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城市讲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城市讲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城市讲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城市讲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7城市讲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专题7城市考向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缘由2.命题规律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说明其形成的缘由,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结合城市区域图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缘由,重点考查城市的总体方案设计、城市合理规划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例1】(2024·新课标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夫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夫、种植自家承包地农夫、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夫和常年外出务工农夫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图1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缘由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对某类型农夫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动“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便利该类型农夫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夫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实行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阔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激励外出务工农夫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夫多种经营 ④推动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3.D4.C5.B4.从材料里可以看出该国家级贫困县的农夫大多以种田或务工为主,并没有提到经商,A不符合;依据材料可知该地中心集镇加工企业活力较强,从业人员为旁边的农夫,而推行的居住模式也是便于农夫在村和中心集镇都能得到休息,所以应当是便于该类农夫兼顾务工务农,C符合;双栖居住的模式是中心集镇与农村都有住房,可能会占用一部分土地,不利于扩大种田规模,再者扩大种田规模也没有必要到集镇上去住呢,D不符合;留守子女是指因父母或家人外出务工等而不在家里,因为生活及学习而留在老家的孩子,留守子女上学一般是在校内住宿或回家住宿,没有必要村——中心集镇双栖,B不符合。故本题选C。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影响人口流淌的因素和农村振兴的措施。【点睛】中心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记,是城市的功能核心,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一般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具有最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环境,有大量的公司、金融机构、企业财团在这里开展各种商务活动。【例3】(2024•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更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更程度存在差异。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状况的表述是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7.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相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答案】6.C7.A7.甲地位于城市的西北方向,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钢铁工业大气污染严峻,不相宜布局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甲地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说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好,最相宜布局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产业园占地面积大,地租成本相对较高。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位于距市中心租金最大。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地区,介于租金较小。在距市中心最远地区只租金最低。3、一般而言,大城市的中心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因为市中心对商业活动最有吸引力有关。【二讲基础】1.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1)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2)住宅区——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3)工业区——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成片。2.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3.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详细分析如下表所示: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形成形态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集聚成片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特征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布局原则或趋向市场最优原则(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城市干道和环路的交会处)沿交通干线分布(对运输的要求较高)、向城市外缘迁移(降低成本、爱护环境)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位于交通便利、环境美丽的地方内城、工业区旁边,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与高级住宅区常相背发展4.在布局城市工业区时,要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建设卫生防护带,以减小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同污染程度的工业应依据污染越轻、离市中心越近的原则布局;不同污染类型的企业在布局时,应遵循下表:污染类型典型企业布局原则大气污染水泥厂、发电厂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和季节性盛行风(如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垂直的郊外水污染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河流下游和远离水源地固体废弃物污染发电厂、钢铁厂远离居民区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更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凹凸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如下:(1)距市中心远近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情愿付出地租的凹凸。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付租实力商业用地的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住宅用地的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工业用地的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区位市中心靠近市中心处远离市中心处区位选择缘由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最高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便利购物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最高(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三讲典例】【例1】(湖南省益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县城城市功能区规划。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影响该县城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地形C.历史D.经济7.居住在N住宅E较M注宅区便利的条件主要体现在A.文物探讨专家上班距柯近,节约时间B.接近丘陵山地,环境更美丽C.接近工业区,选购 工业品更加便利D.接近文教科研用地.青少年上学便利【答案】6.B7.D【例1】(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其次次联考)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内、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务区等供应自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下图反映了某品牌共享单车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一天中不同的段的用户运用量百分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共享单车运用人群的年龄大多是A.10-18岁 B.18-35岁 C.36-55岁 D.55岁以上2.甲时段共享单车的主要流淌可能是①中心商务区→地铁站②地铁站→中心商务区③住宅区→地铁站④地铁站一住宅区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共享单车运用,对下列运输量影响最大的是A.公交车 B.地铁 C.私家车 D.黑摩的【答案】1.B2.D3.D2.甲时段在18时前后,正值下班时间段,人群主要下班回家,或是去超市购物,共享单车的主要流淌可能是地铁站→中心商务区,②对,①错。也可能回家,由地铁站去住宅区,③错,④对。D对,A、B、C错。故选D。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点评】举一反三:推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其次,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推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多。【例2】(2024•天津卷)天津既有美丽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1—2题。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A.a B.b C.c D.d2.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找,主要缘由是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答案】1.C2.A2.读图示分析可知,天津称“沽”的村落都坐落在海河沿岸,近些年来,随着天津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更,原村落所在地区的景观特征发生明显变更,从而导致称“沽”的村落消逝。故选A。考点:自然景观的形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点睛】本题以天津的旅游景观和村落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和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学问,须要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进行分析,旨在考查考生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学问、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实力。第1题,在理解“三盘暮雨”景观形成的基础之上获得有效信息,明确飞瀑景观主要是流水流经落差较大的区域而成,受区域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因此下盘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第2题,要结合图示信息获得称“沽”的村落的分布特点,进而依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更分析称“沽”的村落消逝的缘由。【例3】(2024•新课标Ⅰ卷)自20世纪50年头,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四周,城镇之间设置不行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别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答案】4.A 5.B6.D5.依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是产生的干脆影响。【例4】(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更状况。完成下列问题。25、据图推想,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削减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削减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更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加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25.D26.C考点:考查城市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实力以及学问的迁移实力。【名师点睛】该题以某市多年土地利用面积变更状况为材料,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实力和学问迁移实力。重点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特点和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问,要求学生依据图中信息,能够精确的表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更的特点,留意“持续”、“不断”字眼的理解;第2问,要求学生结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回答,该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说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这样答案就变得简洁了。【二讲基础】1.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其次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详细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2.城市化(1)三个标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记,也是推断城市化水平的依据。(2)城市化进程——“一条曲线,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更表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3)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头~70年头20世纪70年头~80年头20世纪80年头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美丽;现代交通网络的建立等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4)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削减。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简洁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气候剧烈变更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四周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非常紊乱简洁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简洁因富养分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变更最深刻的地方4.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详细分析如下表: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削减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削减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自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纳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限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三讲典例】【例3】(江苏省扬州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人口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从第一产业向城镇其次、三产业转移;产业城镇化是指二、三产业在城镇经济结构中渐渐成为主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