代谢的激素腺垂体的激素分泌腺垂体分泌五种主要激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和催乳素神经垂体的激素分泌抗利尿激素(ADH)调节体内水平衡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催产素(OT)促进子宫收缩刺激乳腺泌乳参与社会情感行为特点由下丘脑合成经轴浆运输到神经垂体受神经信号控制释放下丘脑调节肽的种类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包括TRH、GnRH、CRH、GHRH等抑制激素抑制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包括生长抑素、多巴胺等神经垂体激素在下丘脑合成后运输到神经垂体包括ADH和催产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1合成部位主要在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产生2激素特性44个氨基酸的多肽3靶细胞垂体前叶的生长激素分泌细胞4主要功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生长抑素14或28个氨基酸的小肽合成位置下丘脑室旁核和胃肠道主要作用抑制生长激素释放其他功能抑制多种消化道激素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合成下丘脑室旁核产生41个氨基酸的肽传递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垂体前叶作用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功能启动应激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结构特点三肽结构,首个被分离的下丘脑释放激素主要功能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其他作用刺激催乳素释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合成下丘脑前部神经元产生释放方式以脉冲方式释放作用刺激垂体分泌LH和FSH调控控制生殖功能发育与维持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反馈调节长反馈靶腺激素直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短反馈垂体激素抑制下丘脑释放激素分泌超短反馈下丘脑释放激素抑制自身分泌正反馈特定情况下激素上升促进更多分泌松果体的结构与功能解剖位置位于第三脑室后壁上方约8毫米长,松果形状细胞构成松果体细胞胶质细胞松果体内含钙化颗粒核心功能褪黑素合成与分泌昼夜节律调节生殖功能影响褪黑素的生理作用昼夜节律调节睡眠-觉醒周期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疫调节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神经保护减轻神经元损伤肾上腺的解剖结构1位置位于肾脏上极,左右各一2肾上腺皮质分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3肾上腺髓质含嗜铬细胞,分泌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13球状带分泌醛固酮,调节电解质平衡束状带分泌皮质醇,调节代谢与应激网状带分泌性激素,如雄激素调控机制主要受ACTH和血中电解质控制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前体摄取摄取酪氨酸作为合成前体酶催化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激素形成形成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储存释放储存在嗜铬颗粒中,应激时释放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位置与形态位于喉下方气管前方由两叶和连接的峡部组成微观结构由滤泡组成滤泡由上皮细胞围成含有胶质储存碘和甲状腺球蛋白细胞类型滤泡细胞:合成T3和T4C细胞:分泌降钙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碘摄取甲状腺主动摄取血液中的碘碘化碘与酪氨酸结合形成MIT和DIT偶联MIT和DIT偶联形成T3和T4储存与释放储存于胶质中,需要时通过胞吞释放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代谢调节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热量产生心血管作用增加心输出量和心率神经发育促进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生长发育促进骨骼和组织生长降钙素与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降钙素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低血钙水平抑制骨吸收,促进钙排泄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分泌升高血钙水平促进骨吸收,增加肾钙重吸收协同调节维持血钙平衡影响骨代谢与维生素D协作胰岛的结构与功能α细胞占胰岛细胞20%分泌胰高血糖素β细胞占胰岛细胞70%分泌胰岛素δ细胞占胰岛细胞5%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占胰岛细胞<5%分泌胰多肽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1合成β细胞核糖体合成前胰岛素2加工前胰岛素转变为胰岛素原3剪切胰岛素原剪切为胰岛素和C肽4分泌储存在分泌颗粒,血糖升高时释放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促进肝糖原分解转化肝糖原为葡萄糖释放入血2增强糖异生从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3促进酮体形成增加脂肪分解产生酮体4抑制胰岛素作用与胰岛素形成拮抗平衡神经内分泌与代谢调节下丘脑-垂体轴交感神经系统胰岛素系统甲状腺系统肾上腺皮质系统神经内分泌与生殖调节下丘脑分泌GnRH调控生殖轴整合环境及内部信号垂体分泌FSH促进卵泡/精子发育分泌LH促进排卵/睾酮分泌性腺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睾丸:分泌睾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脉冲式分泌GnRH垂体分泌FSH和LH卵巢/睾丸产生性激素和配子反馈调节性激素反馈抑制上级激素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雌激素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调节月经周期维持骨密度影响脂质代谢孕激素维持子宫内膜准备妊娠乳腺发育影响体温调节协同作用生殖周期调控妊娠维持情绪与认知影响睾酮的生理功能促进肌肉发育增加蛋白质合成,促进肌肉生长发育男性特征控制男性第二性征发育精子生成维持精子的产生和成熟骨密度维持促进钙沉积,增强骨强度神经内分泌与应激反应应激源身体或心理威胁中枢激活下丘脑释放CRH激素级联垂体ACTH→肾上腺皮质醇交感活化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作用神经系统压力感知与中枢整合1内分泌系统释放皮质醇和儿茶酚胺2免疫系统炎症反应调整3反馈调节各系统相互影响形成网络4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的调控皮质醇抑制免疫反应交感神经调节免疫器官血流神经肽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免疫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细胞因子激活HPA轴炎症信号影响下丘脑功能免疫细胞分泌神经活性物质双向交流通路迷走神经抗炎通路神经-免疫接触点共享信号分子细胞因子与神经内分泌调节白细胞介素-1激活HPA轴,诱导发热反应白细胞介素-6促进CRH分泌,影响睡眠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GnRH释放,影响食欲干扰素调整褪黑素分泌,影响昼夜节律神经肽与免疫功能P物质促进炎症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功能血管活性肠肽抑制炎症,调节T细胞活性内源性阿片肽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和功能神经肽Y影响免疫细胞迁移和抗体产生神经内分泌与行为调节饥饿与满足瘦素、饥饿素调控摄食行为下丘脑摄食中枢整合信号应激与焦虑CRH促进焦虑相关行为皮质醇影响压力反应社交与亲和催产素促进社交联结血管加压素影响攻击性神经内分泌与情绪控制1234血清素调节情绪稳定和幸福感皮质醇长期升高与抑郁相关催产素增强社交情感和信任感多巴胺产生愉悦和奖励感神经内分泌与昼夜节律光照感知视网膜感光细胞捕捉光信号生物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作为主调节器褪黑素分泌松果体在黑暗中释放褪黑素3激素节律多种激素呈现昼夜波动4神经内分泌与能量平衡摄食信号饥饿素和瘦素监测能量状态2中枢整合下丘脑弓状核和腹内侧核分析信号3激素输出分泌影响代谢率的激素能量平衡调整摄入与消耗的平衡瘦素与食欲调节合成与分泌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激素信号传递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下丘脑中枢作用抑制NPY/AgRP神经元,激活POMC神经元整体效应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神经内分泌与体温调节感受器皮肤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调节中枢下丘脑视前区体温调节"温度计"效应器血管扩张/收缩产热/散热反应行为调整神经内分泌与血压调节时间(分钟)血管紧张素II(ng/mL)醛固酮(ng/dL)血压(mmHg)神经内分泌与水盐平衡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感知血浆渗透压变化容量感受器监测血容量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合成,神经垂体释放增加水重吸收,减少尿量醛固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促进钠重吸收和钾排泄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分泌激活血浆渗透压升高或血容量降低触发分泌受体结合与肾集合管V2受体结合信号转导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cAMP通道插入水通道蛋白(AQP2)插入管腔膜水重吸收增加水透过性,促进水重吸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肾小球旁器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I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IACE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II醛固酮血管紧张素II刺激醛固酮分泌神经内分泌与疼痛调节感知伤害性刺激激活疼痛感受器传导信号通过脊髓传向大脑调制内源性阿片肽系统调节疼痛强度应答压力激素释放影响疼痛敏感性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内啡肽下丘脑和垂体产生强效镇痛作用产生愉悦感脑啡肽大脑多个区域合成调节情绪和应激中等强度镇痛强啡肽主要在脑干产生参与自主神经调控控制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1定义源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性病变2特点可产生过量激素,导致内分泌综合征3分类按分化程度、分泌功能和原发部位分类4发病机制与基因突变、激素异常等因素相关常见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类型常见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胰岛素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胃肠道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方法生化检查特异性激素和肿瘤标志物测定影像学检查CT、MRI、核素扫描定位病灶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确定性质和分级分子检测基因突变分析指导个体化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策略手术治疗首选根治性切除肿瘤药物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化疗放射性核素治疗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综合治疗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方案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方法3形态学研究免疫组化、电镜技术功能学研究体内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