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声慢》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一、知识点汇总
1、原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
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
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
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3、课下注释: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4、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
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5、赏析: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
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
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
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
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
久不散,余味无穷。
二、专项练习
《声声慢》复习训练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评分
阅卷人一、单选题
得分
1.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薄(báo)雾重(chónɡ)阳暗香盈(yínɡ)袖
B.东篱(lí)戚戚(qī)乍(zhà)暖还寒
C.将(jiǎnɡ)息相(xiānɡ)识三杯两盏(zhǎn)
D.憔悴(cuì)堪摘(zhāi)玉枕(zhèn)纱厨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3.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
B.良晨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
C.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
D.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
4.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漫长。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举,端起。
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
5.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②有暗香盈袖(充满)
③莫道不销魂(极度的欢乐)
④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⑤憔悴损(损害)
6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6.下列各项中,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瑞脑销金兽
B.东篱把酒黄昏后
C.帘卷西风
D.人比黄花瘦
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A.薄暮/薄雾浓云重阳/接踵而至缜密/玉枕纱厨
B.晶莹/暗香盈袖妆奁/帘卷西风悲戚/凄凄惨惨
C.还是/乍暖还寒相识/博闻强识堆积/疾风劲草
D.将来/最难将息憔悴/渔翁樵夫床笫/次第花开
9.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脑销金兽(兽形的铜香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
B.最难将息(调养,保养)这次第(光景,状况)
C.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莫道不销魂(醉酒后轻飘飘的感觉)
D.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独自怎生得黑(怎样、怎么)
10.下列词句中,不存在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
A.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1.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B.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C.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D.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
12.对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14字,写作者寻觅遣愁的景色,遇到的是冷冷清清的环境,结果心里更加凄惨、悲戚了。
B.“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C.“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正难熬。
D.“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她无法把愁绪排遣的苦况。
阅卷人二、默写
得分
13.名句填空
①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
③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
阅卷人三、问答题
得分
14.请赏析《声声慢》一词中的加点词“淡酒”的内涵。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5.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的不
同层次。
阅卷人四、诗歌鉴赏
得分
16.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
的。
(2)对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借动作表现情思。
B.“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表明词人欲借酒消愁而不可得。
C.“却是旧时相识”的“雁”,给词人带来的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漂泊沦落之感。
D.“独自怎生得黑”既表明了词人的孤单寂寞,也隐喻了后半生的坎坷悲惨。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以
及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
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了。这
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
之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4)《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
17.阅读《声声慢》,完成小题。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写她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说时光真难熬。
C.上片以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对往日的怀念,更增添了伤心的程度。
D.作者如实地写个人的遭遇和心情,她个人的惨况又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根源,因而又蕴含着对时代的悲
叹,从而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2)这首词主要通过写哪些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这些景物给人怎样的感受?
(3)词的前3句用了14个叠字,用心诵读体味,并简要分析叠字运用的妙处。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荡气回肠的悲秋赋。按照赋体的要求
阅读,能更好地领悟词作的主旨。
B.这首词作多用叠字和双声字,节奏急促,感情凄厉。词的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C.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际,写下这首词。这首词已经没有早年作品中那些清新可人、浅斟低唱的
欢乐情怀了。
D.作者内心愁苦却始终不说破,眼中有泪词作却不着一“泪”,细读词作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
显得凄酸、感人。
(2)赏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的表达效果。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天气特征,忽冷忽热;也指所处的时代造成的社会的不安宁。
B.“独自怎生得黑”感叹孤独的一人如何挨到天黑,突出了词人老来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
C.开头三句连用叠字,刻画了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表现词人的孤独与凄凉、沉痛与心酸。
D.造成词人惨况的原因包含着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因素,通过本词可以读出她对时代的悲叹。
(2)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添字丑奴儿·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①,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
含蓄深沉地表达出词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片着力前染色蕉树的繁盛,因此才有了下片雨打芭蕉声响之大,更好地体现主人公凄凉的心境。
C.词人从北方逃难到南方,听到雨打芭蕉声,漂泊之感顿生。“不惯”不只是词人在水土、气候方面的难
以适应,还有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
D.上下两片中叠语的运用,不仅有种音乐上的回旋之美,而且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强烈的感情,触情于景,
托物言志,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2)词人在这首词里写道“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她的《声声慢》中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该题A属于多音字的习惯性误读,A薄(báo)应读薄:bó;C.将(jiǎnɡ)息中的“将”(jiānɡ);
D.玉枕(zhèn)纱厨中“枕”读:zhěn
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读准字音,根据字义要明确区分、准确记
忆音调。
2.【答案】A
【解析】将息:保养休息
该题考查学生重点实词含义的准确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整体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实词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思。
3.【答案】D
【解析】罗暮轻寒中的“暮”应改为“幕”
此题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
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4.【答案】D
【解析】D项“堪”的意思是“能”“可以”的意思。
5.【答案】D
【解析】③应为“极度的悲伤”,⑤应为“煞”之意。
6.【答案】B
【解析】B项,应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7.【答案】D
【解析】A瑞脑销于金兽,状语后置,是倒装句;B东篱把酒于黄昏后,状语后置,倒装句;C“帘卷西风”
是西风卷帘的主谓倒装,西风吹卷帘幕,倒装句;D正常语序;故答案为:D。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8.【答案】B
【解析】A项,分别读bó/báo,chóng/zhǒng,zhěn/zhěn;
B项,分别读yíng/yíng,lián/lián,qī/qī;
C项,分别读hái/huán,shí/zhì,jī/jí;
D项,分别读jiāng/jiāng,qiáo/qiáo,zǐ/dì;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销魂”在这里形容悲伤愁苦的情状。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莫道不消魂”: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
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
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
10.【答案】B
【解析】A项应为“西风卷帘”,C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项应为“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语言、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的能力。C项,“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错
误,“如今有谁堪摘”是说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
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情景交融。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从作者和注释入手。读作者了解诗歌的背景,读注释帮助我们了
解诗歌的内容,然后通过翻译诗歌判断选项。
12.【答案】B
【解析】B项,“是说早春的气候特征”错误,结合后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
积”等信息可知,词中“乍暖还寒时候”为秋天的气候特征。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
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13.【答案】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雁过也;正伤心;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准确理解名句,注意要正确书写。
此题考察学生对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要求学生平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和默写。
14.【答案】酒未必淡,而是愁太浓,词人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解析】结合全诗感情基调等内容理解与分析。从全词看,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
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淡酒”形容酒味薄,本想借酒消愁,但
因词人愁绪太浓,酒力难消愁情,所以“淡酒”不是强调酒味淡,而是作者的一种心理感受,衬托词人愁
绪深重。
15.【答案】
《声声慢》开头三句,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词。这七组叠词一直为词论家所盛赞,说这样连叠七
组词是“创意出奇”,是“卓绝千古”的。这个开端很好地统领了全词,展示出了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
“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
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她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
接抒发。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年
余岁了。在这种情况下,词人的心情当然是极度凄凉、悲戚的。词人用这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
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
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重要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
境,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抒发的感情有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动作。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第
二层:所处的环境气氛。冷冷清清是寻找不得后感觉环境的冷清。第三层:内心感受。凄凄惨惨戚戚:忧
愁苦闷的样子,这是寻找后不得的心理感受。由心存幻想的“找”到不得后的环境的“冷”,再到心理感
受的“凄惨”。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
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本题考查把握重要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
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16.【答案】
(1)晚风;过雁;黄花
(2)B
(3)D
(4)①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等叠词,富有创造精神;②采
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解析】
(1)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诗词中主要写到了“淡酒”“晚风”“雁”“黄花”“梧桐”“细雨”“黄
昏”等。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的不是酒味淡,“三杯两盏”也不言酒量之少,作者要表达
的是: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3)D项,“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理解错误。
(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注意这首词叠词的运用,口语和白描手法的运用,结合诗句展
开说明即可。
解答意象题要抓住词中形象的意义来解答。在诗词中事物形象叫意象。意象是物象经过作者情感和主观把
握而形成的结果,许多意象在历史过程中还形成某种特定意义的象征。比如“柳”由于谐音同“留”,它
往往表示挽留和惜别之情。本词中典型意象有: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
17.【答案】
(1)A
(2)①南飞的大雁、满地的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②给人一种凄凉、悲伤、惆怅之感。
(3)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极有层次地刻画出词人内心
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解析】
(1)“早春的气候特征”不当。
(2)品诗的第一步是理解感悟意象,这道题就是让同学们寻找出意象,再品味意象的意蕴。南飞雁、满地
黄花、梧桐、细雨等,自然包含凄凉、悲伤、惆怅情绪。
(3)这是中国词坛上最经典的叠词妙用句,叠词具有增强情感和韵律之美的效果,14个叠字连用,便产生
了浓浓的回环往复的韵味和孤寂、凄苦的情感。
18.【答案】
(1)B
(2)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作由眼前堆积满地的菊花,都已憔悴不堪,无人来采摘,想到自己孤苦飘
零,不由黯然神伤;②运用拟人、反问修辞手法。“憔悴损”把菊花当作人来写,以菊花枯萎凋落的样子,
写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之情。
【解析】
(1)B项,错在“异曲同工之妙”。“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直抒胸臆,结尾收束,戛然而止;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摹愁绪,引发人联想与想象。二者的
手法和效果不同。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意思是,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
有谁来采摘?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这里是借景抒情,借眼前的菊花无人采摘,表达诗人
孤苦飘零的郁闷之情;“憔悴损”指菊花枯萎凋谢,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写菊花“憔悴”,进而联想到诗
人因忧伤而憔悴瘦损;“如今有谁堪摘”运用了反问修辞,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
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
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19.【答案】
(1)A
(2)作者选取了急风、飞雁菊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这些都是愁情的衬托物。作者运用这些意象使情景
相互映衬,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了凄凉惨淡的意境。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
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
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A项,“‘乍
暖还寒时候’是说早春的天气特征”错误,应为秋天。《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
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意象是承载诗词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它可能
是现实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是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天假期学习计划表模板
- 2025-2030年中国多功能炊具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 多媒体交互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养生基础知识课件下载
- 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发展报告及前景预测
- 校园脊柱健康教室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大骨节病防治课件
- 天然药物成分分离精制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44课件
-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与优化
-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力学》形成性作业1-4参考答案
-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
- 2025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复习讲义含答案
- 高中英语单词构词法(完整版)
- PLM模块业务流程图
- 数字货币概论 课件 第5章 稳定币的原理与实现
- 专题02《物态变化》压轴培优题型训练【十三大题型】(原卷版)
-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全套教学课件
- 短剧制作美学-叙事技巧与镜头语言
- 高处作业吊篮安全施工吊篮施工验收标准
- 粤23G-T012 弹卡式连接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