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通关实力提升高考真题考查内容考情解读2024·全国卷Ⅰ·T45汉武帝年号制改革1.近五年考查的主题内容不拘泥于国家《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和教科书内容,不是详细的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而是整个模块的学习方法指向。2.从时段看,秦汉、魏晋、隋唐、清代是考查的重中之重,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关于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题目中有8个题均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改革相关;从涉及的内容看与选修教材内容无干脆联系。3.突出对“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的考查。由于试题材料选取的依据不是所学的详细学问和特定学问,因此题目重点考查的并非对特定陈述性学问的简洁再认、再现实力,而是考查分析同类问题的方法、实力及规律性相识,也就是对历史学科本身所固有的学习规律和学科素养的运用实力。4.从材料呈现方式看,以文字材料为主,较少采纳一手材料尤其是整段的文言史料,材料通常以缩写、改写、摘编的方式呈现,层次大多为“补充介绍背景—列举改革措施内容—交代结果影响”的三段式结构,不在阅读上设置人为障碍,重点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有效信息的提取实力。5.频繁运用“概括”“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设问提示语,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缘由”“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上,总体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缘由)、特点或内容,以及简析改革的作用(意义、影响)上,以深刻相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2024·全国卷Ⅲ·T44隋朝法律制度改革2024·全国卷Ⅰ·T45唐太宗时谱牒改革2024·全国卷Ⅲ·T45孝文帝庙号改革2015·全国卷Ⅰ·T45唐代币制改革2015·全国卷Ⅱ·T45清代养廉银制度2014·全国卷Ⅰ·T45魏晋法律改革2014·全国卷Ⅱ·T45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1.(2024·张家界模拟)材料管仲兵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这说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一处,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斗争作了打算。——摘编自张映魁《管仲军事思想浅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管仲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管仲兵制改革的重要意义。解析:(1)据材料“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由齐君率中军”“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等信息归纳。(2)据材料“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中军”“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斗争作了打算”及管仲改革有利于齐国崛起分析得出。答案:(1)特点:兵制改革与行政区划同步进行;兵制改革周密细致,确保齐君的军事指挥权;社会发展与军事建设相结合。(2)意义:有利于扩大征兵的范围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协作经济、赋税等其他方面的改革;保障了齐国君主对最高军事指挥权的驾驭;有利于齐国实现富国强兵及确立大国地位。2.(2024·马鞍山模拟)材料曹操募民大规模屯田于许昌一带,其屯田收租之法是,将官田出租给佃户,如佃户用官牛耕田,则政府分六成,佃户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则政府与佃户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设置田官进行管理。据载,曹操要在邺城建立宫室,命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供应木材,梁习便恳求“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以耕种菽粟,将所得作为打算供应禾材的费用。《三国志》说:“魏武之初,岁有千万斛,以冲兵戎之用。”——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1)依据材料概括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特点。(2)依据材料分析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作用。解析:(1)据材料“曹操募民大规模屯田于许昌一带”“如佃户用官牛耕田,则政府分六成,佃户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则政府与佃户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设置田官进行管理”概括得出。(2)据材料“魏武之初,岁有千万斛,以冲兵戎之用”分析得出。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区分化分成;专人管理。(2)作用:增加了中心政府收入;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困难;为斗争供应经费支持。3.(2024·潍坊模拟)材料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接着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需由中心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心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胜利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心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当,中心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疆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边疆沟通、边疆发展后世影响等角度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该制度在突厥实施胜利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接着统辖本族人民”“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心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等信息归纳。(2)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内地与边疆沟通、边疆发展、后世影响等角度作答。答案:(1)特点:吸取前代阅历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加强了中心对边疆地区的限制。(2)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沟通;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供应借鉴。4.(2024·内江模拟)材料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官。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六科设掌印长官“都给事中”1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1人(从七品),“给事中”若干(从七品),是六部独立监察机构,不隶属其他部门。凡六部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明朝出现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心按系统监察的科道并立现象,同时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明朝对科道官选用非常严格,同时还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摘编自《明史·职官志》(1)概括明朝监察改革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析明朝监察改革的影响。解析:(1)由“出现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心按系统监察的科道并立”“六科设掌印长官‘都给事中’1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1人(从七品),‘给事中’若干(从七品),是六部独立监察机构,不隶属其他部门”“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明朝对科道官选用非常严格……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等信息归纳。(2)由材料结合所学从制度建设、监察效益、社会稳定与封建统治等方面评析。答案:(1)特点:分区监察和系统监察结合并立;监察官地位低,权力大;形成了严密系统的监察体系;监察官选用和管理严格。(2)影响:完善了监察机构和制度建设;提高了监察力度和效益;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肯定程度上有利于明朝的稳定;肯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腐败;但其本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5.(2024·银川一中高三月考)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验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削减,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正式的限制与统治逐步增加。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限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调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缘由及启示。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保甲对乡里的限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调越来越弱”概括得出;其次小问缘由,结合所学学问得出缘由主要有国家的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须要。(2)第一小问缘由,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小问启示,结合所学学问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限制逐步增加,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缘由: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须要。(2)缘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启示: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6.(2024·哈尔滨九中模拟)材料罗马帝国以其传统宗教为主要信仰,自基督教诞生之日起,帝国就对其进行迫害。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的经济、政治和道德起先出现明显的衰败迹象,从宗教中寻求解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此时接受基督教的不仅有一般的平民大众,也有达官贵人,军队和政府甚至宫廷中也充斥着基督徒。君士坦丁走上帝位之后,所面临的是一个历经风雨四分五裂的帝国,此时摆在他面前最大的课题便是如何取得军事与帝国的肯定权力,快速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志向。而帝国统治者对于基督教迫害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使得君士坦丁确定改弦易张。公元313年2月,君士坦丁发布了闻名的“米兰敕令”,宣布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君士坦丁还不断重申他的统治来自上帝,着手对基督教会进行改造,使自己成为全国性的大主教,利用教会组织复原帝国的行政管理。君士坦丁还将十字标记印于军旗之上。十字符号在当时有多重含义,基督徒将其看成是耶稣的号召,而多神教则以之为旧信仰的复兴,从而使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在十字军旗之下获得了信念,甘愿为神灵而战。——刘钊《君士坦丁与“米兰敕令”的政治动因》(1)依据材料,说明罗马帝国对基督教政策的改变并分析其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君士坦丁改革的历史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改变,据材料“罗马帝国以其传统宗教为主要信仰,自基督教诞生之日起,帝国就对其进行迫害”和“另一方面君士坦丁还不断重申他的统治来自上帝,着手对基督教会进行改造,使自己成为全国性的大主教,利用教会组织复原帝国的行政管理”作答;其次小问缘由,据材料“罗马帝国的经济、政治和道德起先出现明显的衰败迹象,从宗教中寻求解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此时接受基督教的不仅有一般的平民大众,也有达官贵人,军队和政府甚至宫廷中也充斥着基督徒”“君士坦丁走上帝位之后,所面临的是一个历经风雨四分五裂的帝国,此时摆在他面前最大的课题便是如何取得军事与帝国的肯定权力,快速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志向”分析。(2)结合罗马帝国对基督教政策改变的缘由及材料“君士坦丁还将十字标记印于军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专业托管承包合同
- 普法宣讲【法律学堂】第八章 诉讼保全申请书-ldfjxs004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诗歌鉴赏3
- 沈阳化工大学《汽车文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玉溪市通海县2025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运动控制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市昌邑区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深圳市华侨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鄂托克旗2025年初三下学期二模(4月)生物试题含解析
- 项目服务保障措施
- 三级安全教育登记卡(新)
- 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护理查房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电子版
- 药学专业副主任药师试题
-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修理作业安全课件
- GB/T 7025.1-2023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Ⅰ、Ⅱ、Ⅲ、Ⅵ类电梯
- 2019人教版 必修一 第4章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 餐饮培训酒水知识与服务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2-2023八年级初二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答案
- 北京清华大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