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第1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整、人脑的高级功能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B.静息时,细胞膜仅对K+有通透性,K+外流C.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D.膜内外K+、Na+分布不匀称是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产生静息电位的根本缘由。此时,细胞膜对其他离子也有通透性,只是通透性较小。答案B2.下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中含有的物质是神经递质B.④上有①中物质的受体C.兴奋在②④之间传导是单向的D.兴奋由②到④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解析由图可以确定②是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兴奋由②到④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D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须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解析图中1为突触小泡,2为突触间隙,3为突触后膜,a为突触小体,b为后一个神经元。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须要消耗能量;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的方式为胞吐,主要借助于细胞膜的流淌性;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其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能被3特异性识别;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的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答案B4.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解析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整中枢,引起产热中枢兴奋和散热中枢抑制,从而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皮肤散热量削减的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不自主地战栗,使产热量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大脑皮层没有参加。答案C5.导学号10894049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②时,会产生详细效应的结构是⑤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切断③,刺激②时,会产生详细效应的结构是④解析题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A项错误;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详细效应,B项错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项正确;当切断③时,由于反射弧不完整,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不会发生效应,D项错误。答案C6.右图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兴奋能由①经②传向下一个神经元,但不能由下面的神经元传向①B.兴奋在②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所以反射弧中突触数目越多,反射所需的时间越长C.神经元①产生的神经递质由②处向下传递,能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D.②处兴奋的传递过程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解析神经元①产生的神经递质经过②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后再转变为电信号,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不是传递神经递质。答案C7.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改变过程。据图推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可知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因此b是传入神经,c是突触,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A、B两项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D项正确;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答案C8.导学号10894050下图为从蛙后肢上分别出其坐骨神经的示意图,假如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的刺激,则()A.a、b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B.相应的膜内侧电流方向为b→aC.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侧电流方向一样D.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解析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应为先由b→a,当a复原到静息电位时,b兴奋,则电流由a→b,膜内与之相反,所以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而膜内的电流是由兴奋部位传到未兴奋部位,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一样。答案C9.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坚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解析依据题意可知,α-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坚固结合,阻断了乙酰胆碱和受体的正常结合,因此使肌肉松弛;而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结合到受体上的乙酰胆碱不能够被清除而使肌肉呈僵直状态。答案A10.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改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神经冲动在突触上单向传递,确定了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b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在c处的传导速度。Ⅱ处发生的信号改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答案A11.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负变正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试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①②都发生了偏转,该试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A1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B.脑干中有很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解析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答案C13.右图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分布示意图,参加学生听课和做笔记的功能区至少包括()A.W区B.W区和V区C.S区和H区D.W区、V区和H区解析学生听课和做笔记涉及听、看、写的动作,因此参加学生听课和做笔记的功能区至少包括W区、V区和H区。答案D二、非选择题14.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结构(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改变状况是。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有效刺激,却发觉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
解析(1)由传入神经上的神经节(图中②与③之间的结构所示)确定传入神经,继而确定其他结构;也可依据兴奋经突触传导的单向性(图中结构③所示)确定各部分结构。无论通过哪种方法都可推断出结构③为神经中枢,结构①表示感受器。(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3)静息时膜内电位为负电位,兴奋时为正电位,所以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改变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4)兴奋在同一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只能说明A和B处同时发生了同样的电位改变,则施加刺激的位置在A与B的中点。答案(1)神经中枢①(2)单(3)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4)A与B的中点15.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改变是,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的形式传导的。
(2)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3)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状况是。
(4)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缘由是
。
解析(1)a处是传入神经上的位点,若给以刺激,膜外的电位将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并以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2)当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时,要通过突触的结构来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a处受刺激时,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后传递到c处,c处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变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然后复原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导致电位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刺激b处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突触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肌细胞,而不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答案(1)由正变负神经冲动(或者局部电流)(2)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不偏转d处为突触,兴奋在d处只能单向传递,由c传向b(或者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6.导学号10894051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2)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个。
(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4)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产生,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答案(1)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的一部分(2)a、c、d、e3(3)高尔基体突触前膜胞吐(4)兴奋或抑制17.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N是,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改变是。
(2)图乙中的②表示,它的形成与有关,物质③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
(3)请在图乙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兴奋传导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4)假如图丙中的Y来自图甲中的A,图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但假如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的限制。
解析(1)依据脊髓灰质的形态[前大后小、前运动(神经)后感觉(神经)],可以推断出N是传入神经的末梢和相应的附属结构,为感受器;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外是正电位,受到刺激后变成负电位;膜内电位改变正好相反。(2)②是突触小泡,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北京高三一模生物汇编:生物技术与工程(非选择题)
- 2024年“羊城工匠杯”广州市电工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金融科技助力财富管理行业:智能客服与客户体验提升报告
- 2023年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考前冲刺试题二
- 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产业链研究报告
- 202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说课稿模板
- 2023认证基础及管理体系认证基础部分考试题
-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单元测试卷(含部分解析)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5版高速公路服务区绿植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特种车辆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球馆底价转让协议书
- 2025年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公需课答案
- 科研机构安全管理措施及技术保障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培训
- T-CAMET 05002-2020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抗风压防火门工程技术规范
- 品管圈PDCA案例-降低留置针穿刺血管静脉炎发生率成果汇报
- GB/T 14227-202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
- 农作物植保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脱硫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手册
- 文秘知识技能考试测评题库300题(含答案)
- 农业智能化精准施肥与灌溉系统开发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