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3月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恩施高中命题教师:高一语文组审题学校:宜昌一中考试时间:2025年3月19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这是一个生活处处被推荐系统影响的时代。想上网购物,推荐系统会帮你挑选满意的商品;想了解资讯,推荐系统会为你准备你感兴趣的新闻;想学习充电,推荐系统会为你提供最适合你的课程;想消遣放松,推荐系统会为你奉上让你欲罢不能的短视频;想闭目养神,推荐系统可以为你播放最应景的音乐。可以说,推荐系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推荐系统背后的算法工程师们,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追逐着发展日新月异的推荐系统技术。如果说推荐系统是互联网发展的增长引擎,那么推荐工程师就是推荐系统的发展引擎。②推荐系统存在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从用户和公司两个角度进行阐述。③用户角度:推荐系统解决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用户如何高效获得感兴趣信息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推荐系统的应用场景并不仅限于互联网。但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问题,往往会导致用户迷失在信息中无法找到目标内容。可以说,互联网是推荐系统应用的最佳场景。从用户需求层面看,推荐系统是在用户需求并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的过滤,因此,与搜索系统(用户会输入明确的“搜索词”)相比,推荐系统更多地利用用户的各类历史信息“猜测”其可能喜欢的内容,这是解决推荐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基本场景假设。④公司角度:推荐系统解决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留存用户、增加用户黏性、提高用户转化率的问题,从而达到公司商业目标连续增长的目的。不同业务模式的公司定义的具体推荐系统优化目标不同,例如,视频类公司更注重用户观看时长,电商类公司更注重用户的购买转化率,新闻类公司更注重用户的点击率,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设计推荐系统的最终目标是达成公司的商业目标、增加公司收益,这应是推荐工程师站在公司角度考虑问题的出发点。⑤正因如此,推荐系统不仅是用户高效获取感兴趣内容的“引擎”,也是互联网公司达成商业目标的“引擎”,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维度,是相辅相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推荐系统的“终极”优化目标应包括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用户体验的优化;另一个维度是满足公司的商业利益。对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来说,这两个维度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这一点在某知名网站推荐系统上体现得非常充分。⑦某知名网站是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平台,其优化用户体验结果的最直接体现就是用户观看时长的增加。某知名网站作为一家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其商业利益也建立在用户观看时长的增长之上,因为总用户观看时长与广告的总曝光机会成正比。只有不断增加广告的曝光量,才能实现公司利润的持续增长。因此,某知名网站的用户体验和公司利益在“观看时长”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⑧正因如此,某知名网站推荐系统的主要优化目标就是观看时长,而非传统推荐系统看重的“点击率”。事实上,某知名网站的工程师在一篇著名的工程论文《DeepNeuralNetworksforYouTubeRecommenders》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将观看时长作为优化目标的建模方法。其大致推荐流程是:先通过构建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用户观看某候选视频的时长,再按照预测时长进行候选视频的排序,形成最终的推荐列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如果说推荐系统在实现某知名网站商业目标的过程中起的作用相对间接,那么它在电商平台上则直接驱动了公司收入的增长。因为推荐系统为用户推荐的商品是否合适,直接影响了用户的购买转化率。⑩2019年天猫“双11”的成交额惊人。驱动天猫达成如此惊人成交额的是阿里巴巴著名的“千人千面”推荐系统。对比某位男士和某位女士看到的天猫首页,可以看出,天猫的推荐系统不仅为不同用户推荐了不同品类的商品(例如,在“快抢购”模块中,为男士推荐了手机和手表,为女士推荐了女装和睡衣),还根据用户的特点生成了相同品类的不同缩略图(例如,在“为你推荐”模块中,相同频道的缩略图是个性化的)。⑪可以说,天猫的推荐系统真正实现了首页所有元素的个性化推荐,实现了名副其实的“千人千面”。这背后的一切是由以提高转化率、点击率为核心的推荐算法驱动的。假设通过推荐系统的某项改进,将平台整体的转化率提升了1%,那么在2684亿元成交额的基础上,增加的成交额将达到26.84亿元(2684×1%)。也就是说,算法工程师仅通过优化推荐技术,就创造了26.84亿元的价值。这无疑是推荐工程师最大的职业魅力所在。⑫推荐系统的价值远不止于此。2018年,全球在线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200亿美元,这背后的驱动者正是各大公司的广告推荐系统;同样在2018年,中国短视频应用的用户使用时长增长了89.2%,这背后,视频推荐引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15年开始,个性化资讯应用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传统的门户网站和新闻类应用,成为用户获取资讯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推荐系统几乎成了驱动互联网所有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系统,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今助推互联网增长的强劲引擎。——(摘编自王喆《为什么推荐系统是互联网的增长引擎》)材料二:“物品信息”,在商品推荐中指的是“商品信息”,在视频推荐中指的是“视频信息”,在新闻推荐中指的是“新闻信息”。从“人”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可靠地推测出“人”的兴趣点,推荐系统希望利用大量与“人”相关的信息,包括历史行为、人口属性、关系网络等,这些可统称为“用户信息”。在具体的推荐场景中,用户的最终选择一般会受时间、地点、用户的状态等一系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称为“场景信息”。——(摘编自王喆《推荐系统的架构》)[注]:王喆,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美国流媒体公司Roku资深机器学习工程师,推荐系统架构负责人。清华大学KEG实验室学术搜索引擎AMiner早期发起人之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荐系统要解决的“用户痛点”是用户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高效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B.推荐工程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设计推荐系统的最终目标即达成公司的商业目标、增加公司收益。C.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某知名网站,为实现公司利润的持续增长,需要不断增加广告的曝光量。D.广告推荐系统、视频推荐引擎、个性化资讯应用等推荐系统成为当今助推互联网增长的强劲引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通过排比列举了生活中人们被推荐系统影响的各种现象,突显了推荐系统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B.不同业务模式公司的推荐系统优化目标不同,推荐系统在实现商业目标的过程中起到了间接或直接的作用。C.本文以天猫推荐系统为例,用真实具体的数据呈现了推荐系统在电商平台上是如何直接驱动公司收入增长的。D.本文语言简洁生动,“摧枯拉朽”“当之无愧”等成语的使用,淡化了专业术语带来的疏离感且显得平易近人。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荐系统收集与处理的数据信息”的一项是()A.某电商平台上用户对相关产品的好评或差评等历史评价信息。B.某视频分享平台上高赞视频的高频词、风格特征和播放时长。C.某资讯应用软件高点击率新闻的标题、内容、字数和关键词。D.某电商平台根据已搭建的推荐模型对目标用户进行物品推送。4.结合材料可以推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学术品质?请加以概括并提供依据。5.学术论文通常用简洁的小标题使文章重点突出、结构清晰。请在材料一画线处拟写三个小标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秋风桐槐说项羽梁衡①我原本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②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特别的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③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它体型庞大,巍然如山,又寿命极长。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绿叶如云,浓荫泼地。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④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不知几经战火,文物留存极少,而他的故里却一直没有被人忘记。清康熙四十年,时任县令在原地竖了一块碑,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从此这里就香火不绝,直到现在有了这个旅游城。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锦衣夜行……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来条,项羽一人就占到百条。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呀,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这一份文化贡献。⑤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辄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却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他与刘邦长期争斗,看到生灵涂炭,就说百姓何罪?⑥项羽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雄心勃勃又谦谦君子,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八尺男子却儿女情长。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填了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歌词,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他是一个性情中的人物,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有巨大的悲剧之美。他身上有矛盾、有冲突、有故事;而其形象又壮如山、声如雷、貌如天神,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民间说唱的好话题。⑦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百姓自觉地封他为神,这就像商人把关羽奉为财神,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⑧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毛泽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就在这个园子里,在秋风梧桐与黄河古槐的树荫下,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骓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⑨这个旅游城的设计是以游乐为主,所以强调互动,游人可以上去乘车骑马,可以与雕像拥抱照相,可以出入项羽的卧房、大帐。但是有两个地方不能去,那就是青桐树下和古槐树旁。两棵树周都围了齐腰的栏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再嬉闹的游人到了树下也立即肃穆而立,礼敬有加。他们轻手轻脚,给围栏系上一条条红色的绸带,表达对项王的敬仰并为自己祈福。于是这两个红色的围栏便成了园子里最显眼的、在绿地上与楼阁殿宇间飘动着的方舟。秋风乍起,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⑩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我以为要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如《史记》;一种是文物,如长城、金字塔;第三种就是古树。因为世间比人的寿命更长,又与人类长相厮守的活着的生命就只有树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轮在默默地帮人类记录历史。⑪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点出项羽故里有两棵与项羽有关的树,简洁明了,引出下文对树和项羽的描写,引发读者阅读兴趣。B.文章提到项羽故里现在是一座旅游城,城内有各种游乐设施,这表明作者对项羽故里过度商业化不满和批评。C.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和诗词,主要是为了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D.结尾将系着红绸带的围栏比作“红色的方舟”,强调了古树在传承历史文化中的作用,也暗示项羽精神的消亡。7.关于文中画横线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古槐的坚韧,象征了项羽的英雄气概。B.以枝干的分裂象征项羽性格的矛盾性,北枝喻其刚烈不屈,南枝喻其卸甲之悲。C.古槐因雷击而形态可怖,暗示项羽的失败源于天命的惩罚,与其个人选择无关。D.通过细节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物形象融合,实现了自然与历史文化的奇妙交汇。8.作者认为项羽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请结合文本,从文学创作角度谈谈项羽形象的价值。9.本文标题为“秋风桐槐说项羽”,若改为“项羽故里游记”,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材料二:举郑国之人,咸诵烛之武退两国之师,续百年之祀于颊舌之间,孰知危亡之衅亦已芽于武之颊舌乎?秦穆从烛之武之言而戍郑者,非爱郑也,利在焉,故也。从杞子之言而袭郑者,非憎郑也,利在焉,故也。心无晋、郑,惟利之趋,岂有轻绝数十年缔交之晋,而反重结数年始附之郑者乎?烛之武以利始之,杞子以利终之,使外无弦高之谋,内有三子之应,岂复有郑乎?是烛之武之留戍,乃所以留祸。虽免国于晋,而输国于秦也。君子之重言利其以是哉秦穆既以利轻绝晋亦必以利轻绝郑。利心一开,不能自窒,宜其蔑蹇叔之谏,而取殽之败也。殽之役,说者或归其曲于晋,以谓秦所袭者郑,所灭者滑,于晋未有朝夕之急,乃冒丧而邀之。吾以为,晋固可责,秦穆亦不得无罪焉。孙权与刘备,约同伐刘璋,备方发“被发人山”之辞以拒权,不旋踵而自取之,此权所以深怨,而有荆州之师也。晋与秦同围郑,秦独退师留戍以背晋,不旋踵而自袭之,此晋所以深怨,而有觳之师也。前则恐人分其利,后则以己专其利,最人情之所甚恶。知权之怨备,则知晋之怨秦矣,安可独归曲于晋乎?(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博议·僖公三十二年》)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君子之重A言利B其以是哉C秦穆既以利轻D绝晋E亦必以利轻F绝郑。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名词做状语,与《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的“夜”用法相同。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和“吾以为”中的“以为”的意思不相同。C.衅,征兆,与《齐桓晋文之事》“将以衅钟”的“衅”意思不同。D.固,固然,与《庖丁解牛》“因其固然”的“固”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对秦伯剖析利弊,成功瓦解秦晋联盟,显示其高超的外交策略和辩才。B.秦穆公派兵戍守郑国,并不是出于对郑国的爱护,而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C.吕祖谦认为烛之武的策略使郑国避免了晋国的侵略,但也为郑国埋下了祸根。D.对于秦晋之间的骰之战,有人认为理亏的是晋国,吕祖谦也认同了这种看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宜其蔑蹇叔之谏,而取殽之败也。14.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对秦郑两国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初见杏花梅尧臣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和梅圣俞杏花欧阳修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诗前两句描绘出早春时节杏花独自开放的景象,营造出淡雅幽静的意境。B.欧诗开篇以反问的形式,对人们通常认为梅花早开代表春天的观点提出质疑。C.两首诗都认为杏花独具优势,而且对其优势成因的认识相同,从而形成唱和。D.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16.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杏花,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旧日好友重逢宴饮,重话当年情谊是人生一大乐事。曹操在《短歌行》中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这样欢饮畅谈的场景。(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在回答孔子的提问时,表明自己治理中等国家,三年之后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展现了他的自信与抱负。(3)古代诗词常常以“梦”为马,将梦主体带到另一空间或另一时间,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哪吒是哪里人?A,一些地方考据地名、引用古籍甚至续写传说,想方设法为哪吒“落户”。哪吒本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并非真实历史人物,“户籍”一说实属(甲)。各地之所以抢夺哪吒出生地,主要是看中了这一IP蕴含的巨大价值,希望借哪吒提升地域知名度,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争抢“哪吒故里”,难免会因为缺乏确凿证据而陷入“口水战”。①“哪吒故里”再次成为热议话题,②归功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上映。③这部电影的成功不是靠蹭热度、抢IP,④而是源于制作团队扎扎实实、倾尽心力。⑤他们耗时5年去精心打磨剧本,⑥用至少1900个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